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參與適度化分析
——以兩個縣的村民選舉為例

2012-12-22 06:24王少泉
理論導刊 2012年10期
關鍵詞:宗派冷漠選民

王少泉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政治參與適度化分析
——以兩個縣的村民選舉為例

王少泉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政治參與和國家穩定、公眾利益及社會發展大局密切相關。20世紀以來,政治冷漠問題頗受西方學者關注,但極少有學者注意到選舉中存在的政治亢奮問題,實際上,這兩個問題對一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影響。實現政治參與適度化是眾多國家的政治目標,分析政治參與過程中政治冷漠與政治亢奮的成因,并尋找相關對策以實現政治參與適度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政治參與;適度化;政治冷漠;政治亢奮

“政治參與是社會活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是抵制暴政強有力的工具,是集中集體智慧的重要途徑?!盵1]過度的政治冷漠和政治亢奮都會對一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危害。實現政治參與適度化是眾多國家的政治目標。

一、概念與分類

政治冷漠是指“公民對政治運動和政治問題冷淡而不關心的態度,通常表現為對政治參與疏遠和逃避?!盵2]政治冷漠度是指公民對政治參與冷淡而不關心的程度。政治冷漠的劃為:根據涉及層級的多少分為單層和多層的政治冷漠;根據涉及人數的多少分為個體和集體的政治冷漠;根據其程度分為適度和過度的政治冷漠;根據理性與否分為理性和非理性的政治冷漠;根據自愿與否分為自愿和非自愿的政治冷漠。

政治亢奮作為一種與政治冷漠相對立的狀態,是指公民的政治參與度過高,對政治運動和政治問題持極度積極的態度。政治亢奮度是指公民對政治參與的極度積極程度。政治亢奮的劃分:根據涉及層級的多少分為單層和多層的政治亢奮;根據涉及人數的多少分為個體和集體的政治亢奮;根據其程度分為適度和過度的政治亢奮;根據理性與否分為理性和非理性的政治亢奮;根據自愿與否分為自愿和非自愿的政治亢奮。

政治參與適度化是指公民在憲政體制下有序、有度地參與政治,是一種介于政治冷漠和政治亢奮之間的、政治參與水平并未高于政治制度化水平的狀態。

二、案例分析

(一)政治冷漠案例

江蘇省A縣位于蘇北,經濟欠發達,該縣分別于1999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舉行了四屆村民選舉,選民的政治冷漠度依次升高。全縣各地都存在類似問題:選舉投票率逐年下降;競選人數逐年減少,某些村委會甚至沒有人參加競選;選民對村委會事務漠不關心;村委會事務極少,陷于停頓;鎮機關及個別領導對選舉進行不正當干預。

這一案例屬于單層、集體、過度、非理性和自愿的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會對民主造成不利影響:“那些沒有參與政治的人沒有被合適地代表,政府就不是建立在最廣泛的民意基礎之上。廣泛的政治冷漠給那些為所欲為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控制政府的機會。參與政治是最好的提高公民的判斷水平的工具。廣泛的不關心政治,既是政治制度軟弱的表現,又是政治制度軟弱的根源?!盵1]案例中的政治冷漠已導致諸多問題:選民對鎮政府、村委會持漠視甚至敵視態度導致政治不穩定;缺乏監控導致村委會成員采取各種手段謀取私利;長期政治冷漠導致村民對政治事務的判斷力下降,很多“坑民工程”得以立項。

(二)政治亢奮案例

云南省B縣分別于1999年11月、2004年3月、2007年4月和2010年4月舉行了四屆村民選舉,選民在這四次村民選舉中的政治亢奮度依次升高。選舉期間,絕大部分選民分為不同宗派,各宗派推舉出一批候選人參加選舉。全縣各地都存在類似問題:選舉期間農業生產停滯;大宗派連續多年壟斷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村委會職位;屬于敗選宗派的民眾對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持敵視態度;不同宗派民眾之間相互敵視甚至械斗;部分家庭因家庭成員屬于不同宗派而分裂。

