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轉型期道德共識構建問題探索

2012-12-22 23:44汪榮有韓橋生
理論導刊 2012年1期
關鍵詞:共識道德

汪榮有,韓橋生

(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南昌330022)

社會轉型期道德共識構建問題探索

汪榮有,韓橋生

(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南昌330022)

由于社會轉型,中國傳統社會以仁愛為核心的道德共識在當代社會陷入困境。道德共識根源于特定社會的生產方式,產生于現實的交往實踐中,是實現人自身需要的產物。立足現實,應建設利益協調機制、核心價值引領機制和法律保障機制,促進社會道德共識的重構。

社會轉型;道德共識;形成依據;利益協調;法律保障

(一)

“多元并存”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真實寫照,在這種狀態下保持社會穩定有序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從多元走向共識”。道德領域的共識是國家和民族屹立于天地間的基石。孫中山先生說,有道德始成社會,有道德始成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道德共識是社會共同體對關系到社會基本生活秩序穩定的基本道德問題的一致認識。

經驗主義者認為,世界上不存在社會成員一致認可的道德共識,道德共識不過是一種價值策略,不同的經濟、政治、文化群體沒有辦法形成道德共識。先驗理性主義者認為,存在著普遍有效的、永恒的道德共識,而且道德共識構成了評價古往今來社會合法性、合理性的基礎和標準。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共識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階級性和普遍性的統一、意志性和規律性的統一,這是對“道德共識”的客觀認識。

首先,道德共識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道德共識的絕對性,也即道德共識的客觀存在性。道德共識的存在有其客觀性,不管社會共同體的成員是主動接受也好,還是被動遵循也好,道德共識都是客觀存在的。雖然每個社會的道德共識的內容不同、程度不同,但每個社會都存在一定的道德共識。道德共識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沒有人愿意生活在一個沒有任何行為規范的社會中,因為那樣每個人都會無所適從?!耙粋€人,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不管在自己的一生中懷抱什么樣的個人和社會的理想,追求什么樣的價值目標,有一些基本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是無論如何必須共同遵循的。否則,社會就可能崩潰?!盵1]同時,道德共識受生產方式、歷史傳統和社會現狀的制約,道德共識的形成和存在也需要一定的條件,道德共識并不是固定不變和永恒的,而是隨著不同的時代、社會、階級、群體而呈現出差別性、多樣性、歷史性,具有相對性。奴隸社會的生產方式下有奴隸社會的道德共識,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下有封建社會的道德共識,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下有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共識,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下有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共識。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情感體驗不同,對道德的價值判斷也是不一樣的??死蛱卣J為:“人們所相信的絕對價值,只是在一定的文化共同體中成為不言而喻的那些價值和命令。僅當人們預設一些為世人普遍接受的基本規范時,才能夠從中推論出一些作為客觀有效的特殊的價值判斷?!盵2]

其次,道德共識是階級性和普遍性的統一。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共識不可避免地受統治階級意志的制約。道德共識本質是特定生產方式基礎上形成的價值觀念。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捍衛與其階級利益相一致的正義價值,或者把維護其利益的道德觀念說成是永恒的、普遍的,因此,道德共識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從社會歷史形態看,古代專制社會的道德共識,具有明顯的等級性,是對剝削和壓迫的合法性共識。資本主義社會是對確認公平交換和自由買賣的法權觀念的共識,追求形式上公正的道德共識。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共識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基礎之上的,是追求實質公正的道德共識。因此,超階級的道德共識是不存在的。但承認道德共識的階級性質,并不意味道德共識就不具有普遍性了。道德共識客觀存在的一個重要根基就在于它的普遍性。道德共識的普遍性是指道德共識主體、內容、形式和作用效果并不以階級為限,而是涉及社會共同體的全體成員。市場經濟決定了社會全體成員之間會具有很深的相互交流的程度、很強的相互依存的程度。由于道德自身的規律性決定了大部分公共生活領域的道德規范對所有成員都是適用的,所以,道德共識在階級性的基礎上具有普遍性。

