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毛澤東教育救國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科學評價

2013-08-15 00:54顏蒹葭
科技視界 2013年23期
關鍵詞:救國國民家庭

顏蒹葭

(1.云南師范大學 歷史與行政學院,云南 昆明650500;2.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青年毛澤東紀念館,湖南 長沙410002)

近代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成了首要的歷史任務和時代主題,教育救國論就是近代中國一批先進人物在探索救國救民真理過程中對此作出積極回應的產物。青年毛澤東成長階段正處于國家救亡圖存之際和教育救國論風行之時,在探索救國救民真理過程中也首先選擇了教育救國方案。青年毛澤東對救國救民真理進行了長約10 年之久的艱辛探索,并構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救國思想。

1 動力論:戕賊人性的舊教育需要改造

同其他教育救國論者一樣,毛澤東早期也認為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在于國民愚昧落后,由于“民智黑暗,國幾蹈于淪亡之慘境。 ”[1]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在于舊教育的腐朽落后。 舊教育沒有立足于社會進步的客觀需要,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學制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不科學,阻礙了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自由發展,從而影響民質的變化。 在他看來,舊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無視人格,戕賊人性。因此,青年毛澤東指出,要想改造社會,首先就必須造就出能肩負強國興邦的棟梁之材,而欲造就新國民及有開拓能力之材,就必須改造腐朽落后的舊教育,從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入手。

2 手段論:以教育為手段改造社會

教育救國論是以教育為本位的社會改造觀,強調以教育為手段促使社會進化,其思想立足點是“性善論”,主張通過教育先改造人,再由人改造社會環境,最終實現人們所追求的理想政治。 青年毛澤東也相信“性本善”,從他對《倫理學原理》的有關批注中就可看出。因此,他相信可用教育手段來改造社會、改造中國。由于舊教育束縛個性、戕賊人性,青年毛澤東提倡人格主義教育,主張“實行‘呼聲革命’——面包的呼聲,自由的呼聲,平等的呼聲——‘無血革命’”[2],通過改造國民性,提高民眾思想文化素質,實現個性解放,從而消除社會進步的阻力。

3 目標論:培養“身心并完”之人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青年毛澤東對這一問題進行過認真的探究。 1917 年4 月,他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主張,系統闡述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思想,“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就是他對這種主張的生動概括。青年毛澤東這一思想不只源于他在湖南一師期間學習體驗的總結, 還是他對古今中外優秀教育遺產的繼承和發展。從古代理想人格(智、仁、勇三達德)設計出發,受楊昌濟思想影響,青年毛澤東希望創造的新教育能培養出立崇高理想、得大本大源、有獨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國民,以此作為民族解放、國家振興的基礎。 顯然,青年毛澤東關于“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主張實質是論述教育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提出了新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擊中了舊教育的要害所在。

4 前提論:實行平民主義教育

青年毛澤東認為,在舊教育制度下,教育是非平民主義的,廣大婦女在受教育權問題上更是長期深受歧視,全體國民的改造、覺悟和素質的提高不過是一句空話。 由此看來,舊教育的腐朽和落后是使國民身心不能并完、民智淤塞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改造社會首先就必須創造新教育,而創造新教育首先就要讓全體國民都享有而且平等享有受教育權。鑒于我國“社會之中堅實為大多數失學之國民,此輩阻礙政令之推行,自治之組織,風俗之改良,教育之普及,其力甚大”[3]的現狀,青年毛澤東提出“見教育方面,為平民教育主義”[4],讓全體國民都均等享有受教育的機會。

5 路徑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

青年毛澤東看到了學校與社會、家庭相脫離的現狀,并指出“興辦學校,不過施行教育之一端”[5],必須將教育(學校)同家庭、社會二者結合起來,因為“教育全體不僅學校而止,其一端有家庭,另一端則有社會?!盵6]當時的情勢是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關系“形式盡相結合,而精神上常相沖突”[7]。顯然,“但言改良學校教育,而不同時改良家庭、社會”[8]者,正所謂“舉中而遺其上下,得其一而失其二也?!盵9]為此,他糅合當時較為流行的中國式空想社會主義——工讀互助主義,提出了一條將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走半工半讀、工讀互助的新村建設式的理想主義改良途徑。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創造“一邊讀書,一邊工作,以神圣視工作”的新生活為主體的新教育,造就一批“身心并完”的有理想、有開拓能力及改造社會能力的新青年,之后通過他們各自組建新家庭影響教育其子女親屬同樣成為與之一樣的新人,由一人影響家庭,由若干新家庭組建新的小社會(新村)再帶動整個社會的全面改良與進步;或是由這些新青年學生深入各地廣播新教育,變化當地民質,進而影響全局,從而達到改良人心風俗、促進社會進步的根本目的。

通過對青年毛澤東教育救國思想主要內容的考察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該思想具有以下四個帶有歷史局限性的理論特色:其一,中西多元思想混雜;其二,夸大精神革命作用;其三,濃厚的圣賢救世色彩;其四,具有空想社會主義烙印。 換言之,該思想還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而且脫離了近代中國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空前尖銳的具體國情,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局限性與矛盾性。 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其合理內核及積極作用。青年毛澤東信奉教育救國論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救國思想,是他在探索救國救民真理歷程中、在選擇科學的革命理論之前所做的一次偉大嘗試。青年毛澤東從國家和民族的存亡與前途出發,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根本性救治,冀圖通過革新教育,培養具有健全而獨立人格和較高科學文化素質的國民,通過實現人的現代化來推動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從而實現強國的根本目的。 因此,青年毛澤東的教育救國思想蘊含了 “教育改革”、“教育興國”、“教育強國”等合理內核和深刻內涵。盡管其基本主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難以取得迅速變革社會現狀的明顯成效,但在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集中表現為人才的競爭、國民索質的競爭的今天,其蘊含的合理內核和深刻內涵就表現出了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正如中國近代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救國論的鄭觀應在其暢銷書《盛世危言》中所言,“橫覽環球各邦,其國運之隆替,莫不系乎人才,其人才之盛衰,莫不關乎教化。 ”[10]也正因為如此,我國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利益出發, 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確立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以此作為治國興邦的方針大計。顯然,我們學習、研究青年毛澤東的教育救國思想,不僅可以進一步拓展、豐富和深化毛澤東思想研究,而且對推進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無疑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2][3][4][5][6][7][8][9]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M].2 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271,83,270,408,408,409,409,409.

[10]鄭觀應.盛世危言[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220.

猜你喜歡
救國國民家庭
科學救國的和平使者
中國民藏北宋宮廷用瓷鑒賞(4)
一直難忘
高地
家庭“煮”夫
國民健康 國家強盛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聽謊有癮
越南抗美救國戰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