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老舍青島創作

2013-04-07 11:00馬西群
關鍵詞:老舍底層青島

馬西群

(中國海洋大學,山東青島 266100)

在漫長的文學史中,城市與文學總是保持著一種不可分割的關系??梢哉f,文學的閱讀其實也是另一種方式的城市閱讀。城市之于文學的意義不再是一個地理空間的代名詞。它在一定程度上為作家的文學世界提供了某種社會、文化的因素作為其藝術空間得以成立的根基。因此,當我們把焦點對準老舍的文學之路時,青島這座城市對他而言也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坐標點。

雖然他在這里呆了僅僅三年時間,但卻迎來了一生中創作的旺盛期之一。一系列重要的作品,如《駱駝祥子》《月牙兒》《我這一輩子》《斷魂槍》等都誕生于此。認真翻閱一下他這時期的創作,我們會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他雖然身在青島,心卻想著北平。作為一個異鄉人,思鄉也是人之常情。但在青島這種洋化的城市“京味”文學卻大行其道,卻不能不說是個有意思的現象。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曾說:“生在某種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個文化是什么”。如果我們采用這種說法,那么青島的文化意義便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它作為西方現代文明的“她者”,[1]成為理解老舍創作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參照系(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可以把北京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當然我們不能否定倫敦執教經歷對他在創作中反思和批判國民性所起的文化場域作用,但誰又能說這是唯一的緣由呢?《櫻海集》中“風格上的一些變動”,[2]《蛤藻集》中滿溢出的濃濃的“海鮮味”,無不說明青島對他創作的巨大影響。

在青島期間,老舍廣泛接觸到了大量底層貧民。這些人物在提供給他素材的同時,也使老舍了解到了他們在社會轉型期所遭遇到的不幸命運。他一方面從自己“窮人的生命體驗”出發對他們表達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中西異質文化也碰撞著他的心靈,促使他把中國傳統文化放在一個新的角度進行審視,并以一種冷靜的態度來觀照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國民性弱點問題。

一 “德風日雨”——老舍青島創作的參照語境

法國藝術理論家泰納在《<英國文學史>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說”。在他看來,文學藝術是人類所建立的道德形態之一,而“有助于產生這個基本的道德狀態的,是三個不同的根源——‘種族’、‘環境’、‘時代’?!倍^“環境”是指種族生存于其中的環境,“因為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自然界環繞著他,人類環繞著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傾向掩蓋了他的原始的傾向,并且物質環境或者社會環境在影響事物的本質時,起著干擾或凝固的作用”。[3]在泰納看來,“除了永恒的沖動和特定的環境外,還有一個后天的動量。當民族性格和周圍環境發生影響的時候,他們不是影響于一張白紙,而是影響于一個已經印有標記的底子。人們在不同的頃間里運用這個底子,因而印記也不相同;這就使整個效果也不相同”。[4]

老舍生于北平,長于北平,并且畢生從事于“京味”文學的寫作。北平對他來說正是那“印有標記的底子”。無論是在倫敦還是在美國,老舍的創作都沒有改變這種文化的根本特質。他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緒、言談、舉止等無不被“老北京”的“舊時風物”所纏繞。然而他自己卻說:“生于某種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個文化是什么?!彼詻]有適當的文化環境的對照,而是囿于所謂的“北平中心主義”的圈子,保持北平市民特有的天子腳下的盲目的優越感,也就不會有其冷靜、理性的審視和批判思維,更不會繼承魯迅對國民性問題的探討主題。而這時青島的文化環境便發生了作用,給予了他“蔥綠配桃紅”[5]的感覺。因此青島的洋文化之于老舍這時期的創作意義大焉。

青島一百多年的城市發展歷史,相對于北京、南京這些大城市來說并不算長,但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古都傳統的“不在場”使它沒有太多的傳統文化的負累。并且自開埠之初,青島就處在德國的占領和文化的籠罩之下。因此它的城市文化被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殖民統治的烙印。即便“青島”城市的命名,也是得之于德皇的“封賞”。在德國統治的十六年里,青島基本完成了早期的城市化進程。西方近代文明的諸多產物也被陸續移植到這里。一戰中,日本對徳宣戰,繼而占領青島,“接收”了德國在山東的特權,開始了長達八年的統治。期間推行一系列文化侵略措施。由此可見,青島城市文化是在“徳風日雨”的浸染中形成和發展的并非夸張。它獨特的異域文化色彩在山東這種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地區顯得尤其突出。

