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民辦高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2013-08-15 00:51
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貧困學生民辦高校資助

姜 欣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經濟管理分院,吉林 長春 130122)

作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不僅具有扶困功能,而且具有德育功能。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切實有效地開展學生資助工作,不僅有助于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而且對合理配置資助資源、促進學校自身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在現階段,民辦高校必須圍繞德育工作建立一套體現資助公正、公平性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地做好資助工作,真正發揮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從而更有效地發揮資助資源的育人功效。

一、民辦高校貧困學生的特征

民辦高校學生生活水平的差異度遠高于公辦高校。就學費和生活費而言,民辦高校遠高于公辦高校。以2012年入學的會計學專業的學費為例,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每年學費11 500 元,齊齊哈爾大學每年學費2 500元。部分家境優越的學生,入學后高消費,而部分來自農村和小城鎮家庭經濟收入不高的貧困學生,在勉強繳納學費之后難以有更多的錢用于生活消費,巨大的生活質量反差極易導致貧困學生產生自卑感,同時又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尊心,渴望在各方面都得到極大的認可和尊重。這種自卑與自尊交錯的心理往往使一些貧困學生產生虛榮攀比心理,不但不勤工助學、不愿接受資助,反而盲目消費、與他人攀比。這種虛榮攀比心理不僅直接影響著貧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且不利其人格健康發展,使之漸漸遠離群體生活和健康的成長之路。以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為例,由于多數貧困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獲得的發展機會較少,在文藝、體育、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有所欠缺,更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當出現這種問題時,部分貧困學生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避免和周圍的同學接觸。這樣一種態度導致他們和普通同學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自卑心理進一步加重。隨著高校資助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部分貧困學生進入大學以后逐漸產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對外界的援助產生了依賴心理。在依賴心理的影響下,一些貧困學生原有的自強、自立、勤儉、拼搏的品質慢慢消退,學習和生活也變得懶散起來。

二、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價值

貧困學生與普通學生最明顯的差別就在于經濟狀況的差別。要實現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就是要通過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資助理念,明確資助工作是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并以此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從而發揮資助育人的功能。因此,在貧困學生資助工作中,要充分體現資助工作的德育價值,應當物質資助與精神幫扶并行,引導貧困學生堅定自立自強的信心,培養其自我開解、解困的能力,引導其緩解壓力,從而激發貧困學生拼搏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磨練其形成堅韌的品格。雖然受資助的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但對于非受資助的學生來講,貧困學生資助工作具有示范性功能,資助工作在各個層面的實施和運行都能體現黨、國家和社會的關懷,體現學校、老師、同學之間的關愛,有利于形成溫暖的校園人際氛圍。

三、增強貧困學生資助工作德育功能的對策

(一)資助體系方面的對策

民辦高校要通過樹立教育均等、決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理念來回答“為什么資助貧困學生”、“如何資助貧困學生”兩大問題,使資助體系不斷完善,以保障貧困生能順利完成學業,提高資助資源的配置效率和資助育人效率。[2]在資助對象的認定過程中,民辦高校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以往的資助對象評選中往往只強調認定貧困學生,由輔導員憑印象確定,評選過程簡單化,評選結果不令人滿意,該資助的沒有得到資助,不應資助的又得到了資助。從而使許多人對資助對象的評選工作表示懷疑,同時也產生了兩種消極后果:一是受資助的貧困學生得到了資助后自認為是應該的,忘記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不努力進取,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在同學中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二是沒有得到資助的學生認為資助對象的認定工作不夠實事求是,存在著弄虛作假、拉關系走后門的情況,從而對資助工作產生反感情緒,甚至有個別學生在心里敵視輔導員和受資助的貧困學生。

為了使資助產生良好的效果,輔導員必須嚴格按照民主評議原則,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堅決杜絕輔導員在貧困學生認定過程中出現徇私、吃、請、拿等不良現象。要建立和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加大懲戒和處罰力度,要對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的資源分配方案和名單及時進行公示,接受全體學生和干部、教師的監督。要暢通學生申訴渠道,保證學生的合法權利。與此同時,還要重視在貧困學生認定中的德育工作。要在認定工作開展前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讓廣大學生了解貧困學生資助政策、認定程序、認定方法和認定標準,讓廣大學生積極監督貧困學生評定過程,加強誠信管理,明確虛假申請貧困資助的后果,為公平、公正、合理認定貧困學生提供保障。學生工作部(處)、各系黨總支書記和輔導員要隨時觀察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對違反校紀校規、弄虛作假和鋪張浪費的貧困學生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同時,對受資助的貧困學生提出適當的義務和責任,改變以往的“免費午餐”式的資助。

(二)貧困學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對策

輔導員工作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最能把握學生的心理,最能了解學生的需求,最能貼近學生的情感,輔導員應就貧困學生所表述的情況對其進行世界觀、人生觀教育,讓其懂得這些資助都是黨和政府對貧困學生的特別關心和愛護;要教育學生珍惜來之不易的受教育機會,然后提出解決困難的具體途徑和方法,讓貧困學生懂得人生旅途中的磨難是在所難免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戰勝困難的過程,使貧困學生能正確地面對大學階段的經濟困難,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

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過程實際就是優化人生的過程,[3]要實現資助的德育功能,民辦高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規范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發揮資助工作的德育功效,使教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維護好學生的切身利益,把有限的資助資源分配給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從而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仲晨星,趙貴臣,李妍.民辦高校貧困學生認定的特性分析[J].理論觀察,2013,(2).

[2]趙貴臣.高校學生資助育人方式創新研究——堅持經濟扶貧與精神扶志相結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3]趙貴臣.我國大學生資助體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猜你喜歡
貧困學生民辦高校資助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民辦高校生存風險管理探析——從民辦高校資金鏈斷裂出現的生存危機說起
美國防部資助研發能垂直起降的無人機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
軍旅書法家李洪海捐助蘭考縣貧困學生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概念的研究
籌資百萬救助貧困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