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事翻譯的特點及翻譯技巧

2013-04-12 17:40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接受者外事原文

(甘肅聯合大學 外語學院,蘭州730000)

1 外事翻譯的特點

翻譯是一種社會文化活動,深受社會文化發展變化的影響。作為翻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外事翻譯,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其工作量也將會不斷增多。外事翻譯活動早已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專業性的翻譯領域。本文試圖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對外事翻譯的特點及翻譯技巧進行膚淺的探討。外事翻譯活動主要是指譯者在各種外事或外交場合向對方傳達本國家和政府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以及方針政策等。外事翻譯有其自身特有的語言特色和翻譯目標。所以,我們要得體地進行外事翻譯,就必須首先了解外事翻譯的特點。因為一般外事翻譯的譯文接受者都是外籍人士,他們的語言、歷史、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生活習慣等都與我們有所不同甚至于相差甚遠,這就要求外事翻譯者在語言特色上應該遵循準確嚴謹,樸實簡潔的原則。

1.1 外事翻譯的政治性

與文學翻譯及其他翻譯不同,外事翻譯具有較強的政治傾向性,譯者在翻譯時要牢記本國政府的立場和觀點,了解并熟悉所譯材料涉及的政治與文化背景,仔細揣摩字里行間的真實含義和政治傾向。例如:

(1)中國政府一貫反對和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反對以恐怖主義手段進行政治斗爭。同時,我們也反對借口打擊恐怖主義對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進行侵犯。(我外交部發言人的講話)

譯: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opposed and condemned all forms of terrorism and opposed the use of terrorist means in carrying out political struggle.At the same time,we are against the encroachment upon the territory of a sovereign state under the pretext of striking terrorism.

在這個譯文中,美國方面認為“pretext”一詞含有污蔑美國的意思,其意為美國的理由是虛構的。因此美方建議我方改為“on the excuse of”.

(2)Reality didn't catch up with U.S.policy until 1972,when Nixon went to China to make peace with Chairman Mao.(新聞報道)

譯:美國的對華政策直到1972年才回到現實的軌道上來。這一年尼克松去中國與毛主席講和。

有學者認為,譯文中將“to make peace of”翻譯為“講和”帶有對以前所做的事情的某種歉意。當年,尼克松作為美國國家最高領導人,他的北京之行完全是基于美國自身的全球戰略利益的考慮,毛主席會作為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會見尼克松也是出自對中國利益的考慮。以上翻譯會給人留下尼克松是到中國來登門道歉的印象,所以改譯為“美國的對華政策直到1972年才回到現實的軌道上來。這一年尼克松去中國與毛主席共修兩國之好”更為妥帖。

1.2 外事翻譯的時代性

涂和平指出,“外事詞匯反映著人們日新月異變化著的現實生活、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與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變化促使人們尋求新的表達方式以適應反映新的現實情況?!盵1]新聞報道、外事活動的特殊性以及前沿性決定了他們往往對這些層出不窮的新詞最為敏感,也是最先使用者。這些詞語包括舊詞轉義、新詞新意以及臨時新造詞等等,所以,外事翻譯人員要與時俱進,恰當地掌握和運用外事詞語,從而切實地表達文本作者的意思。外事翻譯的過程中也往往會涉及到一些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習俗等。譯者在翻譯有關歷史事件或過時的事情時,對于一些不合時宜的詞語或說法應給予及時的糾正,以保證接受者能夠正確理解。同時,新事物的發展日新月異,中國也每日都在發生著舉世矚目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的外事翻譯工作者要提升對新事物的敏感度,在思想和語言文化上做到與時俱進。

1.3 外事翻譯的準確性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包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都與該國的政治制度、文化體系緊密相連。一種語言中的歷史、思想概念、習語及名人名言等也經常在言語或文本中被引用。譯者在翻譯這類語篇時,不僅要洞悉我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宗教信仰、歷史事件、教育體系以及民風民俗,還要了解英美語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內容的方方面面。否則,如果不了解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就不能夠恰當地翻譯出文本作者的真正內容。例如,對于2002年外交部新成立的一個名為“外交部處理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問題辦公室”的翻譯。日本方面將其翻譯為“Japanese abandoned chemical weapons”和“abandoned chemical weapons of Japan”。這兩種翻譯都反映出日方希望強調“日本化學武器”而不愿意強調是誰遺棄的。顯而易見,日本人希望弱化此事件的性質。為了能夠準確地表達原意,此名稱應翻譯為“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or Chemical Weapons Abandoned by Japan in China”或簡稱“JACW Office of the Foreign Ministry”[2]。

