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交際中的批評性文化意識:由文化帝國主義走向文化共生

2013-08-15 00:50郭紹波
長春大學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帝國主義全球化跨文化

郭紹波

(廣東醫學院 外語教學部,廣東 東莞 523808)

跨文化交際中的批評性文化意識:由文化帝國主義走向文化共生

郭紹波

(廣東醫學院 外語教學部,廣東 東莞 523808)

中國文化如何與西方強勢文化互動并擴大自己的話語權,以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及繁榮發展,這是國內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新課題。文章從批評視角對反映東西方文化關系的相關語料所進行的語義分析表明,東西方文化二元對立仍然存在,原因之一是西方文化帝國主義所力主的全球文化同質化與當前多元文化語境背道而馳。中國的跨文化交際與傳播應順應文化反彈的思潮,努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讓東西方文化從二元對立走向消解,實現文化共生與文化互融。

跨文化交際;東西文化二元對立;文化帝國主義;文化反彈;文化共生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全球化與文化交往的討論已成為世界性的話題。全球化時代和互聯網技術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跨文化交際的生態。首先,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和接受以及各種文化交流呈現出直接性、即時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另外,隨著跨文化交往的普遍與深入,他文化相遇、相撞、相整合,不斷衍生出新的文化范式和文化關系,更重要的是,中國隨著經濟實力上升所產生的新的文化訴求給跨文化交際研究學界在理論及實證研究上提出新課題?;谝陨蠋c,筆者認為首先要再審視中國跨文化交際面臨的問題和背景,盡可能從理論上找到解釋并剖析其根源,同時探索前行的方向和出路。

1 研究溯源

跨文化交際學是博采眾長、吸收眾多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成果,以科學的理論和大量事實揭示跨文化交際這一動態多變的過程,探索它的本質和規律,以及影響它們的眾多社會文化、心理、環境、情景等因素的一門交叉學科[1]??缥幕浑H的研究,拓寬了語言研究的領域,把視野轉向廣闊的文化層面?;谡Z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語言研究和跨文化研究須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理論上,跨文化交際研究一般有四個研究視角,分別是社會心理學視角,批評的視角,闡釋的視角和本質主義與非本質主義視角。其中批評的視角側重于宏觀的背景,如影響交際的政治和社會結構因素等;關注語境(包括社會歷史語境和社會中權力、壓迫、解放等思想意識)可能對跨文化互動產生的影響。這種方法承認種族、階級、性別這些分歧會影響某一身份說話人的表達,從而限制文化多樣性的思想意識[1]。全球化浪潮已經突破了經濟全球化的藩籬,文化上的全球化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全球化發展的主流意識。從目前的情況看,圍繞著“文化全球化”產生了熱烈討論,學界引發一系列的理論研究和探討,反響較大的理論主要有文化帝國主義、文化沖突論和文化反彈理論。

文化帝國主義理論產生于上世紀60年代知識分子對文化生產、消費和大眾傳媒的反思大潮,基于葛蘭西霸權論、??碌臋嗔υ捳Z論、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和哈貝巴斯的公共領域理論等的孕育、滋養和推動,其理論形態得以多元化地發展。美國文化批評家薩義德在《文化與帝國主義》一書中揭示了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文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薩義德認為,“帝國主義控制他國的過程,是文化先行,由帝國主義國家向他國輸出支持帝國主義關系的文化形式,然后完成帝國的支配狀態?!保?]通過《東方學》和《文化帝國主義》等經典著作,薩義德還指出,帝國主義不僅是一系列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殖民現象,它同樣是一種思維習慣,一種在發達的西方世界占主導地位的觀念,廣泛體現在知識、文化和技術領域中[3]。英國學者約翰·湯林森在《文化帝國主義》一書中以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方式對文化帝國主義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他認為現代性已經轉向后現代性;帝國主義致力于從一個權勢中將某種特定的社會體系擴散到全球各地,而這種新出現的全球化則相對削弱了各自文化上的同一性。在這個意義上,文化帝國主義也變成了文化的全球化。實際上,文化帝國主義命題主要強調了通過傳播以大眾媒介為載體的西方意識形態而實現的全球文化的同質化。

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也是頗具影響力的一個理論。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隨著全球化的展開,多元文化的存在必然會引發文明間沖突。冷戰結束后整個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文明沖突”的歷史時期,沖突的根源主要將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識形態的和經濟的。亨廷頓的“沖突”理論,夸大了文化形態差異的負面影響而忽視了基于地緣—歷史共同體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以文化霸權主義的姿態來宣揚繼續保持西方文明優勢的必要性,明顯帶有“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傾向。

