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臺糖22號在德宏蔗區的引進及推廣應用

2013-07-26 13:53張永港李翠英肖培先張宏春楊新華李嬡甜錢文英楊世常楊光琴魯忠虎郭兆建
中國糖料 2013年1期
關鍵詞:蔗區芒市宿根

張永港,李翠英,肖培先,張宏春,楊新華,李嬡甜,王 先,錢文英,楊世常,楊光琴,魯忠虎,蘇 明,郭兆建,康 寧

(德宏州甘蔗科學研究所,云南隴川678707)

蔗糖產業是我州傳統優勢產業,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稅增長的主要途徑。旱地甘蔗是我州甘蔗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面積占全州甘蔗總面積的50%以上。長期以來,由于旱地甘蔗優新良種缺乏,品種退化,品種結構不合理,導致旱地甘蔗單產低,糖分低,蔗農經濟效益低,嚴重制約著我州甘蔗生產的穩定健康發展。針對我州蔗糖生產存在的問題,我所承擔了州科技局“甘蔗新品種選育”長期、連續重點立項課題,德宏州甘科所于1998年引進新臺糖22號、新臺糖20號等一批甘蔗品種,經多年多點的觀察、試驗、示范,篩選出新臺糖22號,該品種表現為高產穩產、高糖、中熟,是一個適宜我州水田和旱地栽培的兩用甘蔗良種。

1 新臺糖22號的引進、試驗、示范及推廣

1.1 新臺糖22號的引進、試驗

新臺糖22號是臺灣糖業研究所1996年育成,德宏州甘科所于1998年從廣東首次少量引進種源作組培,2000—2002年進入所內正規品種比較試驗,2009—2010年參加德宏州2新1宿區域化比較試驗,2008-2011年在州內進行示范表證。該品種2002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糖2002010),同年通過云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多年多點試驗結果表明:新臺糖22號是一個高產穩產、宿根性好、脫葉性好、抗旱、高糖、中熟品種。主要性狀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高產穩產、宿根性好:新宿平均公頃產量108953kg,比對照粵糖86-368(102773kg)增產6.01%。②中熟、高糖、工藝性狀好:11月新宿平均糖分12.50%,12月14.89%,1月15.91%,2月16.19%,3月16.90%,全期平均糖分15.11%,比粵糖86-368(13.52%)高1.59個百分點。重力純度高(2月份平均為93.41%),纖維分適中(2月份平均為10.65%),榨出汁高(2月份平均為73.46%)。③含糖量高:新宿平均公頃含糖量為16450kg,比對照粵糖86-368(13856kg)增18.72%,增糖幅度顯著。④其它優良特性:萌芽性良好,分蘗率高,成莖率高,有效莖多,脫葉性好,不易倒伏,耐旱力強,適宜旱坡地種植(詳見表1)。

表1 新臺糖22號試驗階段主要農藝性狀及經濟性狀

1.2 新臺糖22號的示范、推廣

新臺糖22號于1998年引進少量種源作組培,1999年在德宏州甘科所內進行組培苗批量生產及單芽快繁,2000年冬、春在梁河勐養蔗區進行單芽擴繁,同年秋季在芒市風平蔗區進行單芽擴繁,2001年在盈江盞西、新城、曼允等蔗區進行單芽擴繁,2003年在全州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應用前期由于該品種發現黑穗病和糖分轉化快的不足,及糖廠砍運榨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該品種推廣速度緩慢。經多年的良種良法的實施、企業砍運榨機制的完善,克服了以上兩個缺點,新臺糖22號的優良種性得以充分發揮,種植面積與旱坡地主推品種粵糖86-368呈逐步擴大趨勢。新臺糖22號與粵糖86-368的面積變化見圖1。

圖1 2003—2011年新臺糖22號與粵糖86-368的種植面積

2003年種植面積2988hm2,占種蔗面積的4.99%,占中熟甘蔗良種面積的7.67%,種植面積最大的蔗區是隴川農場;2004年種植面積3754hm2,占種蔗面積的6.55%,占中熟良種面積的19.21%,種植面積最大的蔗區是盈江縣;2005—2011年種植面積最大的蔗區是芒市,種植面積維持在3333~5333hm2,占種植蔗面積的5%~10%,占中熟甘蔗良種面積的13%~37%(詳見表3)。2003—2008年新臺糖22號在全州種植面積中排第五位,2009—2011年種植面積排第四位。