2 外事翻譯技巧

翻譯是兩種語言溝通的橋梁,將原語表達出來的信息,用譯語重新表達,而采取的具體做法就是翻譯技巧[3]。對等是奈達翻譯理論的核心問題,根據奈達的對等理論,翻譯,其過程就是尋求功能對等的過程。奈達的功能對等其實質就是動態漸進的過程。也就是在語言轉換過程中將整個語言材料與其語體特征和交際背景相聯系起來。這也被稱為語用翻譯法。最新理念的翻譯標準是“意義相符、功能相似”,這種標準不僅包含了指稱意義和言內意義的相符,也反映了語用意義的相符[4]。奈達的等效翻譯論,自西方翻譯理論研究的文化轉向蓬勃興起以來,引發了更多更深入的探討。翻譯理論研究的文化派提倡譯者以文化為翻譯單位,盡可能地追求譯文在文化層次上與原文的對等[5]。這便是巴斯奈特的文化對等概念。這種提法為翻譯理論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視角。根據這一對等原則,“不同的文本在一定的文化里都有自己的功能,(應)以文化為翻譯單位,在翻譯的過程中使原語文本在譯語文化里發揮跟在原語文化里一樣的功能?!盵6]具體來說,就是譯者在處理目標語中,采取的改變詞類、詞序、句型和結構等的具體做法以及對于一些文化負載詞進行釋義或加注等。在外事翻譯的原則上,我們還要強調原文接受者和譯文接受者的反應達成最大程度上的對等,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因此,我們有必要靈活地運用翻譯對等理論,使譯文接受者看懂或聽懂的同時,也忠于原文信息,傳達原作的精神和風格。下面就外事翻譯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翻譯技巧。

2.1 注釋法

在外事翻譯或對外宣傳中,經常涉及一些政治術語。對于此類術語的翻譯和傳達,務必講究精確。如果對此類語言一味地直譯,反而會弄巧成拙,根本無法正確傳達原文本的信息。注釋法或解釋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法。注釋譯法是指在譯文中增加背景或解釋介紹來精準地闡釋原文本信息的翻譯。例如:

(3)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

譯:We must give equal import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one hand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ideology on the other.

我們都知道這里的“兩手”是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外國人不一定都明白它的所指。因此,中央編譯局在這里從譯文接受者的角度出發,采用了解釋譯法,很好地傳達原文的信息從而實現了功能對等。

(4)五講四美三熱愛

譯:The movement of five stresses,four points of beauty,and three aspects of love.

這個譯文無疑會使很多外國人誤解為“五個重點,四個美女,三個情人”。所以是一個存在失誤的譯文。此譯文中存在一種文化性的失誤,這種直譯導致了對原文本信息的損失、內容的歪曲,給譯入語接受者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對這種術語的處理,我們完全可以采取添加注釋或解釋性的翻譯,只有這樣才能把原語信息內容準確無誤地傳遞給譯入語讀者。

改譯:Stress on decorum,manners,hygiene,discipline and morals;beauty of the mind,language,behavior,and the environment;love of the motherland,socialism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改譯將“五講”、“四美”、“三熱愛”中的數詞省略,而將其所承載的具體內容以注釋的方法呈現出來。如此一來,目的語讀者也能對這三個術語所傳遞的信息一目了然,從而不會產生上述第一個翻譯中那樣的誤解。

(5)可以鼓勵,勸說臺灣首先跟我們搞“三通”。

譯:To encourage and persuade Taiwan province to have“Three links”with mainland China,namely,the link of mails,trade,air and shipping services.