科技的飛速變革使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圍內更趨為一體,致使文化交流的范圍、強度和速度上都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但眾所周知,文化之間的交流從來不是在平等條件下進行的。西方國家踐行的“文化帝國主義”或“文明沖突論”這兩種理論傾向無疑都給全球化時代文化交流與發展造成了巨大障礙。出于對當今全球化中存在的文化交往中的不平等的反思,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國家高舉起“文化反彈”的旗幟,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現代鄉愁社會思潮。在強弱勢文化不平衡的交往中,當一種外來的淺層文化深度侵害另一種豐厚的文化,經歷一定的階段,發展到一定程度,文化就會實施反彈,即人們就會重新認識并認可原有的豐厚文化,觸發本土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抵抗和抗爭,使文化的異質性、本土性彰顯得更加強烈?!拔幕磸棥崩碚摰奶岢?,為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消解文化帝國主義以及文明沖突論所倡導的西方霸權文化,尋求多元文化的重新建構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指導。

2 文化帝國主義與東西方文化二元對立

在以知識、信息為基礎的當代社會,人們的社會生活是以文本或話語為中介的。新聞是人們接觸數量最多、頻率最高、普及性最廣的話語。我們不能否認的事實是,任何話語都是一種見解。新聞話語從來就不是一種客觀透明的傳播媒介,話語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在具體的語篇中表達筆者、說者或其所屬機構的社會認知。從理論上講,語篇的各個層次和各種結構都可能具有意識形態意義,這些含而不露的意識形態意義會對讀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媒體往往根據需要而對語言中的詞匯、句法、文體、修辭、文本結構、情態、蘊涵、隱喻、預設、及物性結構以及話輪控制等進行選擇,并據此實現對人們的認知型控制。同時我們也知道,在語言的實際使用過程中,語言現象與社會文化因素發生交互作用;語言代碼不再僅僅表示單純語言學上的符號意義,而是蘊涵著復雜的社會因素和深刻的文化意義。在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媒介一直充當西方國家強勢滲入非西方國家文化的文化含義載體。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在國際網絡傳播中,80%以上的信息來自西方國家,只有5%出自中文信息,90%以上的網絡服務由西方國家提供,中國大陸提供的僅為1%[4]。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全球文化交往活動,跨文化交際學研究迫切需要對語言使用過程中許多活生生的語言現象進行科學客觀的描述與解釋,考察語言使用與社會文化之間的交互作用,從較深層去剖析當前中國跨文化交際面臨的問題及實質,并尋求解決方法。

進入21世紀,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的中國希望改變跨文化交際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的局面,希望在多元文化互動中爭得文化主動權,在全球化背景下為本國的文化爭得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例如,中國在2008年及2010年相繼主辦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以及廣州亞運會等國際盛會,在對外展示綜合國力的同時,彰顯和傳播自己的文化,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了研究當前中國在跨文化交際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筆者從西方國家的主流傳媒的網站收集了美、英、德、法四個國家以三種語言對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以及廣州亞運會所作的8篇相關報道作為語料,以跨文化交際學的批評視角,從文本和語境兩個方面,對某些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的語義功能進行分析。話語的語義分析可以揭示文本結構和潛在認知的關系,從而了解語篇表層結構和表達方式與其底層文化的關系,從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東西方文化的關系現狀以及其背后的根源。下面對語料中一些例子進行語義分析。

(1)語義“對比”。例如:“London four years hence will inevitably seem like amateur dramatics in comparison and sensible Londoners would hope that no one would even try to match it.Fifty million could buy quite a few new buses. ”[5]此句里“中國人”被英國媒體刻畫成為“奢侈浪費的不同于我們的外群體”,另處,該報道借助對“如何花錢更明智”的討論來隱蔽地強調非西方的“他者”,即中國人大手大腳的壞毛病,從而構成語義對比。

(2)語義“倒轉”。語義“倒轉”表現在“Weil es eben nicht ein China gibt(因為并非一個中國).”[6]“并非”一詞強烈地表達了德國媒體對中國在政治上的傲慢和偏見,對中國的內政進行干預和公然否定。

(3)自我批評。這種語義表面的批評常常假定了自我的好品德,實質是為了自我頌揚。例如“Jamais depuis,l'institution lausannoise nes'est départie de sa sacro-sainte neutralité(洛桑機構放棄了他神圣不可侵犯的中立性,這是從來沒有過的).”[7]洛桑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的所在地,這里通過批評該機構,一方面自我頌揚了“我群體”公正的好品德,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暗示讀者: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授予中國奧運會主辦權的決定是不合適的做法,西方國家并不認可中國舉辦奧運會的權利。

(4)移情。意即對他人行為的犧牲者、受害者報以同情,以便強化他人的負面性格和品質。例如:“The scale and speed of that growth often leaves the outside world awed,but also worried. ”[8]通過“驚嘆不已”和“令人憂慮”這兩個形容詞,描述了周邊國家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感覺,褒貶穿插,在呈現“客觀”事實和觀感的背后語氣微妙地觸發讀者對“中國威脅論”等對于中國的負面聯想。

