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和發放看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貧困”

2012-12-14 04:06劉暢明陳賢清付小亮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貧困有效措施

劉暢明 陳賢清 付小亮

【摘 要】 國家獎助學金體現了我國對教育的重視,它是幫助家庭經濟貧困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舉措。然而近幾年來,我們部分大學生的所謂“貧困”,除了物質上的貧困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貧困”。本文主要從國家獎助學金評定和發放過程來看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種種“貧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變“貧困”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國家獎助學金“貧困”有效措施

Abstract : National scholarship reflects our country's attach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help poor families students complete their studies successfull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poverty" which most college students called is the spiritual poverty rather than Material poverty. This article is mainly researching the variety\ies of poverty from process of the national scholarship 's evaluation and rele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Analysis its reasons and fi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hange the those poverties.

Keywords : National scholarship ;poverty;effective measures

前言

國家獎助學金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助學金對那些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國家獎學金主要以成績作為評定的依據,而成績是硬指標,所以在評定時學校以成績“一刀切”評定出來的結果學生基本上無疑義。但是由于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的評定滲入了家庭經濟狀況這一因素,因此在具體評定過程中,就難免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下面筆者主要從國家獎助學金評定前期、中期、后期三個方面分析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所謂“貧困”,并探析其原因,以及一些可能有效的措施。

1. 國家獎助學金評定的前期:比“貧困”

隨著國家獎助學金的資助范圍越來越廣,資助標準不斷往上提升,至2010年秋季學期,財政部、教育部決定將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由原年均每生2000元上調至3000元,按在校學生人數20%的比列配置,具體標準在每生每年2000至4000元范圍內確定。這本來是國家對我們大學生經濟上的扶助和對大學生培養的重視,然而在有些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眼里,這成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不拿白不拿。以筆者所帶班級為例,五個班級加起來共210人中有156人寫了貧困申請書,在他們的眼里,4000、3000、2000元的國家助學金不但能夠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而且可以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購買較高檔次的物品,更為重要的是,自己不要付出任何代價。相反,極少數家庭貧困的學生因為性格內向和自尊心較強的原因,不愿意承認自己是貧困生,這樣真正的貧困和偽貧困生混在一起,真假難辨,讓班主任左右為難。再加上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真正交不起學費,供不起學生讀書的家庭只占極少的比例。面對家庭情況差不多,平時表現差不多的學生,班主任往往通過班上投票選舉,但又刮起一股拉票之風,人氣大比拼。面對大額獎助學金的誘惑,有的學生野心更大,拿到三等助學金還不滿意,纏著老師編各種理由要一等助學金。通過比“貧困”,一部分偽貧困生享受到了貧困生的待遇。

2. 國家獎助學金評定中期:行為和態度的“貧困”

在比“貧困”結束后,獎助學金的名額真正確定下來了,學生就要填寫相關的個人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有充分的體現了我們高職院校學生行為和態度上的“貧困”。從2010年開始高校的困難生資助工作逐漸開始開始網絡化管理,先后建立了貧困生數據庫、國家助學金數據庫、國家助學貸款數據庫等,這就要求困難學生需要填寫的個人及家庭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細,筆者所在的高校是先由學生填寫表格,然后再由老師輸入電腦。有些學生由于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在信息填寫過程中,態度不認真,錯填、亂填、漏填信息隨處可見,無形中增加了資助工作的難度。以某高職院校為例,2010年秋季,某系國家助學金名額共計145人,占該院在校生比例25%。在學生信息填寫過程中超過半數的學生信息填寫有問題。在家庭總收入和人均收入一欄,很多學生不切實際夸大貧困程度,在現在工資水平情況下家庭總收入僅填寫1000-2000元,人均收入僅填寫300-500元,更有學生不明白家庭總收入和人均收入的意思,只認為自己是“貧困生”所以盡量往低處填寫,而在申請理由一欄,信息填寫隨意的學生就有63人,其中9名學生完全照抄別的學生,42名學生申請理由僅一兩句話,還有11名學生申請理由只寫了“家庭貧困”四個字;信息核對過程中,雖然每生都進行了信息核對,但在資助過程中,仍發現身份證號碼和銀行卡號錯誤的各1人。在學生進行信息核對的過程中,還存在個別學生不理解、不尊重負責資助工作教師的現象,對信息核對很不耐煩,個別學生甚至對負責資助工作教師出言不遜,認為負責資助工作教師要求學生進行信息核對是故意折騰學生、無理取鬧;學生們完全不理解負責資助工作教師安排學生進行信息核對是出于對學生負責任的心態和工作態度。

3. 國家獎助學金評定后期:精神上的“貧困”

