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時代視閾下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方位

2012-12-22 15:22孫新彭
理論導刊 2012年7期
關鍵詞:商品經濟經濟體制恩格斯

孫新彭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北京100091)

在時代視閾下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方位

孫新彭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北京10009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標志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方位,主要也就歸結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方位。時代的發展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制度體系構建中選擇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原因。以馬克思的“三種社會形態”理論為依據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以看到,它是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更高階段,是人類進入理想社會的最后一個階梯。

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歷史方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以及它所展現出的制度優勢,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模式。它的確立,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而在時代視閾中認識這一制度的歷史方位,對于我們堅持并進一步改革完善它,特別是制定正確的改革戰略,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

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我們能夠看到,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戰略時,一個根本任務,就是要消除在既有的制度體系中阻礙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那些東西。而當時中國經濟近乎達到崩潰邊緣的事實,迫使我們拓展視野,放眼世界;也讓我們有理由反思過去,展望未來,也就是給了我們進行新探索以巨大的空間。但是,必須承認,在當時,對于社會主義怎么搞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只知道“不應該怎么辦”,而對于“該怎么辦”的問題,并沒有明確的答案?;蛘咴谝欢ㄒ饬x上可以說,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破”,也就是要在實踐中破除那些阻礙社會發展的各種制度枷鎖問題;而至于怎樣“立”,只能依靠實踐的發展,依靠“摸著石頭過河”逐步探索。

而這種探索的結果是,我們看到了時代的發展變化,世界的日新月異;看到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與活力;看到了物質利益原則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看到了效率的重要意義。因此,逐步開啟了運用物質利益原則、通過提高效率來實現社會進步的發展道路的改革進程。在蘇聯、東歐發生劇變之后,社會的歷史發展用事實告訴人們,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比較劣勢已經顯現出來;而中國改革也用事實告訴人們,物質利益原則的實行與提高效率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由此,中國共產黨人果斷地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最能體現物質利益原則并進而能夠提高效率的經濟形式,是市場經濟。①

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到現在為止也就30來年的時間。但是,這30來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人們可以從多方面來總結,但是最根本的,還是選擇了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改革目標。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傳統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區別在哪里,人們還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無論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還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狀況來考察,都能夠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它的根本標志。全面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可以看到,它的構建過程,就是圍繞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具體經濟體制相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它的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中心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區別于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標志,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區別于蘇聯模式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標志,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區別于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根本標志,仍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因此,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方位問題,也就主要歸結為怎樣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方位問題。這實際上也就是怎樣認識在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制度的設想中,否定商品經濟的存在問題。恩格斯說:“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在不同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盵1]只有在時代的視閾中才能對問題作出正確認識。

(二)

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從對商品的研究開始的。建立在對商品經濟發展到他們所處時代所表現出的性質與特征認識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是私有制條件下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恩格斯曾說:“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再清楚不過地證明……商品生產達到一定的發展程度,就轉變為資本主義的生產……即使我們排除任何掠奪、任何暴力行為和任何欺騙的可能性,即使假定一切私有財產起初都基于占有者自己的勞動,而且在往后的全部進程中,都只是相等的價值和相等的價值進行交換,那么,在生產和交換的進一步發展中也必然要產生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被一個人數很少的階級所壟斷,而另一個構成人口絕大多數的階級被降低到沒有財產的無產者的地位,出現狂熱生產和商業危機的周期交替,出現整個現在的生產無政府狀態。全部過程都為純經濟原因所說明,而毫不需要掠奪、暴力、國家或任何政治干預?!盵2]506恩格斯在這里對馬克思思想所作的解釋顯然是這樣的:即使在商品生產的最初階段勞動與占有權是一致的(也就是勞動者能夠直接占有自己的勞動產品),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商品交換也是平等的,那么,商品經濟所具有的競爭機制,將逐步使得一些人能夠擁有更多的財產占有權,一些人日益失去財產占有權。而一旦前者將財產分為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并運用生產資料雇傭后者來進行勞動,那么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就產生了。

