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陸的變遷”教學設計

2013-03-16 07:40上海市復旦初級中學200052
地理教學 2013年13期
關鍵詞:學說變遷板塊

上海市復旦初級中學(200052) 姚 荔

“海陸的變遷”教學設計

上海市復旦初級中學(200052) 姚 荔

一、課標要求

課程標準對本部分內容的要求是A級。A級是較低層次要求,即本節課內容為一般知識內容,要求學生知曉主要地理事實和基本地理概念。

二、教材分析

1. 文本內容“海陸的變遷”內容涉及的是地殼運動的問題,由滄海桑田、漂移的大陸、六大板塊三部分構成。教材以海陸的變遷為主題,展開探討,著重闡明了大陸漂移學說和板塊運動基本觀點。它是在第一節“全球海陸分布”靜態分析海陸分布的基礎上,動態分析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同時也是對第一節“全球海陸分布”內容的延續和深化。

2. 文本設計思想整節教學內容聯系緊密,從現象和實例入手,按照求證和探究的思路步步深入,層層展開。教材敘述式課文部分用事實闡述基本觀點,淡化、簡化知識要求,刪減、回避專業名詞概念,對兩大學說內容的闡述簡潔易懂,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

3. 文本結構

三、學情分析

通過第一節“全球海陸分布”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地球表面海陸輪廓的分布,而且大部分同學知道海陸變遷,但對其成因及兩大學說的具體內容還是陌生的。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本節內容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但從心理接受的角度來說,本節課內容相對枯燥,兩大學說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感,而且內容距其生活較遠,因此需要加強直觀手段的運用,通過大量感性認識建立表象,以便發揮想象,進行思考,從而獲得理性認識,形成科學概念。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運用示意圖,說出六大板塊的名稱,指出六大板塊的劃分;簡單歸納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拼合輪廓圖和分析示意圖,增強讀圖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層層探究、步步求證的學習過程中,初步學會科學的探究思路和方法;通過大陸漂移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過程的學習,形成科學史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魏格納善于觀察和堅韌不拔的科學探究精神。

五、課前準備

實驗材料:玻璃水槽、沙土、水、玻璃棒

分組:四人一個小組,一個組長負責管理和分配任務,一個記錄員負責記錄。

要求學生每人制作一份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剪紙。做法:將一張透明紙覆蓋在《世界地理圖冊》中的“世界地形”圖上,用鉛筆描出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的輪廓,再用剪刀把描好的兩幅圖剪下來。

