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流行語的生態化研究——從生態多樣性視角的解析

2013-03-31 21:32張雪梅王懌旦
關鍵詞:流行語生態語言

張雪梅,王懌旦

(1.南京林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南京 210042;2.三江學院 外國語學院,南京 210012)

隨著互聯網普及并成為繼報紙、電視、廣播后的又一重要交際媒介,網絡語言作為互聯網時代興起的一種新型社會方言,正以其強烈的創新性和巨大的影響力引起了語言學者的廣泛關注。網絡流行語,作為網絡語言中最為活躍的部分,是指在特定時期內由網民自創、在互聯網上被廣為流傳和髙頻使用,并有可能從“網上”走入“網下”、從網絡世界推及至普通民眾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數字、符號、詞匯、短語、句子、一段話或特定模式等語言表述形式,它具有創新性、時尚性、形象性、簡約性、焦點性和滲透性等特征。網絡流行語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大,同時網絡語言開放性、隨意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又使得網絡流行語具有變異性。網絡流行語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它在不斷產生、淘汰、穩定、更新的過程中延續,折射著社會變遷帶給人們思維方式、觀念、心態等的種種嬗變,同時也在其流變、發展過程中對傳統語言及現實社會生活施加強大影響力,并大大改變了全球的語言生態。

當前,對網絡流行語的研究視角頗為廣泛,主要涉及傳播學、政治學、模因論、符號學、文化學、美學、認知隱喻等方面。[1]另外,將語言研究與生態觀念聯系起來的觀點由來已久,如國外的 Haugen[2]、Gabbard[3]、Fill[4]等,以及國內的楊艷麗[5]、馮小釘[6]、范俊軍[7]、姜瑾[8]等,總體而言,這些學者都關注語言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將語言放在生態文化背景下加以認識。當前,隨著生態危機的來臨以及人們對生態問題的愈發重視,生態一詞成了人們經常提及的概念,譬如生態環境、生態旅游、生態食品、生態產業、生態工程、生態建筑等。生態學儼然成了熱門學科,范圍已從生物生態學、環境生態學、人類生態學延伸到人類的文化生態以及精神生態的層面,生態學的人文色彩也越來越濃厚,生態美學、生態哲學、生態文藝學等學科逐漸成為當下新的研究方向?!吧鷳B學”已不再僅僅是一門專業化的學問,它已經演化成為一種觀點,給人們以極大啟發。生態學的價值觀、世界觀作為科學研究的一種新范式,給人們提供了認識世界新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生態學也必將為網絡流行語的研究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作為網絡文化中一道別樣的景觀,網絡流行語已彌散至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大眾傳媒的話語體系之中,以生態思維對其分析將會有很強的

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研究將借鑒生態學中生態多樣性原理,以近年來國內的網絡流行語為語料對象,通過整體研究和個案分析相結合,多角度、多層次地對網絡流行語的展開分析,開拓對“網絡流行語”的生態化研究。

一、網絡流行語生態多樣性的內涵

多樣性是生態學的重要概念,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備條件;生態學強調每個物種在維護整個生態系統健康中所起的作用,肯定所有物種存在的內在價值,認為物種稀少、生態失衡的環境極為脆弱,同時人為破壞造成全球物種急劇減少而釀成生態危機的教訓也極為深刻。[9]同理,每一種語言的發展和變異都對語言生態系統有著無可替代的獨特存在價值,只有語言多樣化才能滿足人類各種交流需求,人的多樣性、社會關系的多樣性、語言運用要求的多樣性直接導致了網絡流行語的生態多樣性,這對維護語言生態平衡、社會和諧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語言生態環境自我調節的結果。網絡流行語是在互聯網這種環境下產生的,是傳統語言的一種變體,本身就給語言帶來了多樣性,更重要的是它從一開始就以類型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極大地豐富了語言生態系統,彰顯了其強大的生命力。[10]

