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豐收

2013-04-22 07:57皮人潘
首席ELITE 2013年1期
關鍵詞:農村設計

皮人潘

端午節前,一張漂亮的海報,寫著“梅雨晴時插秧鼓,五色新絲纏角粽。設計豐收邀請你來崇明過一個田間端午節”。這個活動吸引了很多人,有呼朋喚友,有拖家帶口,上午在農家包粽子,中午戶外田間插秧。農家樂采摘很常見,但這種形式的活動并不多見,濃郁的文化氣息,精心設計的海報與包裝,干凈整潔的農場秩序井然,這里看似粗獷,卻處處周到。設計的介入令務農之事不再局限于自發性的個體行為,它成為了一個體系,一種前所未有的模式。

“設計豐收”是大學里的一個實驗項目,用主創者婁教授的話來說,“如果這個普通個案可以成功,那么模式就可以被鼓勵復制”。那么不仿現在就暢想一下它的成功:城市和農村建立起一個健康的交互關系,城市享有農村的產品,農村有來自城市的資源,這是一種可持續的理念,是為解決城市與農村發展失衡的一種嘗試。如此說來“設計豐收”的名字真是恰如其愿,城市與家村雙豐收。

第一章 農場中可持續設計

婁永琪

“設計豐收”提供一種選擇,把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價值通過設計最大化,包括城市和農村的交互,也包括人的交互、資源的交互、知識的交互、職業的交互,把城市和農村銜接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設計是一個新的工具,整合了技術和產業,它們交集的地方是創新。

上海長江隧橋建成通車后,中國第三大寶島吸引了更多人前往體驗都市繁華之外的生活,陳家鎮有東灘濕地,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是瀛東村,人口集聚的田園式新城在崇南,值得一提的是,在豎新鎮仙橋村,正醞釀著改變。仙橋村位于豎新鎮北部,北與前進農場相鄰,東至張漲港,西至直河港,南至六號橋,與春風村相接??此茙缀鯖]有任何特色和優勢可言的村子,在一群人眼里卻是一個理想的孵化器。

“設計豐收”(DESlGN Harvests)是上海TEKTAO設計工作室的一個實驗項目。致力于對可持續設計和服務體系設計的跨學科研究和應用,目前的一個主要項目是在崇明進行旨在促進城鄉平衡發展的“設計豐收”。

知識分子的自覺

婁先生身份諸多,在花花綠綠的名片后面,他更愿意稱自己是“知識分子”。他學的是設計,教的是設計,辦的也是設計學院,對自己的定性,是個“有些特殊技能、知識,視角的知識分子”。有感于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面對,解決農村問題的真誠和勇氣,他提及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精神,頗為敬重?!百M孝通先生做的事情往前進了一步,對農村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通過早年人類學的研究,一點點把對社會的認知落到實踐上。他不僅發現問題,也提出解決策略?!?/p>

書生氣濃重的圓形鏡片后有一顆飛速運轉的腦袋,所有的思緒圍繞著一個疑問?!爸袊鷼v史上很多當時很多杰出的或普通的知識分子都在自問,我能為社會做什么?!表椖康某霭l點就是來自于這個樸素的想法?!拔蚁雱撛煲粋€平臺,做一個項目,我思考,同時把問題拋出來,希望有人和我一起去思考。不僅是中國人,包括外國人和各種背景的人,希望項目對他們都有一點吸引力?!比绻f這個項目是創新的話,這就是一個協同創新的過程;如果說是設計,這就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改良過程。

做這個項目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利益相關者的分析,同濟大學workshop的學生們參與這個項目,作為自己課業和實踐的一部分。分析過程中,發現利益相關者并不是只有農民和設計師。項目的重點是城鄉交互,像太極一樣,此外,政府,產業,城市,各種各樣的利益相關者浮現出來,因為城鄉交互可以和絕大多數的人產生關系。如果說設計是提供服務,當服務不被需要就沒有價值,而設計如果可以提供的是戰略,策略,里面就有商業價值。設計從提供單一服務到提供策略,過程中設計和資本的關系發生了根本轉變,之前設計和資本之間是不對等的,而如果給出一個有商業機會的策略,兩者就從雇傭關系變成了合作關系?!霸O計豐收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能在這里找到他們自己的興趣點,這個興趣點可能是生意,可能是凌駕于生意之上的東西,基于這樣的原則我們才會有那么多合作伙伴。比如我們和設計院校的合作,全世界有幾十個學校在跟我們合作,我們可能也會有一些投資,但大部分是共同在做這個事情。對國外的大學來說,必須要做聯合設計,必須討論設計如何建筑社會。和以前亦步亦趨的方式不同?!睂㈨椖烤幙椩谝粋€網絡,一個情境中,參與者相互關聯,做這樣的項目能親眼見證理想變成現實,并能貢獻到社會轉型,意義非凡。

