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新聞文稿寫作特色探索*

2013-08-15 00:54唐德君劉會亮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聲畫導語文稿

唐德君,劉會亮

(1.武漢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湘潭大學 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湖南 長沙 411105)

一、電視新聞文稿寫作問題的提出

廣播電視傳播技術的產生發展,是大眾傳播的“第二次革命”,目前全世界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享受著電視傳播帶來的信息快餐和精神樂趣。我國是一個擁有觀眾10億多人的電視大國,電視新聞從第一家電視臺試播開始已有70多年了,但是它作重要傳播媒介登上信息時代大舞臺則是近60年來的事,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更是起步相對要晚些。電視新聞作為新聞媒介中的后起之秀,以視聽兼備圖文并茂之化勢,博采眾家精華之長處,展示了其獨具魅力和風采,已成為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是最有力的大眾媒介。電視新聞文稿的寫作便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涉及電視新聞操作的各個層面與環節,研究、探討其寫作特色的工作就顯得更為突出了,它隨著電視新聞表現形式和報道體裁的不斷演進,在指導電視新聞的傳播過程中地位和作用日漸明顯。

作者結合20年來電視新聞工作實踐,僅從電視新聞文稿寫作特色方面,作一些淺層次的分析和粗略的研究。

二、電視新聞文稿寫作特色的探導

電視新聞發展隨著傳輸接收設備的發展而完善,其獨特的視聽優勢日益突出,致使文稿的作用越來越引起重視。電視新聞是電視節目主體骨干和龍頭,新聞意識已滲透于電視節目交叉之中,強化喉舌功能、傳播功能、教育功能和監督功能,是電視新聞意識的具體體現,其文稿寫作、畫面剪輯等綜合語言的表達和現代媒介意識的滲透。即:關注社會熱點,貼近群眾需求,再現人民生活。

新聞傳播語言多符號、傳播技術的現代化,多種表現符號的交叉碰撞都可以激發出新的涵義,而不是簡單的信息相匯疊加,從而顯示出表現符號的綜合優勢,極大增大電視新聞傳播的信息量,還能增強新聞的真實性,為報道形式的不斷發展創造了條件。電視新聞也由最初的口播新聞、圖片新聞發展到今天的影像新聞、字幕新聞、現場新聞和訪談新聞等聲畫結合的多樣化報道格局。

(一)視聽結合的傳播方式是電視傳輸的絕對優勢。著眼于電視新聞傳播特點的文稿寫作成為這類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應聲畫整體結構中解說詞地位,擴大至畫面語言和文字語言——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的綜合要素的探索研究,是擺在每一個電視新聞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這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藝術,更不是一個完整的文字體裁,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學寫作和應用寫作,這一點突出在“為看而寫,為聽而寫”兩個重點關鍵環節之上。

(二)圖文并茂視聽兼備是電視新聞的基本特征。電視新聞畫面和文字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互為依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必須在服從電視新聞主題的前提下,才能和諧統一、相得益彰,發揮圖文并茂、視聽兼備的整體功效。其文稿寫作必須服從服務于這個特征,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電視新聞的優勢和長處,這就是電視新聞的畫面和文字必須服從電視新聞的主題。過去甚至現在乃至將來很長一段時期,由于電視新聞的前期采拍和后期制作配合不默契,導致記者、編輯、播音、制作互相埋怨,出現了畫面、圖像和文字、聲音“兩張皮”的現象。沒有明確電視新聞的文字、畫面與主題關系,不利于發揮電視新聞的優勢。所以我們首先必須弄清電視新聞畫面與文字的關系。

電視新聞語言俗稱解說詞,是構成電視新聞完整性的主要部分,而不僅僅是對電視新聞畫面的一種補充和說明。長期以來,電視新聞文字就象貼在電視畫面上的一張皮,顯示不出應有的功能,使之大為失色,隨著觀眾對電視新聞求新求快意識的變化和增強,電視新聞語言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功能也迅速地反映和顯現出來了。從電視新聞發展歷史階段來看,隨著采攝設備的完善,體現電視獨特性,其視聽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強,電視新聞文字在電視新聞中已構成電視新聞的基本骨架,擔負起闡釋電視新聞主題、揭示電視新聞內涵的重要任務,它的作用在電視新聞中是顯而易見的。人們往往只聽聲音,不看畫面,就能獲悉一條完整的新聞信息。不可否認,文字在電視新聞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在構成電視新聞基本骨架、交待新聞背景、挖掘思想內涵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明確電視畫面與文字達到完美統一,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那么在采訪前期拍攝了畫面之后,文字的后期寫作便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為看而寫,為聽而寫就是電視新聞文稿寫作總要求。

