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商》的由來

2013-08-15 00:47張廣生
上海商業 2013年15期
關鍵詞:海商商業上海

文/張廣生

《海商》的由來

文/張廣生

上海面臨著東海,但是多數上海人都沒有見到過海;上海的商業舉世聞名,通常人們把經商的人稱之為“下?!?。上海是座移民城市,上海的商人大多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地。上海的商業“海納百川”自然要以“海商”而自居了。

有人說,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水,上海歷史上有五次大發展都與水有關。

700年前,當沿海的先民們從松江的華亭(青龍鎮)成功跨過清水溪開發上海灘時,這片土地就成為演繹中國近現代史的熱土。上海的先民們,開發了老城廂,形成了十六鋪地區的商業集散地。

200多年前,上海由老城廂外擴,填埋了洋涇浜形成了延安路,引進了國際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形成了南京路、淮海路、外灘的商業中心格局。

150多年前,上海又開始跨越蘇州河,開發了虹口、閘北、楊浦、普陀、寶山等地區,形成了上海市的紡織、印染、糧油、面粉、五金、輕工、電力、自來水、鋼鐵制造加工等產業基地。

30多年前,上海又跨越黃浦江,開發、開放浦東,大膽引進國際資本、人才和技術,建設成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科技園、外高橋開發區等,鞏固了上海成為我國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

10多年前,上海又跨越東海,建設東海大橋,大、小洋山港,使上海成為面向東北亞最具競爭力的國際航運中心。這次跨越,鞏固了上海在東亞地區經濟貿易的中心地位,奠定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基礎,上海的商業開始了面對世界市場的競爭。

700年間,上海先后跨越了清水溪、洋涇浜、蘇州河、黃浦江和東海。上海的每次跨越都帶動了城市范圍和經濟規模的大發展;上海的每次跨越,都伴隨著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的擴張;上海的每次跨越,都展現了這座城市的美麗、富有、智慧和成功。

上海擁有繁華、高雅、現代的商業設施,上海匯聚了世界頂尖的商業巨頭,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品牌商品。在這座城市里,人們可以盡情享受各種美食、購物、消費的快樂,可以看到最具競爭力的商業業態、商業群體,可以體驗現代商業服務體系的效率。這座城市展現了“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的魅力。

翻開歷史,上海由一個漁村小鎮,演變成國際大都市的過程,表明上海是一個以商業貿易起家的城市。上海是“依海而生,因商而市”的城市。

上海在歷史上簡稱為“申”或“滬”。上海的商業理應稱為“申商”或“滬商”。但是,上海商業不同于“晉商”、“徽商”,它不是建立在我國幾千年小農經濟基礎之上的商業。嚴格說來,上海在形成之初就是一座門戶開放的城市,上海商業的出現更是面對國際化競爭的產物。中國的第一家百貨商店、第一家超市、第一家便利店、第一家大賣場、第一家購物中心、第一家奧特萊斯都誕生在上海。上海不僅擁有強大的民族商業,更聚集了國際上幾乎所有的跨國商業集團,并以上海為基地,向全國各地延伸、發展。目前,落戶在上海的商業企業,堪與世界任何大城市相媲美,毫不遜色。因此,把上海商業稱之為“海商”更為妥當。

商業的功能是“上游可以創造市場,下游可以創造消費”?!昂I獭钡某霈F,使這個城市實現了“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機會最大”,營造了“海納百川,萬商云集,近悅遠來”的市場環境。上海開創的大市場完全不同于傳統的小商品市場、批發市場,它是一種全新的、組織化程度極高的、包容性極強的、無處不在的、聚集效應和輻射功能強大的現代化的大商業、大流通、大市場。

上海是充滿活力的城市,它的商業環境、商業圈、商業業態、商品門類、服務內容、營銷方式等都具備了國際大都市的功能,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完善的、多層次、多樣化、便捷的服務體系?!昂I獭辈粌H創造出大量的商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同時還在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讓上海人的生活水平逐漸達到國際化大都市的標準。