企業對“設計豐收”感興趣。哪里有問題,哪里就需要設計,哪里就有生意,就有商機,有問題的地方一定有商機。如今食品安全是很大問題,這里就有巨大商機。問題很大,機會也很大,中國人“?!焙汀皺C”永遠在一起。對企業決策者來說,項目很清晰,聽得懂,一旦實現可持續化,就看得懂。政府對。設計豐收。感興趣。政府給的支持不是錢的支持,婁先生去找崇明政府,表示要做一個項目,承諾不拿走一分錢,僅希望得到支持。

在市中心環境宜人的辦公室里,下午的陽光透過百葉窗依舊刺眼,婁先生的聲音仿佛是從山頂傳過來:“作為知識分子去反哺社會,有兩個最基本,一是要有一點使命感,二是說真話。知識分子軟弱,可以不說話,但是要說就應該說真話。我是學設計的,如果從小設計變大設計,就可以做點事情?!?/p>

跳出城市本位論

大多數人的主流思維是城市化,農村向城市看齊,蹦著時髦去,城市朝著更發達更現代飛奔。有人觀察過發達國家完成城市化,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過程,得出的結論是,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必須要完成城市化。這種粗暴的本質透著膽小,就像做事情之前通常是問,別人做過嗎?給我前車之鑒。有一個問題被忽略了,去完成這個過程的代價有多高?英國的城市化是哪里有礦,人就蜂擁而至,集聚多了變成城市,產業形成后去挖,去索取,去加工,把底下的東西變成地上,經濟變得強勁。當時沒有人認識到那是有極限的,直到70年代羅馬俱樂部說增長是有極限的,亦無人放在心上,到現在,大家才終于意識到了。中國如果要走北美路線,環境,能量無法支持,別人走過的路不代表自己也可以走。

另一個悖論是很多學者支持高密度的人居是可持續的人居。密集之后基礎設施投資就少了,城市緊縮,各種消耗會降低。這是基于城市生活不能妥協的前提下來考慮的。出門必須開車,在家必須開空調,這個前提下的結論是高密度人居比低密度人居可持續。但是如果說生活或方式可以改變呢?技術方案可以改變呢?城市生活就未必是唯一選擇。城市本位論通俗一點說,就是農村有什么作用?為城市生產糧食。所有的邏輯都基于本以城市為重心,如此以往下去,甚至有一天農村的小孩都會分得清寶馬和奔馳,卻分不清水稻和麥子。農民的價值不僅僅是提供糧食,被忽略的文化,生存狀態,發展空間,以及其他的各種可能性都亟待挖掘出來。土地對農民有價值,對農村,對城市一樣有價值?!霸O計豐收”嘗試把交流和互動建立起來,向他人展示一個人不僅僅是農民。仙橋村農場的負責人老賈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在證明,農民只是一個職業,他不代表愚昧沒有文化沒有希望,他去同濟大學講課,學生獲益良多,盡管傳統意義上農民不進大學課堂,但他的專業知識足以教會學生很多東西。

費孝通先生曾經說,水土流失,導致知識分子從農村紛紛撤走,農村整個社會結構崩潰,文化生態是荒廢的,只有農民一種身份。而事實上?!霸O計豐收”期待達到的理想狀態是,農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城市有自己的節奏,兩者和而不同,當人們人們在做選擇時,城市和農村只是兩種不同的選項,而不是提起農村就覺得沒有基礎設施,沒有服務,沒有機會,沒有教育,窮?!斑@些特點逆推導無法推導到農村,這不是農村根本的特點?!?/p>

