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探究意識貫穿高中生物教學全過程

2012-12-29 03:15谷云靜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雜志 2012年19期
關鍵詞:探究意識生物教學

谷云靜

(元氏縣第一中學 河北 元氏 051130)

【摘 要】新課標明確提出“倡導探究性學習”,但通過我們實施新課標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師以講授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重教輕學傾向仍然沒有根本改觀。筆者在此從幾個方面談談個人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的看法。

【關鍵詞】生物;教學;探究意識

在目前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造性仍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已成為新課標實施的一個主要的“瓶頸”。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仍然缺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具體教學策略。

1. 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要求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我們首先應進入探究的角色,進行換位思考,備課的過程應成為我們探究的過程。教學實踐中我們摸索了這樣的備課探究思路: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收集整理相關信息資料→研究學生的思維和認知基礎→設計問題→尋找探究點→設計課堂具體探究過程。

目前的新課標教材有多個版本,不同的版本編寫上存在一定差異,在備課中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某個版本的教材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而是根據課標要求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擬定課堂要解決的重點難點。也就是說我們要以課程標準的理念備課,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備課。

為使探究教學在課堂中切實可行,我們的備課可以從三個角度入手,一是從學生能力發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學對學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較高,它應該遵循引導、合作、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二是從知識呈現方式的角度,陳述性知識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實驗性知識、策略性知識采用完整探究。三是從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問題”驅動式探究,小組互動式探究,實驗探究等。

備課時應密切關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學生的活動過程,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引導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學會認知、學會合作,為此我必須關注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將教師組織活動和學生自主活動進行對照、比較,看看教學活動的安排是否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情景、問題、探究點的設置是否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法是否建立在學法基礎上,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2. 通過導課激發學生興趣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秀的課,必須重視導引的設計。探究性教學的導引設計,必須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符合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

如在學習“礦質營養”前,可以這樣設問導課:① “戶養的花為什么要定期松土?為什么要選擇肥料?” ②有條件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郊區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無土栽培技術”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活動,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并發現新的問題。

3. 利用設問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探究來自問題,問題始于質疑。設計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課堂提問還要注意“度”要適中,即學生通過思維可以得到解決的問題。有些較難的問題就得想辦法,補充適當的輔助性問題,把大題化小,分步提問,引導過渡,幫助學生克服思考難題中的障礙。切不可有意設計太難的題目為難學生,這樣會使學生無所適從,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厭學。

但對于過于簡單的,甚至只要求學生回答是與否的問題,沒有思考價值,也不宜當作探究性教學的問題。

4. 及時進行調控,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對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課,進行課內自主探究的活動,使活動完全按照預定軌道運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則就稱不上自主探究。課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運作就行。只有在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才有實現自主探究的可能。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及時調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勵學生自由準確表達,幫助學生流暢表達,使學生有信心表達,學會與他人溝通。鼓勵學生多方面發現,鼓勵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只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解釋問題有自已的思路,均應給予鼓勵;即便是學生的回答偏離教育目標甚遠時,也不要給予絕對地否定,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共同討論。

當學生解決問題有困難時,教師要適時給予啟發,搭一個“腳手架”,降低問題的臺階,設置低一個層次的探究點或子目標,引導學生繼續探究。調控的宗旨是使學生在探究的氣氛中學習,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

5. 歸納與發散并舉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小結都應努力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進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討論,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發揮課堂結尾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效果。

課堂小結是活化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面的好時機。結合具體、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適時得當的點撥、引導,使學生“居高臨下”地俯視生物知識,有助于他們將平時所學的被肢解了的知識系統化,從而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維輻射的作用。

探究的結果,要在學生自己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引導、總結得出結論,明確結論的運用條件與范圍。對結論的解釋,不要講得太絕對,要留有探究的空間。要處理好“收”與“放”的關系,所謂“收”,將討論、實驗的結果要歸納整理;所謂“放”,課后布置的思考題具有開放性,布置的練習作業具有多樣性,使學生在更廣闊的實際背景中,用課內得到的結論去解釋實際問題,解決后續知識,完成從實踐——認識——具體的實踐,認識上的兩個飛躍,使小結做到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并舉。

總之,自主探究性教學策略,就是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個性的發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學又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反饋結構,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探究意識生物教學
第12話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隱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創設情境,構建靈動的英語課堂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