據松江縣志記載,唐代中葉(約公元751年),松江下游航道暢通,沿海商船多由松江進出。到了宋初,華亭縣改為路秀州(今嘉興縣)“這時候東南海上貿易日益發展,華亭以東的海灘,已成為重要鹽場,人煙浩穰,海舶輻輳”。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重新疏治松江航道后,青龍鎮又成為水陸交通的樞紐,有小杭州之稱?!扒帻堟傆腥?、二十二橋,還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航運貿易亦相當繁盛”。這時,上海只是華亭縣的一個出???,居民寥寥無幾。青龍鎮位于現今青浦區和嘉定區交界處的白鶴鎮,歷史上是上海第一名鎮,在唐代就是海防、航運、對外貿易重鎮。

大約北宋中期,由于松江上游日益淤淺,下游日漸縮狹,河口已移至今高橋附近。原來沿海船舶已無法朔流直上青龍鎮,便改從江浦合流處向南停泊于上海浦右,亦即今黃浦區小東門十六鋪的岸邊。于是,宋代后期,約在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青龍鎮隨著長江口的遷移,作為主要港口的地位已經結束,貿易中心逐漸轉移到華亭東北一帶,開始形成上海早期居民點。200年之后,即南宋咸亨三年(公元1267年)正式派鎮將駐守,建立上海鎮。元14年(公元1277年),上海設立了市舶司(即管理中外商船和對貨物征稅的政府機構),這時的上海鎮已經是“蕃商云集”,至此,上海已成為華亭東北的一個巨鎮,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和澉浦并列為全國七大市舶司。上??h作為獨立行政區的條件已經成熟,脫離了華亭的統轄關系,同為江浙行省松江府的屬縣。從明代開始,上海地區經濟發展更加迅速,商業貿易日益興盛,上海已成為“東南名邑”了。

上海地區經濟的形成主要有三大支柱,一是棉紡織業,二是內河和海上運輸業,三是商業貿易業。據統計,宋、元以后,上海地區人口有半數以上是海洋貿易人士。明末清初,由于沿海灘涂不斷擴大,人口日益增多,上海才逐步演變成十個郊縣的城市格局。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5年),清政府開放海禁。進一步促進了上海航運業的發展。從此,“往來海舶,俱入黃埔編號,海外百貨聚集”。上海不僅成為棉布進出口量最大的吞吐港,也是海上貿易的中轉站。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聚集在上海的沙船有三千五、六百艘。出口的貨物主要是棉花、棉布、絲綢、茶葉等;轉口的貨物主要是食糖、胡椒、海參、燕窩等;入口的以豆餅、大豆、油、肉、木材、小麥、藥材、水果等為主。上海港形成北洋航線、南洋航線、長江航線、內河航線、國外航線等五大航線。鴉片戰爭前,上海是以商業貿易為核心,地區經濟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

上海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著國內外的商人追求超額利潤的沖動,同時也使處在上升階段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1842年6月13日,英軍攻占吳淞、寶山,后又攻占十六鋪、老城隍廟。英國用炮火轟開了閉關鎖國的清王朝大門,打著“求索碼頭,貿易通商”的幌子,逼迫軟弱而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從此,上海淪為英、法、日等國的租界地,開始了近百年屈辱的歷史。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開埠。開埠之初,上海的城市人口僅有20萬。開埠后,外國商人、傳教士、冒險家和殖民主義者紛至沓來。以投資房地產,開設洋行、銀行、輪船公司為重點,從事掠奪性商業活動。隨著西方殖民主義列強的進入,上海以往十分興隆的老城廂逐步衰落,代之而起的卻是租界日漸繁榮。大批的外國商船向上海涌來,外國的紡織品和鴉片大量輸入,我國的茶和絲等農產品和工業原料也源源出口。據統計,1844年上海進口貨價值50.1萬英鎊,出口貨價值48.8萬英鎊。

上海開埠,恰逢歐洲經濟鼎盛時期。1852年,法國巴黎誕生了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婦女樂園”,開啟了現代商業的先河。上海由旅澳華僑郭氏兄弟創建的我國第一家百貨公司“永安公司”,是1918年建成開業的,整整比歐洲晚了60多年。

