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大學生英漢翻譯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

2013-04-04 05:13湯琳琳
關鍵詞:組內實驗班教學模式

湯琳琳

(西北民族大學 外國語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大多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與漢族學生相比,他們的英語基礎差,起點低,起步遲,受到本族語和漢語的干擾,對外界文化比較排斥。合作學習相比傳統的教學策略,其優勢在于可減少學生的焦慮感,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這些正是少數民族大學生所欠缺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會主動提出問題,自由展開討論,自己解決問題,自我反思,不僅有助于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還能為他們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并進而為其畢業后更好的個人發展,以及促進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有鑒于此,筆者提出合作學習將有效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翻譯技能與水平這一假設,并進行了相關實驗。

一、實驗過程

本實驗隨機選取西北民族大學藏語言文化學院09級的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分別定為實驗班(采取以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和對照班(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受試者均是參加過英語高考的藏族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人數均為40名,共80名。實驗前進行內容相同的英語測試,結果表明,兩個班之間的英語成績無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

本次研究為期1學期,兩個班由同一教師授課。實驗期間,兩個班的學生每3周完成1次(共6次)要求完全一致的翻譯任務。對照班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由教師給出翻譯任務,提出要求,并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然后由老師統一批改后反饋給學生。實驗班采取以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首先,進行混合編組,將學生分為8組,每組5人,盡量達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要求。其次,翻譯過程按以下步驟進行:審題過程,學生閱讀分配的翻譯篇章,進行內容分析,讀懂所給材料;小組討論,小組成員采用頭腦風暴法開展積極討論,交流觀點,確定篇章的主題、文本類型及其翻譯目的,明確翻譯方法,統一翻譯標準;獨立翻譯,小組各成員根據討論所得進行獨立翻譯,有困難可求助于同學或老師,完成初稿;成員互改,小組內交換初稿,互讀互評互改,指出錯誤,完成修改稿;班內展示,每組選出1~2篇譯文在班內展示,全班同學互評,教師對所展示譯文的優缺點進行評述;評價成果,經幾輪的互評和反復修改后,學生完善個人譯文,最后上交,教師批改打分,最后以總分最高的小組和進步最大的學生作為獎勵對象。

為獲得學生實驗期間翻譯水平和英語整體水平的變化規律,在實驗前和實驗后,我們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包括翻譯在內的英語測試,以全班的翻譯成績(滿分20分)和英語成績(滿分100分)作為比較指標;實驗期間,收集學生6次翻譯的成績數據,以觀察其翻譯練習的變化過程,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有極顯著統計學意義。

二、實驗結果

實驗班和對照班經過1學期的學習后,翻譯成績和英語成績都有非常顯著的提高,P<0.01,結果見下表2。

表2 實驗前后自身比較結果(X±S)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作文成績和英語成績無顯著差異性。實驗后,實驗班的翻譯成績高于對照班,差異非常顯著(p<0.01);實驗班的英語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接近顯著(p=0.062),見下表3。

表3 實驗前后實驗班和對照班比較結果(X±S)

通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6次英語翻譯成績來看,翻譯成績都有明顯提高,對照班的全班平均分由原來的7.17分提高到8.22分,實驗班的平均分由原來的7.25分提高到9.85分。實驗班的英語翻譯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班。

三、結果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藏族大學生英漢翻譯課堂的應用,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翻譯成績和英語成績,其提高幅度明顯高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對照組。

合作學習組織形式新穎,學生參與積極性高。進入大學之前,學生由于在課堂上缺乏人際交流和自我表現的機會,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而實驗則為那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氣氛融洽的空間,使其能從同伴中獲得幫助,緩解焦慮感;同時,也為那些翻譯能力強的學生,提供了在與同伴思維碰撞中獲得啟迪的機會。合作學習為學生創造了張揚個性,優勢互補的學習環境。

評價機制的不同,導致了兩種教學效果的差異。合作學習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局面,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轉向了小組合作。本實驗之所以以最終成績作為評價指標,是考慮到要比較兩個班的教學效果的話,只有學生成績才是操作性相對較強的指標,不過,在以合作學習為主的實驗班,我們則堅持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評價。從實驗可以見出,對照班翻譯成績的進步相比實驗班要緩慢得多,這充分說明,科學的評價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教育的平等可能是合作學習成功背后的根源。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背后,隱藏著深刻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力圖促成獨立、競爭與合作這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體系中的平衡分布,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平等。[1]在實驗班,各小組將“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展現得淋漓盡致,小組要提高總成績,離不開成員間的彼此合作和個人的努力;同樣,對照班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局面,在實驗班中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教師由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這一師生關系的轉變,使學生得以成為課堂和學習的真正主人。

[1] 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猜你喜歡
組內實驗班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山西農大鄉村振興“雙創”實驗班開班
行知實驗班
實驗班以情促教教學策略談
用心說題 提高效率 培養能力
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實驗班的小樣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師范大學法學院13級實驗班為樣本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合作學習組內交流討論時間的遵循原則
合作學習“組內交流討論時間”注意問題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