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高校突發事件特點及成因之微觀探析*

2013-08-15 00:54李守遠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突發事件學校學生

李守遠

(阜陽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2)

一、高校突發事件的涵義及類型

(一)高校突發事件的涵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指出:“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相應的,高校突發事件可以理解為:由于自然的、人為的或社會原因引發的,在高校內部突然發生的,以大學生起主導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為轉移的,對學校一定范圍內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影響、沖擊或危害的事件。簡言之,高校突發事件是指在高校內突然發生的與學生有關的會給學校帶來影響或危害的事件。

(二)高校突發事件的類型

按照高校突發事件的性質可分為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政治類突發事件、治安安全類突發事件、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學校管理類突發事件。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直接誘因可分為傳染性疾病因素類、重大事件因素類、管理因素類、意外事件因素類、人際關系因素類、人為因素類。按照突發事件中學生行為的表現可分為情緒宣泄型、違反校規型、違法犯罪型。按照事件帶來的后果可分為人身及精神損害型、財產損害型、秩序損害型、綜合損害型。

二、新時期高校突發事件的特點

(一)突發性

高校突發事件的本質特征就是事件發生快而猛,讓人措手不及,在時間上表現為突發性。多數高校突發事件是事發前無法預料的,在學生工作人員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些都會給事件的處理帶來時間上的壓力,而且迫使工作人員在許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必須作出關鍵性決策。

(二)危害性

高校突發事件的特征還表現為事件的發生對學校、教師、學生及學生的家長帶來嚴重的傷害,甚至有時還會危及到社會安定。大學生通過十多年的努力為自己積累了一定的人力資本,父母對他們寄予厚望,對農村的大學生來說更是一個家庭的精神支柱。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造成學生的人身傷害,將會對學生及其家庭產生毀滅性的打擊。一旦學校對突發事件處理不當,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加上媒體的炒作,將會對學校的聲譽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三)關聯性

高校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其對高校的破壞和影響不僅限于本校的師生,還會波及到其他高校,就像社會學中的“風險公擔”一樣,具有極強的關聯性。一些政治類突發事件發生后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和控制,不能將問題徹底解決,該事件的影響將會傳播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和其他高校,難免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連鎖反應,使事件變得更加復雜。

另外,高校突發事件還具有隱蔽性、持久性和群體性等特點。

三、新時期高校突發事件的微觀原因探析

高校突發事件原因多種多樣,有的來源于不可抵抗的自然力量,有的來源于社會,還有的來源于學校、家庭及學生自身的原因。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維護校園的安全穩定,下面分別從各個方面的微觀角度探析其發生的原因。

(一)自然環境

地震、雷擊、洪水、泥石流、臺風、沙暴、暴風雪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都屬于來自自然類的突發事件,這些突發事件的發生是高校無法預料的。一旦發生誰也無法阻攔,其帶來的損害也是無法克服的。高校能夠做的就是依靠國家政府、權威部門的預測,加強防范,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

(二)社會環境

1.社會政治環境復雜,西方國家亡我之心不死。西方國家利用各種文化意識形態對我國進行滲透,企圖實現對我國的“分化”、“西化”之目的。特別在出現重大政治事件時,他們會煽風點火,鼓動學生進行游行示威、發生暴動,擾亂我國正常社會秩序。

2.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社會矛盾凸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發展的不均衡和少數官員的腐敗導致有些人員產生心理失衡,對社會不滿。這些人員容易將他們的憤怒情緒轉移到學生這群弱勢群體身上,從而引發學生人身傷害事件。

3.教育體制的變化也是高校突發事件的原因之一。隨著高校招生制度和就業制度的調整,大批的高校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畢業即失業”的現象相當普遍。這不僅會使高校畢業生產生厭煩情緒,還會將這種情緒過早的傳播到其他年級的學生,造成高校學生感到前途迷茫,對人生失去信心。當在學校遇到不公待遇時,在言行上極易出現過激行為,無疑這會為高校突發事件埋下隱患。

(三)學校方面

1.安全、法制紀律教育不夠深入,流于形式。高校的各種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輔導員來實現的,由于輔導員所帶班級較多,安全、法制紀律教育也只能在每次召開班會期間進行強調,但是如何預防、如何應對只是停留在口頭,并沒有進行實戰演練。所以事故一旦發生,學生驚慌失措,容易出現傷害事故。學生的法制紀律意識淡薄也容易出現違規、違法現象。