上海開埠后,國內外的移民紛至沓來,城市人口迅速上升,1900年達到100萬。從1900年到1930年的30年,上海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外灘、南京路、淮海路等現代建筑拔地而起,構筑了上海中心商業區的繁榮。1930年,上海城市人口達到300萬。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城市人口達到546萬,實施城市人口戶籍制度。1978年上海城市人口達到1100萬。改革開放后,人口流動加快,2000年上海城市人口達到1764萬,2010年突破2500萬。

上海外灘初期的繁榮,就是貿易興市的結果。

開埠,對于近代中國,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選擇。聞名遐邇的南京路、淮海路從誕生之日起,就成了殖民主義者掠奪資源、傾銷商品、宣傳西方文明的櫥窗和長廊。英國、法國、美國在上海的租界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程童一先生在他的《開埠》一書中闡述道:“租界算什么呢?既不是東方,也不是西方;既不完全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屬地,也不是一個完全的殖民地?!弊饨缡股虾H嗽馐芰似缫暸c欺凌,民族意識常常使上海人異常痛苦與敏感;租界又使上海人接受了東西方文化的沖撞與洗禮,找到了一條條融合東西文化、理念之路。

舊上海的商業可以說是洋人的野心與中國買辦智慧的混合物,民族商業只能在洋行和官商的夾縫中求生存。

上海灘是一座大熔爐,無論洋人還是華人在這里都將融匯在一起。租界的馬路是一座大學校,到處都有發財致富的機遇,隨時都可掉下莫名的陷阱。上海的每一座樓房、每一個商店、每一家銀行都是一個課堂、一本教科書。舊上海的商業具有明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色。

上海商業較早地接受了西方文化和交易規則。

上海的租界,實際上是西方國家利用強權,把資本主義移植到上海。從19世紀60年代起,上海的經濟進入穩定增長期,在對外貿易方面,逐漸取代了廣州,成為我國的貿易中心。對外貿易的發展,引起了上海經濟一系列的變化?!耙磺型鈬喆?,不論其最后的目的地是哪兒,它都要先開到上海?!庇?、美、法、俄、德、日等國都先后在上海設立了輪船公司。原有的船舶修造廠已無法滿足貿易的需要。從1860年到1864年短短的5年里,外國在上海新開設的造船廠已多達9家,上海的洋行已達100多家。貿易的發展促使國外資本流入我國,力圖控制我國的金融和流通市場。19世紀60年代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外國銀行進入上海。1847年英國麗如銀行在浦江登陸,1865年4月英國匯豐銀行的香港總行和上海分行在兩地同時開業。到20世紀初,上海已有英、法、德、俄、日、美、比、荷、意等9國68家銀行落戶黃浦灘,從而為外商在華的經濟活動提供金融服務。

上海開埠以后,隨著洋行和外資銀行的涌入,自然出現了一批買辦。據記載,1854年上海有買辦250人,1870年有700人,1900年有20000人,發展十分迅速。有人戲稱買辦是“香蕉人”,皮是黃的心是白的。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朱葆三,他年輕時就到英平和洋行當買辦,從進出口貿易起家,先后涉足保險、電力、交通、自來水、面粉、絲織等行業領域,后來當上中國通商銀行董事長,上??偵虝L。中國的買辦大多是沒錢的時候拚命賺錢斂財,有錢后就要名,朱葆三也不例外??陀^地說,買辦對溝通東西方文化,積累原始資本,延伸中國商人的視野,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隨著西方資本的入侵,航運、貿易和金融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我國民族資本的發展。大量進口的機制棉紡織品,要在上海銷售,同時還要銷往內地,除了外國人自己開設拍賣行、叫莊行外,還必須依賴華商資本,依賴華商的銷售網絡,依賴華商去批發、零售。

