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科學課教學的思考

2013-02-02 10:47邢玉安楊鳳琴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年10期
關鍵詞:科學課科學教材

邢玉安 楊鳳琴

襄陽市襄州區石橋鎮中心小學 湖北襄陽 441128

科學課的實踐性特征早已被眾所熟知,經歷“預測或猜想——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記錄——討論交流——歸納總結”程序的授課模式,也早已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但是,關鍵要看在課堂教學上是教師牽著學生做?還是導著學生做?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做?這三種“做”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這個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度”,怎樣才能恰到好處呢?這是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因為教師的高度決定著學生“三維目標”達成的程度。因此,科學教師要用“教師好好學習,學生天天向上”的心態去分析教材、了解學生、編寫導學案、制作課件、準備實驗器材與材料,填寫實驗申請報告,才可為“三維目標”的實現,也就是為這個主體地位體現“度”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三維目標”中,以“方法與過程”為中心,在經歷“方法與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并同時形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新課程的育人新標準,更符合學生第一的原則。

正是因為有以上的啟發和感悟,所以筆者想起了在《科學課》雜志上朱小雪的文章中提到的:“美國的科學課課堂教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反思的地方?!保ㄔ谶@里不談崇洋媚外,但至少應該做點兒“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嘗試。)

在美國,上科學課,學生先聽從教師布置本堂課的學習任務,然后學生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分頭活動。兩個學生一組,一邊輕聲商量,一邊操作實驗,一邊記錄。偶爾有學生在教室里走動,觀察其他組織的研究情況;偶爾會聽到他們輕聲交流、爭辯的聲音;偶爾還會看到他們輕聲歡呼的情景?;顒映掷m20多分鐘后,在教師的提醒下,學生有條不紊地收拾好自己組的研究器材,進入到交流討論環節之中。當教師指名一個學生發表觀點時,其他學生都能認真地聽,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不插嘴,教師也是一直在聽學生的發言,不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有時,教師還采用抽簽的方式,確定發言的學生。這不僅是一個公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與他人進行思維交流。課堂上折射出的和諧合作、投入研究、傾聽、積極交流、尊重他人的可貴品質,實在值得借鑒:思維的開放,行為的規范,習慣的養成,品質的高尚,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美國,教師不搞“一言堂”,不向學生灌輸科學知識;教師只是“組織者”,積極組織學生在豐富的體驗活動中去經歷科學探索過程;教師只是“引導者”,熱情引導學生在討論、爭辯中去明晰科學原理與概念;教師不是“權威”。對科學教師的定位高度是:熱情、投入、不給學生答案的教師才是最好的科學教師。

在美國,科學教師只需要按照教師用書上設計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體驗科學過程、組織研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不需要對教材進行改編、創新,或采用其他材料進行教學。實驗材料是由專門的材料中心配給的,材料中心每學期初會把科學課要用到的一些儀器材料,包括分組實驗用的材料,觀察用的一些植物種子、活體小動物等,裝箱運到每個學校。教師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教材的處理與器材的準備。這樣,教師更有精力去關注學生是如何學習的。

鑒于此,筆者有些不成熟的設想,列舉幾條,僅供有關權威專家同志參考。

1)雖不可能照搬硬套美國的科學課教學的模式,但可以借鑒他們的那種悉心、熱心“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不僅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而且要把課堂變成學生搞科學研究的實驗室,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創新能力,真實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各版本的科學課教學研究室,能否也專門在《教師用書》中編寫設計出各年級的演示與分組兩類實驗計劃,內容包括每個實驗的實驗類別、實驗目的、實驗器材與材料、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以便減輕科學課教師分析教材、撰寫教案、制作課件的工作負擔。這樣就使科學課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設計流程,以利于課堂教學層次清晰;去設計預案,以防突發現象發生;去籌備實驗,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錦上添花;去關注學生,讓學生的“三維目標”都得到發展,從實處促進體現科學教師的主導地位。

3)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國力有待于增強,雖不能馬上籌建材料中心,但能馬上做到整理現有的實驗室,補充足夠的實驗器材與材料,確??茖W教師充分完成各項實驗計劃。再專門配備數量相適應的稱職的實驗教師,以便于指導、協助、督導科學課教師完成各年級、各學年的實驗計劃,確保實驗開出率100%,使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觀察現象與分析問題的能力都得到質的提高。

4)努力改編現行教材,改革現行教材提問多、空洞、迷茫的弊端。比如鄂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科學》安排的“鳳仙花的一生”和“蠶的一生”,這些內容雖然是選取兒童常見、易體驗、可探究的事物和現象,但這些內容都是中長期種養觀察活動。在實際生活中,“鳳仙花的一生”和“蠶的一生”的種養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跨度;而在教學中,這兩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僅需幾周的時間,這樣就產生教學與種養不同步的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可否請有關方面專門為科學教學制作一些短片,以便教學時播放。除此之外,盡可能地讓科學教材內容更生動、更豐富、更生活化、更形象化,內涵更具趣味性、科學性、可讀性和前瞻性,與初中生物一脈相承,從而提高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以便于學生做真正意義上的“小科學家”!

其實,中國人的智慧并不比美國人差,美國人能辦到的,中國人經過努力也一定能辦好。在課程改革的這短短幾年中,各級教育教研機構及廣大一線科學教師,從國情、學情和教材出發,在科學課堂教學中都已做出許許多多卓有成效的嘗試,不斷進行實驗研討、創新,真誠地希望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能促進科學課教學更適合學生學習與成長。

猜你喜歡
科學課科學教材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上一堂動森科學課
教材精讀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
科學課教學反思
科學拔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