(一)網絡流行語的類型多樣性

網絡流行語的組合元素的多元化帶來了其類型多樣性,主要包括:(1)諧音類。具體包括英文諧音(如“粉絲”代“fans”、“血拼”代“shopping”、“馬殺雞”代“massage”等)、漢字諧音(如“杯具”代“悲劇”、“童鞋”代“同學”、“鴨梨”代“壓力”等)以及數字諧音(如“1414”代“意思意思”、“7456”代“氣死我了”、“987”代“就不去”、“4242”代“是啊是啊”等)。(2)舊義翻新。如“潛水”本指一項運動,現指網絡中只作為旁觀者,不發表任何主題或者評論的行為,而原指向容器大量注水的“灌水”則指在網絡中大量發表無意義的貼子或評論;原指食品的“蘋果派”則被用來指代那些迷戀蘋果公司生產的各種產品之人。(3)古詞新用。指一些廢舊古體字被賦予獨特網絡新意后成為時尚熱詞。如“囧”字出自古漢字,同“炯”,其本義為“光明”,由于“囧”字楷書形似哭喪的小臉,且普通話的“囧”與“窘”同音,就被賦予了“窘困、郁悶、尷尬、無奈”之意,和窘境、窘況聯系在一起,自2008年開始成為國內網絡上最風行的一個表達。同樣還有“兲”字,它是“天”的古異體字,兲這個字如果從上到下分開念的話,讀作“王八”,于是它就成了很多網民變相罵人的字眼。古文中的“巭”(古語指漆)也是如此,現在被用來指代“功夫”。(4)字母縮略法。包括漢語拼音首字母縮寫(如“BS”代“鄙視”、“PMP”代“拍馬屁”、“BD”代“笨蛋”等)、英文首字母縮寫(如“BF”代“男朋友”、“LOL”代“大笑”、“ASAP”代“盡快”等)以及英文單詞縮寫法(如“MSG”代 “信息/message”、“THX ”代 “謝 謝/thanks”、“PLS”代“請/please”等)。

除了上述以外,還包括語式仿擬類(如“很X很XX”、“被X”、凡客體、淘寶體等)、重言類(如“羨慕嫉妒恨”、“忠厚老實憨”等)、縮寫變義類(如“可愛”代“可憐沒人愛”、“天才”代“天生的蠢材”等)、曲解變義類(“后起之秀”代“最后起床的人”、“BMW”代“別摸我”等)、符號類(如“MYM-MYM”表示貪心、“=_=”表示暈等)、外來語法借用類(吃飯ing、作業ing、你走先)、造字類(如火星文)等眾多類型。

總之,網絡流行語類型多樣,不僅增加了語言的藝術情趣,增加了表達的幽默性、新奇性、簡約性等,而且還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活躍了人們的思想,打破了過去那種循規蹈矩、千篇一律的傳統語言交流方式,因而廣受網民追捧。

(二)網絡流行語的文化多樣性

每種被運用著的語言都代表著一定范圍的生態文化,網絡流行語也顯示并傳承其所屬生態區蓬勃生機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其語言類型的多樣性也必然意味著多元的文化,其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草根文化的崛起

草根階層的平民大眾,在很多時候無法來展現自己,而網絡卻為草根民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給了網民暢所欲言、釋放自我的獨特空間,為草根文化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條件。網絡流行語則是草根文化在網絡上的集中體現,它往往表達了網民對社會現象的普遍關注和基本評判,體現了網民對社會現狀的另類表達和情緒宣泄,也打破了對意識形態的盲目崇拜,因而看似簡單的網絡流行語往往蘊涵著深層的社會文化背景,折射出復雜的社會心理。例如,網絡流行語“給力”在表達人們對“給力”生活向往與期待的同時,也暗示出了一種言者的無力,即無力于以主體的姿態審視世界,無從成為“給力”的主體,無法真正成為命運的主宰,于是 “被××”、“×奴”成了其生活常態,似乎“被給力”才是其最大的期待;于是“恨爹不成剛”、“蒜你狠”、“姜你軍”、“油你漲”、“煤超瘋”、“糖高宗”、“媽媽的朋友的兒子”等網絡流行語就暴露出了網民無力之后的自嘲與無奈,體現出其對現實中社會公平和道德的看穿以及對精英壟斷和霸勢強權的藐視;當規則成為權力或財富占有者明目張膽的“護身符”,穩定與和諧就似薄云一般虛無縹緲,于是草根網民就有了“神馬都是浮云”這樣失落的感嘆以及“逃離北上廣”想法。

與御用文化、精英文化、陽春白雪的文化相較而言,網絡流行語體現的草根文化雖然力度有限,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正在不斷崛起,力量不斷增強,影響也不斷擴大,“表哥”、“房姐”、“周老虎”、“躲貓貓”等現象正是在這種草根文化集中爆發的影響下才得以曝光,這又恰恰體現了網絡流行語的強大之處依然在于其草根性,在于對普通民眾呼聲的表達,在于普通民眾對知情權、話語權的重視與爭奪,在于對權勢阻礙和話語壟斷的反抗和消解。所以,網絡流行語的盛行正是在這種草根文化的推動下才得以進行的,它是社會文化的風向標,社會心理的晴雨表,它代表的是草根民意,抒發的是普遍的草根情緒。

