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數學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2012-12-29 03:15張建剛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雜志 2012年19期
關鍵詞:位線分式原則

張建剛

(鹽山縣第三中學 河北 鹽山 061300)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提問是驚奇與懷疑的開始,是教與學的紐帶,是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手段之一。如果運用得當,那么,對于鞏固學生知識,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課堂提問的研究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要想做好課堂提問的藝術并非簡單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不少徒勞的提問,最典型的是那種“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問題,學生也僅是簡單的給予“是”、“對”來回答,課堂貌似熱鬧非凡、氣氛活躍,實則流于形式。

1. 堅持有效提問的原則 為保證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教師的提問還應堅持一些提問的基本原則,即實效原則,適時原則,梯度原則。

實效原則。課堂提問設計的實效性取決于問題的真實和確切,即課堂提問要有科學性和針對性,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從感知直觀入手,但不宜一問一答展示現成知識的結論,以免學生猜測教師的意向作答,掩蓋了學生的不知之處,使教師獲得不真實的反饋信息,同時提問要確切,要針對學生已有知識水平,不能超越學生知識,思維的實際水平,也不能使問題語言含糊不清、模棱兩可,否則課堂提問會造成停滯局面,達不到預期目的。

適時原則。課堂提問的適時性應該保護兩層意思,其一是抓住時機,其二是提問次數要適度,課堂提問的效果直接與提問時機有關,什么樣的設問應在某節課的什么時機提出,要研究提問的藝術性,即要因時設問,恰到好處,同時提問的次數不是越多越好,過多過頻的課堂提問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常會導致學生隨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問題的盲目性,各學科各種課型、內容各不相同,提問設計中把握適時適度尤為重要。

梯度原則?,F代信息論認為,教學是一種循序漸進地,有效地選取、組織、傳遞和運用知識信息、促進學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識的活動。從課堂教學整體上看,必須抓住教材、教學內容的整體要求,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與心理狀態,科學地按一定梯度展開設問,提出的問題要按知識點難易級別從低到高逐層進行,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問題,要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象進行回答,從易到難,由簡到繁。

2. 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幾種方式 課堂提問的方式很多,只要對提問巧妙使用,恰到好處,才能產生積極作用,達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激趣性的提問。數學課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若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則學生聽來索然寡味。若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創造愉悅的情境,則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維。為創造生動愉悅的情境,令學生心生疑竇而造成懸念,產生學習的內驅力,形成理想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開始積極地思考的一種提問方式。

二是發散性的提問。發散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教師若能在授課時提出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以溝通不同部分的教學知識和方法,這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是遷移性的提問。在不少的數學知識中,內容和形式有類似之處,其間有密切的聯系。教師可在提問或學生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過度到對新知識的提問,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新內容中去。例如在講“分式的約分”這一內容時,可直接出示分數題目讓學生約分,目的是讓學生將小學關于分數的約分的方法遷移到分式上。在學生根據獨立練習所悟,對比分數約分,嘗試性地對知識和方法進行遷移后,回答教師的提問:(1)什么是分式的約分?(2)分式約分的依據是什么?(3)對約分的最后結果有什么要求?(4)對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的分式可以怎樣命名?

四是鋪墊性的提問。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為了降低思維難度并給學生解決問題指明方向,可以鋪墊性提問,道出轉化的途徑或指向。以梯形中位線的教學為例,在提問三角形的中位線的內容后即可提問:梯形的中位線又有什么性質呢?為他一經提出,立刻激起學生好勝的心里,引起學生的聯系或猜測,問題的本身也隱含著與三角形中位線的類比。①與底邊的關系。②可利用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這類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后,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

五是鞏固性的提問。在授完新課后,教師再針對本課的重點或難點交換角度提出問題,以達到鞏固知識,加深理解的目的。例如在講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節后提問:在ax2+bx+c=0中,a、b、c分別表示什么?使學生理解各個字母的意義,并對此有進一步的認識,為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銜接。

六是激疑性的提問。教師若能在其似通非通,似懂非懂時及時的提出問題,然后與學生共同釋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定義時,學生較好的理解但提不出問題,我反過來問學生:“為什么要限定在同一個平面內呢?”學生的思維就會向空間擴展,搜索或想象反例從而加強空間觀念和對平行線的理解。

3. 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實施策略 要考慮問什么,什么時候問。如果教師準備不足,想問什么就問什么,就會使課堂顯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問的作用。課堂提問的題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到點上,對重點、難點問題提問時,更應慎重,要緊緊圍繞著重點,及如何攻破難點提問題。

此外,要給學生答問以等待: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不要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別的學生來回答,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時間;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也應等待足夠的時間,再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或者再提另外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說明、補充或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完善,而不至于打斷他們的思路。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加強課堂提問藝術的修養十分重要,科學地設計并進行課堂提問,就可能及時地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創造積極的 課堂心理氣氛,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問時數學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提問的藝術與策略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處處注意創設問題情境。

猜你喜歡
位線分式原則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如何構造三角形中位線
巧構中位線解題
構造三角形中位線,巧證幾何題
例談一類分式不等式問題的解法
活用中位線的性質解題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學習分式的五個禁忌
八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檢測題(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