上海的商業資本先于金融資本,先于工業資本,也先于航運資本。

19世紀60年代初,上海已經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商業資本家。1862年,在虹口誕生了我國第一家“順記五金洋貨號”,它的主人是23歲的葉澄衷,昔日的日用雜貨鋪學徒。它包攬了一些外國船只修理所需的五金材料、機械零件、汽油、柴油、罐裝食品、軍需物資等。不久,葉澄衷又開設了南順記、義昌成記、新順記、可熾順記等商號??蔁腠樣浭巧虾W钤缃洜I進口煤與鐵的商號,新順記洋貨號是專售進口罐裝食品的“吃食五金”店,義昌成號則經營軍需物資。到19世紀90年代,葉澄衷先后在漢口、九江、蕪湖、鎮江、煙臺、營口等地投資五金店達18家之多。葉澄衷靠五金起家,靠火油發財,成為“五金大王”、上海巨富。從1875年到1878年間,他出售進口小火輪十多艘,1883年又收購了十多艘沙船,建立了自己的船隊。1890年他投資火柴業,至1897年成為中國最大的火柴制造商。在這期間,他在全國各地還開設錢莊108家。葉澄衷與李鴻章同為中國通商銀行的創辦人、投資者。1899年11月5日上海商界的杰出代表葉澄衷先生病逝。1921年4月,他生前捐助興辦的澄衷蒙學堂(今澄衷中學)在校園內為葉澄衷先生鑄造了銅像。

往事如云煙,逝者如斯夫。今天,我們循著先人的足跡,把握歷史的脈絡,尚可看到上海最初的創業者在這片灘涂上艱辛跋涉時留下的腳印。

1719年,吳良才眼鏡店在老城隍廟(方浜路、光啟路)開業。

1852年,老鳳翔銀樓在老城隍廟前銀樓街開業。

1852年,邵六百創辦的邵萬生南貨店在虹口外白渡橋堍北開業。

1858年,五芳齋點心店在南京路開業。

1860年,祝氏兄弟在九江路創辦的老介福綢布店被蘇州商人程蘆舟收購。

1862年,正興館、老正興館、同治老正興館及真正老正興館成為飯店之王。

1875年,王星記扇莊從杭州遷到上海。

上?,F存的特色專賣店、百年老店還有200多家。隨著城市的發展,有的重組做大,有的裂變成多,有的銷聲匿跡。上海的老店猶如浦江之水滔滔,在清溪與混濁之中沉浮,在現代與傳承之間掙扎,孕育著新一代上海商人,演繹著現代商業的變遷。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對于中國來說曾經有過一次機會。一些志士仁人面對日益衰敗的大清王朝,大膽地提出了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領域進行改革的設想。李鴻章、曾國藩、盛宣懷、左宗棠等人也極力推進“洋務運動”,然而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只能是無果而終。

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1919年的“五四”運動打出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口號。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貧窮落后的中國露出了一絲曙光。

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抬頭。

1917年10月20日,廣東僑商馬應彪先生投資建設的先施公司(現上海時裝公司、東亞飯店)在南京路開業。

1918年9月,郭氏兄弟投資建設的永安公司在南京路開業。

1926年1月23日,華僑劉錫基、李敏先生投資建設的新新公司(現第一食品商店)在南京路開業。

1936年1月10日,澳州華僑蔡昌先生投資建設的大新公司(現第一百貨商店)在南京路開業。

這四大公司,當時都號稱“環球百貨”。雖然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坎坷,但他們開創了中國民族零售商業的先河,成為南京路商業街的脊梁,至今還牽動著中國零售商業的牛耳。

上海的商業,一直是這個城市的驕傲,“海商”無疑繼承了前輩的精髓。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選擇了前蘇聯的經濟模式,用計劃取代了市場。商業成為國民經濟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商業企業的市場地位和調節功能日見萎縮。

