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改革起源與人本精神

2013-04-07 11:00王永剛
關鍵詞:老百姓生產力改革開放

王永剛

(陜西理工學院 經濟與法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略論改革起源與人本精神

王永剛

(陜西理工學院 經濟與法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人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開啟和實施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和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如何將改革開放政策持續推行下去,關鍵在堅持以人為本,把改革開放的價值取向與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相結合。

改革開放;以人為本;持續推進

中國的改革開放至今已經走過30多個年頭,目前進入改革的深水區,充滿了復雜性和諸多變數。面對21世紀初期的改革困局該如何決斷,既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擺在全體中國人民面前的現實課題。所以,才有了換屆之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廣東“二月講話”,強調“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盵1]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之道是什么?重新挖掘和反思改革的初衷,對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 中國改革開放成功開啟源自于社會生產力的極度落后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之一,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就是對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一場革命。自上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關于改革是對生產力的突破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并得到普遍認可。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這在國內外都有著較為普遍的共識。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之所以突破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因為改革開放前的那種體制存在諸多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陷入普遍貧困。

建國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中國盡管強調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但是面對新生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新形態,最終還是選擇向前蘇聯靠攏學習蘇聯模式。這主要是基于幾個因素考慮的:一是社會主義對中國來講是新事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在中國國內沒有經驗可循,中國共產黨人也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二是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在蘇聯早期確實顯示了它的優越性,使蘇聯步入快速工業化發展階段;三是資本主義國家對新生社會主義中國圍追堵截導致中國缺乏了解學習西方的機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以蘇聯為師學習蘇聯模式,對于建國初期社會經濟發展和政局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歷史的推進,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

經濟領域的高度指令化和政治領域的高度集權化對社會發展是一種嚴重制約。政府對經濟干預太多甚至直接主導經濟的運作,黨政不分、政企不分、政策隨意性、管理手段的落后,等等。中國原有的經濟政治體制嚴重的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最為突出的當表現為大躍進期間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即使到了文革后,這樣的局面并未見根本好轉,中國整個社會管理松散、工人工作缺乏激情的局面比比皆是,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這樣的情形還沒有徹底得到改變。正是在這樣情形之下,中國毅然拋棄了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舉起了改革開放的大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是歷史的必然。

二 中國改革開放成功開啟源自于以人為本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開啟有生產力落后的因素,但更為主要的是與中國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支持和參與分不開的。沒有人民的擁護和參與,改革要成功開啟和順利推進幾乎無法想象。改革的成功開啟得益于堅持以人為本。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城鄉百姓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物資極度困乏,面臨生存難題,窮則思變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據相關資料顯示,“從1958年到1978年,20年間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月收入增長不到4元,農民則不到2.6元,全社會的物資全面緊缺?!盵2]“1978年,我國農村約有1.12億人每天只能掙到一角一分錢,有1.9億人每天掙到一角三分錢,有2.7億多人每天可以掙到一角四分。山西雁北地區平魯縣的農民每天只能掙到六分錢?!盵3]當然,如果把這種貧窮完全歸咎于建國后30年的社會制度是不妥當的,還有歷史成因。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備受列強欺辱,國內自身的不安定,老百姓始終處于風雨漂泊之中。歷史的貧窮加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延續和加劇了貧困。

隨著粉碎四人幫和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社會政局歸于平靜,解決溫飽成了最為主要的課題。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政府正是順應民意圍繞解決吃飯難開啟了中國的改革之旅。這樣的改革和老百姓不謀而合,所以,得到了中國最廣大老百姓的擁護,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30多年的改革開放有效地解決了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社會經濟總量也從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到2011年年末的47萬億元,躍居世界第二位,年均經濟增長率平均保持9%以上的高速度,即便考慮貨幣貶值和有效購買力因素,中國經濟總量依然很龐大。面對2007年以來全球陷入次債危機與經濟危機,中國經濟依然保持9%以上的高增長。

三 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可以使改革開放深入持久

當我們立足21世紀初期中國社會的發展,重新審視上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的時侯,我們既為數十年來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歡呼雀躍,同時也對中國社會面臨的種種改革新問題憂心忡忡。

