?

東亞政治經濟合作展望

2012-12-14 04:06王晨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自由貿易區東亞經濟

王晨

【摘 要】 由于美國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影響,世界的權利與財富,東亞幾個重要的國家作為世界的天平,逐步地撐起了全球經濟復蘇的杠桿。人們把期望值寄托在亞太的一些國家。談到東亞,最容易讓人想到的概念之一是“東亞奇跡”。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東亞彼此相連的多個國家或地區陸續實現了經濟起飛,并保持了長期的經濟高速增長。首先是日本、然后是4小龍,(包括韓國,新加坡,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然后是“四小虎”(包括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中國。無論在個體上,還是在整體上。這種整體性都表現出方方面面的史無前例的特征。尤其是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都出現經濟停滯或增長乏力的條件下,東亞經濟同樣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因此東亞經濟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熱點之一,同時也成為世人研究和關注的熱點之一。許多政府和研究機構加入了對“東亞奇跡”的描述,產生了大量的相對形成共識的研究成果。中亞在全球經濟低迷時的背景下,是否有能力改變世界經濟分配格局?政治壓力格局? 增加更大話語權? 當然這都不是一定會按照某國的利益走勢。但無論如何,亞洲的綜合實力正在提高,這是不可否認的。而且做為新世界中心的亞太地區,正在出現穩定的政治經濟新結構,甚至想構建 “從未有過的團結”。

【關鍵詞】 分配經濟結構利益同盟

1. 構建自由貿易區

中東國家的政治、社會、文化、經濟都有著悠久的交往。加強彼此間的合作符合雙方的核心利益,對亞洲和整個社會穩定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中國政府早在數年前就宣布未來的合作計劃, 建成擁有10幾億人口的的共同貿易區加大兩地的經濟合作前景。中國和東盟的領導人可能會把貿易區定在以下領域里進行合作:首先是以圍繞農業為基礎進行合作;其次是人力資源開發;相互投資對方的基礎建設和湄公河作為以后的發展方向展開。從協議來看主要包括幾大部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多邊投資、早期獲益、其他經濟合作等。

1.1貨物貿易

雙方均采用封閉式的區域內關稅措施,同時不增加對外國家關稅壁壘。它實行類似東

盟自由貿易區共同有效的關稅(CEPT)逐年降稅的模式。將產品分為三類:即早期收獲產品、

敏感產品、正常產品、對配額外的農產品和適用稅率進行單獨談判。早期收獲的減稅速度原則上快于WTO承諾的降稅速度,敏感產品在過渡期實行最惠國待遇。正常產品的降稅速度由目前的適用稅率水平而定。

1.2服務貿易

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在自由化的基本原則上,在WTO《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規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彼此的服務業的合作,減少服務業貿易的限制。在服務業自由方面的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拓展。中國和東盟國家都可以適當的放寬對服務貿易的限制。加強旅游服務、分銷服務、商務服務方面的合作。對金融、保險和電信等服務業將按照GATS的規格和WTO的承諾穩步推進。

1.3多邊投資合作

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可能帶來的利益大致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市場型投資來說,建立自由貿易區無疑擴大了外資企業的市場,在任何成員國投資的企業都能已較低的成本進入其他成員國的市場;另一方面,建立自由貿易區提高了關聯度高的企業資源的整合能力。外資企業可以在自由貿易區內配置企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

參與國的成員可能會放棄一些“國家主權身份”,從政治的角度看只是政策的喪失,相比對于存在一筆有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收益時,跨國界的一體化聯合真正具有吸引力。小的國家應該聯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定經濟意義上的大國。 共同建立關稅同盟具有意義統一對外關稅可以優化貿易條件,帶來意想不到的福利收益,對小國的受益其實更大。

2. 中國的經濟產業優劣勢對外影響

經歷了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之后,中國的經濟必然不可能在像以前一樣袖手旁觀。在過去十多年里,中國的經濟改革不僅使國內經濟達到了很高的增長率,而且影響了亞太地區甚至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國經濟的變化與增長怎樣影響東亞經濟?中國這種產業結構對于亞洲甚至整個世界的復蘇是益多還是弊多。中國自開放以來積累的這種經濟結構,需要時間去改革,我相信:只要是益大于弊,中國政府就會去做。

2.1首先是對出口權的放寬問題

自從開始改革計劃實施以來,政府的公開對外貿易規定就開始逐漸下降了。以政府為主

導經濟開始向自由貿易的轉移,為的是國內和國際上的經濟進一步接軌。這主要體現在責任

體制的開始,而且更進一步;國家開始進一步放權地方政府,主要是外貿公司和當地政府的合作。外貿公司與地方政府向國家承包創匯、繳匯和補貼額度;外貿公司開始了自負盈虧的買賣;并先在不同行業;如輕工、工藝等方面先行試點;并且還逐步推廣外貿權的下放。促進了中國出口部門的增長,中國的出口行業的比例也比以往增長很快。同時也放寬了對外出口產品的限制。