“做這個項目是基于這么多沉重的考量,我們是去提供一種選擇,把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價值,通過設計最大化,包括城市和農村的交互,也包括人的交互,資源的交互,知識的交互,職業的交互,把城市和農村銜接在一起。這個過程中,設計是一個新的工具,如果設計只能做杯子,做不了這個事情。全世界設計從design doing到designthinking,設計本身整合了技術和產業,它們交集的地方是創新?!?/p>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土地和科技的關系遠遠沒有被發掘出來,目前它們的關系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狀態,如何通過科技得到更好的產量,如果好一點,是如何得到更高質量的農產品??萍紤摮蔀槿伺c土地交流,互動的推進器。項目已經開始和一家瑞典公司談城市農業,將ICT技術應用到農村科技。

“設計”設一個計策

在中國的文化里,設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設計設計,即是設一個計,軍事應用上鴻門宴是最出名的設計。中國歷史上把對世界的認知分成兩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大到一個都城的設計,長城的設計,小到園子的設計,匠人的名字能載進史冊,設計師卻無一席之地。不過如今投資設計師是全球最核算的買賣,美國工業設計協會在90年代宣布,在設計上投1美元,回報是1500美元。事實上現在看也不是神話,但凡有點規模的企業都在設計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西方設計在這半個世紀經歷了大量的變化,在發生變化,從物的設計,漸漸進入到事和禮的非物質設計,總的趨勢是,設計變大了。設計一只杯子,它的影響范圍有限,但如果設計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影響,就不一樣。這么說來又接近于中國歷史上對設計、戰略的定義了。

“韓國的一個高等技術學院,全世界排二十幾位,學院里也就十來個教授,其中一個教授去做了漢城的副市長,一個去做了LG的全球執行副總裁,管設計研發?!眾湎壬f這個事實旁證了設計和創新的價值。兩個學設計的知識分子,在政治和商業上都體現出了驚人價值,“假設這個價值能進到農村,實際上就可以把農村的附加值大大激發出來?!?/p>

非常有意思的是,費孝通當時對社會的診斷,怎么解決農村問題,他提出了“離土不離鄉”,社群的重要性,可以不種地,但是如果就地能有收入,就不需涌入城市。他想到的是就地工業化,鄉鎮企業,蘇南模式。當時他用的手段是有問題的,解決方法是降級的,從長遠來講是不可持續的,技術,設備不行,環境負擔重,蘇南模式造成很大環境問題,社會問題。而現在“設計豐收”給出了其他答案。仙橋村的村民土地全部流轉,主要分為四個區域:一區與上海光明集團結對,流轉土地480畝,主要種植水稻、大蔥等;二區以大棚為主,流轉土地196畝,主要種植瓜果,各類有機蔬菜等;三區糧益糧食專業合作社為主,土地面積270畝,四區以養殖業為主,土地面積190畝,主要養殖小龍蝦,崇明蟹、青蛙、稻香鱉,黃鱔等11個品種,同時插種黑米、蟹田米等優質有機水稻;同時種植草坪、樹林160畝?!半x土不離鄉”的狀態下,當地農民幫助“設計豐收”種植高質量的水稻和蔬菜,嘗試不添加任何農藥、化肥,用新的健康種植方式扭轉傳統思維。

“我一個人做不了這個事情,如果一群人這群人可以在這個項目過程中創業,現在告訴你農村有機會,有人提供就業指導,提供資金支撐,調節資源。這樣大家都愿意來做這件事情?!?/p>

目標是先做一個產品出來,如果成功,會有更多人效仿,可能會有商業前景,選擇其貌不揚的仙橋村也是出于這個原因,如果這個普遍存在的普通個案可以成功,那么模式就可以被鼓勵復制?!覀兌际沁x擇最小的點在做,各種可能的產業之間不希望是孤立的,城鄉交互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何種各樣的公司,最理想的情況是,在生態和文化上他們是有關聯的。農業方面,我們不會種地,農場負責人老賈會種,我們分工很清楚,他保證產品的品質,我們負責把跟農業有關的可能性發展出來,農村文化是有附加值的,比如農業知識的傳遞,采摘體驗等等,很多潛力都沒有挖掘出來。同事我們開發做應用,城市人生活可以通過移動體驗和農村發生關系。