表3 德宏蔗區2003—2011年種植面積前10位的甘蔗品種 hm

全州2003—2011年累計推廣面積35247hm2,其中推廣面積最大的是芒市蔗區,推廣面積17725hm2,占50%;其次是隴川農場,推廣面積5734hm2,占16%,該品種由于在旱地綜合性狀表現良好,芒市、隴川農場蔗區把該品種列為主推優良品種之一,并大面積推廣應用。新臺糖22號在德宏各蔗區9年累計種植面積分布情況如圖2。

新臺糖22號在德宏蔗區表現為中熟、高糖、高產穩產、宿根性強、脫葉性好、耐旱力強、較抗倒伏、適應性廣,適合我州水田和水澆旱地栽培,是個水旱兩用蔗。全州累計推廣面積中芒市和隴川農場蔗區種植面積最大,以旱地栽培品種應用為主。芒市蔗區主要在遮放、龍江、軒崗地區表現突出,表現出其高產、高糖、宿根性好的特性,水田公頃產量為105~135t,旱地90~105t,糖分上升快,高峰期達17%以上;隴川農場蔗區主要表現出萌芽性良好、分蘗率高、高產穩產、耐旱力強、脫葉性好等特性,新植平均公頃產量105~120t,宿根90~105t,1月份后糖分上升快,中后期糖分高,平均糖分15%以上,由于綜合農藝性狀比較好,蔗農喜歡種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2 新臺糖22號在德宏各蔗區9年累計種植面積(hm2)

2 新臺糖22號的特征特性、栽培要點及適應區域

2.1 特征特性

親系:新臺糖5號×69-463。中至中大莖,基部粗大,梢頭部小,原料莖長,節間圓錐形。蔗莖剝葉前呈淺黃綠色,剝葉初期呈紫紅色,陽光曝曬后呈深紫紅色。蠟粉帶覆有較厚蠟粉,節間蠟粉亦厚,分布均勻。蔗莖無生長裂縫,也無木栓斑塊。芽一般呈卵圓形,蔗芽頂端超過生長帶,芽翼中等寬。芽溝甚為明顯,自蔗芽頂端直達葉痕。生長帶稍突起,呈淺黃色。根點2~3列,排列不規則。葉鞘青紫色,內葉耳披針形,外葉耳為鈍三角形。

新臺糖22號是個中熟、高糖、高產穩產、宿根性好、脫葉性好、耐旱力強、適應性廣、較抗倒伏、萌芽性良好、分蘗率高、有效莖多的優良品種。初期生長較慢,中后期生長較快。57號毛群發達,但易脫葉,不易抽穗開花。平均公頃產量105t以上,宿根穩產,達90~105t。平均糖分11月12.50%,12月14.89%,1月15.91%,2月16.19%,3月16.90%,全期平均糖分15.11%。重力純度高、纖維分適中、榨出汁高,抗轉化性中等,畝(667m2)含糖量達噸糖。病蟲害田間表現抗性為中等。

2.2 栽培技術要點

①根據該品種萌芽性良好,分蘗率高,宿根性強等特點,667m2下種量以3000~4000段雙芽苗為宜,加強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以促分蘗促壯苗。②該品種適應性廣,耐旱力強,較抗倒伏,水肥條件要求一般,適合于水田,水澆地和旱地種植。③根據新臺糖22號宿根性強,發株多且早的特點,收獲后做到早清園,早破壟松蔸,地膜覆蓋,早施肥,施足底肥,高培土,充分發揮其宿根增產潛力的優勢,可適當延長宿根栽培年限。④播種時進行蔗種消毒,以減輕黑穗病和梢腐病的發生,及時拔除苗期黑穗病病株進行銷毀,同時,加強地下害蟲,綿蚜和薊馬的防治。⑤收獲時應即砍即榨,保證原料蔗的新鮮度。

2.3 適宜種植區域

該品種適應性廣,水田、水澆地、壩地和海拔1400m以下的旱坡地都表現良好,德宏州主要以旱坡地種植為主,其中以芒市和隴川農場推廣最廣。

3 引進推廣應用新臺糖22號的主要措施

3.1 組織措施

依靠各級政府統一認識,加強領導,政府部門出臺優新良種發展相關文件,科研單位提出新臺糖22號引、試、推、管的相關技術,培訓甘蔗技術推廣站科技人員和蔗區農務員共45次,發放相關技術資料5000冊以上,使甘蔗專業隊伍加強了對甘蔗新品種的認識,提高了專業素質。政府、企業和科研單位的有效配合,共同做好良種推廣的組織實施協調工作,是新臺糖22號得以引進、推廣應用的重要舉措,為我州品種結構的調整和提高蔗糖業整體效益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3.2 政策措施