當時,商業企業分為批發商和零售商。批發商按供應范圍和環節,分為一級站、二級站、三級站。零售商又按行政區劃分為市公司和區公司、縣公司。商業系統的管理部門分別為商業一局(主管工業品)、商業二局(主管副食品、餐飲、旅館)、糧食局(主管糧油及其制品)、物資局(主管生產資料)、供銷社(主管農用生產資料和農村生活資料)。商業企業行使著政府調控工農業產品“購、銷、調、存”的社會職能。商品生產靠計劃統一平衡,商品價格靠政策統一制定,商品供應靠指標和票證統一分配,商業流動資金靠銀行統一切塊供給,商業利潤靠財政補貼包干,統收統支。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上海擁有七個國家一級采購供應站,掌控著國計民生重要物資的生產計劃、采購、分配大權。

毛澤東主席曾經對商業部門提出過“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但這只不過是發揮商業部門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補充作用而已。

建國初期,1952年上海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是15.27億元,占當年上海市國民生產總值的42.58%。當時,上海的第三產業比較發達,上海市場還相當活躍。但是,不久上海就面臨著“由消費城市向生產城市的轉化”。商業、服務業的地位急劇下降。196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是30.80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僅為19.45%。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人民生活必需的糧、油、肉、蛋、菜、糖等主副食品和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棉紡織品等日用工業品嚴重緊缺,供不應求。1964年國民經濟經過“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第三產業比重略有提高。

1966年進入“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占據主導地位?!八娜藥汀敝鲗У臉O左思潮竟然提出“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把商業、金融、服務業當作資本主義的尾巴來批判,把市場、商品、消費當做社會主義土壤上的毒草要割掉。其間,竟有人提出“炮轟南京路”的荒唐口號,國民經濟陷入了崩潰的邊緣。197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降到了歷史最低點,為29.62億元,僅占國民生產總值17.32%。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幫”,中國進入了撥亂反正的新時期。直到1978年,上海的第三產業增加值也僅為50.76億元,占比僅為18.61%。

毫無例外,我國經濟和前蘇聯、東歐國家一樣,都陷入了“短缺經濟”的困境。由于商品匱乏,憑票、憑證、定點計劃供應,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幾乎等于零,使得整個國民經濟缺乏效率和活力。

1978年11月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決定。廣東省的深圳、東莞、珠海、中山、番禺、佛山等地率先改革開放,解放思想,轉換機制,引進外資。利用“三來一補”等政策優勢取得先發效應的廣東經濟,令上海人羨慕不已。當時,市場上出現了“南貨北上”的強烈沖擊波,包括上海輕工的“糖果、餅干”也不堪一擊。上海市政府,上海各委辦局,區縣政府,各大企業公司負責人都坐不住了,紛紛南下學習、取經。這才發現,上海和廣東在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之大,相當于馬路上“紅燈與綠燈”那樣的截然不同。

上海人的頭腦經歷著激蕩、碰撞、沖擊,需要“腦筋急轉彎”。

經濟轉型是痛苦、困難的過程。改革開放使每個企業和個人都面臨著既得利益的轉移或重新分配。

從1980年起,我國進入了政府調控下的經濟轉型期。國家控制的一級采購供應站全部下放給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商業部、糧食部、物資部、供銷合作總社全部合并為新的商業部。各省市地方政府也紛紛效仿,撤銷商業、糧食、供銷、物資等廳、局。上世紀90年代,上海市也先后撤銷了商業一局、商業二局、物資局、水產局、供銷合作總社。積極推進站(國家一級站)、司(上海市公司)的合并。同時把區公司從市公司里剝離出去,下放給區政府。逐漸放開消費品和部分生產資料的市場、價格。徹底改變了“計劃生產,統購包銷;計劃分配,統一價格”的商品流通管理體系。

上世紀80年代后期,消費品市場和商品價格逐漸放開,實行有計劃的市場調節。部分商品價格出現了“雙軌制”,價格“雙軌”激化了供求矛盾,出現輪番上漲的通貨膨脹現象。

據上海市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1980年為106.9,1985年為128.2,1987年為147.3,1989年為205.1。當時的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同志曾經在1988年的北戴河會議上提出“物價闖關”的設想,沒有獲得通過。物價漲幅過高,人民群眾承受能力有限,意見較大。通脹率過高,已經成為當時束縛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1991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發表南巡講話。決定開發開放浦東,把上海推向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說:“上海開放晚了,要努力干??!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边€說:“90年代,是你們上海最后一次機遇,這個機遇你們不要放過,你們要大膽的闖一闖?!?/p>