(三)聲畫并重視聽兼備地完成傳播接收總任務。與廣播、報紙、雜志不同,電視新聞文稿總是與畫面一起綜合表達新聞事實,因此,電視新聞文稿寫作上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的要求。

1.電視新聞所表達的主要新聞事實,尤其突出表現在圖像新聞的寫作結構上。具體有聲畫相配、聲畫合一、聲畫對位等三種情況,都必然導致電視新聞文稿的寫作離不開畫面語言的綜合闡釋,同時電視畫面也決不是多余的。

2.典型電視新聞的聲畫組合強調不能完全脫離畫面,畫面也離不開聲音。

3.現場報道是電視新聞中最受歡迎的常用形式。它能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的現場性,在很大程度上達到聲畫相互映照的傳播功效。這種形式的文稿往往很簡單、很零散,通常是一段電視新聞記者或電視新聞主持人的開場白后,來上一段現場采訪同期聲,加上一些反映新聞核心事實的音像材料,最后以記者或主持人的評述結尾,這種電視新聞文稿寫作要求較高,是當前電視新聞走入大眾生活的發展趨勢和迫切要求。

電視新聞文稿與廣播、報紙、雜志的不同,電視新聞文稿是與畫面一起發揮電視新聞的綜合語言的優勢,因此電視新聞文稿寫作有與眾不同特點:一是準確;二是簡煉,注重電視新聞的聲畫關系、同期聲、現場音響,使之各司其職,各展所長;三是口語化。

(四)電視新聞文稿的寫作結構和框架模式。電視新聞語言文字的魅力來自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對新聞事實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在于詞匯深奧。我國著名語言文字大師葉圣陶曾說過,“你說生動,我說不生動,人家不太懂得,為什么要用呢?你說漂亮,我說不漂亮,以為用這樣的東西使文章漂亮、有文采,其實這實在不成文采;干干凈凈生動明亮,才叫有文采?!彪娨暿切屡d大眾媒介,其短處是稍縱即逝,沒有重復收視收聽的余地。

具體到口播新聞、圖像新聞、現場報道三種形式上各有不同的要求和寫作特色。語言文字是人類交流思想感情,增進相互了解的媒介和載體,人類運用語言文字能力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媒介,旨在發揮電視新聞的耳目喉舌、橋梁紐帶的受眾窗口作用,提倡“言近而旨遠,詞淺而義深”,要求做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口語化、個性化。首先要克服半文半白的“八股調”。毛澤東同志曾就“反對黨八股整頓文風”,對一些愛好“八股調”的人作過尖銳的批評,他指出“有些人在寫文章的時候,十分愛好‘黨八股’,不生動,不形象,使人看了頭痛,也不講究文法和修辭,愛好一種半文半白的體裁,有時廢話連篇,有時又盡量簡潔,好象他們是立志要讓讀者受苦似的?!泵珴蓶|同志對“黨八股”的批評,雖已數十年,但其“陰魂”遠沒有消失,它無時無記刻不在向新聞媒介發動“沖擊”和“猛攻”。于是,一些艱深晦澀的語言文字經常出現在電視新聞中,甚至屢見不鮮、熟視無睹!這類語言文字怎么可能證人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呢?

如果我們的電視新聞語言文字不能做到通俗易懂、詞淺義深,必然會妨礙與觀眾交流思想感情、縮短與觀眾的距離、起到應有、宣傳效果。氣勢磅礴,富有詩意的畫面和優美完整、入口入耳入目入心的語言文字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充分反映電視新聞的主題要旨,提示電視新聞的豐富內涵,而且能突出電視新聞的中心主題,增強電視新聞畫面的綜合功能。電視新聞的綜合表現,需要采、攝、寫、編、制、評、播等多個環節的密切配合?;檠a充、整體推進綜合提高才行,特別是電視新聞語言文字也必須貫穿這些環節的始終,對不同環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一小點失誤抑或差錯,都會對電視新聞綜合語言的全面表達造成始料不及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傳播失敗。與此同時,電視新聞傳播接收過程中,通過電波光纖或有線電纜傳輸信息和圖像、文字、色彩、聲音供觀眾收聽收看。在畫面基礎上發揮好語言文字等多種表現元素傳播信息的合力,以增強電視新聞信息量,增強可視性,同時還可以避免個別電視新聞畫面的單調欠豐富,加大電視新聞的有效信息量,加深電視新聞報道的信度、力度、深度和效度。