城市和農村了一種健康的交互關系就是“設計豐收”想達到的效果,其背后的理念就是太極八卦,城市有來自農村的產品和影響,農村享有城市的資源?!侨ゼぐl別人去做這件事,二是把各種各樣的人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社群?!霸O計豐收”期待它們的創新中心能將城市資源引導到農村去,同時準備也在城市做一個創新中心網絡,把農村資源引入城市。如今改造一新的廢棄大棚,將農村閑置的空間變成社區中心,同時也是孵化器,知識交換中心和傳統手工業的復興基地等等,功能交錯。這種針灸式的策略,不是用開刀的方式去解決社會問題,重新再造—個社會,而是基于現有的硬件軟件條件,找到合適的激發點去調試它。這個理想你說不清什么時候會開花結果,甚至這個項目多少時限內能交出漂亮答卷都是未知數,但透過最樸實的價值觀看來,他們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章 走向土地、回落鄉間 老賈

在為“設計豐收”做事之前,自然農人老賈與婁教授認識已有三年。他在田間勞作,怡然自得。他說,食材有問題,就不是真正的美食。如果有機會他會開一個餐館,告訴大家什么是食物真正的味道。

說是來崇明參加6月插秧節的,田里只有老賈一個人赤著腳勞作。衣冠楚楚的人群站在田埂上,手里握著秧苗作觀望狀,沒過老賈腳踝的泥水看起來深不可測?!跋聛戆?,沒事!”在他的鼓勵下,不少人穿上膠鞋下了田。上海連日陰雨,氣溫一直在25°徘徊,農村的溫度比市區更低一些,老賈似乎很享受這樣的天氣?!懊摿嗣摿?!把膠鞋都脫了!”幾個人磨磨蹭蹭地脫了鞋,準備一頭扎進險惡的冷窟,不曾想迎接他們的卻是大地的溫床。

農業的藝術

他們害怕有螞蝗,但是這塊地以前是旱地,一般來說至少兩年以后才會有螞蝗,“回憶起那次”田邊插秧節活動,老賈笑得格外歡實,“而且踩在田里是溫溫軟軟的,可舒服了,跟他們想象的恐怖畫面完全不一樣?!?/p>

老賈是“設計豐收”項目的自然農人,負責田間事務,膚色健康,身材精瘦,眼睛里沒有一絲疲憊。他畢業于河北農大,學的是財會,這雙本該是賬房先生的手在32歲的時候去種了田,當時他開始思考城市生活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之后參加了農村共建調研的志愿者工作,決定回農村做點什么,于是在上海南匯找了4畝地開始做農業,發現很符合內心想法,就此過上了農民生活。

農業上的技術主要是老賈自己摸索,也跟老農民學習,比如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第一年他挖排水溝的時候,老農民在邊上看不下去了,跑過去告訴他正確的挖溝動作,現在他會把這些動作教給年輕人?!暗幸稽c老農民跟我們不一樣,他們會用農藥化肥生產,這些東西我們要放掉,要自己去找答案,去實踐摸索?!?/p>

農業圈子不大,真正做健康生產的人不多,因此很容易成為朋友,老賈得知婁教授要做有機農業的項目后一拍即合。項目主要種水稻,占200畝,另有7、8畝時令菜,十幾畝雜糧。去年農場基本開始進入正軌,整個生產田的管理交給老賈太太和一些專職人員負責。試驗田的工作基本是由老賈管理,他會在這片田地里混播,也嘗試不同的種法,看如何種得更好?,F在采用的自然農業的方法,不施肥,不打農藥,并且減少人為去干預自然作物的生長和運作。一些日本農業者能做到每年種子拌泥撒田里,就能做到采收,把農業變得非常藝術并且簡化。這是我們的目標,希望能達到這樣的境界。聽起來容易,既然完全沒有人為干預,那對自然的了解必須達到一定深度,細微的差別也會是另一番光景。

節氣與種植的關系自古以來就相當密切,春天是生發的季節,夏季是進入收斂。老賈做了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觀察,草在5、6、7三個月會長的非常旺,割一茬長一茬,到了7月之前一周左右,也就是梅雨季節快結束的時候,草割了就不再長。這大概就是古人講的地氣的變化,雖然表面上看氣溫很高,但實際上氣是往回收的,所以這時候很多果實已經成熟。人也有很明顯的感受,梅雨季節的夜晚,老賈可以鋪個席子睡在陽臺上,但是進入三伏天之后,卻不能睡在地上?!拔揖筒蛔杂X會回到床上睡,地上太涼了,但那明明是三伏天?!眰鹘y的來說,春季是播種旺季,一年4、5月,7、8月和10月是三個關鍵季節。時令24節氣再細分,每5天為1候,錯過了會有很大差異?!拔易约哼€不是掌握得太好,我知道那個重要性,應用還不是很熟練?!?/p>