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而且創造社會財富的速度遠遠高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這不是改革發展的關鍵與核心。馬克思主義將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所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也理應以此作為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基本立足點。所以,改革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既包括基本的生存需要,還包括隨著社會發展產生的其他多樣化需求。而過分強調經濟發展速度和追求GDP規模的作法是不可取的,過去強調把蛋糕做大的實踐模式也是有違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同樣,應正確理解鄧小平關于改革開放的一些設想。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陷入商品拜物教的怪圈,把追求財富和權力作為人生的最大目標,從而使人完全物化了。鄧小平強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其目的是在為所有人的財富增加和全體富裕尋找路徑,并不是全部。

改革應如何推進?改革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是針對所有人的。所以,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所有的改革舉措無論是決策出臺還是具體實施理應全體人民共同參與來完成,否則,改革舉措可能會變成極少數人謀取私利的工具而傷及社會大多數。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開啟其人本主義表現除了要滿足老百姓的溫飽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改革舉措充分尊重民意、發動民意,是與中國老百姓自己的聰明才智分不開的,這實際上也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由于中國共產黨對于改革經驗的不足,所以在中國早期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主要是以社會下層老百姓作為改革的動力主體,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最初的改革開放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都是在充分尊重老百姓的首創精神之下逐步推進的。中國最初的改革開放由于沒有現成經驗,主要是一種“放手式”的改革開放,在嘗試性的過程中下層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

以人為本的本質就是以民為本,急老百姓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然而,在30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損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時有發生,同樣也在不斷糾正。從改革開放啟動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其動力來源在于社會下層普通百姓,社會個體充當了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同時也充分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改革重心上移,改革變得更加復雜,農村改革所帶來的實惠因為農業稅費和各級政府的搭車收費而逐漸消亡,甚至出現了農民對稅費的抵制行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減輕農民負擔,國務院逐漸取消了農業稅并對農業實行補貼。城市改革的推行在提升國有企業活力的同時,由于國有壟斷企業的特殊地位擠壓了民營經濟的生存空間,民營經濟成長困難,尤其在2007年美國次債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中國沿海小微企業倒閉嚴重,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國務院甚至不止一次的開會研究解決對策。小微企業的倒閉潮加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增多以及社會性的就業難,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的不健全,致使人們對改革存在種種非議。而國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緩解人民生活壓力,這些多屬于社會福利性的彌補。怎么來讓更多老百姓和改革開放之初一樣直接享受到改革的好處,值得深思和研究。

以人為本的思想是對傳統發展觀的以物為本的批判和超越,是對“經濟人”的揚棄,實現了從物本主義向人本主義的徹底轉變,標志著人類主體意識的日益覺醒,更標志著現代社會正在走向文明與進步,正向人本主義回歸的價值觀轉變。[4]

生產力的極度落后和社會的極度貧困促使中國下定決心實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不僅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更為重要的是,改革開放很好的解決了中國廣大人民的溫飽問題。改革開放的成功開啟和順利推進,與中國最廣大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分不開的,正是有了中國老百姓獨創性的嘗試摸索才使得改革少走了許多彎路。今天,中國改革開放面臨更為復雜的形勢,要擺脫困境使改革順利推進,就需要以老百姓的利益為出發點,發動群眾、集思廣益,讓老百姓參與到改革的討論決策中去。

[1]溫家寶.破解難題要靠改革開放[EB].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2/05/c_111489231_3.htm,2012-2-5.

[2]吳曉波.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上)[M].中信出版社,2008(7):61.

[3]陳大斌.饑餓引發的變革(連載之一)[J].改革先聲,1999(4):40-44.

[4]李黎明.科學發展觀視野下以人為本研究述要[J].理論建設,2011(4):14-17.

ClassNo.:A8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OntheOriginofReformandthePeople-OrientedPrinciple

Wang Yonggang

(School of Economicsamp; Law, 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Shanxi 723001,China)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is the core of Marxism and it also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a successful experiment reflected the objective demand of socialist essence and Marx's humanistic thought.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ntinuously, and the key is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and to combine satisfying the need of people with the opening up polic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people-orientated concept; keeping on promotion

王永剛,碩士,講師,陜西理工學院經濟與法學學院。研究方向:社會發展理論。

陜西理工學院哲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階段性成果。

1672-6758(2013)03-0041-2

A81

A

猜你喜歡
老百姓生產力改革開放
搬遷后,老百姓能否快樂起來?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老百姓的話
老百姓的福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要讓老百姓真正受益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