政治亢奮會對民主造成不利影響:“首先,感情強烈的政治參與容易助長難以控制的政治動蕩。其次,一個政治系統中的很多團體若獲得情感過于強烈的承諾,可能會導致系統的分裂。最后,政治系統的平衡有賴于主動性和被動性的平衡狀態,而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政治參與就可能打破這種平衡狀態?!盵1]從案例中可以看出,該縣村民選舉中的政治亢奮已經導致政治、經濟和社會不穩定:屬于敗選宗派的民眾對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持敵視態度導致政治不穩定;選舉期間農業生產停滯影響經濟穩定;宗派之間及家庭內部因選舉而分裂,導致社會不穩定。

三、成因分析

(一)政治冷漠的成因

美國學者羅伯特·達爾曾指出政治冷漠的原因:“1.如果你認為同可以期望從其他活動中得到的報酬相比,從政治介入中得到的報酬價值較低,你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2.如果你認為所面臨的各項選擇之間沒有什么重大差異,因此你的所作所為就無足輕重,那么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了。3.如果你認為你的所作所為就無足輕重,因為你無論如何不能有效地改變結果,那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了。4.如果你認為沒有你的介入結局也會相當滿意,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5.如果你覺得你的知識太有限了,不能有所作為,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6.最后,你遇到的障礙越大,你就越不大會介入政治?!盵3]我國部分地方出現政治冷漠的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制度方面。1.選舉的問題。(1)選舉方法存在缺陷。如采取一個職位投票一次的選舉方法,大宗派得以連續多年壟斷村委會職位,其他選民認為他們是否參與對選舉結果沒有影響。(2)委托投票不規范?!胺?、法規雖然規定了用委托投票的方法來保證外出務工人員行使選舉權,但在實踐中,這一方法執行得并不理想?!盵4]A縣的村民選舉過程中,外出務工人員并未通過書面委托的方式委托投票,導致其家屬無法受托代替其投票。(3)選舉糾紛解決機制不健全。A縣采用寫候選人姓名的方式進行選舉,某些選民未能準確填寫候選人姓名,這類選票被視為廢票,導致選民對參與選舉的冷漠?!督M織法》等并未明確規定這類糾紛由誰處理及如何適用法律。(4)政府不正當干預?!吧贁掂l鎮黨委和政府及個別領導干部不依法辦事,濫用職權,嚴重干擾和破壞了選舉工作的正常進行,侵害了村民的選舉權?!盵5]案例中某些鎮領導在歷次村民選舉中都命令下屬宣傳某些候選人,導致選民不滿且不愿參加投票,加劇了政治冷漠度。

2.政府部門及村委會未能很好地履行職責。選民只能通過其它渠道進行利益訴求,導致其對每次選舉都十分冷漠。

3.問責機制不完善。A縣尚未設立完善的對不稱職村委會成員的問責機制,選民不滿意的村委會成員在換屆選舉中依然可以再次當選,強化了選民的政治冷漠。

4.參與機制不健全。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人民代表選舉制度和村民選舉制度等尚不完善,導致政治參與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選民政治參與度的提高。

第二,政治參與者方面。1.政治心理因素。(1)利益抉擇?!叭绻粋€公民認為介入政治得到的報酬低于從事其他活動之所得,他就不可能介入政治?!盵1]目前,我國政治參與的利益驅動力不足,公民的利益意識逐漸增強,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相對淡化,這些都導致了政治冷漠。A縣經濟欠發達,選民參與村民選舉的收益小于積極從事農業生產的收益,因此,選民不積極參與選舉。(2)質疑村委會的社會地位。A縣選民普遍認為只有富裕才是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體現。(3)懷疑自己的能力。A縣選民普遍認為自己的行動無法有效地影響選舉。(4)對選舉結果不滿。A縣選民對某些不稱職的村委會成員不滿,卻無力改變這一狀況。(5)對候選人不熟悉或認為候選人之間的差異不大。A縣選民普遍認為村民選舉中的候選人沒有什么重大差異,自己的選擇無足輕重。(6)傳統政治理念的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所形成的封建文化至今依然對我國公民有影響,致使人們不愿參與政治。