在田間思考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覺得地里一定會有蟲,而老賈思考的是,為什么會有蟲?!熬拖袢藶椴粔蚪】禃?,植物會生蟲、生病也一樣,那植物為什么會不健康?兩個原因,高產,密度過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基礎土壤不健康,大多是我們的種植方式導致的,比如用化肥催熟,用激素?!比绻梢曰氐健叭绾巫屗】瞪L”這個角度思考問題,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尊重土壤,土壤有草,莊家,大量微生物,各種動物,昆蟲,還有烏兒,這樣生態環境下的土壤不會生病。但現在很多情況下,用除草劑把草殺干凈,卻忘了除草劑是一種毒藥;施用化肥,泥鰍黃鱔會死掉;再用農藥,地上什么東西都沒有了,再去種作物怎么會健康。這就像把一個人放進沙漠里頭,無法存活。

老賈現在以素食為主,肉類吃的較少,加上規律的生活節奏,他的身心發生了不小變化?!拔矣X得自己對身體的感受很清楚,身體變得很輕,不像原來那么沉重,非常通透,身心一致。生病不多,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超強,還有比較神奇的,現在蚊子叮我我不太起包,可能我是個案?!崩腺Z現在一到城里下館子回去就輕微腹瀉,在外面吃飯挺痛苦,跟活體試紙一樣,對添加劑敏感,對美食也敏感?!笆巢挠袉栴},就不是真正的美食。如果我有機會我會做這樣一個事情,做一個餐館,告訴大家什么是食物真正的味道,我們現在被太多添加劑左右,完全不知道事物真實的味道?!?/p>

如今面對來勢洶涌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開始停下猛嚼的嘴,問問自己都吃了些什么,健康自然風潮悄然盛行。面對這一現狀,老賈的思考很冷靜,“食品安全是一個促進的原因,深層原因是人們對現代生活的反思,我們曾認為通過科技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現在人們發現這是不對的,雖然產量很大,但質量變得非常糟糕。另一方面,我們的環境被破壞,自己也成為受害者。此外人們對轉基因也充滿質疑,這是前沿的農業科技,但人們卻產生恐懼,下意識地排斥這樣的變革。人們已經開始變得理性,冷靜。什么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這種快速的變化真的對我們有好處嗎?”

老賈提倡的自然農業無法像傳統農業做到很大的產量,但很多人趨之若鶩,與其說他們喜歡這種生產方式,不如說是喜歡它解決問題的方式,人類和自然不應該對立,而是應該尋求共同受益的方式。這不僅僅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也是解決農業問題,生態種植會提供比較好的收入,這樣才能把更多農民留在土地上。要真正解決農業問題,前提是對農業有尊重感,而不是把它當做提供食物的一個工具?!艾F在的農村我認為是一個破產的農村,沒有年輕人。單純的經濟收益還不足以吸引人,必須有文化附加值,有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用不傷害土地的方式生產,心靈也會是更友善的,生活態度也會變的更友好?!崩腺Z說自己是在為子孫后代做努力,不會讓肥沃的土地在他手里越來越貧瘠?!斑@事情值得做,至少我自己先吃健康了?!?。

第三章 “豐收人”的聲音

“設計豐收”并不是一人兩人做起來的,這個項目前前后后四年才開始進入正軌,其中投身“農業”的人也很多,面孔不同,背景各異,但他們都有著一致的目標與愿望。寥寥幾句,每個人的性格便在話語中顯露。讓我們看看他們怎樣說。

一座小村一座橋

很多設計師都在講“設計如何改變生活”。但是,婁永琪教授更進一步地在思考“設計如何建設社會”。對于設計的擔當,婁教授指出了它潛在的力量十分強大。在幼小的“設計豐收”中,這種潛力已初具規模。我們請來了“設計豐收”的項目總監許航宇和創意總監雷炯,為我們描繪它的現在和未來。

服務新體系

雷炯在米蘭學習的是產品服務體系專業,她的導師研究的是社會創新和可持續研究設計,相關的設計類型發散出去有很多,都可以參與討論?!暗趪鴥?,這個領域發展得還不是很完善,我想怎么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不能學以致用的話會很疑惑,正好“設計豐收”這個項目給了我這樣一個平臺?!?/p>

