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人才發展戰略中現代領導的作用

2012-12-14 04:06田楊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人才資源用人大國

田楊

【摘 要】 現代領導與人才發展戰略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只有充分認識到現代領導在人才發展戰略中應扮演的角色、應擔當的責任、應發揮的作用,才能保證國家人才戰略規劃落到實處?,F代領導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認識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把實施人才發展戰略當作“第一責任”,把提升實施發展人才戰略作為領導“第一能力”。

【關鍵詞】 現代領導人才發展戰略作用

現代領導與人才發展戰略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F代領導是人才發展戰略的謀劃者、決策者、組織者,只有明確各級領導在實施人才發展戰略中應扮演的角色、應擔當的責任、應提升的能力、應發揮的作用,做到科學識才、育才、用才,才能從領導決策、領導組織的層面保證國家人才戰略規劃落到實處。

1. 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認識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

第一,經濟轉型實質上是人才轉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著“六個過”:過?!a能嚴重過剩;過低——行業集中度過低;過高——對外依存度過高;過弱——自主創新能力過弱;過重——發展的成本、代價過重;過大——收入差距過大。而這一切要轉變,必須有強有力的人才發展戰略,尤其要有領導人才和政府官員的轉型,要有能夠領導科學發展的人才和創新型人才,使中國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創造大國”,從“產品大國”轉變為“產權大國”。

第二,知識經濟實質是人才經濟。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實際上是人們對知識的占有、對知識的儲存、對知識的生產、對知識的消費、對知識的分配的能力之間的競爭。知識要靠人去創造、積累、傳播、轉化,因此,歸根到底,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沒有張瑞敏就沒有今天的海爾;沒有任正非,就沒有今天的華為;沒有李書福,就沒有今天的吉利。

第三,創新戰略實質上是人才戰略。要強國,必須強經濟;要強經濟,必須強科技;要強科技,必須強人才;要強人才,必須強教育。誰擁有一流人才,誰就擁有一流的創新能力,就擁有核心競爭力。錢學森1950年爭取回國時,當時的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這位“中國航天之父”為我國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勛。而錢老留下的最大遺憾,就是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難以培養創新型人才。

第四,全球化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競爭。人才是核心的競爭力、核心的生產力,世界大國、世界強國無一不是人才大國、人才強國。中國有13億人口,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國”,但還不是“人才大國”。而美國雖然只有3億人口,但全世界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得主有40%來自美國,超過70%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被美國聘用,全世界62%的頂尖科學家都在美國工作,美國是全球人才競爭中最大的“進口國”,全世界所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移民有50%流向了美國,1/4的留學生是去美國深造。美國是全球第一人才大國,所以才能成為世界第一科技強國,僅“三片”:即電腦芯片、電影大片、肯德基麥當勞薯片,就賺了我們不少錢。中國經濟發展非常之快,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不是人才創新帶來的高新產業與知識經濟,而是廉價的勞動力與土地,是低端的制造業,這種現狀與我們的領導者、決策者尚未真正地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2. 必須把實施人才發展戰略當作現代領導的“第一責任”

第一,這是由黨管人才的原則決定的。黨管干部、黨管人才,是中國特色的管理體制和人才原則。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有用人的權力,當然有用人的責任。我國的人才工作歷來都是由黨委部門和政府部門共同管理的,是政府行為、組織行為,組織部、人事部門是重要的管理部門,有責任做好人才工作。

第二,這是由現代領導的職能決定的。選人與用人是領導的基本職能。能否科學合理地開發人才、用好人才,是衡量領導水平高低的尺度。無論黨政機關,還是企業界、教育界和其他組織單位,最好的領導、最高明的領導、最聰明的領導、最成功的領導,無一不是善于識才、辨才、用才、管才的領導,也是最勇于擔當用人責任的領導。

第三,這是改變令人擔憂的人才現狀使命所決定的。中國是人口大國卻不是人才大國,存在著“五個不”:不牢——“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不夠牢固,“見物不見人”的傾向嚴重存在,尤其是企業缺乏主動開發人才、培養人才的動力;不高——整體素質不高,同時又缺乏高層次的拔尖人才、創新人才;不優——人才的結構不優,布局不合理,人才集中在教育、衛生、科研機構,缺乏基層和一線人才;不大——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力度不大,環境不優,進不來,留不住,用不好;不強——人才優勢沒有充分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勢,人才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率不高。而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各級領導無疑是責無旁貸的。

3. 必須把實施好人才戰略當作現代領導的“第一能力”

我們現在十分強調領導能力建設,但其中首要的、根本的能力應該是制訂和實施人才戰略的能力。在當前,最急需提升的能力可以概括為“一二三四五”:

第一,把握一個規律,即把握人才開發、選拔、任用及成長的內在規律。按規律辦事,也要按規律用人才。尊重人才與尊重規律是一致的。盡管人才成長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有許多個性化和不確定的因素,但總體上是有規律可循的。如中青年領導人才、企業人才、拔尖創新人才等各類人才,都有它內在的規律。此外,人才的結構、人才的流動、團隊的建設也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如對拔尖創新人才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創新環境,最重要的激勵是同伴、同行之間公平而激烈的競爭,最重要的氛圍是寬松的學術氛圍。而中青年領導干部,他們的特點是年齡輕、學歷高、知識新、思想活,最希望的是上級領導對他們信任,對他們能放權、放心、放手。但由于從政經驗、實踐閱歷、基層鍛煉的短板,他們處理復雜事物的能力顯得不夠,因而,尤其需要放到基層或一線崗位磨煉。

第二,堅持“兩善”,即堅持善待人才、善用人才。善待,是指領導者能以誠相待人才,寬容、包容人才。善用,是要善于用好人才,做到揚其長,避其短。同樣是科技人才,陳景潤可謂科學大師,但不一定具備科研組織能力;而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他們既是科學家,又是科技領軍人,具有科研戰略謀劃能力和高超的科研組織能力,是科研團隊的領軍人物;而華為總裁任正非,吉利公司董事長李書福,則是復合型、創新型的企業家。

第三,堅持“三個解放”,即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生產力。這三者是有內在聯系的。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打破“唯上用人,關系用人,資歷用人”,也就是破除唯上、唯親、唯資歷的思維方式,打破求全責備,做到三“寬”:以寬松的環境、寬厚的胸懷、寬容的境界對待人才。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放人才;只有解放人才,才能解放生產力。

第四,堅持營造“四個環境”,即為人才成長、人才發揮作用營造社會環境、制度環境、政策環境、生活環境。有水才有魚。從一定意義上說,環境出人才。我們常說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其中待遇留人具有硬性約束。投入不夠,待遇不優,我們往往輸在制度、政策缺乏吸引力上。

第五,堅持實現“五個更加”。即“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更加牢固;人才總量增加更加快速;領軍、頂尖人才引進選拔更加增多;人才結構調整更加優化,各類人才、各層次人才、各年齡的人才都該有,包括大學生創業人才的培養;人才機制要更加靈活,要有開明開放的人才眼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有柔性的用人機制,實現資源共享。

(作者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七臺河分公司)

猜你喜歡
人才資源用人大國
吐槽大國
“人才有價”充分釋放人才資源市場活力
多想記住你的臉
尺偏難以選準人——把準“用人卡尺”
新能源企業人才資源勝任管理研究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從器官捐獻大國到移植大國還有多遠
用人還需講原則
人才資源開發的環境分析
科學開發“五老”人才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