而進一步對現實中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進行考察(當時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典型形式是,在一個工廠內,工人站立在大機器旁邊,進行簡單的以體力支出為主的操作,原材料通過機器的加工,變成了產品;在這樣的生產力水平之下,勞動成果的質與量是可測算的;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它生產什么、生產多少以及怎樣生產,是一個完全由這個企業的所有者——資本家決定的事情),馬克思恩格斯發現,在現實的大機器生產力條件下,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運行必然導致:一方面是資本家物質財富的積累,一方面是工人貧困的積累,兩極分化的趨勢日益加重;一方面是單個企業生產的有組織化,一方面是整個社會生產的無組織性,整個社會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其結果必然是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環節出現斷裂,以生產過剩為特征的經濟危機正是這種斷裂的結果。而經濟危機的發生又導致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不斷激化。馬克思恩格斯以此為基礎宣布:資本主義就要滅亡了。就是說,通過對現實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考察,馬克思恩格斯把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社會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日益尖銳的階級斗爭,從本質上聯系在了一起。因此,在設想資本主義的否定物——社會主義時,馬克思恩格斯斷定,“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盵2]757就是說,他們認定社會主義社會與計劃經濟相聯系,不存在商品經濟。需要強調的是,馬克思恩格斯設想計劃生產,是從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現實狀況出發的?;趯趧映晒目蓽y算性的認識,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計劃生產與公有制的結合,能夠解決商品經濟所必然造成的生產過剩與浪費問題,產生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公平。

(三)

說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社會主義不存在商品經濟,是從他們對現實中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考察得出的結論。這實際上也就是說,要對現實社會主義選擇市場經濟體制作出正確認識,必須研究人類社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而考察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我們能夠看到,20世紀中期后,人類社會逐步發生了時代性變化:

一者,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期相比,有了巨大改變??茖W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個別企業對市場信號的接收與反應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生產的盲目性問題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解決。對于整個社會來說,資產階級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本能地逐步放棄了古典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念;而社會主義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發展,迫使資產階級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針對自己的疾病做一些盡可能的救治,以抵御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由此,資產階級國家開始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并從國內市場逐步延伸到世界市場。因此,從整體上看,當代西方國家商品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有了相當程度的改觀。

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教育水平的提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工人階級的勞動方式與生存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變,市場競爭中的勝與敗,日益具有某種動態性,社會中因市場競爭所導致的兩極分化問題有不斷降低的趨勢。而且,隨著股權的日益分散化,各種稅收制度、特別是遺產繼承稅與贈予稅等各種稅收的實行,并不否定一些社會成員還會依靠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以及繼承等方式獲得財富,但是,從總體上看,它的份額是在下降的。就是說,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的現象依然存在,但是它的程度已經有相當大的減緩。據世界銀行編寫的《2008世界發展指標》顯示,德國2000年的基尼系數是28.3%,英國1999年的基尼系數是36%,美國2000年的基尼系數是40.8%,這種狀況也使得不同社會階級與階層之間的沖突逐步緩和。

這樣,對于當下發達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來說,生產無政府狀態與兩極分化現象都弱化了,經濟危機發生頻度與破壞程度以及階級斗爭尖銳程度也都降低了。

二者,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式,日益顯示出它的效率作用??疾炜茖W技術的發展與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改進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競爭機制,內在地推動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著生產力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也內在地推動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改進與完善。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告訴我們,在西方國家中,腦力勞動已經取代體力勞動,在社會勞動中占有主體與主導地位,人類勞動日益腦力化。在美國,“到1956年,腦力勞動者的數量已占多數?!盵3]這是一個與馬克思恩格斯所處時代根本不同的變化。腦力勞動,以自主與自覺作為基本特征,而且它勞動成果的質與量很難測度。對于這樣的勞動而言,顯然,與計劃經濟相比,市場經濟更能促進它活力與創造力的發揮(當然,這并不否定在社會生產中存在一定意義上的計劃性的必要性)。這就是說,市場經濟,是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有效與有力的經濟形式。

這兩種變化,使得當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了與馬克思恩格斯所處時代完全不同的面貌,它向人們展現了這樣的事實:即使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市場經濟所導致的經濟危機與階級斗爭也能得到相當程度的控制;市場經濟是當前人類社會中存在的最為有效與有力的經濟形式。因此,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將會把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控制在更為狹小的范圍內,以使它不會危及社會的公平與穩定;市場經濟的效率機制表明,社會主義選擇它之后,能夠促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選擇市場經濟體制作為自己的改革目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必然要求。

(四)

時代的發展變化表明,與馬克思恩格斯基于對當時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考察所得出的社會主義不存在商品經濟的結論不同,現在,社會主義能夠運用市場經濟。但這只是說,時代的發展變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選擇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必然性,但它并不意味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方位有了準確把握。因此,在理論上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歷史方位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馬克思的“三種社會形態”理論,為我們進一步認識這一問題提供了理論武器。

“三種社會形態理論”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在“既不同于資本主義前的各社會形態又不同于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社會的一般特征”這節里,提出的考察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一種理論體系。馬克思指出:“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盵4]從馬克思的論述中可以看到,與僅僅基于對現實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考察不同,當從人類社會總體發展進程的角度來考察商品經濟時,馬克思把人類社會的“人的獨立性”發展階段,也就是商品經濟發展階段,看成是人類社會進入人的“自由個性”發展階段、也就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最后一個發展階段,是為理想社會的實現創造物質基礎與前提的階段。不過,從當時的歷史條件出發,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建立在對現實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考察基礎上對資本主義滅亡必然性的論證已經很充分了,所以馬克思也就沒有對三種社會形態理論作進一步展開。