老舍當然對此深有體會,他認為青島的缺點就是“洋味太重”、“洋人太多”。[6]他在《再談西紅柿》中直言道:“青島是富有洋味的地方,洋人洋房洋服洋藥洋蔥洋蒜,一應俱全。海邊的洋光眼子,亦甚寫意”;“青島的洋人既不少,而且洋派的中國人也甚多,這就難怪到處看見西紅柿。設若以這種‘菜’的量數測定歐化的程度深淺,青島當然遠勝于北平?!保?]所以,當老舍身處這么一種“偏洋氣”的城市文化氛圍時,他體內的傳統文化的因子便很容易使其產生某種文化的疏離感。正是在這一基點上,老舍才能更清醒地認識甚至反思中國傳統文化。

二 華麗外衣下底層小人物的書寫

殖民統治下的礦山開采,土地掠奪在給德日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的同時,也在客觀上加速了青島的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后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的破產。這時,底層小人物便以其與日俱增的數量在城市華麗的外衣下“閃亮”登場。他們出現在社會末端的各行各業中,僅在老舍的作品中就有人力車夫、拳師、妓女、巡警等形象。

縱觀老舍在青島的創作,我們發現他雖然寫的都是底層人物,但個個栩栩如生。這與他在青島的生活積累不無關系?!段疫@一輩子》中主人公是一個舊警察,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一生?!爱敃r在山大圖書館工作的曲培謨談到有一位下級警官喜歡文學,讀過老舍的《趙子曰》等小說,請他介紹去拜訪老舍。而兩人相見之后暢談甚歡。老舍在寫《我這一輩子》期間還曾由曲陪同去團島警察宿舍見這位警官,談了很久”。[8]《駱駝祥子》的出現或許應歸功于山大的一位朋友的偶然提及。在《我怎么寫<駱駝祥子>》一文中,老舍對“祥子”這一形象的醞釀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其中就說到材料的收集幾乎就是在青島時完成的。而這時他已經離開北平十年了。

樊駿先生在評價老舍的文學作品時,認為他的一些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生活情趣;不只是同情個別人物的痛苦遭遇,而且真實的再現了城市低層的生活場景;不只是同情個別人物的痛苦遭遇,而且尖銳的提出城市貧民擺脫悲慘命運的社會課題?!保?]老舍之所以能把底層的窮人寫“活”,成為“日常的存在”。不僅僅因為他熟悉這個階層,更重要的是童年的生存經驗使他對底層小人物的人文關懷不但沒有因為社會地位和職業的變化而變化,反而因思想認識的提高和生活閱歷的增長而變得更加的深沉。所以他一開始就把自己投入到這一生存的境遇之中,把自己與窮人融為一體,而不是顧影自憐或是超然物外,也不是為了某種創作目的而去體驗和熟悉生活。區別于魯迅和閏土之間的隔膜,老舍與祥子、小福子、月牙兒母女的關系不僅僅是同情,更有著兄弟姊妹的感情?,F代文學的著名研究者田仲濟先生也認為老舍與底層窮人聲氣相通,血脈相連的秘密在于“老舍本人的底層生命體驗、底層窮人情結,即老舍從根底上就是一個底層窮人?!保?0]

正因為如此,老舍樂于與他們交往并且總是帶有“朋友之情,哥們之義”。胡絮青晚年回憶說:“老舍好交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來家做客的就有人力車夫。無論老舍住金口三路,或住黃縣路,乘人力車都在東方市場前,他認識了幾名人力車夫,有的就請到家中做客”;[11]“一些拳師、藝人、人力車夫、小商小販也都是座上客,互相之間無話不談”。[12]所以,老舍才能塑造出一批經典的形象,如祥子、沙子龍、月牙兒、辛德治、宋鳳貞等。這些形象在進入中國現代文學人物畫廊的同時,也成為文學史中獨特的“這一個”。他們撕破城市華麗的外衣,顯露出里面的殘衣敗絮和“長滿了的虱子”?,F實殘忍的一面被他們不幸的生活照亮,并且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在老舍的小說中,這些底層人物的生活不是每天都發生重大變化,而是每日每月每年的難以改變,甚至要在后代人生延續貧窮的命運。