從設計談開去,先說說關于產品——大米的包裝。設計的初哀是希望它除了有包裝的功能可以吸引眼球外,還能傳遞項目信息,同時手感讓人覺得貼近自然。因此設計師選用了麻布材質,同時令外包裝本身能反復使用。竹筒飯的竹筒設計還在和當地師傅協商改進中,目前還沒有批量生產,包裝本身如何保鮮及運輸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實這樣的產品只是“設計豐收”的一小部分,可以說,整個“設計豐收”項目,就是一個產品。而服務,則是它的重點。項目總監許航宇說:“項目融入設計與創意,結合當地特色元素,強調消費者的體驗。我們希望為城市消費者提供專業,周到,高品質的服務?!痹S航宇的專業并非設計,而是語言。第一天上班她就是在崇明報到的,那是她第一次看到仙橋村。參與了“設計豐收”項目前期的理論研究和頭腦風暴,一路感慨。

作為項目總監的她,對“設計豐收”的前前后后了如指掌,說起來也是滔滔不絕。初期服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創意農業:讓客戶體驗不一樣的新農村生活,重點推廣插秧,種植,收割、竹藝、手工藝,垂釣,采摘,大棚活動等;創意旅游:提倡綠色,生態,有機的慢生活方式,呼吸新鮮空氣,放飛自我,內容包括聯誼,親子游,周末游,學生實踐;創意培訓:農業,設計、創意等知識普及,內容由淺入深,針對企業客戶,高校,政府部門,結合創意設計和當地特色,風格輕松有趣,內容形式多樣化,提供專業的培訓,包括素質拓展,講座,workshop等;創意美食:經過設計的美食,采用當地新鮮食材,無論是DIY午餐還是創意大棚自助餐,都各有特色;創意產品:采用崇明當地原材料,融入設計與創意,或請大師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第一批產品會于今年十月面市。

鄉里閑置空間再設計

不懂設計的許航宇在親身經歷了仙橋村大棚建造之后,對設計的細節與設計的功用都有了更深的了解?!霸谵r村閑置空間的一系列改造中,目前最成功的就是大棚了,不僅是外觀,內在上的改造,我們也在棚中嘗試種植不同植物,比如薄荷,荷花和樹。大棚改造過程中,最為稱道的是棚頂那星星點點的燈光,裝燈的時候是我們設計師和工人一起做的,沒有精確圖紙,工人會給出走線方案和安全建議。在建造中,開始預想的通風系統最后沒能實現,目前我們仍在商討是否有必要大動筋骨,畢竟相對于房子來說,大棚的改建較簡單,稍作改動,就可以重新利用”,說起改造設計,現在許航宇已是頭頭是道。認識設計,了解設計,接受并理解設計的原初理念與愿景,這對于理解和執行一個以設計為核心的項目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閑置空間改造是“設計豐收”整體項目一直持續的重頭工作,農村可持續開發與發展的重要手段?!澳壳霸O計豐收已經嘗試在仙橋村進行部分房屋的廚房、廁所改造,手工藝作坊改造等,”雷炯說,“現正火熱進行的是對一間舊屋的改造。同濟大學及海外合作院校也有參與。workshop的學生們會圍繞房子展開服務和實際項目,分成幾個主題,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分組討論,在范一定圍內發揮他們的設計理念。目前正在討論中的房子是在和房東溝通后租下的,房東在上海做家政,兒子也不在崇明本地,房子是空著的?!?/p>

在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讓學生們更深入了解他們做的設計,不僅僅是新生力量對于農村的關注。當地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有一些部分不能動,比如尖頂平方本身頂層很高,當地人賺了一點錢后會裝新的木吊頂,空間一下子逼無不少,漂亮的房梁結構也看不見了,對于設計師來說不是什么好裝修,但當地人覺得很好,房梁也不再掉灰,因此不希望將吊頂拆掉。workshop的學生就要從其他方面考慮如何設計。再比如曾經有人提出將白色房頂刷成黑色,也被駁回,由于當地人風俗不允許作罷。

“事實上,我們充當的是橋梁的作用,”許航宇說道,“現實中崇明和上海是通過長江隧橋連接起來的,而我們在做的是建設起城市和農村的橋梁,嘗試著把城市資源引到農村,也讓城市了解農村,成員們的努力或多或少改變了村里人的想法,希望隨著項目的順利進展能吸引到更多人來共同解決問題?!?/p>