此句中的“通”是雙向的,是指雙方互通,因此譯文中采用了“link”一詞,在意義對等的同時達到了功能對等的效果。原語中“三通”具體指的是通商、通航、通郵[7]。如果翻譯只說“three links”,譯入語讀者無從知曉其具體所指,也就無法達到翻譯的目的。所以譯者緊接著添加了“the link of mails,trade,air and shipping services”對其具體所指進行了解釋說明。

對于這種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及漢語表達的濃厚中國特色所帶來的翻譯障礙,就要求譯者不僅要具備嫻熟的雙語基本功,同時還要博覽群書,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譯者要能根據上下文以及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準確地理解原文習俗語的喻義并加以變通,并用符合譯入語習慣的說法將其準確地表達出來。

2.2 轉譯法

轉譯是指譯者在翻譯中為了使譯文接受者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原文,達到雙方“交際溝通的目標”,從譯文接受者角度出發,把原文本中的表達轉換成目的語中意義對應的固定說法,從而取得動態對等的譯法。紐馬克針對奈達的“動態對等”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概念。對于“交際翻譯”,他認為翻譯應該使譯文讀者對譯文產生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盡可能相似的效果,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8]。外事翻譯中使用轉譯法在特定情況下更能達到交際效果。比如,1999年3月,朱镕基總理在回答《時代》周刊記者提問時說過的一句話:

(6)我不認為我對美國的訪問將要進入“地雷陣”,但是確實會遇到很多敵意和不友好的氣氛。

譯文:I don't think my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ring me into a minefield,but I do expect to encounter some hostile or some unfriendly atmosphere there.

在這個譯文中,譯者用了“bring into”和“I do expect to encounter”,給讀者的感受是訪問美國似乎就是進入“地雷陣”并且確實期待遭遇敵意。如果改譯為involve entering 和may really meet 則更妥當。改譯:I don't think my trip to the United States involves entering a minefield,but I may really meet with much hostility or unfriendliness there[9].

2.3 簡化譯法

外事翻譯中也經常遇到有關宣傳我國政策和方針的文章。這類文章中常有長篇的段落術語和中國化的專有名詞,對于這些術語及專有名詞如果處理不當,譯文的接受者勢必會感到晦澀難懂,吃力枯燥。因此,翻譯時靈活運用對等理論的標準,對原文簡化處理,運用譯文接受者易于理解的、通俗的語言講明原文所表達的意思和傳遞的道理便能更好地達成對外宣傳的目的。例如:

(7)當前中國正處在計劃經濟和向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商品經濟轉變過程。舊體制開始松動,商品經濟混沌初開,出現經濟成分與交往的多樣化,人們收入來源的多元化。

本句中的“商品經濟”、“經濟成分”、“經濟活力”等詞語對于外語讀者來講都相當陌生,更不要說了解“舊體制”、“新體制”到底為何物。這時如若采用輕化的譯法,將其翻譯為:“Economic factors are vigorous and sources of income varied”,不僅能夠傳遞出原語的意義,同時也達到了交際的目的。

3 結語

外事翻譯是翻譯活動的一種,它既具有一般翻譯的特點,即用準確的目的語傳達原語的信息,也有它因其工作性質和目的而具有的特殊性。因此,外事翻譯既要符合翻譯的普遍的標準,也要注意其不同于其他領域的翻譯的特殊性。隨著我們對外交際和合作的不斷加強與提升,對外事翻譯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和完善。要更好地協助達成外交目的,外事翻譯工作者不僅需要做好雙語語言工作,熟悉不同文化背景知識,還要不斷努力提高能力素質。在翻譯的具體操作中,譯者應在深刻領會原語句意的基礎上,努力把握原文的思想內容,運用貼切的語言文字和適當的表現手法,使目的語思想內容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以便為開展外交、促進交流、增進友誼和擴大合作等外交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1]涂和平.外事翻譯的政治性和時代性[J].上海翻譯,2005,(3):37-39.

[2]王霄凌.論外事翻譯的特點[J].濟南大學學報,2002,(5):49-50.

[3]范仲英.實用翻譯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4]劉嘉.論翻譯中的對等層次[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2):14-19.

[5]Bassnett Susan.Translation Studies[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廖七一.當代英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7]王弄笙.中譯英技巧文集[G].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0.

[8]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9]于芳.目的論指導下的外事翻譯策略與失誤探討[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8,(2):70-73.

猜你喜歡
接受者外事原文
外事之窗
戒急用忍 行穩致遠——外事監管六大問題答疑
一組成功的“外事報道”出爐始末
Flu Study
游戲、電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時代融合的新方式
口譯不宜“任性”:基于語料庫的外事翻譯等效探索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基于有限承諾審核的信息傳遞均衡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