最后,道德共識是意志性和規律性的統一。道德共識作為人的一種認識,不能不表現人的意志性。道德共識作為人類創造的一種規范性認識,必然滲透著人的需要與智慧。比如,人有秩序和安全的需要,那么自然就會把維護秩序和安全的道德規范作為道德共識的內容。道德共識的意志性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道德共識的這種意志性決不是任意或者任性。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共識的具體內容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是受客觀規律制約的。道德共識的內容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馬克思說:“只有毫無歷史知識的人才不知道,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盵3]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是道德共識得到社會共同體一致認可的前提條件。

道德共識的前提是社會多元化。沒有社會的多元化就沒有道德共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思想認識是以利益為基礎的。社會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導致社會思想認識的多元化,從而引起道德認識的分歧和差異。道德認識的分歧和差異是道德共識產生的前提和基礎。中國改革開放后,社會開始進入了多元化的快通道。相對于古代社會,當今社會達成道德共識的難度在加大,內容也受到更多的限制。但正是因為社會道德分歧的困擾,才使得道德共識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

(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進入轉型期,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然而,人們的道德水平卻備受社會詬病,經濟的繁榮與社會的道德水平的發展并非是沿著平等的軌道前行。

由于社會轉型,我國的社會結構、利益關系、思想意識日益復雜。關于我國社會的道德現狀是在爬坡還是滑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爭論,也使得我國社會道德共識的重構還存在著一些困難。一是新舊道德沖突?,F代市場經濟下的很多行為與傳統道德相沖突,甚至有些原來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卻成為現代社會眾人追逐的目標。傳統道德觀念仍在起作用,現代社會新的道德要求也已凸現。二是道德評價失范。由于價值觀念的錯位,某一種行為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道德評價的標準呈多維傾向,善惡不分、良莠雜呈的現象在社會變遷期普遍存在,給社會主流思想道德及其評價體系造成很大沖擊與影響。三是價值取向紊亂。在社會轉型期間,主流價值體系受到挑戰和沖擊,原先理所當然的價值觀遭到一些人的懷疑,乃至被否定。當今中國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價值觀,人們生活方式各異,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向錢看”、“向權看”問題十分突出,價值取向紊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道德共識的形成。四是道德控制機制弱化。一些行業存在許多不道德行為,許多人卻并不以不道德為恥,反而以無德為榮;無私奉獻得不到社會贊美,損人利己受不到社會譴責。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共識的變化。在人類歷史上,一切道德體系的興衰起落、進退消長,歸根到底,都是源于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中國傳統社會道德共識的核心是仁愛,仁、義、禮、智、信“五?!背蔀橹袊鴤鹘y社會的基德。中國傳統社會道德共識的經濟基礎是農業經濟,社會基礎是家國一體、由家及國的文明路徑和社會結構,其目的是維護具有差序格局特征的封建等級制度。以仁愛為核心價值的道德規范在當代中國遭遇了時代困境。中國傳統的道德倫理有著自身的缺陷,這種缺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表現得尤為突出,即儒家倫理由于強調家庭私德至高無上而具有壓抑社會公德的負面效應。當代社會公共生活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征:一是活動主體的廣泛性;二是交往對象的復雜性;三是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傳統社會以仁愛為核心原則的道德要求對人際關系的處理是差別對待的,重私德、輕公德,這顯然無法適應當代社會對平等的要求。仁愛強調的是個體的道德義務,這種愛的情感在家庭范圍內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在現代公共生活中,就大多數人而言,只能達到己他兩利的基本境界,能做圣人的畢竟是少之又少的?,F代社會強調道德權利與道德義務的平衡,以仁愛為核心原則,在現代社會很容易導致道德的虛無與空場。自然經濟社會,人性假設是“道德人”;然而在市場經濟社會,等價交換是核心,人性假設是“經濟人”。傳統社會“重義輕利”的義利觀與當代社會的利益結構很難相契。

(三)