2.候選人非正當勝選。近年,賄選現象在我國少數基層政府的選舉中出現,這種現象在村民選舉中更為常見。A縣村民選舉中,“有的競選者為將村民的選票搞到手,不惜出重金,通過請客以及送煙、送酒、送油、送購物券等方式‘買’選票?!盵6]這些行為引起具有正義感的選民不滿,因而不愿參與選舉。重視經濟利益的選民則將選票賣給出價高的候選人。這兩方面都增強了選民的政治冷漠度。

3.勝選者公報私仇。某些候選人勝選后借職務之便對反對者進行打擊報復,導致選民不敢對抗勢力強的候選人,只好棄權或出賣選票,選民的政治參與度隨之降低。

4.公民政治素質不夠高。一方面,大多數農民的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較高的政治素質,對國家政治事務的了解和參與程度較低;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由于所持的個人主義信念導致其不愿參與政治。

第三,社會環境。1.宗派和宗族驅動。某些基層政府中存在宗派,這些宗派在選舉過程中會采取各種措施操縱選舉,致使選舉結果難以真正體現選民意愿,從而導致選民政治參與度降低。A縣各鎮的大宗族組成宗派,通過游說、賄選甚至威脅等手段拉攏選民,長期占據村委會職位,使其他選民無力改變局面,增強了其政治冷漠度。

2.基層精英匱乏?;鶎诱狈⑴c政治冷漠直接相關:選民發現候選人并非精英之后,其政治參與熱情會降低。鄉村精英可以分為宗族精英、文化精英和經濟精英,[7]A縣各鎮缺乏這類精英,候選人不具備足夠權威,導致某些宗派內部及宗派之間的競爭者勢均力敵,選民認為候選人沒有太大差別,因而不愿積極參加選舉。

3.社會組織、新聞媒體與學術界的監督力度弱。A縣的社會組織對村民選舉的影響力極其有限?!按迕窳私庖恍┱畏ㄒ?、政治時事基本上是通過新聞媒介?!盵8]A縣的新聞界并不重視對政治法規的宣傳及對村民選舉中不正當舉措的監督,政府有關部門、學術界對村民選舉中政治冷漠的關注度也不高。

4.問責文化的缺陷。A縣很多村委會成員并不稱職,但因為沒有完備的問責文化(選民不敢或不愿問責、社會組織等因無收益而不愿問責),有些不稱職者得以長期擔任村委會職務,某些基層政府也存在類似情況,這是造成政治冷漠的原因之一。

(二)政治亢奮的成因

B縣經濟條件較好,公民能夠承擔選舉成本,而且參加選舉可以獲得較大收益,同時該地區沒有占據主導地位的宗派。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政治參與過程中亢奮現象的出現。成因具體如下:

第一,制度方面。1.選舉的問題。(1)選舉方法存在缺陷。B縣采取的也是一個職位投票一次的選舉方法,大宗派得以連續多年壟斷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村委會職位,引起其它宗派強烈不滿,這些宗派在每次選舉中都采取各種措施試圖擊敗大宗派,政治亢奮度隨之提高。同樣的選舉方法在A、B兩縣導致不同結果的關鍵原因是:A縣的大宗派具有絕對優勢,其它宗派即使聯合起來也沒有勝選可能;B縣的大宗派并不具有絕對優勢,其它宗派聯合起來則有勝選可能。(2)委托投票不規范。B縣的村民選舉過程中,并未采取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書面委托的方式委托投票,導致某些家庭內部分屬不同宗派的成員爭奪外出務工人員的投票權,強化了政治亢奮度。爭奪投票權的原因在于掌握投票權可以獲得較大收益。(3)選舉糾紛解決機制不健全。B縣的村民選舉采用的是書寫候選人姓名的方式,某些村民并不知道某位候選人的準確姓名如何寫,致使其敵對宗派將其選票視為廢票,引發嚴重的宗派沖突?!督M織法》等并未明確規定這類糾紛由誰處理及如何適用法律。(4)政府的不正當干預。案例中某些鄉鎮的領導在歷次村民選舉中都命令選舉的組織人員宣傳其中意的候選人,此舉引起敵對宗派的不滿,加劇了其政治亢奮度。