六、教學過程

教學模塊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模塊一滄海桑田導入新課實驗導入:實驗目的:探究海陸變遷的原因材料:玻璃水槽、玻璃棒、沙土、水學生觀察實驗、思考,明確實驗目的,進入學習狀態。通過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探究展示實驗:玻璃水槽中裝有8厘米厚的沙土和12厘米的水。水在這里代表海洋,出露水面的沙土代表陸地。垂直插入一支玻璃棒,不斷向玻璃棒附近倒入沙土。插玻璃棒的位置海陸情況將如何變化?這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引起的海陸變遷呢?請同學們設計方案,如何讓插玻璃棒的位置由陸地變成海洋?這是我們人為的,自然界中會不會自然發生陸地變成海洋呢?通過實驗,請同學們思考并總結引起海陸變遷的原因共有幾個方面?板書:海陸的變遷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回答問題。觀察思考提方案。思考回答問題,感受海陸變遷,認識海陸變遷的原因。通過實驗演示,學生觀察、思考、提建議,從而啟發學生得出結論—引起海陸變遷的原因。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六年級的學生易于接受,又能集中注意力。實例分析課件展示圖片(教師簡單介紹圖片內容):喜馬拉雅山區的化石圖片、我國東部海域海底古河道及水井遺跡、荷蘭的圍海大壩圖片?;顒右?實例分析要求:閱讀教材第27頁內容,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下列題目,并進行反饋。(友情提示:從自然和人為原因兩方面來回答)1. 1975年,我國科學考察登山隊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巖石中發現魚、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2.近年來,人們在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河流的遺跡,這反映了該海域過去是什么狀況?3. 荷蘭的國土面積在過去的百年中為什么會不斷擴大?板書:同學們能再舉出一些海陸變遷的實例嗎?學生觀察圖片、傾聽介紹、思考圖片介紹的內容,閱讀教材第27頁內容后,小組合作完成活動一的題目并交流反饋。通過合作完成活動一,加深對海陸變遷原因的認識。學生舉例回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典型事例,將滄海桑田的實例舉證和原因分析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從中感悟體會,海陸變遷是真實存在的,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海陸變遷的觀念。學生帶著三個問題閱讀教材,效果更好。模塊二大陸漂移學說觀察猜想承轉:前面我們認識了滄海桑田的實例,它們反映了地球表面局部的海陸變遷。就全球而言,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是固定不變的呢?出示課件問題:觀察七大洲輪廓圖,你有什么發現?由此可推斷出什么?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輪廓吻合,能不能說明他們原先就是連在一起的?學生觀察七大洲輪廓圖,思考后猜想、推斷。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大膽猜想能力。動手試試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兩塊大陸輪廓剪紙。同學們試著把它們拼在一起,看一看,拼合處是否基本吻合。事實表明不能看到輪廓吻合就主觀認為二者是連接在一起的。同學們做事也是一樣,要注意認真求證,不能想當然。要想證明七大洲本來是一個整體,還應該找出更科學有力的證據。為此有一個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請大家閱讀材料:偶然的發現,偉大的假說。學生一邊拼兩塊大陸輪廓圖一邊體驗、展示剪紙拼合結果,并闡明自己的觀點(采用實物投影)。傾聽、思考。讓學生自主動手參與、反思、體驗和交流。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積極探究的科學精神。閱讀思考閱讀資料(多媒體呈現):1910年的一天,年僅30歲的魏格納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墻上的一幅世界地圖上?!捌婀?!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凹凸,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腦海再也平靜不下來:“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以前會不會是連在一起的?只是后來因為受到某種力的作用才破裂分離。大陸會不會是漂移的?”想象需要證據去驗證。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為了證實自己的假想展開研究嗎?你從哪些方面進行論證?第二年魏格納就開始搜集資料,驗證自己的設想,他首先追蹤了大西洋兩岸的山系和地層,結果令人振奮。接著他又考察了巖石中的古生物化石,遠隔重洋的一些大陸之間,古生物有密切的親緣關系。學生閱讀資料:偶然的發現偉大的假說,思考問題?;卮饐栴}。傾聽、感悟。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探索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模塊二大陸漂移學說動畫演示二年后,1912年,魏格納在找到很多大陸漂移的證據后,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請同學們觀察“世界海陸的變遷”模擬動畫演示。動畫演示:2億年前、1億3500萬年前、6500萬年前、現在的海陸分布及變化過程。能否分辨一下,圖中各陸塊分別表示哪個大陸?嘗試從演示中,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觀點?學生觀察動畫,組織語言表述。動畫演示大陸漂移,增強直觀性;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大陸漂移說的要點。傾聽感悟承轉:但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在當時被認為是荒謬的。反對者譏諷魏格納:“有人異想天開,魏格納異想地裂?!蔽焊窦{放棄了嗎?Never! 在一片反對聲中,魏格納繼續搜集證據,1930年,他在第四次前往格陵蘭島探險考察,不幸遇難,倒在茫茫雪原上,當時年僅50歲。人們至今還紀念魏格納,不是因為他的學說開創了地質學的新時代,而是他窮其一生尋求真理、正視事實、勇于探索和不惜獻身的科學精神。這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呢?板書:? ?學說提出人相關信息?學說內容?大陸漂移學說學生傾聽魏格納的故事,學習科學家善于觀察和堅韌不拔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層層引導,培養學生科學史和科學觀教育及科學興趣和堅持不懈的探究精神。模塊三板塊構造學說慧眼識圖承轉:值得欣慰的是,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現在已經被人們所證實。但當時反對魏格納的人很多,因為他不能很好地解釋大陸漂移的動力。到了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由此形成了板塊構造學說?;顒佣?慧眼識圖要求:閱讀課本第28、29頁“六大板塊”的內容,小組合作完成下列題目。出示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1.觀察六大板塊的分布,說出六大板塊的名稱(口頭)。2.六塊大陸和六大板塊的區別是什么?3.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什么板塊?4.圖中的箭頭表示什么?5.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方,箭頭的方向有哪幾種模式?表示什么意思?6.請結合以上問題,組織語言總結板塊運動學說的基本內容(口頭)。學生傾聽,感悟科學探究無止境。學生閱讀課本第28、29頁“六大板塊”的內容,通過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小組合作完成活動二的題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地理語言表述能力。動手演示現在假設同桌的兩張課桌的交界就是兩個板塊的交界。請大家把課本合起來,課本分別代表兩個板塊的陸地部分,請大家演示并思考課本從課桌交界相背移動會發生什么現象?在演示課本從各自的課桌中央相向移動,會發生什么現象?學生動手演示、直觀感受相向運動成山,背向運動成海。培養動手、合作學習能力。預測未來(拓展)小小預言家(拓展):請你運用剛才的演示結論,預測下列地理事物在未來的發展趨勢(閱讀學習活動單上,任務二給出的示意圖):1.未來地中海的面積將會……2.未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將會……3.未來東非大裂谷將會……總結:山脈、海洋的形成與板塊運動有關。板書:??學說內容?六大板塊?板塊學說的運用?火山、地震的分布?山脈、海洋的形成?板塊構造學說學生讀圖集體回答。培養學生自我獲得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小結原理運用承轉:我們已經學習了本節三大內容,海陸變遷的原因、大陸漂移和板塊構造學說,下面我們試著運用這些知識?;顒尤?試一試要求:小組合作,完成下列題目(友情提示:可以運用海陸的變遷、大陸漂移和板塊構造學說。)1. 煤炭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經過漫長的時間演化形成的。在冰雪覆蓋的不毛之地南極地區發現了大量的煤炭資源,這說明了南極地區曾經可以生長植物,后來……2. 在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的遺跡,這說明了……3. 日本和英國同是島嶼國家,日本號稱“地震王國”,而英國卻很少地震。觀察活動二呈現的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根據兩個島國所在板塊中不同的位置,解釋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4.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至今還在繼續長高,這說明了……(本題可以參考課本第29頁右下角的漫畫圖)總結: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而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活動三的題目。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貞浗涣餍〗Y:學生參考思維導圖(板書),回憶交流本節所學內容。學生歸納總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善認知。課后拓展結合所學內容以及課本第28頁“世界海陸的變遷”圖,也可以去圖書館或網上查詢資料,以“幾千萬年后的今天”為題,暢想一下幾千萬年后地球的面貌,每個小組撰寫一篇小短文,字數不限,下節課交流。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小短文。通過拓展知識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將知識學“活”,同時培養學生的地理寫作能力。

猜你喜歡
學說變遷板塊
關于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新思考
胰在臟象學說中的歸屬
板塊無常 法有?!鍓K模型中的臨界問題
愛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與“五輪學說”
板塊拼拼樂
40年變遷(三)
40年變遷(一)
40年變遷(二)
清潩河的變遷
A股各板塊1月漲跌幅前5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