三、電視新聞文稿寫作實務的研究

電視新聞文稿在結構上應該具備三個特點,即主線單一、構思新穎、層次分明。電視新聞文稿寫作特色必須根植于其本身,區別于其它媒介新聞的特點之上,首先,明確實在,形象鮮明。其次,生動形象,強化視聽。再次,要節奏緩慢地反復輸入。這一點不同于廣播新聞那么不停反復、不厭其煩,電視新聞還可領先畫面圖象、現場音響、字幕圖表、采訪音響、現場同期等新形式的綜合語言來表達,加上一些必要的鋪墊和過渡性字眼,便可完美地表達電視新聞的全部內容。具體到每一條電視新聞,無論是倒金字塔結構、螺旋式結構、金字塔結構還是散文式結構的,在語言文字安排和文稿寫作謀篇布局上,都必須注重導語、主體、背景和結尾等幾個方面協調劃一、整體操作。

(一)導語電視新聞導語就是電視新聞開頭第一句或第一段話,是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用鮮活的新聞事實、簡明生動的語言文字,概括新聞最本質的思想內容,從而吸引觀眾、引起觀眾注意。英國著名新聞學家赫伯特?里德說:“新聞導語是新聞生命所在?!泵绹侣剬W者麥克?道格爾說:“選擇導語是新聞寫作的最重要一步?!泵绹鐐惐葋喆髮W教授曼徹爾認為,“好的導語應具有這樣魅力,導語一唱歌,觀眾就跟著哼哼呀!”毛澤東曾這樣說:“我看新華社的消息看第一句,第一句看不下去,就不看了?!庇纱丝梢妼дZ在引導受眾方面的重要作用可窺豹一斑。所以中外新聞學研究者和新聞從業人員都強調一個新聞記者在寫作前,設計一條導語并不算多,應該有一半時間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寫導語。那么如何把導語寫好?國內外新聞院校新聞學教育工作者、新聞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和新聞從業人員早已歸納出幾個帶規律的準則。

(二)主體電視新聞主體是導語之后的承接部分,圍繞導語提出的觀點和問題全面展開,用有說服力的材料,進行闡述和說明全篇的中心意思,是電視新聞的主干不可缺少。主體部分能否寫好,直接決定電視新聞在寫作上的成敗。因為電視新聞主體部分擔負著闡述導語,使之具體形象化、解釋說明、補充新聞事實和內容的重任,要求緊承導語,講清導語中提到的新聞事實,選取最典型材料作為新聞事實,用來說明導語中提出的觀點和問題,其語言文字以及其它材料安排要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表述簡練,要認真消化新聞材料、提煉觀點,并根據表達新聞主題的需要,按一定的新聞規律和邏輯順序有條不紊、錯落有致地寫作出來。

(三)背景電視新聞背景它是對新聞事件發生的歷史、環境和原因的說明,對新聞事件發生或新聞人物成長的主客觀條件及其實際意義的解釋,在寫作上占有重要比例和地位,需花力氣去研究突破。因為電視新聞需要交待背景,電視新聞報道在于把新聞事件的不凡之點、獨特之處揭示出來,這得依靠背景材料的交待。通常只處于從屬地位,為新聞主體服務。但也有在一些知識性、趣味性、情節性、故事性比較濃厚的電視新聞中,背景材料比重較大,甚到處于主導地位,成為新聞主體的主要部分,其表達的新聞主題思想本身就是新聞背景和新近發生新聞事實相結合的產物。它可以交待新聞事件或客觀事物產生的根源、說明其發展的具體條件、明確它與周圍事物的聯系、闡明其客觀實質意義,使電視新聞內涵更為明了,向觀眾傳播知識、增強報道的可視性、可聽性,同時賦予“舊聞”以“新意”。