(5)語義“遷移”。意即外在允許,消極呈現他人。例如:“Only we can hold such an Expo,”Fang Xinghai,director general of the Shanghai Financial Services Office, said before the Expo began”.“There’s a bit of national pride in it.We want the world to come and admire our success.”[9]此處西方媒體通過對“文化他者群體”的低級化和邊緣化,巧妙地強化了西方群體的優勢。

(6)語義“移動”。表現為表面的利他主義移動,強調對他人利益和處境的理解。例如:“Ben Wood,an American architect who has worked here for years,said the plan,which did away with polluting factories,made sense. ”[9]該句借一位美國建筑師的轉述,運用語義的“移動”強調了對中國環保利益和處境的理解,但表面的“理解”帶給國外讀者的聯想卻是對中國環境污染狀況和行為的憂慮和不解。

(7)具體化。用視覺化的、具體的細節描述他者行為,并且外在允許,消極呈現他人。例如:“The city has also introduced a series of sometimes comical etiquette campaigns to instruct residents to be welcoming.Among the pastimes discouraged is walking in public dressed in colorful cotton pajamas—something of a Shanghai tradition. ”[10]美國媒體通過具體的、視覺化的描述“在公共場所穿著鮮艷的棉質睡衣,此乃上海市一大傳統特色”,消極地在全世界面前呈現出“邋遢的上海人”形象。這與一貫具有文化優越感的西方在描述“東方世界”時的刻板印象和陳腔濫調是如出一轍。

(8)負面的詞典化。依據話語類型和個人、社會和文化語境選擇幾個負面詞匯指稱同樣的人、群體等。例如:“One thing the Games were short on,however,was world records.Only three were set —two in weightlifting and one in archery.That was fewer than at the last Games in Doha,Qatar,and prompted some criticism that the level of the competition was not as good as it should have been,considering that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represented two-thirds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11]“Even though we are first on the medal tally,it does not mean we have a monopoly.”[12]在 這 兩 個 例 子 中,英 美 媒 體 堆 砌 呈 現“short”、“fewer”、“criticism”、“not as good as”以及“monopoly”等負面詞匯,意圖對廣州亞運會給予負面評價,塑造負面的中國形象。

通過對語篇進行話語分析,不難看出,在動態多變的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看似客觀公正的媒體話語通過話語表面結構的選擇含而不露地表達了西方強勢的文化心態。文化霸權的取得不單靠統治階級的外部強制力,更主要的是靠一種讓人不易察覺的社會價值共識來使某種觀念獲得一致贊同。文化帝國主義話語借助于媒介來規定和傳播他們理解和描述世界的語言和語義框架,規定西方關于經濟進步和自由民主的觀念為衡量其他文化存在的標準,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規范和信仰以及價值觀念當成唯一合理而正當的形式,據此衡量他人的行為和文化,壓制文化多元主義的發展。薩義德在談及文化與帝國主義關系時曾尖銳地指出:“帝國主義在全球范圍內把文化與認同合為一體。它最糟糕最矛盾的禮物是使人們相信他們只是,只能是白人,黑人或西方人,東方人?!保?3]在當今全球化時代,西方發達國家更是憑借因特網、大眾傳媒和各種輿論工具的科技優勢,以單一的視角告訴人們應該如何生活,強調西方主流文化的一元性,預言未來全球文化的同質化,同時又不惜貶損和犧牲其他多元文化。

由以上的實證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當前跨文化交際面臨的現狀不容樂觀,文化帝國主義在全球長期廣泛的影響致使東西方文化交流長期處于二元對立的緊張局面。所有這些都讓我們反思當今全球化文化交往中存在的不平等,呼喚多元文化和諧共存局面的到來。