2.利益訴求渠道不足?!按逦瘯r民利益訴求的綜合和表達效能的不足”[9]是導致B縣村民選舉中政治亢奮的重要因素:小宗派只能寄希望于通過選舉更換村委會成員,以使其利益訴求能夠得到表達,所以對每次選舉都極度積極。

3.問責機制不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罷免程序不健全,B縣尚未設立完善的對不稱職村委會成員的罷免程序,導致選民只能寄希望于通過換屆選舉替換不稱職的村委會成員,加劇了選舉的激烈程度。

第二,政治參與者方面。1.政治心理因素。(1)利益抉擇。B縣的經濟比較發達,村民選舉期間忽視農業生產對選民造成的利益損失很小,如果勝選則能夠獲得較大收益,因此,當地選民能夠極度積極地參與選舉。(2)對社會地位的渴求。受當地傳統觀念影響,B縣選民認為只有成為官員(包括村委會成員)才是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體現,這一理念與當地村民選舉中的政治亢奮密切相關。(3)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受宗派的影響,B縣選民普遍認為自己的行動能夠有效地影響政治結果,這極大提高了選民的政治參與度。(4)對選舉結果不滿意。B縣農村的大宗派長期壟斷村委會職位引起其它宗派的強烈不滿,每次選舉都有小宗派聯合對抗大宗派,增強了政治亢奮度。

2.候選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選票。B縣的某些村民委員會候選人在選舉期間通過威脅、賄選等手段獲取選票,這些舉措引起某些原先持觀望態度、具有正義感的選民不滿,促使其加入有不正當舉措的候選人的敵對宗派,增強了選舉的激烈程度。

3.借選舉及職務之便公報私仇。某些候選人勝選后借職務之便對反對者進行打擊報復,導致后者在下一次選舉中極力反對公報私仇者。這些都增強了選民的政治亢奮度。

4.對“散票”的爭奪。B縣各鄉鎮存在少數對村民選舉持無所謂心理的選民,各宗派為了贏得選舉,通過各種手段盡力爭取這些“散票”,加劇了宗派之間的爭斗。

第三,社會環境。1.宗派驅動。宗派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情況:多個宗族聯合;某個或多個宗族聯合“散票”選民。A縣各鄉鎮的大宗派所屬的選民人數均未超過選民總數的一半,小宗派可以通過聯合在選舉中獲勝。各宗派為了給本派系謀取更多利益,通過游說、賄選甚至威脅等手段拉攏選民,宗派之間競爭激烈。

2.鄉村精英匱乏。各候選人不具備足夠權威,導致某些宗派內部及宗派之間的競爭者勢均力敵,加劇了競選的激烈程度。

3.社會組織、新聞媒體與學術界的監督力度弱。

4.問責文化的缺陷。盡管很多村委會成員并不稱職,但因為沒有完備的問責文化,選民只能寄希望于通過選舉替換不稱職的村委會成員,這是該縣村民選舉中政治亢奮的成因之一。

四、對策分析——實現政治參與適度化的途徑

實現政治參與適度化能夠起到保持國家穩定和加強社會秩序的作用,所以必須采取措施解決政治冷漠和政治亢奮并存問題。

(一)制度方面

第一,針對選舉的對策。一是改進選舉方法。應該在基層政府的選舉中采取簡單、有效的方法。如在村委會選舉中采用一次投票選出全部村委會成員的方法保證村委會的代表性(按得票數從高到低依次任命村委會成員),杜絕大宗派壟斷村委會職位的情況。二是規范委托投票。采用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書面委托的方式規范委托投票。三是健全選舉糾紛解決機制。明確規定由誰處理選舉糾紛及如何適用法律。四是嚴厲懲處不正當干預選舉的公務員,保證選舉的公正性。

