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2012-12-29 03:15尉少磊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雜志 2012年19期
關鍵詞:綜合法整體事物

尉少磊

(趙縣中學 河北 趙縣 051530)

掌握分析與綜合的邏輯思維方法對于高中學生學習歷史有重要的意義。分析與綜合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必不可少的基本的思維方法。另外,分析與綜合還是其他歷史思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1. 歷史學科分析綜合的基本原則分析綜合的歷史性歷史是具體時間和空間條件下活動著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及其過程。歷史時空的確定性決定了認識歷史方法的基本特征。歷史對人物、事件、現象的認識都以一定的時間、地點、社會條件為轉移。這是運用歷史思維認識歷史的首要條件,也是分析、綜合的前提條件。

分析綜合的基本任務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質。通常人們把分析看作是把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 。但是,分解只是辯證分析方法的第一步,是分析中的一個環節,一種手段。分析的任務是要進一步從各個部分中探究事物的本質。從事物的許多屬性和方面中發現主要的本質的東西,這才是辯證分析的關鍵。

綜合的基本任務是對事物形成有機的整體的認識。綜合通常被看作是在把整體分解為各因素的基礎上,再組合成為一個整體的思維活動。但要注意,綜合決不是對甲、乙、丙、丁各方面現象的羅列,不是把各部分簡 單相加,而是在思維中把對象的各個本質的方面按其內在聯系有機地結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分析綜合的對立統一性分析和綜合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賴的兩個方面。沒有分析,就得不到對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的認識,其綜合是空洞的、教條的;沒有綜合,分析是膚淺的、支離破碎的。當我們把分析過的材料組合在一起時,對這一事物就有了比較深入的整體認識,這固然是一種綜合,但它對于一個更大范圍的事物來說,又只是一種分析。

2. 歷史分析綜合能力的層次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是由一個個歷史概念、相關歷史知識的橫向概念系列和縱向概念系列及其相互交織而形成的立體結構。從單一的歷史概念開始,到歷史發展的線索、歷史發展的階段,以至歷史發展的立體結構,亦即從點的思維到線性思維,到平面思維,以至立體思維的過程,是分析與綜合逐漸深化的層次。

對歷史概念的分析綜合。歷史概念,是人們對歷史事物本質特征的全面而準確的認識的反映。從歷史知識的特點來看,歷史概念可以劃分為歷史人物、歷史事物、歷史現象、歷史制度、歷史物品5個類別。歷史概念 如同歷史整體中的一個一個的“單位”,形成、掌握和運用歷史概念是理性認識歷史的起點、歷史思維的細胞。對歷史概念的剖析是分析綜合的第一個層次。對一般概念的分析綜合屬于點的思維。

對歷史發展線索的分析綜合??陀^歷史從其發展過程看具有發展性特點。歷史發展性特點使歷史思維要求對重要史實進行縱向剖析,也就是對歷史發展線索進行分析綜合。歷史線索有基本線索和非基本線索;從客體的內容看,有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國際關系等等??v向剖析,即要求分析綜合認識對象在歷史上是怎樣產生的,經歷了哪些階段的發展變化,未來發展的趨向如何。對歷史發展線索的剖析屬于線性思維,是分析綜合的第二個層次。這種思維對事物發展脈絡的認識比較清晰,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見事物發展的未來。但是 ,其缺陷是容易局限于單向思維,缺乏思維的靈活性。

對歷史發展階段的分析綜合??陀^歷史從其涉及的范圍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反對割裂歷史,反對孤立地認識史實及其概念,要求對重要史實進行橫向剖析,也就是對歷史發展階段進行分析綜合。

3. 分析綜合的諸種方法與思維操作

3.1 綜合分析綜合法。這是從歷史學的角度將歷史概念分解為若干歷史要素,進行分析綜合的方法。一般來說,歷史人物概念分解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諸要素;歷史事件概念和歷史現象概念分解為背景 、時間、地點(地域)、主體、經過(主要表現)、評價諸要素;歷史制度(著作、文獻)概念分解為背景、 制定者(機構)、主要內容、評價諸要素;歷史物品概念分解為時間、特點(用途)、評價諸要素。將歷史概念進行分類并解剖它們的構成要素,在分析中的意義在于為把整體分為局部鋪路搭橋,以使分析更為全面。

3.2 定性分析綜合法,就是經過綜合的分析和解釋后,確定歷史現象的性質和屬性。它不僅可以和定量分析綜合法同時使用,也可以獨立使用。

3.3 因果分析綜合法。這是從原因與結果的辯證關系的角度研究歷史的方法。因果關系的顯著特征是原因在先 ,結果在后,而且有制約關系。因果關系是歷史演變本身的一種內在關系。因果分析綜合法要求找出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源,進而找出其規律性和必然性。因果聯系是辯證的、復雜的、多樣的。從原因與結果的關系看 ,可以分為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同因異果、異因同果。因果分析綜合法普遍地運用于對歷史概念、歷史發展線索、歷史發展階段的學習中。

3.4 系統分析綜合法。這是研究組成整體的各系統的相互關系,通過系統的結構和性質從本質上統觀整體的分 析綜合法。系統分析綜合法通常被運用于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一定的社會形態、一定的歷史時代的學習研究中。運用系統分析綜合法,首先要進行綜合,組成以某個概念為中心的、反映客觀歷史及其內在聯系的整體概念群。

3.5 培養方案。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又受到學生心理、教材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為了把能力培養落到實處,教師首先應根據培養目標及其體系,設計一個能力培養層次不斷深化、逐年級實施的、初步的整體構想。其次,在每學期開學之前,應根據初步的整體性構想制定本學期的具體方案,即把擬定培養的有關分析綜合的方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以便有計劃、按步驟地落實到課堂教學、單元小結、階段總結等教學過程中去。

3.6 教學原則。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歷史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思維能力既不能靠教師“灌” 進去,也不能靠學生“背”出來,而是依靠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通過手腦并用的練習,最終成為個人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樹立學生的自主意識的同時,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質疑問難,創設問題情景,并從多角度設計認知性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綜合法整體事物
關注整體化繁為簡
設而不求整體代換
如影隨形的綜合法
如影隨形的綜合法
單獨中的洞見
十二星座5月整體運程
漫話“分析法”與“綜合法”
如何選擇整體法與隔離法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基于CAE的模態綜合法誤差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