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當前工程質量監督存在的問題思考及對策

2012-12-14 04:06黃蘋蘋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監督機構監督管理工程質量

黃蘋蘋

【摘 要】 本文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性、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 質量監督管理問題

1.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工程質量是建筑行業永恒的主題,做好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是各級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工作的核心。隨著《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及各種規章、規范性文件的相繼出臺和實施,質量監督管理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深化監督機構改革,促進工程質量水平的提高,成為我們面臨的新課題和新挑戰。同時,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在遏制惡性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促進工程質量的穩步提高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2. 當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問題

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尤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了人民居住條件。這時,國營、集體、民營、個體開發商、承建商紛紛涌入房地產市場,使得一些工程建設中暴露出的質量問題,引起在新的情況下對質量監督與管理的思考。

2.1現行質量監督體系不完善,監督技術較落后

我國每年幾千萬人從事建筑活動,竣工十幾億平方米的房屋工程,形成上萬億元的固定資產。參與建筑活動的單位也越來越多,從施工、勘察、設計單位擴大到建設、監理、檢測等單位;工程越來越復雜,分工越來越細,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大量使用,專業化施工隊伍蓬勃發展;質量責任主體變動頻繁,建筑活動各方主體改革、改制、更名、重組活動增多,人員和隊伍流動性加大;官商結合,行政干預難以抵擋,借所謂的開發區工程、招商引資工程等,大搞特殊政策;參與建筑活動各方結成利益同盟,追逐利益最大化,減少投入,降低質量,增大使用期費用,損害使用者利益。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面對如此復雜的建筑市場環境,現行質監體系越來越力不從心。亟待改進和完善。同時,質量監督是一項技術性、政策性都很強的工作,一些監督機構的現有素質,尚不能保證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督。首先表現在人員素質上,長期以來,由于編制和管理方式等原因,各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部門中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素質參差不齊,離“既要對法律法規非常熟悉,又要對強制性技術標準非常熟悉”的要求很遠,縣級監督機構這方面問題尤為突出。其次技術裝備落后,缺乏現代化的檢測手段,監督方法遠遠落后于科技發展水平,影響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和深度,難以適應當前建設工程發展的需要。

2.2質量監督責任不明確,顛倒了市場經濟活動中產品的制造者以產品直接負責的規律,而質量監督機構的行為是政府授權的,質量監督是政府管理行為的延伸,政府同樣也成為工程質量的責任者。質量監督責任的不明確,客觀上造成了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與現行三部到位等級核定的工程質量監督運行方式的矛盾與不和諧,形成了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局面。

2.3監督機構的監督方式單一,無法實現全面監控建筑工程工期長、多專業、多工種和材料設備多品種的特點,決定了傳統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方式已經遠遠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單純依賴質量監督機構的幾次到位。質監機構在質監方法上的發展創新速度遠遠低于其組織機構建沒速度。施工幾百天,“判斷”一陣子,難免使監督的全面性受到約束,造成無法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準確的核驗、評定和有效控制。

2.4質監人員素質不高,執法不嚴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監督機構的人員素質、設備、監督理論和經驗乃至權威性雖然取得了質的變化,但一些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人員素質不高、自我廉政、勤政約束機構不健全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這些勢必影響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和權威性,亟待改進和完善。同時,我國工程質量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在立法工作中的缺陷、相關的配套實施細則的不完善及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不強,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執法者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條例來指導,導致執法受到影響。講人情、人際關系的復雜或者有關部門的不正常干涉也是影響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公正執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通常建設主管部門的行政執法的調查取證工作由質量監督機構來實施,是否進行執法處罰靠主管部門決定。往往當監督機構提出處罰申請后,受其他外來干涉影響,受到處罰只占極少數,這就影響了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權威性、威懾力。

3. 加強當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對策針對上述問題。

應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和建筑市場需求的監督管理體制和機制,構筑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工程質量監督保證機制。

3.1完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規范監督管理程序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要完善,就要建立集體監督機制,保證執法監督的公正性和準確性。深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提高工程質量監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強監督執法;建立集體監督機制,并規定要持證上崗;建立預見性、服務性的質量監督模式,做到服務與執法有機結合;改變以日常監督為主的監督方式,將隨機檢查作為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主要方式,改變原來的預約式、通知式的監督檢查方式,加強巡回檢查和隨機抽查,保證檢查內容和部位能夠真實反映施工的質量狀況。__監督程序要規范化,就要保證質量監督工作的權威性,減少人為因素影響,避免不正之風的滋生。具體包括:(1)加強監督機構及其人員資格管理;(2)完善施工許可及監督報監;(3)切實做到現場檢查;(4)改進不良行為記錄的處理;(5)提交工程竣工驗收與備案等等。

3.2建立實物監督與行為監督并重的監督機制行為監督與實物監督并重,實行結構工程質量季度大檢查制度。目前,質量監督機構是以行為監督為主、實物監督為輔的監督方式。但實踐中發現如果對實物監督力度不夠,就可能造成工程質量問題得不到及時發現和處理。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將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以及其結果,即工程產品質量,均列為監督對象,將工程建設參建各方推向工程質量責任第一線,通過日常監督、監督巡查與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相結合的監督形式,對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全要素實現全覆蓋的監督。及時調整監督工作內容和方法,針對結構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以及社會反映多的屋面、外墻滲漏通病,實行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制度。通過檢查,評出優秀結構工程,批評質量問題嚴重的工程,促進各個責任主體工程質量意識的提高。

3.3配套責任追究制度為了促進投資決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資效益的提高,對政府投資工程實行后評價,應與之配套實施投資損失責任追究制度,確定責任對象和責任追究主體。政府投資工程的責任對象是投資過程中各環節的政府職能部門及相關責任人;追究責任的主體是廣大納稅人,委托監管部門行使;問責內容不僅要追究腐敗問題、工程質量問題,還要追究投資決策和效果問題。通過問責制的建立,減少財政資金的流失和浪費,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3.4改革政府投資工程的監督管理方法政府投資的工程牽扯到每個公眾的利益,為了把納稅人的錢花好、用好,建議政府投資與社會資本投資的工程在管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政府投資的項目直接委托監督機構對其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其管理能力和技術力量均能達到有關要求,從其性質和地位上也不違背有關要求,并能減少中問一些機構和環節,使社會行政資源減少浪費。

參考文獻:

[1] 馬虎臣.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與控制(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 陳雪峰.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J]. 四川建材,2007,(3).

[3] 單殿武.論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改革[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7,(15).

(作者單位:廈門市同安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

猜你喜歡
監督機構監督管理工程質量
探討新形勢下如何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
全國各地財政廳局監督機構負責人名錄
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會計監督機構負責人名錄
加強糧食流通監督管理的思考與探討
帶頭增強“四種意識”推動監督管理常態化
Soybean hairy roots produced in vitro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淺談石河子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職能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某區放射衛生防護監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