3 由文化帝國主義走向文化共生

如果站在文化主義者的立場,跨文化交際不僅僅是跨越文化界限的信息交流,還是一種文化權勢的對抗;跨文化交際不能簡單地看作一種在平等雙方之間的語言和文化的交流,而是在語境中體現歷史沉淀的權力互動[14]。在跨文化交際中,西方發達國家基于“西方凌駕于其他地區之上”的文化優越,在理論領域或明或暗地宣揚和踐行“文化帝國主義”和“文明沖突論”,同時由于西方跨國傳播媒介的高度集中和壟斷,形成信息在全球的單向流通。這兩種趨勢造成的文化后果就是東西文化交流二元對立的長期存在以及世界文化豐富性和多元化的條件不斷惡化。但我們知道,無論是湯林森等主張的強調文化同質化的文化帝國主義,還是亨廷頓的宣揚夸大異質文化的“文明沖突”論,都不符合人類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v觀歷史,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超強影響力的任何文化都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都曾是不同文明之間碰撞、借鑒與交流的結果。文化差異和文化碰撞本是異質文化之間得以溝通和轉化的過程。文化全球化雖然表面上具有文化趨同的趨勢,但是,它并不能由此帶來文化上的同質化或西方化。相反,它在文化領域折射出的多元文化共生以及不同文化間相互交流溝通的世界景觀使得東西方世界都深刻意識到異質文化共生的發展趨勢,并試圖以他者文化為參照從而更深地了解自身,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性,同時也試圖對人類社會文化交往中出現的某些普遍性問題尋求答案。從根本上講,任何文化都與創造該文化的民族所遭遇的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等主體性差異,給不同區域的文化烙上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全球化進程中,這種文化的民族特色不但沒有因為全球化而失去特色,反而強化了這種特色,并通過文化上的多樣性表現出來[15]。事實表明,文化全球化恰恰是建立在文化多樣性這一前提基礎之上的。文化全球化內蘊著由多樣文化共生并存而引發的矛盾沖突,而從文化沖突走向文化整合、文化共生則構成了文化全球化的邏輯旨歸。今天,經濟的全球化帶動了文化的全球化,經濟的全球化程度越高,經濟的依賴性和共生性越強,文化的全球化程度越高,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立性越強。文化全球化為多元文化的并存、交流、對話和溝通提供了大好時機,有利于人們擺脫偏執的心態進行跨文化交際研究,世界文化由文化帝國主義走向文化共生必將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4 結語

文化全球化本應使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形成一個多元文化并存、互滲和互補的格局,但通過對語料中所摘選例子的分析,筆者認為“文化帝國主義”的長期影響導致東西方文化二元對立的現象依然存在。在跨文化交往中暫時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國應順應全球弱勢文化的“文化反彈”理論思潮,努力擺脫以西方文化為高等文化的等級秩序和從西方中心主義的背景下理解中國文化現象的不利局面。同時中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應致力于消解東西方文化對立的單一文化語境,在全球化背景下為自己爭得更多的文化生存和發展空間,為實現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共生與互融做出實在而應有的努力。

[1]嚴明.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

[2]薩義德.文化與帝國主義[M].李琨,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3]李渝鳳.解讀薩義德之《文化與帝國主義》[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3(2):100-104.

[4]朱威烈.國際文化戰略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5]Mathew Engel.China Reigns at Its Parade[N].Financial Times,2008-08-08(1).

[6]Christian Godecke.China Bezirzt die Welt[EB/OL].(2008-08-10)[2008-08-12].http://www.spiegel.de/sport/sonst/0,1518,570966,00.html.

[7]Guylaine Vallée.Pékin,Capitale Du Monde[EB/OL].(2008-08-08)[2008-08-10].http://www.lefigaro.fr/sport/2008/08/08/02001-20080808ARTFIG00007-un-rendez-vous-hors-ducommun-.php.

[8]Jim Yardley.China’s Leaders Try to Impress and Reassure World[N].The New York Times,2008-08-09(8).

[9]David Barboza.Expo Offers Shanghai a Turn in the Spotlight[N].The New York Times,2010-04-29(5).

[10]David Barboza.Expo 2010 Shanghai China[N].The New York Times,2010-04-30(3).

[11]Eric Talmadge.As expected,China Dominates Asian Games[N].The New York Times,2010-11-28(1).

[12]Ian Ransome.Australia Welcome at Asian Games-China official[N].The Guardian,2010-11-27(8).

[13]Edward W.Said Culture and Imperialism[M].New York:Vintage Books,2003.

[14]陳靜.從語言學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際:《超越誤解——跨文化交際的語言學分析》評介[J].外國語,2009(2):81-83.

[15]賈英健.論文化全球化的內在邏輯意蘊[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6(3):20-28.

Critical Cultural Awar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rom Cultural Imperialism to Cultural Symbiosis

GUO Shao-bo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523808,China)

Since how to interact with the dominant western culture and how China can play more influential role in cultural affairs on the world stage are the common concern of domestic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a semantic analysis on the discourse,which reflects the intercultural relation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is conducted from a critical linguistic perspective to find out those underlying and tricky problems.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binary opposition still exist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the long-term extensive influence of cultural imperialism,which emphasizes the cultural homogenization.The curren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removal of binary opposition and eventual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symbiosis and fusion in a global context by following the global trend of culture rebou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binary opposition of east and west culture;culture imperialism;culture rebound;culture symbiosis

H0-05

A

1009-3907(2013)01-0044-04

2012-09-24

郭紹波(1970-),男,廣東湛江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及跨文化交際研究。

責任編輯:

柳 克

猜你喜歡
帝國主義全球化跨文化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托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國主義寓言
全球化陷阱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帝國主義教唆國民黨軍發動第四次“圍剿”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