第二,拓寬利益訴求渠道并增強基層政府和村委會的利益訴求功能?!氨仨氝M行制度創新,通過建立訴求、協調、化解一體化的機制,暢通和拓寬農民利益表達與溝通的渠道和途徑?!盵9]

第三,完善問責機制。對不稱職的公務員、村委會成員進行問責(包括罷免),并規定被問責(或罷免)者不能再次作為候選人參加選舉,增強選民對自身影響力的信心。此舉還能使選民不再把全部希望寄予換屆選舉。

(二)社會環境方面

第一,削弱宗派的影響力?!笆紫?,積極發展經濟合作組織,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幫助農民家庭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困難。其次,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式代替傳統落后的家族文化?!盵7]

第二,培養基層、鄉村精英?!班l村精英對于完善村委會選舉制度具有特殊的意義,對于他們通過合法的渠道和公平競爭而進入鄉村政治權力格局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值得提倡的?!盵7]基層、鄉村精英的培養及參選能夠使某些候選人擁有足夠的權威,并改變選民對候選人的成見以及選舉中幾個大宗派的代表者勢均力敵的狀況。

第三,增強社會組織、新聞媒體與學術界的監督力度?!巴ㄟ^設立社會團體、研究機構和大眾傳媒三方共同參與的積極監督機制,對選舉的全過程進行跟蹤觀察,加強對各參與主體的機構和功能監管?!盵9]三方都應該加大對村民選舉中政治冷漠或政治亢奮問題的關注,政府也應該加強對這三方觀點的重視度。

第四,培育問責文化,強化對村委會成員的監管。健全問責渠道;加強對正當問責的選民的保障;獎勵進行正當問責的社會組織、新聞媒體和學術界。通過這些措施培育良好的問責文化。

(三)政治參與者方面

第一,增強選民維護公共利益的信念。降低私利、宗派對選民的影響,使選民能夠把選票投給真正有才干和能力的候選人。

第二,加強宣傳教育,改變選民關于社會地位的理念。對于A縣,應該讓選民意識到除通過創業致富之外,擔任村委會成員等等都是擁有社會地位的體現。對于B縣,應該讓選民意識到除擔任村委會成員之外,通過創業得以致富等等都是擁有社會地位的體現。

第三,嚴厲打擊選舉中的不正當行為。應該嚴厲懲處那些“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0]的選民或候選人,保證選舉公正性。

第四,加強選民之間矛盾的調解。政府、村委會及社會組織應采取措施化解選民之間的矛盾,并加強對村委會成員的監管,防止其對選舉中的反對者進行打擊報復。

上述措施實施后,將有效降低選民的政治冷漠度或政治亢奮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政治冷漠或政治亢奮問題,為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創造條件。

[1]楊光斌.政治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陳麗潔.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創新與實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美]羅伯特·A·達爾.現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4]潘弘祥.村民選舉:規范與創新[J].湖北社會科學,2006,(10).

[5]孫菊芳,馮瑞琳.村民選舉存在的法律問題及對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4).

[6]陳興國.村民選舉的十大癥結與行為矯正[J].領導科學,2006,(18).

[7]林少敏,吉青.鄉村社會對村民選舉的回應[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4,(3).

[8]代岷嵋,朱玲怡.村民政治參與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觀察,2004,(2).

[9]秦國民,李振誼.基礎民主建設中村民選舉參與的矛盾及化解[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0,(4).

[10]王曉瑞,王雅文.提高我國農村村民選舉參與意識的法律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0,(8).

[責任編輯:孫巍]

D621

A

1002-7408(2012)010-0014-04

王少泉(1983-),男,傣族,云南玉溪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政治學系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理論。

猜你喜歡
宗派冷漠選民
《雅桑宗派源流明鑒》譯注(四)
突然之間
東霞
《雅桑宗派源流明鑒》譯注(三)
另辟蹊徑的《選民登記》
聽奶奶講當“選民”的事兒
不負當初對選民的承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