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頜竇潴留沖洗治療真菌性上頜竇炎的療效觀察

2013-03-05 10:08王正
中國當代醫藥 2012年34期
關鍵詞:鼻竇炎療效觀察治療

王正

[摘要]目的探討上頜竇潴留沖洗治療真菌性上頜竇炎的療效。方法選擇真菌性上頜竇炎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采用潴留沖洗;對照組40例,采用普通鼻腔沖洗。2個月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鼻內鏡檢查及上頜竇CT掃描檢查,評估術后上頜竇病變恢復情況,對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治療組中34例治愈,2有效,4例無效;對照組中10例治愈,11例鼻腔仍有膿性分泌物,竇腔內水腫或有囊泡形成,8例中鼻甲與鼻腔外側壁粘連,竇口變小或粘連,11例有不同程度鼻塞、鼻腔明顯分泌物及竇腔黏膜水腫。治療組療效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上頜竇潴留沖洗治療真菌性上頜竇炎療效明顯優于普通鼻腔沖洗。

[關鍵詞]鼻竇炎;真菌??;治療;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2)12(a)-0048-02

真菌性鼻及鼻竇炎是鼻科臨床常見的一種特異性感染性疾病。從病理學角度分為兩大類型:非侵襲型真菌性鼻及鼻竇炎和侵襲型鼻及鼻竇炎。近年來隨著CT及鼻內鏡的廣泛性使用,非侵襲型真菌性鼻及鼻竇炎往往在體檢中發現,治療趨于早期,發現病例絕大部分由上頜竇開始,較晚病例可累及多竇及眼眶,該類患者術后病變易復發。本組病例主要研究真菌性上頜竇炎術后處理,采用潴留沖洗方法降低術后病變復發,提高療效?,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就診的80例真菌性鼻竇炎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齡20~60歲,平均40歲,病程2~30年,平均16年;鼻內鏡檢查發現中鼻道多量乳白色分泌物伴鼻腔外側壁內移或中鼻道息肉形成。其中,中鼻道息肉10例,中鼻甲反向曲張15例,鼻腔外側壁內移5例;所有病例病例均行副鼻竇冠狀位CT掃描,發現上頜竇內密度增高伴有鈣化斑點形成,伴有鼻息肉的病例上頜竇呈云霧狀。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

1.2方法

治療組40例,功能性鼻內鏡(FESS)術后采用潴留沖洗,鼻內鏡下從上頜竇自然開口將雙腔氣囊導管(可用“8”號雙腔導尿管)置入上頜竇,充氣打開氣囊,固定于上頜竇內,另一腔用于沖洗,同時氣囊阻塞上頜竇開口可起到潴留作用。對照組40例,FESS術后采用普通鼻腔沖洗。分組對比觀察隨訪2個月觀察療效。所有病例采用鼻內鏡檢查及上頜竇CT掃描檢查評估術后上頜竇病變恢復情況對比分析治療效果。

1.3療效評價標準

按照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1],治愈:癥狀消失,內鏡檢查竇口開放良好,竇腔黏膜上皮化,無膿性分泌物;好轉:癥狀明顯改善,內鏡檢查見竇腔黏膜部分區域水腫、肥厚或肉芽組織形成,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無效:癥狀無改善,內鏡檢查見術腔粘連,竇口狹窄或閉鎖,息肉形成,有膿性分泌物。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數據,進行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結果2個月后采用鼻內鏡鼻竇內黏膜檢查及副鼻竇CT情況為標準判斷預后。治療組中34例竇內黏膜恢復良好,無水腫無囊泡無膿性分泌物,2例竇腔黏膜水腫仍有膿性分泌物,4例患者出現竇口粘連;對照組中10例竇內黏膜恢復良好,無水腫無囊泡無膿性分泌物,11例鼻腔仍有膿性分泌物,竇腔內水腫或有囊泡形成,8例中鼻甲與鼻腔外側壁粘連,竇口變小或粘連,11例有不同程度鼻塞、鼻腔明顯分泌物及竇腔黏膜水腫。見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治療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3討論

真菌性上頜竇炎的確診有賴于病理或真菌培養,以曲霉菌為主要致病菌[2]。曲霉菌是人類生活環境中普遍存在的,吸入空氣中的曲霉菌孢子可致鼻竇曲霉菌病[3]。真菌性鼻及鼻竇炎,臨床上常其分為非侵襲型和侵襲型兩類,其中非侵襲型相對較多,好發于成年女性[4]。本組收集病例歸類于非侵襲型。病變尚局限于上頜竇內。真菌性鼻及鼻竇炎的治療主要是消滅病灶及局部用藥沖洗。