《月牙兒》中有這樣幾處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媽媽所走的路是唯一的”,[13]“我媽媽是我的影子,我只好不過將來變成她那樣,賣一輩子的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頭發與抽皺的黑皮”。[14]主人公雖然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仍然多次掙扎試圖擺脫這種命運。但最后仍走向與母親同樣的道路。在《駱駝祥子》和《我這一輩子》里,老舍繼承運用了在《月牙兒》中已經奏效的方法。凍餓暈倒在茶館里的車夫老馬和小馬其實就是祥子過去和將來的影子。當他呆立在茶館門外,目送逐漸遠去的一老一少和那輛破車時,他似乎已明白“反正自己跳不出圈兒去”。當然也無法回避由昨天的小馬走向明天的老馬。與此類似,“我”做了一輩子的巡警?!拔摇钡膬鹤右驳媒又鐾瑯拥牟钍?“我”的女兒也沒逃出命運的掌心,嫁給了另外一個巡警。他們的掙扎、希望以及努力在“西西弗斯的宿命”面前渺小得簡直令人絕望。

這種命運的“世襲”現象反映了當時大多數底層人物的生存現狀。如何理解這種現狀并找出正確的道路成為老舍當時思考的首要問題。

三 鄉土與現代文化場域下的國民性思考

二三十年代青島特殊的政治環境造成了新與舊,開放與封閉,文明與愚昧,現代意識與傳統觀念彼此沖撞、滲透、交匯的狀態。老舍在目睹了沉睡的“老中國的兒女”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下物質、精神破產的現實后,開始更加深入地思考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國民劣根性。

國民性作為一個歷史的范疇,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第一個階段就被思想家、文學家所重視。在中國新文學史上,魯迅開風氣之先,率先開始了對國民性的歷史思考,探索新文化母題的現代意蘊。繼魯迅之后,諸多新文學作家如郁達夫、沈從文、張天翼等繼承了對這一母題的深入探索。然而,形成較完備理論體系的只有魯迅和老舍兩人。不同于魯迅在封建宗法制背景下的社會倫理道德批判,老舍擅長從文化層面審視中華民族沉重的文化因襲,試圖通過靈魂拷問國民精神。

在老舍的文學世界中,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行商坐販,江湖藝人,妓女,洋車夫等無所不包。然而,這些各具姿態的人物如祥子、虎妞(《駱駝祥子》),沙子龍、王三勝(《斷魂槍》),辛德治(《老字號》),孟智辰(《聽來的故事》),陽光(《陽光》)等等,不論是正面形象還是反派人物都與國民性相關。國民性是這些人物的精神共性。他們從不同層面暴露了國民精神的弱點與精神病態。

祥子面臨虎妞的逼婚,他想到了逃走,但“他想不出比北京更好的地方。他不能走,他愿死在這兒?!边@種對鄉土的眷戀情結無疑是傳統農業社會土壤上產生出的精神產品。作為五四以后由新式學堂培養出來的知識女性陽光極力反對家人給她訂婚,要求自由戀愛,最后還是被眼前的物質生活吸引嫁人了。新文化新思想在“嫌貧愛富”的封建倫理道德價值觀面前顯得不堪一擊。三合祥里的辛德治們面對帝國主義的經濟入侵,不僅固守早已失效的舊規甚至鄙視改革與競爭,結果正是他們引以為榮的“老氣度、老規矩”最終埋葬了“老字號”……在對這些陳陳相因的民族文化病的無情的揭露中,老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也更加清醒。

