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

2013-04-09 05:25杜貞棟
山東水利 2013年7期
關鍵詞:用水山東省水利

杜貞棟

(山東省水利廳,山東 濟南 250014)

推進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

杜貞棟

(山東省水利廳,山東 濟南 250014)

根據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水利發展的實際,提出了水生態文明建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型城鎮化發展迫切需要的觀點,并結合山東省水利科研、規劃、設計、建設、管理,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等,提出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

山東??;水生態文明;水利建設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是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基礎,是生態系統中最活躍的控制要素。山東省在水利發展過程中,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和經濟發展規律,用超前的眼光和戰略思維,加強現代水利理論研究和實踐,注重總結和反思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面對水資源短缺、水災害威脅、水生態退化等復雜的水問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注重民生,注重生態修復和保護,進行了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探索,制定和頒布了《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標準》。濟南市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臨沂市成為山東省首個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應當看到,水生態文明作為現代水利發展的歷史過程,是水利發展的崇高境界,許多問題還需做深入研究和探討,如:水生態文明的概念、內涵、理論框架,在水利發展和改革、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設中如何推動水生態文明建設等。本文就山東省如何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幾點思考。

1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戰略舉措,符合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是針對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和“不文明”行為提出的。山東省在現代水利建設過程中,生態退化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如:在連續10年降水較豐、用水總量微變化情況下,仍有12258km2的地下水漏斗區,海水入侵區面積超過1000km2;到2012年底山東省水功能區達標率僅42.0%;河道斷流、水體污染、地面沉降、濕地萎縮等一系列突出的水生態問題,已經成為山東省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若不是近10年農田作物平均每年利用了300億m3左右的土壤水,山東省灌溉用水總量一直保持140億m3左右的目標就難以實現,水資源供需矛盾會進一步加劇,水生態環境狀況會更加惡化。因此,面對氣候變化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經濟發展方式不合理和人為水資源的浪費、水生態惡化的嚴峻形勢,山東省要提前完成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神圣職責,迫切需要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以水利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水利必須先行。水生態文明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水相依、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的水文明形態,是生態山東建設的重要基礎、顯著標志和前提條件,是生態文明融入水利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全方位的倫理觀,其貫穿于水利科研、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的全過程,融入到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的各個環節,是傳統水利的高度提升,是現代水利的集中體現,其實質是人水和諧。水生態文明建設是從水利發展的角度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重大舉措,是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2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要

李克強總理曾指出,生態文明源于對發展的反思,也是對發展的提升。對歷史發展過程的反思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時代呼喚的主旋律。隨著城鎮化的

加快,水問題作為21世紀全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并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和關注的焦點。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50%,探討和推進與之相關的水生態文明建設尤為迫切。

城鎮化是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規模擴大的歷史過程,是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徑。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的城鎮化是21世紀影響人類進程的兩件大事之一,因此,能否真正實現新型城鎮化是我國、我省能否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之舉。歐洲多數城市的城鎮化體現了水生態文明的理念。蒂莫西·比特力在最近出版的《綠色城市主義》中,認真總結了歐洲生態城市發展的經驗,認為城市的顯著問題在于他們就如生物體一樣,必須吸收資源,排泄廢物,但他同時認為,自然界中沒有廢物,廢物可以成為資源,倡導城市發展采取“循環代謝”的模式,而不是“線性模式”。

圍繞城市水循環利用,德國在多個城市采取減少水泥和硬質路面、收集利用雨水、用透水磚代替非滲透性的道路、安裝綠色屋頂、分散處理生活污水、建設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等措施。以德國漢諾威克隆斯堡的城市綠色示范小區為例,該示范區面積150hm2,區內采取下凹草地、通過房屋落水管收集過濾儲存雨水、建設滲水池和不透水水塘、建設微型攔蓄雨水工程等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有效解決了城市水循環的線性模式。區內觀測表明:小區開發前蒸發量304mm,滲漏量256mm,徑流量14mm;不采取以上生態修復工程措施的,蒸發量264mm,滲漏量145mm,徑流量165mm,蒸發量、滲漏量分別減少了13%、43%,徑流增加到12倍;實施上述生態修復工程后,蒸發量268mm,滲漏量287mm,徑流量19mm,和開發前的蒸發、徑流、滲漏量接近,對城市水循環影響很小。實例充分說明,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對保護城市的自然水循環非常重要。

山東省城市化率已超過50%,2015年、2020年將分別達到56%和63%,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0%以上,建制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以上。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盡快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改變過去的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生產方式,讓線性發展模式轉變為循環、低碳、綠色的發展模式,真正做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山東省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過程中,已有成功的實例,如:臨沂市作為山東省第一個水生態文明城市,非常注重加強水系生態建設,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2%,日產20多萬噸污水經過處理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的排放標準。經過長10km、面積1000hm2的武河濕地凈化,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水質標準,年凈化水量達1億多立方米,凈化后的水進入下游沂河的碼頭灌區,為1.97萬hm2灌區提供了補充水源。上述水循環,實現了城市污水的“零排放”,成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典范。

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山東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當按照水資源永續利用、水工程功能完備、水管理制度有效、水景觀環境優美、水生態系統健康的要求,加快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加強水資源管理,保障城鄉居民安全用水;加快轉變城鎮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推動城鎮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嚴格排污口設置和監測管理,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建設人文、生態、景觀河湖,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清潔型、生態型、安全型小流域治理和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治理;建設生態濕地,在水源保護、滯蓄洪水的同時,為城鎮居民提供和諧優美的宜居環境。