新聞背景材料是為新聞主體服務的,需要根據表達需要來確定。所以,在電視新聞文稿寫作時,一定要考慮新聞主體的需要,從不同需要實際出發,抓住電視新聞中需要解釋的關鍵問題交待背景材料,根據表達新聞主題的需要,遵循電視新聞傳播要求、傳播規律及觀眾興趣。電視新聞背景材料按其功能可分:解釋性、對比性、說明性材料等3種,可按直接帶進、穿插交叉等方式交待出來。

(四)結尾這是我們研究電視新聞文稿寫作的最后環節,古時作文有“龍頭鳳尾豬肚子”之說,可見一條寫得較好的電視新聞,不僅應有一個較好的導語開頭,而且也應有一個比較俏皮的結尾部分,才能使電視新聞在形式上更為突出全面,可使電視新聞主題得到進一步提示和深化,增強感染力,引起觀眾共鳴與思索;無怪乎元代散曲家喬夢府在總結樂府詩寫作方法時稱“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意即文章結尾應象豹尾那樣強悍有力,使人掩卷深思回味無窮,興味悠然縈繞長遠。具體寫作形式有總結式、評述式、啟發式、趨向式、含蓄式、引語式、背景式、進行式、自然式等9種。當然絕對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表達報道的主題來確定。籍此,電視新聞結尾部分應有實實在在的內容,杜絕空泛議論,要緊扣主題中心,深化升華新聞核心,應當自然貼切水到渠成,切忌倉促唐突、生硬跑題、公式化概念化,否則語言文字組織得再好,圖表制作、字幕排版、編排設計得再花哨,也可能因欠佳的結尾,導致電視新聞寫作的全部失敗,在整個新聞大戰最后決勝時刻全軍覆沒。

四、電視新聞文稿寫作研導的趨勢

在今天新聞媒體競爭日益激烈,電視新聞要保持其優勢地位,必須注重聲畫符號在新聞傳播中的綜合效能,對聲音而言應改善電視新聞文稿的寫作,真正使文字承擔在新聞信息傳播中的作用,確保電視新聞聲畫雙重體傳播優勢的發揮。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起步雖最晚、發展卻最快,這正是其視聽結合聲畫兼備的綜合傳播優勢所決定的,通常有畫面語言、文字語言、圖表語言和音樂語言,即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兩大類,相互融會、科學整合、協調一致、有機和諧地發揮了電視新聞的諸多語言符號要素的最大綜合傳播效應。電視新聞這種視聽結合聲畫并茂的傳播形式,使之在眾多傳播媒介中力挫折群芳,脫穎而出,而且后來居上,發展勢頭咄咄逼人,開發前景憧憬怡人。

“三網合一”的互聯網絡時代已經到來,電視事業的飛速發展,數字壓縮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對電視新聞傳播和電視新聞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更大更難的挑戰,我們必須重視電視新聞改革,在完善電視新聞拍攝制作、包裝傳播技術和設備的同時,加強電視新聞工作者對電視新聞文稿寫作等基本功訓練,全面貫徹我國新聞宣傳工作的黨性原則,更好地按新聞規律辦事,使電視新聞真正成為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耳目喉舌,溝通黨群、干群和各個階層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年輕新興的電視新聞事業還在改革中不斷發展,電視新聞界同仁和電視新聞學理論研究者都在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新聞學進行著不懈努力和創新探索,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飛速發展的日臻完美的重要源泉和根本保證。

[1]余奇敏.論電視新聞的形象價值[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7,(3).

[2]石長順.當代電視實務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3]石義彬.論新聞語言的本質特性[J].武漢大學學報,2000,(2).

[4]張昆.毛澤東新聞思想體系[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5]強月新.造勢借勢應對危局[J].新聞與寫作,2009,(5).

[6]吳廷?。ヂ摼W絡成為大眾傳媒的社會環境[J].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8,(2).

[7]程道才.信息技術進步對新聞傳播業的影響[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6,(9).

[8]石義彬.媒介效果[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9]鐘瑛.新聞傳播媒體演進的文化思考[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1,(4).

[10]羅以澄.新聞采訪學新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6).

[11]毛澤東.反對黨八股.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

猜你喜歡
聲畫導語文稿
文稿規范
文稿規范
導語
本刊文稿中參考文獻的要求
陽光
本期專欄導語
導語
再一次的聲畫驚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體驗出色,聲畫俱佳,為發燒而生 億格瑞A11 4K高清播放機
改善錄播的教室環境,提高錄制的聲畫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