2.心理輔導和就業指導效果不佳,學生心理壓力大,行為容易過火。當前各本科高?;径荚O有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和就業指導中心,但是由于人員不足和專業性不夠,而且這些人員還有其他的兼職。有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時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導致產生各種心理疾病;學生理想就業的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業指導也顯得蒼白無力。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學生內心壓抑、焦躁不安,行為容易過火,引發各類突發事件。

3.學生管理和學校治安機制不健全,容易導致學生傷害事件。隨著高校治理改革的推進,各種平衡不斷被打破,后勤管理社會化一方面需要追求效益,另一方面學生的需求還要得到滿足,兩者之間的矛盾容易激化,引發學校群體性事件。輔導員作為最基層的學生服務者和管理者,學校是否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培訓,他們是否具備這方面的能力都決定著能否預防和應對各類傷害事件。校園內部及周邊環境的治理狀況關系到學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學校對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和應急機制不健全也是引起事件事態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家庭因素

1.家長錯誤估計孩子的能力,缺少與學校的溝通。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性和嚴厲性使得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在家都是父母的寶貝,有些學生上了高中還是父母接送,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較差,而且很少受到挫折和打擊。上了大學以后,家長認為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應該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便不再像以前那樣凡事都替他們操心。但是由于這些學生以前沒有獨立生活的經驗,進入大學后,面對新的生活有些無所適從。在人際關系和戀愛方面出了問題,他們不愿意向老師傾訴。而學生的父母又不在身邊,他們缺少和老師聯系,也不了解孩子的情況。學生的情感問題在自身解決不了又缺少外界的引導的情況下,他們容易產生過激行為,發生傷害事件。

2.家長對孩子缺乏管教,讓其放任自流。高等教育的擴招讓學生進入大學變得容易,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也能進入大學校園。有些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并不關心,這些學生平時疏于管教,進入大學我行我素,容易與其他同學發生沖突,造成打架事件。還有些離異家庭,對孩子更是無法管教;也有些父母自身行為不端,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樹立了壞的榜樣,都會導致學生在校不遵守紀律,不服管教,在校園滋生事端。

(五)學生本人

1.意氣用事,法律意識淡薄。大學生是一群充滿活力、滿腔熱情、極富正義感的青年,做事積極,雷厲風行。同時也容易頭腦沖動,意氣用事,因口角沖突引發打架事件的案例不勝枚舉。有些同學法律意識淡薄,紀律觀念不強,年輕人爭強好勝,意氣用事的性格特點使得他們關鍵時候將紀律、法律拋在腦后,結果受到紀律的懲罰和法律的制裁。

2.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差。近期的校園突發事件很多是因為大學生粗心大意,缺乏安全意識。晚上睡覺宿舍門窗不關,引起失竊事件和人身安全事件。學生在體育運動時事前不做準備活動,沒練習過的動作盲目嘗試,引發運動出現傷害。過馬路不看交通信號引發交通事故。外出旅游等因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常識造成的傷亡事件也是舉不勝舉。

3.不能正面現實,自我調節能力差。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意識形態呈多元化趨勢。高校學生處在校園與社會的過渡階段,他們既看到了校園的單純,也看到了社會的復雜。面對即將走向社會的現實,他們應該何去何從,都要依靠自己去判斷,去面對。但是有些大學生不能很好的面對自己的現實情況,盲目攀比,去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結果會給他們心理上帶來一定的打擊。在擺不正心態,不能自我調節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心理失衡,轉而仇視周圍人群,極易發生自傷或傷及他人的突發事件。

四、結 語

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有時不是由某一種原因引發的,而是多種原因交互作用的結果。在不同的階段和環境下會有不同的原因,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會有新的情況出現。因此,該類問題是一個不斷探索的問題,也是一項永遠年輕的課題。但是不管在什么情況下,要想正確預防和恰當應對各類突發事件,都必須要詳細分析各類事件所處環境下它們產生的根本原因,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以盡量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或將突發事件所帶來的損害降到最低。

[1]李佐衛,陳慶華,張學忠.高校突發事件的概念、類型、成因及特點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2]馬德華.高校突發事件的特征、成因及處置方法探析[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3).

[3]官芯如.高校突發事件的原因及預防機制分析[J].科教文匯,2012,(9).

[4]夏韓輝.高校突發公共事件存在的隱患及應對措施[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6).

猜你喜歡
突發事件學校學生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學校推介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清朝三起突發事件的處置
突發事件
聰明的學生等
你會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