3 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措施

建設水生態文明不僅要更新理念、研究理論、制定路線圖、完善法規制度、建立考核機制,更應當結合水利發展和改革的實際,把水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水利建設管理的全過程,融入水資源管理的各環節,全面、快速、扎實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3.1 水生態文明建設應貫穿水利建設管理的全過程

多年來,山東省建設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為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水利基礎。但應當看到,水利工程建設不可避免地對原有的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對照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和生態山東建設的需要,山東省在生態文明理念落實、生態保護工作重視、水利工程綜合功能發揮、水生態修復執行力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需要結合現有水利工作實際,創新工作思路,進而推動水生態文明建設。

1)研究方面。在注重基礎理論、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同時,強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加強水生態文明的概念和理論框架研究,加強水生態監測技術研究,通過建設示范市(縣),總結經驗和教訓,為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提供技術支撐。如結合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市創建,研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

設的理論,研究南部山區的生態保護、城市河道的生態景觀建設、北部濕地補水、泉水持續噴涌等關鍵技術,為水生態文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2)規劃方面。一是注重高起點定位。積極引進國內外水生態建設的高新技術成果,深入研究山東省水利建設與生態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稟賦條件等相關問題;二是注重大尺度融合。統籌考慮省級現代水網規劃和局域水網建設的關系,統籌考慮水資源綜合規劃、相關流域規劃及各類工程規劃的銜接,實現節點工程和工程體系綜合功能的協調統一;三是注重規劃執行的嚴肅性。對沒有列入規劃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中,未列入規劃、未考慮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內容的評審不予通過,使水生態建設成為水利規劃實施的剛性約束。同時加強對原有規劃實施的監測和評估,在總結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完善規劃。如在水長期供求規劃編制中,要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稟賦的關系,要充分考慮全國的統一要求和地方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的銜接,留足生態用水。

3)設計方面。一是樹立安全、高效、綠色、循環、低碳、自然的理念,在保證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經濟的同時,積極推廣水生態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切實體現生態理念。如在中小河流治理設計中,必須考慮河流的自然特點,盡量保持河道的連續性、蜿蜒性、斷面多樣性、分段異質性、岸坡透水性等,在確保河流已有功能的同時,建立適合生物多樣性的生境;二是處理好應用生態新技術和設計單位的效益關系,建立應用新技術、推廣生態新材料的風險管理辦法和激勵機制,對相關設計單位和人員予以獎勵;三是研究制定設計導則,把生態設計導則作為設計依據,同時為專家審查提供參考。

4)工程建設方面。一是嚴格落實生態、節水、節能、環保、勞動衛生、安全等措施;二是嚴格監督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是否到位,特別是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控制,嚴格控制污廢水的排放,保護好水環境;三是在實行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的同時,同步落實生態保護措施。如在土方工程施工過程中,是否按照設計要求對棄土棄渣進行了攔擋、覆蓋,是否設置了水土流失監測點,是否落實了安全、節水措施等。

5)工程運行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為科學、高效、依法管理提供保障;二是加強水生態監測和評估,重點開展供水水質、水土流失、水資源和環境的監測,確保工程健康持續運行;三是加強生態調度,根據氣候變化和工程運行過程中的實際需求,按照現代水網運行的需要,單個工程運行要和流域、區域水網體系的運行相協調,實現一定尺度范圍的防洪、供水、生態統一調度。

3.2 水生態文明建設應融入水資源管理的各環節

1)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是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符合水資源綜合規劃,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的要求,不符合規劃要求的不能開發;二是嚴格控制新增用水的審批,強化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用水許可控制管理,實行計劃用水,建立超計劃用水累計加價制度;三是在總結水資源開發利用和調水工程建設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慎重審批水源工程建設,科學論證調水工程建設,盡量減少工程建設對生態影響。

2)水資源節約保護。一是結合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功能區達標率。通過控制用水總量,真正促進區域用水結構調整和用水效率的提高,做到以水定產,實現“一控雙促”;二是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山東省農業灌溉仍是用水大戶,糧食安全對水資源依賴程度高,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是破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關鍵,也是提高水肥使用效率,減少面源污染的重要舉措;三是圍繞城鎮社會水循環中的供水、用水、耗水、排水、污水收集處理、污水排放回用等環節,研究制定節水措施,落實節水責任,樹立節水就是減少排污水的意識,制定加大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的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四是圍繞城鎮的降雨、徑流、入滲、排水、回用等環節,收集利用城市雨水,增加入滲措施,建設城市雨水公園,消減城市洪峰,改善城鎮水環境。

3)法規、體制、機制建設。一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修改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的技術標準,指導和規范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作;二是依法搞好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監測,加強排污口的監管,避免過度開采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河道具有一定的生態基流量,地下水逐步實現采補平衡,水環境狀況明顯改善;三是通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保護水生態者給予補償,破壞水生態者施以懲罰;通過建立水資源管理、保護的政府考核問責機制,落實各級政府的責任;四是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眾參與度,提高公眾水生態文明程度,形成社會、公眾監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

(責任編輯趙其芬)

X21

B

1009-6159(2013)-07-0004-03

2013-06-02

杜貞棟(1963—),男,總規劃師

猜你喜歡
用水山東省水利
哪些火災不能用水撲滅?
山東省交通運輸研究會正式成立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眷 戀
——山東省濟寧市老年大學之歌
節約洗碗用水
為奪取雙勝利提供堅實水利保障(Ⅱ)
為奪取雙勝利提供堅實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會
水利監督
山東省即墨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