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政治教學中表現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必要性及實踐

2012-12-14 04:06李植松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主體知識點政治

李植松

【摘 要】 學生在初中政治教學中主體地位對于學生學習成績、個人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政治教學中表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實踐學生的主體地位作出了論述。

【關鍵詞】 初中政治教學學生主體地位必要性實踐

在教學當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的學習,也就是要強調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在學習被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在這個過程的主體地位才會表現出必須的主動性,主動的學習,主動的去吸收知識,學生的主動永遠比被教師督促著學習來得更有效果,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必須表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將這種意識表現在實踐當中,才是提高教學效率,獲得良好教學成果的途徑。

1. 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地位的現狀及其原因

目前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很大程度上是屬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并沒有主動學習的興趣。在初中政治中,學生對于政治并不理解,對于什么是政治,根本就是似懂非懂,教師在很大程度上也并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去了解政治,去為學生理解政治相關知識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不能很好的起到傳道授業解惑者的作用,在學生難以理解政治的時候,甚至會有些教師采取變相體罰的方式來使得學生提高對于一些所謂經典答案的記憶,也就是在教學當中要求學生對于某段課文或者課后答案采取罰抄的方式,這樣的變相體罰,雖然使得學生可能在短時間內能夠記得一定量的重要知識點,提高應試的能力,但是卻加深了學生對于政治這門學科的厭惡,甚至對于任課教師也會更加的反感,對于學習政治也就更加的懈怠,如果超過一定的界限,可能還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厭學情緒,后果是非常嚴重的,這樣是相當不明智的,學生在這樣的被動地位,是不可能提高學習成績。

其實在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學中,之所以學生的地位會有這些表現,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教師的思想并沒有端正,沒有理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教師并不能命令或者懲罰學生,而應該是教導學生成才,這種意識誤差是很大程度上自古流傳下來的,太過講究尊師重道,反而有點矯枉過正了。教師應該明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了解學習是學生的事情,教師只是引導者,應該將心思放在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將知識傳遞給學生。

2. 初中政治教學中表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必要性

自由,是一個很嚴肅的概念,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不自由毋寧死。在學校中,最沒有自由的一批人就是學生,在學校中要受到教師的管教,如果稍有不同意見,教師會用他的身份來壓你,使得在應試教育、填鴨式教學之下,一批又一批幾乎一樣的“鴨子”就這樣新鮮出爐了。

一個死氣沉沉的氛圍,是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能夠在未來的社會中發展的優質人才的。政治,是一個國家的重心。一個國家的政治人才是能夠保證這個國家將來能否繼續優秀、快速、平穩發展的關鍵,而初中政治可以說是所有未成年人真正接觸政治的一個最初的平臺,而政治這項課程它的枯燥性是比其他任何的學科都要強的,而它如果能夠表現出它的趣味性,也是能夠讓人著迷的,但是,僵硬的教學氛圍下,是不可能讓學生體會到它的趣味性的。要想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那必然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能夠感受到自己的作用,比如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在課堂提問中,如果學生能夠回答出教室提出的問題,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滿足與成就感,而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教室能夠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幫助學生理清思緒,得出最后的答案,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發揮表現了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自然就會自覺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學習成績也就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現在的社會,看重的并不是人們的學歷高低,雖然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能力,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尤為重要,而這種能力的養成必須是從小養成的,在一開始就打好基礎,引導學生去自覺的解決問題,自己發現、思考、得出結論。初中政治是一個開放性的科目,答案可以多種多樣,也可以千篇一律,關鍵是看學生的發揮,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覺的思考問題,發揮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動性,表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提高將來在社會上獨立生存的能力。

3. 初中政治教學中表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實踐

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進行實踐,首先就是要將意識到的“學生主體”的思想不止在精神上接受,也要有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準備,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前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思維活動的現狀,在教學中嘗試著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自覺性,真正的相信學生能夠在學習教學過程中表現的很好,不斷的給予學生鼓勵,慢慢的改變教學風格。

其次,在教學課堂上,應該給予學生一個和諧、輕松、愉快,能夠盡情的發散思維的氛圍。環境是能夠對一個人產生很強烈的影響的,可以想象,如果一個藝術設計人員在一個陰熱潮濕的環境,渾身都感到不舒服的時候是不能夠設計出好的作品的,而一個作者在難以忍受的沉默中寫出的作品也必然是讓人感覺心情沉悶的,甚至根本就無從下手,當然環境并非不要,但它的作用也不容人們小覷。對于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他們處于一個敏感的年齡,很容易就能夠感受到氣氛的好壞,教師的心情,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提供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進行案例討論或者分組進行對抗賽、辯論賽,讓學生在辯論當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了準備辯論賽,學生也會自覺主動的去學習,去找尋需要的知識以備在辯論賽中勝出,而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的辯論比賽,不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中課本外的知識,還能有助于學生之間感情的培養,加深同學之間的感情,培養團結合作、協調的能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教師是不可能一輩子教導學生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有教師的最終目標都是教會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看書、自己提問、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以解決問題,這種能力也是將來在社會上最重要的能力,最能表現一個人個人綜合素質的能力。政治教學,最重要的還是課本,基本所有的考試點都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所以教師應該教會學生看書,引導學生去發現各個看似獨立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了解各知識點的聯系之后,所有的知識點成為一張知識的大網,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課本中的知識。學會提問,學生畢竟還是學生,即使自己能夠找到課文中的部分知識點,但還是沒有能力將所有的知識點都找出并形成知識網,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學生能夠提出恰當的問題,教師才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學會解題,最后檢驗學生成績的時候考驗的還是學生的解題能力,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的找尋問題當中得到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在知識網中找到適合的知識點進行答題。

結束語

總之,理論以及實踐都告訴我們,學生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在學習上自覺主動才是最好的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政增.學生主體性在優化政治教學中的體現[J]. 考試周刊, 2010(14): 164-164.

[2] 劉麗彩.試談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探索與實踐[J]. 中國校園導刊:教育版, 2010(10):61-61.

[3] 楊建花.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1(04):35-35.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玉林初中)

猜你喜歡
主體知識點政治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關于G20 的知識點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