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休《春秋公羊解詁》的體例特色

2013-03-22 18:02
關鍵詞:公羊傳注疏公羊

唐 元

(防災科技學院 人文社科系,河北 廊坊 065201)

何休是東漢后期著名的今文經學家,他的學識與著作是圍繞著對《春秋》的解經和《公羊傳》展開的?!豆騻鳌肥莾蓾h今文經學派最為重要的解經著作,其對《春秋》義理的解說,最能體現今文學派的學術和政治主張。范曄《后漢書》言:“(陳)蕃敗,(何)休坐廢錮,乃作《春秋公羊解詁》,覃思不窺門,十有七年。又注訓《孝經》、《論語》、風角七分,皆經緯典謨,不與守文同說。又以《春秋》駁漢事六百余條,妙得《公羊》本意。休善歷算,與其師博士羊弼,追述李育意以難二傳,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保?]其中,《春秋公羊解詁》以及何休與鄭玄之間圍繞著《春秋》問題的辯難最具代表性?!洞呵锕蚪庠b》,為本是《春秋》解經文本的《公羊傳》再作解讀,通過對其體例特色的分析,可以看出該著作保留了公羊學說的主體特色,又體現出學術融合的時代主流和自身的個性因子。

一、《春秋公羊傳解詁》可歸入“傳”體,又是對“傳”的再注解

何休的《春秋公羊傳解詁》,在東漢經學中,是一個著名的異類。本來,《公羊傳》是漢代經學的主流文獻,何休的注本又是古來公認的最佳,他理應是時代的寵兒,但是,何休生逢的東漢后期,以《公羊》學為代表的今文官學逐步敗落,時代的潮流已然不站在他那邊了。何休一心想要恢復上一個時代的輝煌,他本人是足夠杰出的,但現實給了他無情的打壓。他為自己的《公羊傳》注本寫序道:

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贝硕W者,圣人之極致,治世之要務也。傳《春秋》者非一。本據亂而作,其中多非常異義可怪之論,說者疑惑,至有倍經、任意、反傳違戾者。其勢雖問不得不廣,是以講誦師言至于百萬猶有不解,時加讓嘲辭,援引他經失其句讀,以無為有,甚可閔笑者,不可勝記也。是以治古學貴文章者謂之俗儒,至使賈逵緣隙奮筆,以為《公羊》可奪,《左氏》可興。恨先師觀聽不決,多隨二創。此世之余事,斯豈非守文、持論、敗績、失據之過哉! 余竊悲之久矣。往者略依胡毋生《條例》,多得其正,故遂隱括使就繩墨焉。[2]2190

當時古文學家是將今文學看作整體都腐朽了,而能夠認識到自身學派危機的今文學家,卻并不認為是今文學的根基有問題,而是今文學中的“倍經、任意、反傳違戾者”那一類人,給學派抹了黑,使對立者有可乘之機,而學派本質上還是好的。何休以“覃思不窺門,十有七年”的苦力,寫出《春秋公羊解詁》,希望以自己的力量,使《公羊》學回歸本義。

“解詁”,即“解故”,以《解故》為名之書,西漢時有《漢書·藝文志》載《尚書》“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張舜徽《漢書藝文志通釋》對大、小夏侯之書言:“解故猶云解詁也……解故與章句異者,解故重在詮釋訓詁名物,其辭簡略;章句主于疏明經旨大義,文較繁滋矣?!保?]其實,“解”與“詁”,是應該分開來看的兩種文體。在大、小夏侯的書中,“解”的部分占得少,“故”的部分占得多,基本可以劃歸為與《詩》魯、齊、韓諸家皆有的單以《故》為名的著作,為訓詁之體。但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詁》可不是如此,它不僅不是重在訓詁的書,甚至訓詁的成分還特別少。何休之書是擴大了“解”的部分,以之為主體,而縮減了“詁”的部分。