優厚的政府惠農補貼政策、扶持政策和市場價格激勵機制,以及制糖企業在生產上給予機耕費、肥料、地膜、農藥等補助措施和合理的收購價格是新臺糖22號得以迅速擴大推廣應用的保障條件。

3.3 技術措施

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推廣是實現高產高糖的根本保障,以良種為基礎,主要應用以下綜合栽培技術:①在旱地蔗區推廣秋植蔗,種植時間在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為佳,行距1.0~1.1m,667m2播種量3000~3500段雙芽,薄蓋土,增施過冬肥,結合高培土中耕管理早施攻莖肥。②在水澆地蔗區進行提早植期,進行冬植或早春植,種植時間在11月底至3月初為宜。③采取深溝板土,行距1.1m,667m2播種量4000段雙芽,增施底肥,地膜覆蓋,配方施肥,早施肥培土,合理排灌。④采用化學除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⑤適時收砍,根據早熟早砍,中熟中砍,晚熟晚砍,先砍秋植,再砍宿根,后砍春植的原則,新臺糖22號的最佳收砍時期是1月中旬至3月底,及砍及榨。⑥快鋤低砍,及時清理蔗園。

4 推廣應用新臺糖22號取得的效果

(1)新臺糖22號的推廣應用,提高了我州旱地甘蔗單產,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新臺糖22號是個早中熟、高糖種,有利于糖廠入榨高峰期產糖率的提高,企業增效顯著,為我州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建設、交通、工業用地也越來越多,新興產業與甘蔗爭地矛盾日益突出,芒市、瑞麗等蔗區甘蔗種植由壩區逐漸轉移到山區,新臺糖22號的推廣應用,能有效解決我州旱坡地品種單一、單產低以及水田爭地的矛盾,保障了甘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5 推廣應用新臺糖22號產生的效益

5.1 經濟效益

從2003年至2011年,新臺糖22號累計推廣面積35247hm2,平均每公頃產量108953kg,比對照粵糖86-368增產6180kg,平均每公頃含糖量16450kg比對照增2594kg。蔗價按綜合平均價366元/t,糖價按5500元/t不變價計,蔗農增收 2262 元/hm2(6180kg/hm2×366 元/t÷1000),累計新增農業產值 7973 萬元(35247hm2×2262 元/hm2),新增食糖產量 7772 萬 kg(35247hm2×2594kg/hm2×85%),新增工業產值 42746 萬元(7772 萬 kg×5500元/t÷1000),新增工農業產值 50719萬元(42746萬元+7973萬元)。

5.2 社會效益

①新臺糖22號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州旱坡地甘蔗單產和糖分,增加了蔗農收入,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糖率,提升了制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②該品種的推廣應用,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甘蔗良種的推廣應用,提高了制糖企業的效益,促進了蔗糖和酒精生產的發展;對于立體種養模式來說,還帶動了種植業、養殖業、交通運輸業和旅游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③提高了企業和蔗農對推廣應用甘蔗優良種的認識,加快了良種推廣應用的步伐,帶動了蔗農科技素質的提高,取得了農業增產、蔗農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稅的顯著成績,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

5.3 生態效益

新臺糖22號的推廣應用,逐步更換淘汰老化、退化品種,擴大良種覆蓋率,提高了甘蔗單產和甘蔗含糖分,達到減少面積而不減總產,有效地促進退耕還林、還草和種植其它經濟林果,從而推動了生態環境建設。

猜你喜歡
蔗區芒市宿根
基于時空尺度的廣東農墾蔗區土壤養分變化分析
廣西糖料蔗種植區干旱遙感時空分析
境外蔗區(緬甸佤邦勐波縣)土壤理化狀況分析與評價
探析宿根花卉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及管理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營造與維護
芒市總工會:為60名在檔困難職工免費體檢
耿馬縣宿根甘蔗管理技術研究
廣西蔗區農藥廢包裝回收處理的現狀、成效及展望
帕布巴升座慶典在芒市舉行
甘蔗宿根性研究II.甘蔗種性宿根影響因子與其宿根性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