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旅游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2012-12-14 04:06徐金婷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旅游者旅游經濟

徐金婷

【摘 要】 旅游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社會中運作,且受到社會形成機制的影響。相反,旅游文化同時也具有作用于社會的功能,因為,各地相互間人群的流動能夠加深各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的聯系和交流。從而互通有無,互相學習對方長處,促使社會與經濟之間的和諧發展。本文對旅游文化作用加以分析,并嘗試性提出促進我地旅游業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 旅游文化 社會意識社會經濟

旅游文化不僅只是風光、景點,它更是當地人文精神和文化物質、自然物質的總稱,也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不同地區可根據自身旅游文化的特點,打造個性的旅游品牌。對人文、自然景點的旅游文化開發,能夠非常有效的帶動當地的其他產業,如餐飲、住宿、娛樂,特別是當地的特色產品能夠在旅游產業的帶動下很好的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為挖掘旅游文化,我地特在3月份為市民免費開放青云山、青云湖,旅游景點,以期達到促進以后經濟的發展。

1. 旅游文化功能的體現

1.1人文教化。在游覽秀麗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品嘗當地特色美食、感受當地人文風情的過程當中,旅游者可能提高旅游這方面的文化知識,擴大了其知識視野,總體上提高旅游者文化和審美修養。

1.2經濟功能。旅游文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特有的地方品種,可使旅游者文化需求和情趣受到激發,從而實現消費行為。通過對當地特色的景點、特色產品、風味小吃進行科學合理的組合開發,并以此帶動當地的其他產業。這能夠提高當地的經濟收入,推動經濟發展。

1.3文化交流。旅游文化可幫助旅游者多途徑接觸,相互交流,有利于消除因隔絕帶來的偏見和誤解,有力促進與外界的文化交流。在旅游的過程當中加入對當地歷史文化、奇聞異事的介紹,讓旅游者在精神上也進行一次旅游,增加他們對當地的了解,還能夠提高當地居民的民族自豪感。

2. 旅游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因為各個地域地的人文、社會發展存在著差異,水平高低也不盡相同,在某種程度上各地的文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高低之分。所以各個不同地域間文化溝通能夠彌補雙方的不足,帶來健康的文化變異,促使整個社會和諧進步。

2.1旅游目的地社會進步。當地的旅游點是旅游者的出發點和接待點之間的文化交融點,它在旅游的文化體系當中具有最大的變動度。第一,能推動旅游點當地經濟發展。如今,旅游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比較大的產業,而且還處于起步階段,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可以說是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第二,能加快旅游點當地社會進程。隨著旅游的發展,高樓大廈、城市建設、道路交通也更上其發展的腳步,社會日益開放化和國際化的同時帶來大量就業機會;第三,能促進旅游點社會政治進步。外地旅游者的到來,通過比較別的地區和當地政治體系、法律制度方面,取長避短,促進落后的地方加以改革,推動進步;第四,能提高旅游點社會意識。

2.2旅游者當地社會進步。對以勞作型為主的旅游業而言:前往當地的游客或是以產品的銷售、推廣為目的,致力于市場的開拓,或是對旅游點進行投資考察,捕捉商機;對以休閑型為主的旅游:旅游者為放松緊張的心情,以恢復正常工作;或是為感受新的生活環境,減少壓力;或是為了景物、文化的觀賞、審美,以達到精神層面的滿足。

3. 旅游文化對社會一體化的促進作用

3.1社會內部的一體化。站在人類生存的角度上來看,社會的表現形式就是一個產品制造、獲得、消耗的經濟系統;站在控制的角度上來說,社會的表現形式就是一個權力的產生和施行的政治系統;站在精神文化的角度上來說,社會的表現形式就是不同文化基礎、價值理念相互包容、相互發展的精神系統。而社會的內部一體化就是這三者分別和共同統一。

3.2社會間的一體化。雖然說一體化的本質在于人們對于社會功能的需求性和技術性,但是在每個不同的時期,旅游文化在此之中都始終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社會整體的進步發展是每個獨立的地域文化相互間有機揉合的過程,而這個文化組合過程的前提是不同文化能夠相互發現。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溝通,漸漸發展成為經濟上的相互合作于依賴。

4. 如何促進旅游業發展

4.1我們認為,要建好好當地旅游業,要重點圍繞旅游的三大特性,解決好三看問題,即圍繞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可觀賞性和可留住性,解決能看、好看和耐看的問題。

4.1.1把握旅游的可進入性,實現配套設施的完善,解決“能看”問題。交通是發展旅游的關鍵問題,一個地方再好,如果因交通不便,游客進不去再好也是突然。所以因發展規劃,重點解決景區公路建設,加快農村旅游區和特色小鎮水電氣配套,加強與旅游相關的生態環保工程的建設。

4.1.2把握旅游觀賞性,實現景區(點)打造的飛躍,解決“好看”問題。目前我地旅游資源還比較薄弱,應多集中社會智力和財力打造精品旅游系列。提高旅游地區的市場化管理和經營理念,更新發展思路。比如打造xx古寺為主的古文化游,xx少數民族風情游,xx城的體育文化游。積極對接市外周邊市場,打響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外來游客。

4.1.3把握旅游可留住性,實現內涵發掘利用的飛躍,解決“耐看”問題。它是旅游發展到一定時期,實現旅游經濟高位躍升的唯一出路。旅游不僅僅是欣賞秀美、壯麗的自然風光或古老的城墻、建筑。這一切的根本都是以當地的精神文化作為其靈魂,而實質性存在的事物是這一精神文化的載體。所以要提高旅游的核心競爭力,更重要的是把人文內涵發掘出來,并通過物質景觀展現出來,以此增加旅游的文化深度。所以得細心的發掘旅游地自身獨具的民族風情、精神文化,大力包裝,精巧設計。比如庵上書院,它相傳是春秋時孔子的門生公冶長讀書的地方,民間流傳著許多與其相關的軼事、傳聞,史料也對其也有一些記載??梢哉f如庵上書院不僅僅是一處景觀,更是我國儒家文化的一種體現,它具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讓旅客在游覽景觀的同時,真切的感受到一種尚儒精神。

4.2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旅游行業的絕對發展目標。旅游行業不僅能帶來客觀的經濟收益,同時它也是一個污染的行業,對旅游資源做到絕對的保護,才能夠使旅游行業能夠健康茁壯的發展,兩者之間相互依賴。對旅游文化的建設,能夠造就和展示當地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多彩的社會信息,可以吸引更多人前來欣賞的目光,從而為當地旅游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首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楊智勇.旅游消費與經濟增長的互動效應實證分析[J].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2006,(02).

[2] 姬光飛.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分析及政策建議[J]. 財經界, 2010,(12).

[3] 張靜.旅游業對目的地經濟影響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 2006.

(作者單位:中共安丘市委黨校)

猜你喜歡
旅游者旅游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喀拉峻風景區旅游者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行為研究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旅行社未經旅游者同意安排購物屬違約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經濟
等一會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