從理論上明確道德共識的形成依據,是建立道德共識重構機制的前提。道德共識屬于人們對社會基本社會結構、制度、行為規范等做出的一種肯定性評價,其內容根源于特定社會的生產方式,產生于現實的交往實踐中,并與人的需要緊密相關。

道德共識形成的“生產方式”依據。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道德屬于社會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筑的東西。道德根源于生產方式,是“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是人們借以“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的產物”。道德由經濟基礎決定,產生于經濟關系之中?!叭藗冏杂X地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盵4]133

任何時代的道德共識都要以當時的生產方式為依據??v觀人類社會每一時期道德觀念的形成,無不與其生產方式有關。古代社會的道德共識是建立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的,與人們的交往不發達有著直接的關系。近代資產階級社會確立了自由競爭的生產方式,把以自由和效率為核心的價值觀念看作道德的核心與共識。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形式,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所特有的道德共識,那就是更加注重實質的平等。由于是同一個時代生產方式的相對確定性、穩定性和延續性,根源于其的道德觀念也相對具有確定性、穩定性和延續性。所以,道德共識的形成從其根源上來說是可能的。

道德共識形成的“交往實踐”依據。交往實踐是產生思想、觀念、意識的基礎和前提?!八枷?、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盵5]72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各種理論認識的根源?!鞍l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盵5]73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類的交往實踐是理解社會意識的基石。交往實踐是人類歷史形成的前提,沒有交往實踐,就沒有世界歷史的形成,也就不會有人類普遍的發展。正是在交往中,各種主體間互通有無、相互影響、共同發展。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必然會出現各種矛盾。為了實現社會的基本穩定和有效運轉,就必須將矛盾和壓力控制在人們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而形成道德上的共識是協調矛盾、控制沖突的內在要求和有效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方面,道德共識是交往實踐的產物。離開人們的相互交往實踐,道德共識不可能憑空產生,孤立的個人也無需共識,對調節社會關系的道德規范的認可正是出于交往實踐的需要;另一方面,道德共識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一旦在交往實踐中形成,也會對交往實踐起反作用,可以對人們的交往實踐起到規范、引導、教育的作用。

道德共識形成的“人的需要”依據。近代以來資產階級哲學家們懷著極大的熱情從各種角度對自身發起追問,尋找人的固定不變的一般本性,其結果卻恰恰把現實存在的具體的人變成了缺少豐富性的抽象的人?!艾F實的人”是馬克思哲學變革——歷史唯物主義新世界觀的出發點,從實踐出發闡釋“現實的人”是馬克思變革近代哲學抽象人性理論的成果。馬克思指出:“在現實世界中,個人有許多需要?!盵6]326馬克思認為,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有物質需要,而且也有精神需要。在眾多需要中,物質需要是基礎,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前提條件?!拔覀兪紫葢敶_定一切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盵6]31恩格斯高度評價了馬克思這一重大發現,“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一個簡單的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盵4]574

道德共識也是以人的需要為基礎的,人的需要促進了道德共識的形成。離開人的需要談道德共識,無疑將會陷入唯心主義的共識觀中去。早在古希臘時期,智者派就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钡赖鹿沧R的依據可以從主體本身的需要來闡釋。人對自身需要的自發調整是與生俱來的。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抽象化的、單獨的個人從來就是不存在的,抽象化的個人只能是、而且永遠是社會人,即帶有社會性的個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7]馬克思并沒有否認人類有共同的生活準則。因為在同一社會中的各個階級,生活于同一社會經濟結構中,處于同一歷史發展階段,有著共同的歷史背景,他們的需要就必然會有許多共同之處。這樣,在同一個社會中生活的人,總會有一些共同的、必要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會得到社會的一致認可,從而形成社會的道德共識。相反,如不形成共識,相互協調、控制沖突,人的需要更無法得到滿足。

(四)

通過分析道德共識與生產方式、交往實踐和人自身的需要的內在關系,從理論上獲得了道德共識形成的可能性。然而,道德共識并不會自然而然形成,根據當前的現實,應進一步加強道德共識的重構機制建設。