早在二十年代,老舍對中國傳統文化就有一個較為明晰的總體把握。在任教英倫和山東的經歷之后,這種認識的清晰度也越來越強,即中國文化是一個生成于幾千年傳統農業社會上的禮俗文化,即便近現代都市文化的深層結構仍是“農”的,“鄉土性”的,也必然是“禮俗性”的。老舍在自己的散文中也曾提到“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社會一起過年”。[15]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概括出“鄉土本色”的一般特征(如人和空間關系上的非流動性;社區之間的孤立隔膜;人際關系的非選擇性;對常規規范的依賴傳習;血緣關系、長老權利等等)之后,也指出這種“先我而在”的文化境遇影響下的典型的農業社會的文化心態構成了這些都市市民潛隱的行為模式和制衡他們心理律動的潛在動因。[16]而這種鄉土文明一旦形諸到作品中的人物身上便表現為愚昧、麻木、守舊、敷衍、茍且、盲目自大、自以為是。

因此,當西方現代文明伴隨著鴉片戰爭的堅船利炮涌入中國后,祖祖輩輩沿襲的傳統農業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一下子過時了。遲緩的生活節奏也被打亂了,舊有的價值目標失去了。所有這一切不能不使人們感到迷惘、恐懼甚至絕望?!段疫@一輩子》《斷魂槍》中的“我”、沙子龍對傳統手藝丟失后的無奈和傷感;《老字號》中的辛德治們的固守成規形象地說明了鄉土文明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熟到稀爛,它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幾近退化。這時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應對這場劇烈的社會變革,是順應還是抗拒?是無奈地跟著時代走還是積極地迎接時代的挑戰?無疑考驗著人們對兩種文化的選擇。

青島時期,老舍對這類問題的思考是朝縱深發展的。不同于五四時期新文化的斗士們將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徹底否定,要求“全盤西化”的態度。他認為,作為有這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中國,國民精神的重建是有可能的;對待歷史文化的傳統應有的態度是:“背負它”而后“批判它”;必須“認識它”而后“分析它,矯正它,改善它”。所以在二十年代,他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市民形象作為重造民族精神的希望。在青島期間,他更是把這種努力具體化,提出了“山東精神”。他認為“這種精神使我們樸素,使我們靜默。往好里說,我們是有一種強毅的精神;往壞里說,我們有點鄉下氣。不過,即使我們真有鄉下氣,我們也會自傲地說,我們是在這兒矯正那有錢有閑來此避暑的那種奢華與虛浮的摩登?!保?7]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齊魯文化一直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力量而存在的。老舍對山東精神的提倡則無疑顯示了他對國民精神重建的信心。

四 結語

上世紀三十年代,當大多數作家在革命與文藝的關系上爭論不休的時候,老舍的目光卻始終關注著中國最痛苦的底層平民。他執著于中國最大多數人國民性格和國民精神的探究。而青島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以及在此期間自己與下層人民的密切聯系使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鄉土性”及它對民眾文化心態塑造作用的體悟起到了莫大的助力作用。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他找到了“老中國兒女”悲劇的根源,并在自己的文學世界中對國民精神做了重建的努力。但是由于思想的局限性,這種努力在革命風起云涌的時代背景下可行性值得懷疑??少F的是他并沒有從當時流行的階級概念出發去“傳道授業”,而是忠實于現實主義的創作規律,從而使其創作由日常的真實走向了藝術的真實。

[1][5]李歐梵.上海摩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2:339,298.

[2][13][14]老舍.老舍小說全集(10 卷)[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8:162,290,304.

[3][4]邱運華.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5:12,13.

[6][8][11][12]魯海.作家與青島[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6,8:177,170,173,172.

[7]老舍.多鼠齋雜談[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5,10:115.

[9]樊駿.論《論駱駝祥子》的現實主義——紀念老舍先生八十誕辰[A].曾廣燦;吳懷斌.老舍研究資料(下[C]).北京:北京十月出版社,1985,7:690.

[10]張麗君.論老舍的城市底層敘述[J].文學評論,2010(3).

[15][17]老舍.老舍散文選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132,341.

[16]吳小美,魏韶華.老舍與東西方文化[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8(4).

猜你喜歡
老舍底層青島
北平的秋
航天企業提升采購能力的底層邏輯
周恩來與老舍肝膽相照的友誼
上合,從青島再啟航
青島如何引進人才
老舍的求婚
青島明月申牌?
老舍給季羨林“付賬”
回到現實底層與悲憫情懷
中國底層電影研究探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