2.2其次是中國的進口限制減少

中國的進口許可證對產品的限制也比以往大幅度增加了。近年來關稅率也下降不少;中國的關稅率仍然可以說是比較高、比較雜;這也體現了中央政府的目標多重性。雖然改革的步伐還在繼續,但中國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仍然比較高。90年代伊始,中國的平均關稅約為40% ;但由于各種減免稅規定,實際征收的約為5%;和工業國家的5%-6%大致相同了。對于世界貿易貿易組織的規定發展中國的關稅為12%-15%。相比較而言,中國的稅率還存在很大的問題缺陷;這和中國內部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問題。先是信息不透明使得外資進入市場有無形的障礙。中國應該全方位公開進口額度和關稅率,增加透明度。使一系列的程序制度化;外資對于自己要獲取的信息一目了然。有了制度,自然就照章進行,速戰速決。

2.3再次是外匯制度的改革

中國的外匯市場制度的改革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人民幣市場前兩年的貶值情況,在國際市場有波動、二是匯率并軌。

其實早在90年代 ,中國就堅持官方匯率與市場浮動匯率并軌的制度,讓中國政府強迫讓人民波兌換美元的比率是在8.5左右,遠離美元波動的影響。讓人民幣保持市場匯率相統一的方法,這有利于亞洲整體的穩定。同時,人民幣的匯率穩定也有助于亞洲整體貨幣的正常。

2.4最后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過盛

中國自從加入改革,眼前針對的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爭奪戰。占到了整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70%以上。中國不到10%,但在現在中國成了主要的出口國。對于中國現在的對外出口來說,從日本到北美等一些地區,在統一產業中,中國的平均市場份額是正在逐年上升個40百分點。意外的是,四小龍對于這一產業卻遠遠不及中國的迅猛,甚至還有看淡之意。這也體現了亞太整個經濟體系的分工與不平衡。這是否體現著中國的出口市場已經占據了整個亞太地區出口通道 ?但是據統計,四小龍的出口份額還是在絕對量上保持每年9%的增長率。所以由此可以證明,中國對外的大量出口勞動密集型產業并為對整個亞太經濟結構造成過大影響。而且對于亞洲的其它國家來說,他們每年也保持著雖然略低但比較穩定的密集型產業增長,并無和中國在這一方面比較之意。而且中國的一些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他們的經濟發展;也吸收了一些內陸大量發展的密集型勞動力,同時促進內地發展起了強大的作用。

另外,中國經濟改革和成長對亞太經濟的一個影響是地區經濟的相互依賴性提高?,F在中國經濟這根弦的另一端就是北美和歐洲,所以這種依賴程度更加強了。從中國經濟的改革到現在,經歷了幾次短期下滑后,四小龍又以不同的發展步伐來適應中國。這樣使經濟績效收益就更接近于中國。這種依存更體現在貿易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使中國獲得6億美元的凈社會福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使歐盟和北美國家受益更大,而使其它OECD 國家受益有所減少,東盟國家將減少出口。南亞韓國分別減少9億和5億美元的出口。參加世貿組織將使中國出口增加10%。中國及臺灣省加入世貿組織使世界貿易增加38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北美和歐盟將多進口130億美元紡織品,多出口35億美元機器和中間產品。中國和澳州對于農產品的出口將分別減少4.7億和1100萬美元。中國稻米出口減少主要由東南亞來彌補,使得世界貿易順差減少。由于中國的加入,使得了發達國家貿易狀況改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還將增加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增加,讓中國來彌補世界市場上這一缺乏板塊。增加對資本和密集型產品的需求。