2.后現代主義文化的興起

后現代主義文化是對現代文化和價值取向進行批判和解構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態度,它是信息社會中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產物,它是對現代語言學理念的徹底瓦解?!盎ヂ摼W是后現代主義文化的典范”,[11]作為網絡語言中最為活躍的流行語更是完美地體現了后現代主義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去中心化”、游戲態度”、“碎片式思想”、這些方面。首先,現代主義的“中心化”思想體現在語言上就是指經過約定俗成,最終被收錄字典的,才是正確的權威的標準答案。而作為后現代主義典型代表的網絡流行語則不拘泥于傳統語言規范,它任意創造或拼貼詞匯(其中“火星文”尤為突出),或對詞匯反常規解釋(如“打醬油”表達的是一種事不關己、明哲保身的態度)等,這些都是對以“絕對真理”、“權威”為代表的唯一正確的“中心”的否定或解構,是對一切約定俗成的語言范式、無需證明的“絕對基礎”以及“確定性”的挑釁和顛覆。其次,“游戲態度”在網絡上更是被表現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它摒棄了日常語言的莊重和嚴肅,以搞笑、玩世不恭的方式打破高雅和通俗的界限,其目的往往是為了達到某種幽默諷刺或揶揄戲謔的交際效果。于是,受人尊重的專家成了“磚家”、嚴肅痛苦的悲劇被作為“杯具”把玩,女性白領、骨干、精英成了“白骨精”,夸你“強”偏要說“弓雖”等。網絡流行語被大規模仿制的現象更是體現了全民娛樂的特征,如“房奴”、“車奴”、“婚奴”、“證奴”和“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哥唱的不是歌,是寂寞”、“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等。最后,傳統觀念認為構建宏大的、系統的概念總是好的,而網絡的出現,卻使言簡意賅、簡練精辟成為一種時尚,“微博”、“微小說”、“微電影”、“微新聞”,零零碎碎地描述并感慨著當今的現實生活,這種敘述模式是對宏大主題的消解和挑戰,這正是后現代主義文化碎片式思想的典型表現,網絡流行語更是充分體現了這種簡潔與凝練的碎片式思想,比如“蝸婚”一詞就將面對房價壓力,一些離婚的“80后”們寧可選擇蝸居在一處也不分道揚鑣的現象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被就業”這一碎片式詞語則對在高校畢業生不知情的情況下與用人單位簽署虛假就業協議的這種作假現象進行了深刻嘲諷與批判。

3.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與推廣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語的根基在于象形性,雖然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漢語的象形性表征也越發減弱,但是網絡流行語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促進了人們對漢語象形性的感知。如古字“氼”和“嘂”(“溺”和“叫”的古文異體字)本早已被廢棄不用,而最近卻在網絡流行,被網友使用得風生水起,為其形象直觀:人掉水底下了,當然就是溺水;多個“口”的叫當然比一個“口”叫更大聲。再如槑,音同“梅”,是“梅”的古體字,它原本也早已淡出了我們的視線,甚至很多人都不知曉這個字的含意與讀音。但由于其字面是兩個“呆”字構成,在最近的網絡流行語里這個字就硬是跟“呆”扯到了一塊,被用來形容比呆還呆之意,形容人很呆、很傻、傻到家了?!办h”字也如此,《康熙字典》將其解釋為形容雷聲,網絡流行語中,“雷”是指看到某些事物,腦子里忽然“轟”地一聲,感覺像被雷電過一樣,而“靐”則比“雷”還雷,就好像被三個響雷同時劈到,堪稱雷的最高境界,表述很形象。這些復出的舊詞,充分挖掘了漢字的象形信息,凸顯了其象似性認知思維,也體現了漢字原生態的超常智慧與獨特思維。

另外,許多網絡流行語均深深植根于傳統文化之中,它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傳統文化的推廣,如“鳳凰男”與“孔雀女”。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羽毛美麗,地位高貴,常用來象征祥瑞,中國俗語中有—句話“山窩里飛出個金鳳凰”,因此鳳凰男”,就被用來指那些經過努力離開農村,獲得城市生活機會的人;再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孔雀”這種靈鳥被視為美麗、華貴和才華的體現,同時孔雀開屏展現美姿的形象也象征著得意、炫耀,因此網絡流行語“孔雀女”就被用來指那些容貌姣好、打扮出色、受過良好教育,但有意無意會顯擺的城市嬌嬌富家女。這些網絡流行語不僅蘊含和傳遞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同時也大大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與發展。