“解”是一個會意字,《說文解字》言:“解,判也。從刀判牛角?!保?]就是用刀將牛角剖開。所以就有了分解、分析的意思,解釋、注解這樣的詞匯亦由此而來。將本文進行分析,作出注解,這是解經工作的基本任務,所以,以“解”來命名解經著作,是非常自然的。如《韓非子》中的《解老》篇,它體現了早期帶有注釋性的傳體的文體形式,先講經,后引出所講之經文,雖不附經,而其行文之順序與經典本文相符。所以何休《春秋公羊解詁》這一類的注釋著作,從文體上來講,是可以歸入傳體的。它的基本體式就是隨著《公羊傳》的行文對傳文作出解讀評判,以期辨明《公羊》大義。東漢還有鄭興《周禮解詁》、衛宏《周禮解詁》、鄭眾《周禮解詁》、賈逵《周禮解詁》、盧植《禮記解詁》、賈逵《春秋左氏傳解詁》等以“解詁”為名之書見載。這些書的體式略有不同,它們有的是針對“經”的,如《周禮解詁》(古文家將《周禮》視為經),有的是針對傳的,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詁》即是對《公羊傳》的注解?!豆騻鳌繁揪褪菍Α洞呵铩匪鞯膫?,是解經之作,而何休在此基礎上再解傳,就是更加了一層解釋的構造。這種對傳再加注解的文體,后世較多地稱為“注疏”。后來,唐代徐彥又在何休的《解詁》基礎上作《春秋公羊傳注疏》,成為“十三經注疏”中的定本,則是在《春秋》—《公羊傳》—《公羊傳解詁》—《公羊傳注疏》的解釋結構中,加上的第四層了?!端膸烊珪偰俊氛J為何休《解詁》但釋傳而不釋經,在漢末仍然別行,沒有附經。很可能是徐彥作《公羊傳注疏》的時候將《春秋》經文、《公羊》傳文、何休《解詁》與他自己所作的《注疏》合并到了一起。

二、《春秋公羊傳解詁》對義例的開創與整合

何休自序言“略依胡毋生《條例》,多得其正,故遂隱括使就繩墨焉”。何休據“例”而成書,《解詁》中也很鮮明地講求“例”。錢基博《經學通志》總結《解詁》:“大指以為傳《春秋》者非一,本據亂而作,其中多非常異義可怪之論,而貫以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輔、二類之義……而三科、九旨之于七等,表里為用,義最宏大?!保?]

義例仿佛抽象難懂,其實也簡單,它本就是為了以簡馭繁而提煉出來的。它是從整體文本中總結出來的主旨、體例,也就是寫作方法和理解方法。作者依據這些義例來寫書,讀者亦依據這些義例來讀書。它是一條線索,貫穿在作者和讀者的兩重領域里,輔助文本意義,尤其是重要的主旨或體例,在作者與讀者之間傳達。掌握了義例,往往就意味著掌握了理解一個文本的鑰匙,所以解經者特別重視它。

何休所做的工作,不僅是“回歸”公羊義法,他畢竟身處一個今文漸落古文漸起的新時代,他為《公羊傳》作注解,一定是要“創新”才能爭勝的。

東漢學術由專家向博貫之發展趨向,不僅體現在標榜通學的古文學派中,今文公羊學的代表人物何休的《解詁》,亦是這種趨向的結晶。他在序中言“據亂而作”,是要將公羊義法作整合,以應對經學發展的需要和《左氏》學強大的爭衡之勢。所以他并不尊奉已經有成熟發展的某一家公羊家法,他的五始、三科、九旨等條例雖亦是繼承公羊前學而來,但是他本人的開創與整合特別突出。他的雄心,是在變化了的環境之下,為公羊學再發一次義理,再定一次義例,再作一次注本,再開一派家法,穩住陣腳,還要攻擊異論。

三、以“初稅畝”為例來看《春秋公羊傳解詁》的具體解經方法

何休的《解詁》是足夠杰出的,雖怪異之論不少,但具有經學大家的氣度與眼光。來從對比中看特色,以“春秋三傳”對《春秋·宣公十五年》中之經文“初稅畝”的解讀為例,即可窺見一斑。

《左傳》言:“‘初稅畝’,非禮也。谷出不過借,以豐財也?!保?]《穀梁傳》言:“初者,始也。古者什一,借而不稅。初稅畝,非正也。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則非吏;公田稼不善,則非民。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十取一也,以公之與民為已悉矣。古者公田為居,井灶蔥韭盡取焉?!保?]三傳整體的篇幅,《左傳》最大,但是對“初稅畝”的解讀,《左傳》最為簡略。因為這件事的背后,并沒有什么史事需要記錄。而《穀梁傳》則特別側重解釋了井田的具體制度。初稅畝在中國財政稅收的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但是,在三傳看來,這是一件不合禮法的事,是對井田制的破壞。再來看《公羊傳》和何休的《解詁》:

《公羊傳》:初者何? 始也。稅畝者何? 履畝而稅也。

《解詁》:時宣公無恩信于民,民不肯盡力于公田,故履踐案行,擇其善畝谷最好者,稅取之。

何休的《解詁》將《公羊傳》的問答體改成了直接論述。這一句是作背景交代?!豆騻鳌肥轻槍η苍~的,“初”是什么意思,“稅畝”是什么意思。何休在補充初稅畝的歷史背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政策。

《公羊傳》: 初稅畝,何以書? 譏。何譏爾? 譏始履畝而稅也。何譏乎始履畝而稅?