然而,當下,在人類社會發生了時代性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共存的事實面前,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三種社會形態理論,卻有了必要,而且這種研究能指導我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方位。

一者,它指導我們正確認識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局限性。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在不斷的發展中,它已經逐步克服了它在初期自發發展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并且在一定時期里以自己內在的機理,推動了人類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私有制與市場機制結合內在地決定著它固有的弊端沒有也不可能消除。首先,私有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所派生出的極端個人主義與弱肉強食的行為規則,讓人們要么處在現實的對抗中,要么處于潛在的對立中。這些行為規則所導致的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與斗爭,曾經給無產階級帶來深重的苦難;也曾經使資本主義面臨滅亡的命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花了幾百年的時間,在社會財富不斷積累的基礎上,才把這種對抗與對立的程度減緩了下來,但卻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近些時候在美國出現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就是它的表現。而且,現在,他們又把這些行為規則運用到國家關系領域,總是試圖以實力迫使落后民族聽命于他們,動輒以武力說話,霸權主義橫行,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其次,它導致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巨大破壞。在私有制條件之下,市場競爭必然會導致人們去盡最大力量、貪婪地從自然中獲取財富。雖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內生態環境是好的,但是,他們的生產發展對資源的需要,加劇了世界范圍內資源的過度開采與使用,導致整個人類社會生態環境的惡化。最后,它導致人的自我迷失。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金錢成為一個根本性的價值尺度。人與人之間從根本上來說交換關系的性質,使人類變成了金錢與物質的奴隸,人的生命在被迫的物質利益的競爭與追求中失去了意義。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局限性表明,它的發展有其必然的終點。

二者,它指導我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方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著根本的不同,它以公有制作為基礎,它應該具有這樣的特征:一方面,從邏輯上講,就商品經濟發展階段是人類社會所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歷史階段,它的起點與私有制相聯系來說,與公有制相聯系的市場經濟,應該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更高階段。另一方面,從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不長時間的發展來看,它給原本落后的中國所帶來的驚人變化表明,這是一種能夠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制度形式。而進一步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進行分析,我們能夠看到:第一,它是市場經濟,具有市場經濟的特點,能夠通過利益機制促進勞動者各盡所能;通過競爭機制,迫使勞動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勞動能力。從本質上來說,它是有效率、有活力的。社會主義搭上市場經濟這一快車,必將使整個社會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與勞動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第二,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它具有社會主義的特點。它有能力解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弊端。首先,它在承認市場機制優勝劣汰結果的同時,卻應該也能夠運用公有制所具有的優勢,通過自覺的行動,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起惠及整個社會成員的公平與廉價的教育體系,促劣變優,讓從市場競爭中暫時敗下陣來的勞動者能夠通過進一步的學習與訓練,重新再回市場成為勝者,在整個社會中形成一種優與劣的動態平衡。就是說它能夠實現公平。其次,公有制的性質,決定了能夠在社會中形成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再者,公有制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實現長遠利益與近期利益的統一、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良性協調。就是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統一、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統一。

以此來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當下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共存的事實出發,我們能夠作這樣的設想,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社會中勞動者勞動能力的不斷提高,社會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不斷增加,公有制所必然要求的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發展,它將向我們展現這樣一幅藍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逐步趕超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并影響與帶動人類社會逐步社會主義化;而隨著人類勞動日益腦力化,勞動能力日益同等化,結果將必然是,人類將逐漸拋棄市場,實現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共有與共享,進入理想社會,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由此,我們也可以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歷史方位:它是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更高階段,是人類走向理想社會的最后一個階梯。就此而言,我們也可以說,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根本標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走向理想社會進程中必然也必須要經歷的一種制度形式;而且,作為中國人民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探索的貢獻,它還為人類向理想社會的前進提供了一種具有借鑒意義的制度模式。

注釋:

①筆者以為,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并無本質區別,其差別只在于時間向度上,因此在本文中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有時是在相同的意義上使用的。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71:38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美國國務院信息局.美國經濟概況[M].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3:6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 104.

[責任編輯:宇輝]

D 61

A

1002-7408(2012)07-0064-03

孫新彭(1962-),男,江蘇徐州人,法學博士,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主義基礎理論。

猜你喜歡
商品經濟經濟體制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毛澤東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思想研究
商品經濟浪潮下明末“鬏髻”的嬗變
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考
恩格斯服兵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