4.外來文化的融入

網絡流行語在普通話基礎上,廣泛吸收了他族語言信息,而語言與文化休戚相關,水乳交融,故不少網絡流行語從不同程度上體現了外來文化的融入。如“偽娘”一詞誕生于日本,最初指日本動漫、游戲界一些外貌、身材、著裝具有少女化或泛少女化特征,設定過于唯美而被其他角色或讀者等錯認為少女的男性角色,后來,COSPLAY(角色扮演)流行,人們不滿足于只在動漫、游戲中觀賞,而是去親身體驗,并舉辦相應的社交活動,于是逐漸形成了對“偽娘”明星的追星熱潮,“偽娘”文化也逐漸被社會所認可并逐漸流行。由于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一些日本文化也不斷融入我國本土文化中,“偽娘”作為日本流行文化之一通過互聯網傳入我國,并很快成為備受網民熱捧的網絡流行語,它給我國“陰柔陽剛”傳統審美意識的帶來了沖擊與突破。另外,隨著經濟發展和環保的全球化趨勢,許多西方的文化理念也涌入了國內網絡流行文化中。如“低碳生活”這一網絡流行語,源于英語low-carbon life,意指盡量減少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從而降低生活中溫室氣體排放。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生活理念的改變,“低碳生活”一詞很快通過互聯網傳入我國,成為廣大網民熱議的網絡流行語,而且這種環保主義的生活理念很快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同,促進了我國綠色生活理念的建立。當然還有很多網絡流行語也體現了外來文化的融入,如現行流行的“裸捐”一詞就是來源于比爾.蓋茨宣布退休時會將其名下個人的全部資產捐向社會。網絡流行語“垃圾睡眠”一詞,源自英國睡眠委員會的一個術語(JUNK SLEEP),意指因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使用而導致的低質睡眠狀態。國外Groupon團購網站引入中國后而掀起的“團購”熱和“團購”一詞的網絡流行,充分體現了國外購物文化帶來的影響。

二、網絡流行語生態多樣性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網絡流行語生態多樣性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上、本質上看,網絡流行語生態多樣性的作用是積極的,它使語言更加豐富精美,更加富有表現力,同時也促進了網絡文化的發展。雖然網絡流行語總體情況還不錯,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多樣化的網絡流行語中也存在一些語言污染問題,主要表現如下方面。

首先,網絡流行語存在過度仿制。語言總是朝著時尚和權威的方向發展,網絡流行語也不例外,一開始,網絡流行語因為其新穎、智慧、表達出當下民眾的心聲而流傳開來??墒?,再有趣、再時尚的語言一旦被反復克隆、濫用也會讓人覺得平淡無味。如網絡流行語“X門”,從淘寶的“評價門”、華為的“辭職門”、韓寒的“博客門”、中國政法大學的“楊帆門”到足球界的“下課門”、“賭球門”再到普通民眾的“雅閣門”、“婚禮門”,許多網民甚至不管大事小事,都以“門”冠之。再如,“灌水”在網絡流行語中常表示“發大量無聊帖子或評論”這一概念,“潛水”通常表示只看不回復,而“水”這個網絡流行語語素被頻繁用來構成許多網絡用語,如“水桶”、“水鬼”、“水仙”、“水王”、“水母”,這些都是指特別會灌水的人或在聊天室或電子公告板上經常濫發言的人。這些用法或表述雖生動形象,但若落入俗套,千部一腔,新鮮言語也就成了老生常談,我們的感覺也就自然變得麻木和遲鈍,這種過度克隆就造成了審美疲勞,仿佛人云亦云的模仿成了流行的基點,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網絡流行語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對語言環境的污染。

其次,網絡流行語存在過度陌生化?!澳吧本褪橇η筮\用新鮮的或奇異的語言,去打破久用成習慣的、缺乏原創性的語言常規,它體現了網民對新事物的追捧和求異心理。雖然陌生化可以增強網絡流行語的表現力,令人耳目一新,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化平淡為神奇的語用效果,但陌生化的運用是相對的,如果一味追求新鮮、奇特而喪失合情合理,那反而會適得其反。譬如“火星文”,它們融合了繁體字、英文、日文假名、日文漢字、冷僻字、漢語拼音、符號等眾多文字符號,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去甚遠,閱讀者有時甚至需要用專門的轉換軟件進行解碼翻譯,如“me覺嘚,皁巳絕朢の僾凊,bú淔淂畱戀(譯:我覺得,早已絕望的愛情不值得留戀)”,種語言雖在80后、90后中廣為流行,成了其保護隱私的“黑語”,但是卻造成了他人的閱讀障礙,已超出了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作用,從而阻礙了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對網絡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此外還有故意模仿方言(如“灰?!贝胺浅!保?,或不選字(如“果醬”代“過獎”、“油墨”代“幽默”)、故意選錯字(如“圍脖”代“微博”、“雞凍”代“激動”)、故意拆字(如“走召弓雖”、“丁頁”)等。上述這些為了追求新奇而造成了部分網絡流行語的過度陌生化,不利于網絡語言的健康和諧發展。

