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全胃切除術后2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較

2013-03-03 12:47劉繼攀趙光遠尹長恒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3年6期
關鍵詞:食管炎流性空腸

劉繼攀,趙光遠,尹長恒

(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胃腸外科,河北衡水053000)

·論 著·

胃癌全胃切除術后2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較

劉繼攀,趙光遠,尹長恒

(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胃腸外科,河北衡水053000)

目的探討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選擇。方法選擇胃癌全胃切除術患者8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6例。觀察組行功能性空腸代胃術,對照組行P形腸袢代胃術,根據2組患者術前及術后6個月總蛋白、白蛋白和血紅蛋白進行營養狀態評估,根據術后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及吻合口瘺等并發癥進行生活質量評估,比較2種術式的效果。結果2組術后營養狀況明顯優于術前(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及吻合口瘺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功能性空腸間置吻合術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術后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且手術簡單易行,是全胃切除術后比較理想的重建術式。

胃腫瘤;胃切除術;治療結果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來隨著對原發病灶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范圍認識的提高,施行全胃切除的病例呈上升趨勢[1]。而全胃切除術后胃的功能徹底喪失,很多患者會發生傾倒綜合征、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營養狀況和生活質量,為此,要合理地選擇重建消化道的方式[2]。本文總結了我科86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術后采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療體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7月—2011年12月

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男性54例,女性32例,

年齡34~76歲,平均52.2歲。術前合并高血壓病16例,合并冠心病8例,合并糖尿病4例。腫瘤位于賁門及胃底部19例,胃體部44例,胃竇部18例,全胃5例。隨機將86例患者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6例,2組性別、年齡、并發癥及腫瘤部位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86例患者均經腹行胃癌根治手術,以D2+或仿D3作為根治性手術的標準。①對照組行P形腸袢代胃術,胃癌根治術后,距屈氏韌帶15~20cm處離斷空腸及系膜,先將遠端空腸作環狀端側吻合,形成P形腸袢,經結腸前其頂部與食管行側端吻合,然后封閉空腸殘端,近端空腸斷端與遠端空腸完成端側吻合,兩吻合口相距40~50cm。②觀察組行功能性空腸代胃術,上提屈氏韌帶遠端40cm處的空腸與食管行側端吻合,距該吻合口的輸出支腸管35cm處與十二指腸殘端行側端吻合,分別于距食管空腸吻合口5~7cm處及距空腸十二指

腸吻合口遠側2~3cm處用絲線予以適度結扎,束扎緊張度以能容血管鉗鉗尖為宜。將空腸十二指腸吻合口下方約5cm處的輸出袢與屈氏韌帶遠端20cm處的輸入袢作空腸側側吻合。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組術后白蛋白、血紅蛋白及總蛋白水平均優于術前(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大部分患者自我感覺良好,體質量較術前增加。對照組出現吻合口少量出血1例,反流性食管炎10例,傾倒綜合征9例;觀察組無吻合口出血病例,出現反流性食管炎2例,傾倒綜合征1例。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14.136,P<0.01)。

表1 2組手術前后營養指標比較 (±s,g/L)

表1 2組手術前后營養指標比較 (±s,g/L)

*P<0.05與術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t檢驗)

組別例數白蛋白血紅蛋白總蛋白術前術后觀察組40 24.0±5.3 45.0±11.2*#76.0±1.2 122.0±1.6*#44.0±5.6 69.0±10.5*#術前術后術前術后對照組46 25.0±7.8 38.0±9.5*80.0±1.1 97.0±1.7*46.0±7.8 59.0±9.8*

3 討 論

胃癌是現階段我國較為常見的惡性疾病之一,對于胃癌患者來說,全胃切除術是較為有效甚至惟一的治療方法,患者接受全胃切除術后必須要進行消化道重建以恢復患者整個消化系統功能[3]。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應達到:①代胃有一定的容量并能混合食物;②保持食物經十二指腸通過,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③手術程序簡單,創傷小,安全,易于推廣;④遠期療效好,有較好的生活質量,術后無吻合口瘺、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腹瀉等并發癥;⑤維持正常的胃腸神經-內分泌功能及胃腸肽類激素釋放等[4]。之前臨床采用的食管空腸Roux-en-Y吻合術,由于食物盛納功能較差,食物向小腸排空的過程較快,較易引起患者出現傾倒綜合征等并發癥;另外,由于此手術方法造成十二指腸空置,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過程無法做到膽胰同步,患者術后的消化吸收功能不理想,表現為體質量及血生化指標等方面的異常[5]。

近年來,P形腸袢代胃術得到廣泛的應用,但P形腸袢代胃術需切斷腸管,有細菌過度生長的憂慮;而且脫離了小腸的優勢節律控制,以其固有的較慢的曼波控制小腸運動[6]。十二指腸優勢節律可經過吻合口逆向傳入P形腸袢引起逆向蠕動及P形腸袢蠕動紊亂,由此可引發反流性食管炎和傾倒綜合征。目前,國內較為突出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首推功能性空腸間置代胃術,它不僅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經-肌肉功能的連續性,避免了腸道功能紊亂的發生,使食物仍然經過十二指腸通道,十二指腸優勢節律仍然控制小腸有序收縮蠕動,避免了十二指腸液經輸出袢反流的情況,降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率,尤其是減少術中的污染機會,操作簡單省時,是一種更為合理的重建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及吻合口瘺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恢復食糜經過十二指腸生理通道,讓其與膽汁、胰液充分混和,可發揮十二指腸生理功能的合理性。

總之,功能性空腸間置重建消化道的方式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術后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且手術簡單易行,是全胃切除術后比較合理的重建術式。

[1]鄧玉江,孫華新,紀福.全胃切除空腸間置代胃術12例臨床應用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雜志,2012,4(7):181-182.

[2]白衛兵,吳蘇亞.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胃癌的臨床療效比較[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1,32(9):1004-1006.

[3]石志偉.胃癌全胃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術式的療效對比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雜志,2012,2(1):76-78.

[4]成亞農,李弼鵬.胃癌全胃切除ρ型空腸原位間置代胃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4):477-479.

[5]阮戈,談凱.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腸間置代胃術治療37例胃癌患者臨床作用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雜志,2012,39(9):2377-2379.

[6]KIM JW,YOON H,KONG SH,et al.Analysis of esophageal reflux after proximal gastrectomy measured by wireless ambulatory 24hr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and TC-99m diisopropyliminodiacetic acid(DISIDA)scan[J].J Surg Onco1,2010,101(7):626-633.

(本文編輯:劉斯靜)

R735.2

B

1007-3205(2013)06-0690-02

2012-08-28;

2012-11-13

劉繼攀(1976-),男,河北衡水人,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主治醫師,醫學碩士,從事胃腸外科疾病診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6.025

猜你喜歡
食管炎流性空腸
十全大補湯加味聯合空腸營養管改善胃惡性腫瘤患者療效觀察
張磊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經驗
反流性胃炎的中醫治療效果分析
呼吸科與消化科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認識的異同點
蒙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藥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探析
循證護理在經鼻胃鏡放置鼻空腸營養管中的應用效果
疏肝和胃降逆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觀察
肅降肺胃法治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臨床觀察
單通道空腸間置在賁門癌近端胃切除術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