每一年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和發放工作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這是每一位負責學生資助工作的老師都有的體會,然而我們的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把它看做一次輕松賺錢的機會,學校設置的勤工助學崗位不去,嫌錢少工作又辛苦麻煩。而申請國家助學金,僅需要填寫一些表格就可以得到2000-4000元不等的補助,這就助長了學生懶惰、貪婪思想,有些學生功利心強且缺乏感恩意識,把資助工作理解成“免費的午餐”。由于國家勵志獎學金、助學金名額有限,個別沒有拿到資助的學生就找班主任、學院領導論理,或寫匿名舉報信,投訴資助工作評議不夠公平公正;有些享受到資助的學生則認為這些錢理所應當是他所得,理由是家庭困難,學校就應該給他資助;還有個別家庭經濟不是特別困難而通過欺騙方式得到資助的偽貧困生,更是認為自己撿到了大便宜。在國家助學金資金沒有到位前,催問資助老師“為什么助學金款遲遲下不來”,當助學金款下來時,學生更是把什么都拋之腦后,請客吃飯,購買較高檔次的物品,對班主任、負責資助工作老師毫無感激之情,更不用說懷抱對國家和學校的感恩之心。

4. “貧困”的原因

首先我們的社會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隨著社會的競爭加劇,各種不公平現象屢見不鮮,大多數人一切向錢看的思想反映了徹徹底底的拜金主義,部分人用金錢的多少衡量價值觀的大小。象牙塔里的高校大學生終究要走向社會,所以避免不了受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他們把“工資的多少”看作找工作的第一目標,而因為工資待遇差不斷跳槽的大學生也是比比皆是。

其次家庭教育是大學生思想“貧困”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而當今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從小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活,受到家中長輩的寵愛,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從來都是不求回報的,他們認為只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是培養孩子最好的方式,導致孩子們覺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養成了孩子對他人不斷索取卻無感恩之心的思想。于是這種觀點帶到了學校,他們也認為自己所得的一切,包括國家獎助學金都是應該的。

最后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與獎助學金評定沒有很好的結合。在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過程中,因為沒有非常確定的硬性條件,所以,評定過程中難免有失公平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與學生的思想品德掛鉤,對于有些思想品德差的學生,因為其家庭貧困,學費未繳,所以不得不把獎助學金給他。雖然在國家獎助學金評定之后都會有感恩系列教育活動,但是這些活動都得不到學生的熱情“捧場”,往往是草草收場。

5. 改變“貧困”的有效措施

5.1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指導,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大學生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但是“多元文化的沖擊,尤其是西方某些國家資本主義在國內少部分大學生中產生了消極影響,使一些大學生有共產主義理想淡化、人生信仰多元化、人生目的庸俗化的一面?!盵1]我們當前不少大學生,受社會環境、拜金主義的影響,出現了價值扭曲和道德失范。所以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我們只有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通過校園貼吧、QQ群、飛信群、學生活動、報紙、廣播等方式不厭其煩的加強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引導。

5.2改變獎助學金的評定方式。我們要把學習成績和操行分當作國家獎助學金評選標準的重要的因素,而不是把家庭貧困作為唯一依據。學習成績體現該生的學習能力,而操行分則更加全面地體現了該生在上一學年里的綜合能力,其中學習成績明顯還是占主要地位的。在大學,學習無疑還是學生的第一要務,而國家資助學生的目的也是在于鼓勵學生學習,那么,學習成績好的經濟困難生能夠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并因此而更多的資助也在于情理之中。而那些家庭經濟困難,但有考試舞弊、打架斗毆、損壞公物等不良行為的行為的學生,情節嚴重的取消被資助資格,情節較輕的可以取消當年被資助資格。

5.3改變獎助學金的發放方式。學生的家庭經濟困難情況是其被認定為經濟困難生的原因所在,但是想獲得國家的資助則必須憑借個人的努力與付出,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加勤工助學的崗位,加大體、智、美等方面的獎勵力度,而工資或者獎金的來源就是原來的資助金額??傊?,應當采取方式鼓勵學生結合自身不同的特點,通過個人的努力來獲取生存的機會。

結語

國家獎助學金政策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我們黨執政為民的親民愛民情結,也體現了我們國家隊大學生培養的重視。因此,在解決大學生上物質上的貧困之后,精神上的“貧困”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的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1] 蔣玉濤.論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困惑及教育對策[J].咸寧學院學報,2009,(04)

[2] 楊周復.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4

作者簡介:劉暢明(1986-),女,湖南寧鄉人,常德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貧困有效措施
我國貧困高中生資助制度的建設
從權利觀點分析中國貧困問題
船舶涂裝工藝技術改造中的環保技術研究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農村留守老人貧困問題研究
牧民生活貧困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