最后,網絡流行語中還存在一些語言暴力和粗俗話語。由于網絡是相對自由的環境,有些人會利用其匿名的特點,出于發泄自己的不滿、私欲的目的而在網上使用一些非理性、情緒化、不健康、不道德的言語措辭來辱罵或攻擊別人。因此,一些網絡流行語的不文明現象得以滋生,如438(死三八)、748(去死吧)、TMD(他媽的)、TNND(他奶奶的)、BT(變態)、SB(傻逼)、蛋疼、你妹、2B青年等粗俗流行話語。這些流行語都是對網絡生態環境的污染,是極不符合生態文明觀的。

(二)促進網絡流行語生態多樣性和諧發展的對策

虛擬網絡的生態環境異常復雜,難免會出現一些過度闡釋、泛娛樂化、穢語狂歡、低俗化等負面現象,從而給網絡流行語的生態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帶來消極影響。我們強調網絡流行語的生態化,并不意味著對網絡流行語坐視不管,就像我們強調維護自然生態的平衡并不是放任自流一樣,保護網絡流行語生態和諧,我們同樣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們認為,除了依靠網絡流行語生態系統自身“物競天擇”的自凈過程外,還需要一定的法律制約以及廣大網民形成的道德制約來對網絡流行語中的語言污染、語言垃圾加以監督和規范。網絡流行語本身具備很強的過濾性,這是第一位的,大部分不符合語言生態規律的東西在其進化過程中會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法則逐漸淘汰,最終進入歷史的語言垃圾箱。同時,網絡流行語的自我揚棄也需要規范來加以補充,一方面,規范可以加速網絡流行語自我凈化的過程,另一方面,規范也可以剔除對那些網絡流行語自身過濾系統無能為力的糟粕,從而加快網絡流行語的良性發展,促進其生態建設。

其次,我們要充分意識到網絡流行語的規范和發展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規范是網絡流行語生態運動主要形式之一,而發展則是網絡流行語生態運動的根本目標,規范是在發展中的規范,發展是在規范下的發展。只有發展,它才有生命力,但只講發展不講規范,它就無法健康發展,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對網絡流行語進行規范實質就是對網絡流行語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規范也應是動態的,應當隨著網絡流行語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因此對已有的規范應該不斷地進行修訂與改進,使其能更好地適應網絡流行語的發展變化,才能使網絡流行語呈現出鮮活而恒久的文化魅力,真正成為語言文化發展史上一道亮麗的景觀。

再次,我們要從根本上意識到對網絡流行語的規范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翱沙掷m發展”是一種新的發展觀,它是對傳統發展觀的一種革命性變革,是對傳統發展觀的超越,它是人類基于對生態危機的憂患意識,對自身自然觀、社會觀、價值觀等作出的深刻反省與革新?!翱沙掷m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當代生態科學研究的重點、社會發展的主攻目標。重視語言的生態化建設就必須堅持語言的可持續發展,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同樣也需要一個健康、可持續的過程,它與人類及其他外界事物共存,人類須像保護自然生態一樣保護網絡流行語的生態,重視其成長,維護其生態平衡。[12]

三、結語

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和諧平衡、生機有序的生態系統,網絡流行語也是一樣,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生態多樣性,它不僅極大地豐富漢語表達,提高了漢語的表現力,為語言生態系統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還構成了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文化生態。但同時,一些求新、求異、求變、惡搞或游戲的心態被放大,導致了某些對生態系統平衡的消極影響,因而我們須以開放的心態來對待,應該重視網絡流行語的成長,充分發揮其優越性,抑制其不利性??偠灾?,本研究借鑒生態多樣性原理,從生態視野給網絡流行語一個全新詮釋,以生態多樣性思維來看待網絡流行語的傳播,將利于網絡流行語資源保護與健康進化,利于語言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與綠色語言生態的營造,同時也利于網絡流行語最終以其廣泛的滲透力反作用于社會,對社會價值觀念、文化氛圍產生導向作用,促進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促進人類生態文明的進程。

猜你喜歡
流行語生態語言
“生態養生”娛晚年
流行語大盤點
看古人如何玩轉流行語
住進呆萌生態房
語言是刀
生態之旅
大學流行語考察
巧借 流行語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