完善利益協調機制,促進社會合理利益關系的形成。共識的形成以利益為基礎。馬克思說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盵8]道德共識作為一種思想認識,也是由利益決定的?!吧鐣钤诒举|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到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5]56道德共識無論看起來多么抽象和神秘,都能夠在現實的利益關系中找到答案。

合理的社會利益關系是道德共識形成的前提。利益沖突是一種客觀存在。馬克思強調:“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盵9]協調利益沖突,形成相對合理的利益關系,是人類生存和發展并得以延續的前提。協調利益沖突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社會利益關系。只有形成合理的社會利益關系,才能擴大社會共同利益,滿足社會個體成員的需要,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利益關系的合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益主體的相對平等,利益的主體資格規定要合理,不得有明顯的歧視;二是利益獲得渠道的相對合理,利益的來源渠道要體現誠信、公平,不得違法;三是利益的分配結果相對合理,即貧富差距應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強化價值引領機制,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導向作用。社會核心價值的引領是形成道德共識的關鍵。我們生活在一個思想多元的時代,然而,社會和諧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追求。要想社會完全沒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但要實現和諧,就必須不斷去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了在社會多元思想中必然存在著一種占據核心地位的價值體系。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經濟體制深刻變化、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形勢下,立足于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決定著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道德共識的構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社會道德的共同進步。當前,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價值取向越來越呈現出多層次性。我們不能因為存在著多層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進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顧人們思想道德的客觀差異,用一個標準要求所有的社會成員。那么,用什么來引領人們在思想道德上不斷提升和進步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這個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體現了思想道德建設上的先進性要求,又體現了思想道德建設上的廣泛性要求;既堅持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又兼顧了不同層次群眾的思想狀況;既體現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蓋了不同的群體和階層,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和引領力,是聯結各民族、各階層的精神紐帶。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有利于全社會成員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形成社會道德共識的內在要求。

建設法律保障機制,促進社會道德底線的法律化。道德底線的法律化是道德共識形成的基礎。道德之本在于公平,法律之本也在于公平,道德之盛在于法治之行,道德與法律在根本目的上是有共通之處的。法律之強硬在于它以強制力制約人的行為,道德之魅力在于它深入人的靈魂。道德不只是理念的東西,道德準則只有通過人的行為體現出來,道德的意義才算真正實現,而道德實現的有力保障就是法律。在現代社會中,法律的他律約束作用與道德的自律教化作用只有相互補充和密切配合,才能達到建設社會文明的良好效果。道德底線的法律化可以使得道德的根基在國家強制力的保障下更加牢靠,使道德更深入人心,使人們更加自覺地遵守基本道德的要求,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從而推動形成社會的道德共識。

道德的法律化以道德底線為界限。社會的進步離不開道德,也離不開法律,但并不是說,法律可以代替道德。道德完全法律化,將使道德失去獨立自存的價值與地位。道德的要求遠高于法律,道德完全法律化,只會使道德脫離實際,也使法律成為專制的工具。所以,道德的法律化有其界限,并不是說所有的道德都可以法律化。根據道德的層次結構,道德的法律化的界限應是道德底線,也就是說只有道德底線才能法律化。道德底線與法律對人的行為要求相似,若人們違反了,都會受到譴責和懲罰。道德的法律化,只能是基本的社會道德的法律化,而不能是“理想的道德”或“愿望的道德”的法律化。

[1]何懷宏.底線倫理[M].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6.

[2]克拉地特.維也納學派[M].商務印書館,1998:146.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122.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3.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26.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03.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D648

A

1002-7408(2012)01-0036-04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效率與公平相協調的初次分配公正研究”(09BZX047)和江西省社科基金課題“人的發展視野中的制度德性研究”(10ZX19)的階段成果之一。

汪榮有(1963-),男,江西贛州人,哲學博士,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倫理學;韓橋生(1981-),江西贛縣人,江西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制度哲學、馬克思主義人學。

[責任編輯:宇輝]

猜你喜歡
共識道德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商量出共識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薪酬改革共識難達
別讓“PX共識”在爆炸中瓦解
價值觀共識與天下精神
道德模范自有后來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