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在新課程音樂教學中的獨特魅力

2013-02-02 08:15邱雯雯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年2期
關鍵詞:音樂課手段信息技術

■邱雯雯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為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條件,對于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把信息技術廣泛地運用在音樂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F代信息技術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和空間,極大地豐富了音樂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和創新性地學習。那么,如何在音樂教學工作中將現代信息技術和音樂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精心組織生動而富有活力的音樂教學?

1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在音樂課的應用使得音樂課不再局限于教師的一把琴、一張嘴、一臺錄音機,學生也不再被動地接受枯燥的音樂理論、無休止的唱歌和聽那些似懂非懂的音樂,而是通過電腦用聲音和畫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悅中得到情感體驗、獲取知識。

如在教學“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課時,筆者運用信息技術軟件展示了蒙古人民生活的美好畫卷:遼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宛如白云一般,一頂頂蒙古包灑落在草原上,“那達慕大會”上蒙古人民載歌載舞,進行摔跤、射箭、賽馬比賽等場景(配上蒙古風格的音樂)。極具異鄉情調的生活環境、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場景是那樣新穎,激發了學生對草原生活的向往,進一步了解蒙古人民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過著美好生活的瞳景。

2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中學音樂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原有的知識中去學習和理解音樂,這就要求盡可能地把音樂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時時感受到音樂就在身邊、音樂具有其他藝術所不具有的獨特魅力。針對普通中學音樂課課時少、學生音樂基礎知識欠缺這一現狀,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用生動直觀的影像資料對音樂課程中涉及的音樂知識(如各種民族樂器、西洋樂器的異同;中外戲曲的特點;交響樂、輕音樂、流行音樂的不同風格;等等)進行展示,使學生既可以學到相關知識,增加信息量,開闊視野,也能夠獲得美妙的藝術享受,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產生強烈的共鳴。信息技術手段在新課程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學生的知識面大大拓寬。

3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省時省力,增大教學容量

在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中,教師背對學生在黑板上用粉筆拼命抄寫音符和歌詞,這樣既費時又費力,凸顯課堂組織松散,一堂富有激情、美妙的音樂課變得使學生厭倦而乏味。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只需在備課時把所要講的內容精心設計制作成課件,課堂上按照教學程序得心應手地把課件呈現在屏幕上,還可以通過電腦演示文稿的制作,使各種字體用各種顏色帶著不同聲音用各種形式出現在大屏幕上。

器樂教學是學生直接參與的藝術實踐課,以往的教學中,往往要把學習的曲譜事先抄在黑板上。如今,使用信息技術,把課前準備好的曲譜放在實物展示臺上,使學生一目了然,這樣不僅大大降低了教師的勞動強度,而且加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擴充信息,豐富資源

數千年來,人類創造的音樂作品浩如煙海,教材只是選擇了其中極少的一些優秀作品。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質顯然是不夠的。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極大地拓展了音樂教育的時空界限。影視、廣播、網絡上關于音樂方面的資料是應有盡有,為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豐富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實施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新年”一課時,筆者改變了以往學完歌曲,再讓學生談談家鄉過年習俗的教學程序,而是運用信息技術課件向學生展示我國各個民族風俗是怎樣歡度新年的,世界各國人民在過新年時有些什么不同的習俗,慶祝新年的歌曲還有哪些,等等,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5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形象,突破重難點

音樂是情感藝術,也是聽覺藝術。在新課程音樂教學中,借助視覺的直觀來幫助聽覺感知,既適合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共和國之戀”一課時,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有關于教學內容的視頻: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等為代表的中國廣大科技知識分子面對落后的條件和艱苦的環境克服種種困難,在各自的科研領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展現出他們的崇高品質和愛國情懷。在國外留學的時候,他們因祖國的貧弱受盡歧視和不平,卻仍然發奮苦讀;當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地放棄已有的優厚待遇,沖破重重阻撓,回到思念已久的祖國;回國后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我國高科技推向令人刮目相看的境地??粗曨l,聽著音樂,學生會聯想到很多。

借助信息技術播放兩彈一星的發射過程,直觀形象的實錄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增強了愛國主義精神,并有利于學生準確地把握藝術形象、理解音樂作品。借助信息技術直觀形象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有利于學生準確地把握藝術形象,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在美。

6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是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等獨特形式來表現藝術美的。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實現審美教育的關鍵,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加速教育現代化,促進音樂教育改革。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一個聲情同步、形聲并茂、時空統一的信息技術音樂世界。通過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多種信息呈現方式以及演示、交互、互動等形式,引導學生去感受美、欣賞美和理解美,啟迪學生去想象美與創造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與團隊協作學習能力,建構以“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掌握音樂知識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藝術創造才能,切實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7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德育功能的實現

音樂教學的德育功能是通過對學生情感的啟發來實現的,即音樂教育完全可以拋棄空洞的說教和僵化的理論灌輸,而將音樂課的思想品德教育與音樂課的審美感知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

信息技術的運用日趨成熟和其功能的多樣化,在音樂課教學中,更多地體現在對音樂作品展示的全面性和強烈的美化、感染功能。比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教師可以結合樂曲和內容的介紹,播放視頻片段,結合鏡頭畫面指導學生如身臨其境地欣賞全曲,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從而對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如,在欣賞鋼琴曲《黃河大合唱》時,教師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后,指導學生通過觀看信息技術展示,從視覺、聽覺方面進一步體會樂曲的主旋律給人帶來的強烈震撼,他那渾厚、深沉、奮進、激昂,進一步體會中華兒女不怕犧牲、奮起抗爭的民族精神,從而在心靈深處牢固樹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榮辱感。

8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傳統的音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單向填鴨式教學。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個別化的學習,也不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例如,演唱、演奏、技能教學又是以一對一方式,不僅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而且限制了教師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藝術創造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改變這一單調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一改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通過雙向交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在網絡化教室運用信息技術技術進行教學,每個學生可以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運用已學過的信息技術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音樂創作,體驗到成功樂趣時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創造心靈得以展示,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得以貫徹落實。

總之,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音樂課與傳統音樂課相比,有著極大的優越性,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怎樣在音樂教學課中用好現代教育手段,還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刻苦鉆研學習,進一步提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音樂課教學一定會做得更好。

猜你喜歡
音樂課手段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創新執法手段,提升執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音樂課的“樂”要大于“講”
我的成長之路——參加“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有感
上好音樂課的三點思考
觀“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有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