《解詁》:據用田賦不言初,亦不言稅畝。

《公羊傳》:古者什一而借。

《解詁》:什一以借民力,以什與民,自取其一為公田。

《公羊傳》仍然專注于微言大義。為什么《春秋》要記錄“初稅畝”?是要譏刺。為什么要譏刺?因為從這里開始,按照田畝的多少征稅了。為什么要譏刺按照田畝的多少征稅?因為古來是實行什一而借的井田制。何休《解詁》亦解釋了為什么這里要用“初”與“稅畝”的說法,與哀公十二年的表達相對比。宣公十五年與哀公十二年是相似的變更田賦古法的情況,但是哀公十二年的表達是“春,用田賦”,這是因為,宣公十五年這次,是開端,所以要特別用“初稅畝”這樣的字眼來譏刺、非難。

《公羊傳》:古者曷為什一而藉?

《解詁》:據數非一。

《公羊傳》: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

《解詁》:奢泰多取于民,比于桀也。

《公羊傳》:寡乎什一,大貉小貉。

《解詁》:蠻貉無社稷宗廟百官制度之費,稅薄。

《公羊傳》接下來解釋為什么要采用什一而借的井田制。它的論證思路,是將井田制作為中正,剛剛好。如果多了,就是“大桀小桀”,何休說這也就是橫征暴斂的暴政;如果少了,就是“大貉小貉”,何休說這也就是不明制度的蠻夷。多了少了都不對,只有井田制是最合適的。何休《解詁》緊貼著《公羊傳》的暴君和蠻夷的比喻而解,使比喻的意思更加明確。

接下來,是《公羊傳》解釋“初稅畝”的最后一句話,何休做起了一大片文章,是《公羊解詁》全書中特別著名的一段:

《公羊傳》: 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頌聲作矣。

《解詁》: 頌聲者,太平歌頌之聲,帝王之高致也?!洞呵铩方泜鲾等f,指意無窮,狀相須而舉,相待而成,至此獨言頌聲作者,民以食為本也。夫饑寒并至,雖堯、舜躬化,不能使野無寇盜; 貧富兼并,雖皋陶制法,不能使強不陵弱,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廬舍二畝半,凡為田一頃十二畝半,八家而九頃,共為一井,故曰井田……井田之義; 一曰無泄地氣,二曰無費一家,三曰同風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財貨。因井田為市,故俗語曰市井……四海之內莫不樂其業,故曰頌聲作矣。[2]2286

《公羊傳》此章的收尾之語,“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是延承上文而來,上文說到如果不采用井田制,就是暴君或蠻夷,只有什一而借的井田制才是天下之中正。引發何休這一大片文字的,是最后一句話“什一行而頌聲作矣”。將田賦制度與詩歌創作聯系在一起,這就涉及另一個重要的文藝問題,《公羊傳》又沒有展開,所以何休感覺到這里作出詳細解釋的需要。

何休《解詁》先解釋“頌聲”是什么,是太平歌頌之聲,帝王之高致也。然后解釋這里為什么要說“頌聲作”,也就是為什么本來說的是田賦制度,卻聯系到歌頌之聲上去了,是因為民以食為本。井田制就是保障民不饑寒的有效制度,何休用了一大段對井田制進行非常詳細的解析,不僅說到制度的細節,而且說到此制度帶來的效應,其細致遠勝《左》《穀》二傳。然后說到由井田制所引生的人民編制,在以“里”為基礎的單位之中,里正的職能和人們在四季的作為。因為井田制保障了人們的生活太平,食作為本立起來了,那么,頌聲就要作了。