3. 中、 日、 韓東盟對發展區域合作的積極態度

中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奉行的是不結盟政策和獨立自主外交,對于參加多邊組織和合作組織一直持謹慎態度。在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和想法,并以務實的精神推動區域合作方案。中國在金融危機后樹立良好的形象,對區域合作的積極,務實的態度成為促進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一個主要因素。日本由于長期以來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對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一直不積極。但進入90年代后,日本的外交重點從西方大國轉到亞洲,提出“回歸亞洲”口號。亞洲金融危機后,為了擺脫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國內長期低迷經濟的困境,日本進一步重新審視地區經濟合作的重要性。2000年6月號的日本《選擇》周刊發表文章指出:“為了不拋在時代后面,日本打算奉行雙邊主主義和地區主義”,日本原則符合世貿組織的協定,具備了中日締結雙邊自由貿易的環境。在日本看來,建立與韓國、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基礎已經具備;這一自由貿易區不比北美自由貿易區遜色。這反映了日本對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態度。韓國經濟處于上升地位,所以始終區域合作表現出積極姿態。韓國明確主張,建立把東南亞和東北亞聯系在一起,如政府的“東亞經濟合作體”。韓國前總統也說:為了東亞地區的繁榮與穩定,有必要把東亞合并成一個經濟合作體。建立一個像歐盟一樣的北美自由貿易區,把東北亞和東南亞聯系在一起的 “東亞經濟合作體”方便亞洲地區相互信賴合作。而且韓國還有意建議成立“東亞展望小組成員”每年可以向10+3領導人會議提出合作意見。20世紀東盟致力于內部整合,推動大東盟實現。但是在90年代,整個東亞格局處于一種不確定的過渡時期。中日韓三國相互制衡,相互牽制;不許第三方來主導本地區業務。這一舉動在東亞地區形成了廣大的外交空間。東盟在其中起到的主導相互合作的作用,化解冷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對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態度轉變也是戲劇性的。20世紀以前,美國對于亞洲的雙邊貿易政策與多邊協商制度一直是反對的。在對待東亞地區經濟合作的問題上,美國向來持反對意見。但是在亞洲金融危機后,美國也漸漸放寬了對亞洲問題的監控。因為整個亞洲和東南亞地區的合作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對待亞洲貨幣組織的問題上,美國從原來的反對轉為有限度的接受,最后轉為默認了亞洲貨幣基金組織。因為美國已經逐漸意識到應該讓日本主導東亞地區的經濟,在一些以東亞為主導的合作討論問題上,如博鰲亞洲論壇、亞洲合作的會議中,已經沒有了美國人的面孔。美國的不干涉,也已經成為了東亞合作速度正常平穩在正軌上運行的重要原因。

鑒于歷史上,現在乃至將來中國與東南亞的各國一直保持著頻繁而密切的來往,加之當下全球經濟化進程不斷加速,區域經濟合作不斷發展,以自由貿易區為主要代表的各種區域貿易安排不斷涌現,中東地區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并被付諸實施。同時也奠定了堅實的內部基礎。建立中國的自由貿易區與雙方的長遠利益相吻合,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為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提供了根本地真實地可持久地經濟關系和國家關系的內部動力 。這主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3.1從地理位置上看:東亞國家共同邊界有3000多公里。地緣上,中國是與中亞接壤最多的國家,也是最接近于中亞的國家。而且根據以往經驗來看,這種國家最容易產生合作機制。地理優勢的存在可以讓他們縮短運輸代價;同時也減少了相對的貿易成本;更好的實現雙贏。

3.2從民族關系上看:中國與東亞共有同源跨國民族就有十幾個,基本上保持原民族的認同。中國與東亞跨國民族的存在,促進了一種特有的跨國民族的文化共有理念的形成??鐕褡逋ㄟ^自身民族的紐帶作用為地區開展合作形成了獨特人文資源優勢。

3.3從歷史淵源上看:中國與東亞的地緣關系,有文字歷史記載可追述商朝。此后,漢隋唐元清一直延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歷史延續下來所形成的聯系陳厚積淀,只是被封存但從未消失過,正是在幾千年來與中亞各國在政治經濟。

安全等方面形成的合作基礎上進行的。綜上所述,從中國的自身綜合國力發展來看,都是合作大于對抗。經濟合作的深入挖掘,可以促使中東政局基本穩定。另外歐美國家的持續觀望是否可持續?其實只要共同利益的客觀因素存在為剛性;它具有基礎性、不利因素大多為主觀因素;可改變和非基礎性。這樣來看,中亞地區的經濟合作還是機遇大于困難。這是一種不利條件分析的進一步延伸;這些因素,也制約著他們不會一帆風順,只是曲折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宏恩朱秀云等著:《中國與東亞經濟關系》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1年版 第1-2頁.

[2] 聶德寧 趙洪 林海等注《全球化下中國與東南亞經貿關系的歷史、現狀、趨勢》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第386-390頁.

[3] 聶德寧 趙洪 林海等注《全球化下中國與東南亞經貿關系的歷史,現狀,趨勢》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第379-380頁.

[4] 聶德寧 趙洪 林海等注《全球化下中國與東南亞經貿關系的歷史,現狀,趨勢》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第462頁.

[5] 秦放鳴 《中國與東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研究》 科學出版社 2010年6月版第68-69頁.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數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自由貿易區東亞經濟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東亞漢詩史(多卷本)”簡介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我校東亞研究院一行應邀訪問韓國東亞大學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實現的路徑分析
未定的東亞多邊體制與能動的中國東亞政策
世界主要自由貿易區介紹
關于自由貿易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