人物1:許航宇

“設計豐收”項目總監

我并非學設計,而是學語言的,第一天上班是在崇明報道,第一次看到了仙橋村。之前都是理論研究和頭腦風暴,08年慢慢起步,今年開始真正組織對外活動。設計豐收的資源網絡有很多智庫,包括了社會各階層和國家的人,從事這個項目也讓人眼界更廣,它不僅僅著眼于行業本身,也是跨專業、跨文化的整合。在這里可以接觸到新農村的生活和緩慢的生活方式,慢生活是設計豐收推廣的主要概念,城市生活節奏很快,農村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夜晚路上沒什么燈,可以看到漫天繁星。我們整合城鄉資源,事實上充當的是橋梁的作用,現實中崇明和上海是長江隧橋連接,而我們是城市和農村的橋梁。希望能把城市資源引到農村,也讓城市了解農村。成員們的努力或多或少改變了村里人的想法,希望隨著項目的順利進展能吸引到更多人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人物2:雷炯

“設計豐收”創意總監

在米蘭學習了產品服務體系之后回來,發現這個科目在國內發展得不是很完善,你會想怎么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不能學以致用的話會很疑惑,正好設計豐收這個項目給了我平臺。我的導師研究的是社會創新和可持續研究設計,相關的設計類型發散出去有很多,都可以參與討論。其實崇明有很多產品和服務,之前卻沒有帶動好,也許是需要一些系統,專業的觀點來看待和解決。之前有很多國外學校研究團隊參與過農家樂,廚房空間設計和產品服務設計。有了設計方案之后,設計師和施工隊,村民一起商討,把想法付諸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想,設計做到什么樣才算是成功?答案很簡單,隨著時間推移,不只是設計豐收,而是出現更多其他團隊,不管是加入還是做同樣理念的事,我們都算成功。這等于是我們打開一個入口,讓更多人得以參與進來。讓別人可以復制,商業模式也好,設計理念也好,從設計的角度來說,這就是可持續。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一開始會迷茫,但久了就會有一種愿景在那里,你會想要去努力實現它。

人物3:蔡元亨

“設計豐收”商業運營

前期的研究持續了三年,今年算是落地了。我們現有產品是大棚,創意農業,創意旅游,未來會嘗試有剩余空間利用和舊物改造。把市場對準崇尚自然的人群,很多厭倦了鋼筋水泥城市生活的人愿意來體驗農村生活,他們有些是精英或者行業領袖,還有一些組織和俱樂部,這個項目對他們來說很有創意和有吸引力。剛開始加入時覺得自己和一群追夢人在一起,追逐的是太夢幻的東西,我本身學的是國際貿易,我很需要看到實際的東西,比如財務報表,主營業務,目標客戶之類的。設計豐收很感性,卻很吸引我,尤其大棚改造項目令我有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感覺,普通的一個棚在別人手里不會激發出那么大的價值。然而另一面是,夢想和現實的不對稱很嚴重,我們始終付出,利益回報面臨很大的門檻需要跨越。我相信一旦被市場認可,把農民和我們的利益調配好,實現盈虧平衡,就能迎來經濟上的可持續運轉,單純的投入和付出都不可持續。

人物4:龔雪

玩遍崇明創始人

作為一個崇明本地人,經常被人問起崇明有什么好吃好玩的,我幫朋友搜索相關內容的時候,發現相當匱乏,信息分散,準確性也有待考量。于是去年7月份我們開始做這個項目,將信息重新整合給游客做參考,還有印刷品放在酒店里供取用。接觸了崇明各種農家樂后,發現大部分用戶體驗都很差,我原本是盛大游戲的用戶體驗師,我想旅游本身就是一種綜合體驗,風景是一部分,服務是另外一部分。我做的事情也是在幫助本地商戶改變自己的觀念,要去做品牌,攬回頭客,不要抓到一單生意就妄圖挽回幾個月的損失,另外不要靠傳統思維去賺錢,推廣和包裝也是需要的。在用戶看來,“玩遍崇明”網站是做信息收集,也為游客推薦旅游路線,美食,事實上,對本地農家樂和商戶,我們也一樣在努力讓改變發生。