接下來,在這樣和諧有序的背景之中,何休開始說詩歌的創造與采集?!澳信兴购?,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保?]2286何休對詩歌的創作論,鮮明地提出來“怨”這個字,將“詩可以怨”的觀點從興觀群怨中特別突出出來,展現出何休對詩歌的個性認知,成為《公羊解詁》全書中一顆閃光的明珠。錢鐘書《七綴集》之中,就特別提到何休在這里的言語:“《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初稅畝’節里‘什一行而頌聲作矣’一句下,何休的《解詁》也很耐尋味……《傳》文明明只講‘頌聲’,《解詁》補上‘怨恨而歌’,已近似橫生枝節了;不僅如此,它還說一切‘歌’都出于‘有所怨恨’,把發端的‘太平歌頌之聲’冷擱在腦后。陳子龍認為‘頌’是轉彎抹角的‘刺’;何休仿佛先遵照《傳》文,交代了高談空論,然后根據經驗,補究了真況實話:‘太平歌頌之聲’那種‘高致’只是史書上的理想或空想,而‘饑者’、‘勞者’的‘怨恨而歌’才是生活里的事實?!保?]不過何休雖突出了“怨”,但他對詩歌功能的認識還是很完整的?!跋鄰亩琛?,則是“群”的方面,“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這是詩歌反映現實的功能,是“興”和“觀”的方面。還有采詩,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他們到民間求詩,從鄉到邑,再到國都,再到天子,使天子不出牖戶而盡知天下疾苦。這里何休說“盡知天下所苦”,又是特別將“苦”突出出來,與前面對“怨”的突出一脈相承。何休一方面說“頌聲作”,一方面又突出“怨”與“苦”,看起來是悖反的,《魯頌》之中,并沒有怨恨譏刺的詩。難怪錢鐘書先生要說何休是先說了圣王高致的理想,又回到艱難苦恨的現實。

然后何休又說到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到鄉學,到庠,到國學。還有考功授官的制度。最后再回到井田制本身,它保證了三年余一年之蓄,九年余三年之積,三十年而有十年之儲,即使遇到大水、大旱,民眾也不用擔心,四海樂業,所以頌聲作。這一大段解說《公羊傳》“什一行而頌聲作矣”的文字,是一幅由井田制生發而來的安居樂業的理想圖。

“怨恨而歌”與“知天下所苦”的字眼,在這幅和諧的理想圖里,確實顯得刺眼。錢鐘書先生的意思,是何休用現實的殘酷來反襯理想的虛無。這是很有創見的說法,也很有藝術創作的感覺,但是,何休的《公羊解詁》,畢竟是一個解經的注本,他的志愿是發揚《公羊》大義的,如果何休認為三代的井田制與和諧社會是虛無的,這與他的學術背景和作書意旨顯然不和。何休這樣來解“頌聲作”,那么他一定是認為怨苦與頌聲不矛盾。亦可轉念想,和諧社會并不是粉飾太平的同義詞,詩的興觀群怨功能,適用于任何一個時代,在美好的時代里,也同樣允許怨苦之聲的存在,而怨苦之聲能自由地發出來,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才正是社會的美好的體現。何休生在漢季亂世,他對詩歌的認知,偏向于“怨”的一面,是很正常的,在描述理想社會時,他將怨恨而歌納入社會美好的表現之一,也是自然而然的。當然,這樣的觀點,是基于何休的個性認知,若是原來的官方注本,顯然是不允許的,但是何休這樣的私家注本,則可以允許,還成為亮點。

何休《公羊解詁》,并不完全是貼合著《公羊傳》原文的解釋,在大量的解析《公羊》傳文的工作之外,也由傳文出發,在解經文字中表達自己的觀點。上文這一則對《公羊傳》的解讀,篇幅較長,但并無冗語,他對制度的解讀,對效應的描述,對關聯的分析,都對理解原文有直接促進。何休并沒有脫離傳文去自作一篇文字,也能體現出自己的獨立認識,既發揚原文義理,又體現自己的個性,這是解經的至境吧。

四、結 語

何休《春秋公羊解詁》,在當時看來好似是公羊學的茍延殘喘,但從整個學術史來看,它的意義很重大。它使得作為兩漢今文經學核心綱領性文獻的《公羊傳》,有了一個產生在漢代的杰出注本相隨而行,保留了公羊學說的主體特色,又體現出學術融合的時代主流和自身的個性因子。如何對傳文再作進一步的解讀,何休作出了具有積極意義的嘗試。

[1]范 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2582.

[2]十三經注疏·春秋公羊傳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張舜徽.漢書藝文志通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25.

[4]許 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94.

[5]錢基博.經學通志[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57.

[6]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0:1887.

[7]十三經注疏·春秋穀梁傳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2415.

[8]錢鐘書.七綴集[M].北京:三聯書店,2002:117.

猜你喜歡
公羊傳注疏公羊
提高種公羊繁殖力的幾項措施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清代浦鏜《周易注疏正字》“盧本”發覆
《公羊傳·隱公元年》“漸進”釋義新詮
以《公》解《穀》之謬
經典詮釋與制度重建
公羊觸籬
吃狼肉
非繁殖季節提高公羊精液品質的研究
朱鼎煦與顧?!秲x禮注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