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鄉鎮社會管理必須尋求四方面突破

2013-03-23 15:45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第二期鄉鎮黨委書記進修班
唯實 2013年2期
關鍵詞:公共服務鄉鎮群眾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第二期鄉鎮黨委書記進修班

多年的實踐表明,農村基層管理的穩定與不穩定,涉及全社會的安定團結;農村基層管理的成功與否,已經成為影響全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加強和創新新時期江蘇特色的鄉鎮社會管理工作,除了應該在涉及鄉鎮范圍的體制機制等領域內加強自我改革、自我完善外,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尋求突破:

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提供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

重視鄉鎮財政特別是公共財政建設。一方面,鄉鎮自身要通過發展經濟,努力增強財政“造血功能;另一方面,上級黨委、政府也要通過改革財政分稅體制、出臺政策消化鎮村債務、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等辦法,不斷增加鄉鎮財政可支配收入。努力優化二次分配。一方面,通過發展經濟、引進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引導居民盡量本地就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堅決防止和杜絕在城鎮建設、改造、新農村建設以及高效規模農業等發展過程中各種與民爭利行為的發生,真正關心和保護群眾的實際利益。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對于經濟薄弱鄉鎮來說,重點是關注并幫助困難家庭和弱勢群體;對于發達地區鄉鎮來說,重點是大力提高居民服務和保障水平,不斷消除城鄉差距。

按照公共資源配置應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的要求,統籌公共服務的分配與布局,著力解決公共服務分配不公的問題,促進城鄉、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大體均衡。整合城鄉社會公共服務資源,以服務群眾為主題,增強社會服務功能,拓展社會服務領域,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形成社會服務網絡化的新格局。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與機構改革,做到財權與事權的有機統一

有序推動鄉鎮機構改革,逐步實現鄉鎮財權與事權的統一。研究落實省直管縣、擴權強鎮等改革試點的具體措施,有效避免現行市管縣體制等方面存在的與地方爭權、爭利現象,給鄉鎮更多的管理自主權、社會事務處置權。認真厘清鄉鎮與上級黨委、政府和機關部門的事權劃分,嚴格劃定哪些事該縣市區負責、該上級機關部門管轄,同時,明確一些駐鎮機構的職能、歸屬,防止推諉扯皮。

加快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大力推進社會管理模式創新??茖W界定政府各職能部門在社會管理中的職責任務,切實解決某些領域多頭管理、分散管理的問題,努力使政府及各職能部門的管理更加協調有效。積極創新社會模式,實現由事后處置、被動應付向事前預防、主動服務轉變,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務型管理轉變。南通崇川區、浦口永寧鎮等地建立的“為民服務代理制”、“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的“三聲服務”等值得各地學習借鑒和推廣。

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樹立健康、文明、守法的社會風氣

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重視和推動群眾文化建設。認真做好鄉鎮文化的長期規劃和專題設計,有序安排日常和重大節日的群眾活動,堅持不懈地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主旋律。大力整合資源,創造條件,積極為群眾文化建設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軟件平臺。一方面,充分發揮文廣站、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陣地作用,建立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群眾組織,為群眾參與文化活動和自我教育提供組織保證。另一方面,建立經常性的群眾文化活動制度,通過文化周、鄰里節、劇社活動等搭建有效的載體和平臺,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營造不同人群和睦相處的良好氛圍,引導人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面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新形勢、新任務,原有的鄉鎮文化隊伍已經很難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多元化的文化也要求必須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工作隊伍建設。而目前鄉鎮文化部門的地位、作用和人才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極不匹配,急需加大人財物的投入。

深化和發展村民自治,切實擴大群眾的有序參與

加快社區建設。充分發揮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協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有效銜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動。充分發揮“仙林模式”以及南通崇川等地建立的社區網格化管理優勢,實現網格連心、服務為先、多元聯動、協同發展。通過街道干部制度化、常態化地深入群眾,及時發現社會管理中的矛盾問題,強化風險應對和過程控制,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和有效性。

加強社會組織培育。認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方法,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的政策,大力加強各類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增強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的功能。加快社會組織的法律制度建設,推進社會組織體制和機制創新,加大社會組織人才建設力度,明確社會組織主管和推進部門,充分發揮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鼓勵社會組織在政府力所不及的公共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并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律性和誠信度,從而形成二者在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中的合力。

擴大群眾有序參與。健全聯系群眾制度,不斷鞏固和深化“三解三促”活動成效,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于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和造福群眾的強烈責任感滿腔熱情、腳踏實地做好服務群眾各項工作。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搭建多種形式的溝通對話平臺,尊重和保護群眾表達訴求的權利,努力做到訴求合理的解決問題到位、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泰興古溪等地建立的“黨員中心戶長制”,有效發揮了黨員團結群眾、聯系群眾、幫助群眾的作用,在推進與群眾交流溝通、化解矛盾糾紛的同時,較好地促進了基層組織建設,提高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了黨員干部的事業心、責任感。有序擴大基層民主,大力推廣“黨群懇談會”、“黨群議事會”等基層民主形式,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六合瓜埠等地推出的“建立村民議事會,創新村落民主治理”的模式,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村民自治機制完善和深化民主政治改革開辟了一條創新之路。

猜你喜歡
公共服務鄉鎮群眾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多讓群眾咧嘴笑
鄉鎮改革怎樣防止“改來改去”?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務觀念的漸變
“老鄉鎮”快退休,“新鄉鎮”還稚嫩 鄉鎮干部亟須“平穩換代”
政府購買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實踐探索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鄉鎮扶貧印象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