人物5:梅老師宋阿姨

豎新鎮仙橋村村民

梅老師是崇明本地的教師,桃李滿天下,他指著來送報的郵差說:“他是我學生——村里的大隊書記,崇明教育局局長是我學生——還有,松江區區長和吳邦國秘書也做過我學生?!睂挸ǖ淖陨w民居被一大片怡人綠色包圍,文旦樹結著累累果實,樹種有黃楊,銀杏、桂花,泡桐,地上鋪開各異綠葉:有花生,黃豆,菜瓜、芋艿……妻子宋阿姨是對土地異常有感情的務農能手,也是設計豐收的顧問。

“我們當然是很支持設計豐收項目,他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想法,有自己的打算,但畢竟不是搞種田的,所以不太懂,在農業方面有需要幫忙就盡管提出來。說實話,我們總覺得他們不用化肥,農藥,水稻是長不好的,去年還知道下了豆餅(一種有機肥),今年什么都沒撤。水稻不只是長得太慢,產量也不高,一般情況下應該產量有5百公斤,老賈的田里差不多只有5.6百斤,是正常產量的一半,這我們有點看不過去;還有,別人的地里都使用除草劑,他們的地里倒好,人工除草。說是除草吧,但草還是太多!按照我們這里的說法,斬草要除根!”

人物6:管仕忠

豎新鎮仙橋村委書記

“我們很希望設計豐收這個團隊能來做點事情。2010年開始老百姓基本不種田,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無法耕作,就把地租出去收一些流轉費來維持生活?,F在的年輕人,考上大學以后基本都不會回來,呆在城里打工,前段時間招個鄉村醫生都招不到,都不想來農村。的確,農村生活環境和城里不能比,生活保障也低,但我們這里比較干凈,衛生,河道治污各方面做得都不錯。以前我們種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現在種的蔬菜類型多了,產品種類更新,設計豐收這個項目帶來了一些新的發展方向。如果能通過科學手段讓產量上升,帶來現實的效益就更好了。這也是吸引年輕人回來的‘看得見的方法?!?/p>

人物7:朱明潔

Studio TAO研究員

“目前處于同濟大學PhD求學階段,08年項目初始參與到設計豐收中來,項目應對了我的理想生活——自然、平和,夢想,堅持。真正綠色,有機的日子已經隨著社會的工業化漸行漸遠了。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一直存在,但似乎無能為力,農夫市集、城市農耕這些小范圍的自發行動是應對食品危機的一種民間解決策略,是很好的行為,我想加入這個行列。在項目前期我參與田野工作,概念策劃和學術交流;后期組織城鄉活動及項目推廣。農村自身的潛力超過了我的想象,而這些潛力如何被挖掘、如何被可視化和可感化是設計師團隊和執行團隊的核心任務,也是設計專業在這個項目中的獨到之處?!?/p>

人物8:Serena Pollastri

Studio TAO研究員

我是個閑不住的人,從米蘭理工大學畢業后我考慮去其他國家看看,我的導師推薦了婁教授,2009年12月他來做講座,兩個月后我就在上海了。從2010年7月開始我在項目中擔任設計研發人員,大部分組織的活動都參與了。我認為這個項目最有趣的部分是該它的架構非常靈活,使團隊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實現上海和崇明之間的交互,小規模方案的原型可以應對特定需求或機會。就個人而言,作為一個外國人,該項目給了我另一種可能性與農村社區接觸,并更好地了解當地情況。此外,在中國隊的工作,幫助我重新思考,學會用中國式方法做研究和采訪。一開始我并不了解中國農村,學了一點中文后參與了調研活動,努力和當地人交流。和在意大利時一樣,農民是一群偉大的人,對于事物、生活應用、季節,農作物方面有著豐富的知識,他們對外界的態度也很開放,我又賓至如歸的感覺。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并且要考量到環境和需求,首先要對地方潛能有很深刻的了解,設計方案能在無害環境和社會結構的前提下滿足社區和個人的需要,并且有長期改進計劃。設計豐收已經做了很充分的考察,現在最重要的是化繁為簡,與當地民眾分享,大部分的解決方案都是基于建立城鄉交互,以非強制性的方法建立聯系,比如鼓勵城市人群購買農村作物以激活本地市場。如今的食品安全是一個大問題,工業化國家大量出售的東西質量很難控制,消費者可以多學習一些食物的知識,實地參觀一些農場。

猜你喜歡
農村設計
BUBA臺燈設計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有種設計叫而專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陳國興設計作品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新農村 新一輩
跨越式跳高遞進與分層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