鼻腔沖洗這種治療方法被廣泛的應用于鼻腔及鼻竇的各種疾病的治療。其作用及機制與提高黏膜纖毛功能等因素有關[5]。鹽水洗鼻近年來較為提倡。關于鹽水的成分一般認為生理性海水或2%~3%的高滲鹽水較好,歐洲鼻竇炎鼻息肉治療意見書及我國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及治療指南(2008.南昌)中均推薦運用3%高滲鹽水沖洗治療鼻竇炎。一般鹽水量大于200~250mm方能對鼻腔鼻竇有清潔作用,但由于生理特點、解剖結構限制進入鼻竇的量仍然很少,有些患者利用加大沖洗量和時間以達到沖洗鼻竇的目的,但由于高滲鹽水對鼻腔的局部刺激和反應較大,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加重,出現局部刺激,鼻出血、耳痛、鼻腔燒灼感,并不能耐受,對于沖洗時間包鵬飛等[6]為探討不同濃度高滲鹽水及作用時間對黏膜上皮細胞的影響而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黏膜上皮細胞核質比例和祼核細胞出現率與高滲鹽水濃度和作用時間呈正相關,且黏膜上皮細胞對高滲鹽水濃度低于2.7%且作用時間在20min內具有耐受現象。超過此范圍對細胞可產生較嚴重的損傷,故沖洗時間控制宜在15~20min可達到良好效果不產生嚴重副作用。對真菌性上頜竇炎的沖洗,以往有上頜竇穿刺用地塞米松、0.9%氯化鈉溶液或制霉菌素沖洗等方法。操作麻煩、患者痛苦,現用高滲鹽水鼻腔沖洗,對上頜竇內黏膜病變接觸時間過短、沖洗面積和力度受限,竇腔黏膜恢復及水腫消退不理想。針對改進高滲鹽水從鼻腔進入上頜竇沖洗的方法使用和研究的不多。筆者收治的80例真菌性上頜竇炎患者分成兩組,分別采用高滲鹽水潴留沖洗法和普通鼻腔沖洗法,沖洗2個月后,采用鼻內鏡鼻竇檢查和副鼻竇CT掃描觀察,并比較竇腔黏膜愈后。由于高滲鹽水在相應作用時間對黏膜具有吸濕消腫,促進纖毛擺動頻率的作用,而上頜竇黏膜與鼻腔黏膜特性相似。給予上頜竇黏膜充分的時間和作用面積,水腫基本消退竇口粘連情況減少,療效明顯。由此筆者考慮上頜竇沖洗不徹底可能是導致真菌性上頜竇炎病變易復發的原因之一。同時氣囊對上頜竇開口起到擴張和成形作用,術后竇口的粘連和水腫情況明顯減少,對于術后預防粘連起到一定作用。

總之,對本組病例的觀察研究表明,上頜竇潴留沖洗法為真菌性上頜竇炎術后處理,提供一種新的方式,減少術后復發和粘連,提高療效,值得重視。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型分期及內窺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3):134.

[2] 農輝圖,李菊裳,黃光武,等.鼻腔鼻竇真菌病的真菌學和臨床診療研究(附51例報告)[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0,7(1):3.

[3] 汪吉寶.鼻腔及鼻竇真菌病[J].中華耳鼻喉科雜志,1987,22(4):224-225.

[4] 黃選兆,王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6-1107.

[5] 于淑東,來俊英,韓飛.鼻腔沖洗的國內外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8,16(1):77.

[6] 包鵬飛,周敏芬,湯璧嘉,等.黏膜上皮細胞對高滲鹽水的耐受性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10,6(5):29-33.

(收稿日期:2012-10-17 本文編輯:林利利)

猜你喜歡
鼻竇炎療效觀察治療
抗生素(阿奇霉素)與鼻竇炎口服液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效果觀察
秋天警惕鼻竇炎急性發作
鼻竇炎護理不可不知的小知識
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髖關節滑膜炎療效觀察
62例破傷風的診斷、預防及治療
1例急性腎盂腎炎伴有胡桃夾綜合征保守治療和護理
針藥結合治療偏頭痛療效觀察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鼻炎通治療慢性副鼻竇炎12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