上海沒有辜負鄧小平他老人家的期望。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率領全市人民,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在資本、資金、資源、市場、環境多重約束下,實現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經過連續十多年的可持續、快速增長,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國際化大都市成功發展之路。

20世紀最后十年,上海商業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市、區兩級政府共同推動下,以舊區改造為契機,初步建成了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專賣特色商品街、西藏路綜合服務商業街、四川北路便民商業街、豫園小商品旅游城、徐家匯商圈、浦東新上海商城、新客站不夜城?!八慕炙某恰敝行纳虡I區的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同時還建成了靜安寺商圈、大柏樹商圈、五角場商圈、閩行商圈、七寶商圈、真北商圈、松江商圈、青浦商圈、嘉定商圈;衡山路歐陸風情街、雁蕩路休閑旅游街、威海路汽配街;乍鋪路、黃河路、云南路小吃街;宜山路裝潢五金街、長壽路商業街等特色街。

上海從建設現代化、國際級大都市的目標出發。在90年代,通過吸引外資、銀行貸款、上市融資、企業籌措等手段,基本建成了中央商務區、中心商業區、區屬商業中心、郊區城鎮購物中心、特色商業街、專業商業街、社區商業服務中心。構筑了國際大都市十大商圈的框架。

上世紀90年代,上海商業通過流通革命、引進外資、放開市場,實現了商業業態變革和結構調整,上海商業發生了質的飛躍。

1991年曲陽地區第一家聯華超市的誕生,標志著我國的商業業態開始實現國際化接軌。連鎖商業的發展勢不可擋,像星星之火燎原起來。到2008年上海共有連鎖商業企業網點11300多個,上海在市外開設的連鎖商業網點也有5400多家,連鎖商業的門類、品種近100個,連鎖商業已經成為上海商業運行的主流業態。連鎖商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上海的聯華超市、農工商超市、華聯超市都進入全國的前三甲,成為上海服務全國的主力軍。上海引進的海外軍團大多也都是以連鎖形態出現的??偛吭O在上海的家樂福、麥德龍、易初蓮花、易買得、大潤發、樂購、沃爾瑪、宜家家居、百安居、歐倍德、羅森便利等等,不僅起到樣板店的作用,而且還起到競爭激勵的作用。上海的專賣店、專業店不計其數,大多也是連鎖經營。

連鎖經營,是20世紀60年代首先在歐美、日本興起的?,F在世界500強的首位沃爾瑪,就是1964年在美國以連鎖經營方式建立起來的食品超市、折扣商店,經整合而成的大賣場。連鎖經營是現代流通產業的重要標志。連鎖商業的出現,迫使具有資本主義典型流通產業的代表“百貨公司”成為夕陽產業。

上海連鎖商業的出現并取得成功,是對傳統的商業經營方式的革命。

“海商”是上海商業的代名詞,是海派商業的簡稱。它以當今世界流行的百貨業、購物中心、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品牌專賣、專營店為代表;以“連鎖經營”、“一站式服務”為標志;廣泛應用現代管理技術、信息技術、物流技術、供應鏈整合技術,衍生出我國商業、服務業現代化的業態?!昂I獭辈粌H開創了我國現代商業的先河,同時還引領著我國商業實現了國際化接軌,推動了工農業產品產業鏈的重組,搭建了鏈接各類消費者的服務平臺,使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明顯提高。

“海商”代表了我國進入21世紀城市現代化的水平、商業市場化的水平、產品組織化的水平、人民生活社會化的水平?!昂I獭钡陌l展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商業擺脫傳統走向現代化實現國際化接軌的輝煌歷程。

上海商業在中國這場流通革命中承擔著旗手的作用。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曾經五次到上海視察超市、配送中心。國家經貿委、商業部、國家體改委在上海召開了“發展連鎖商業專題會”。在這次會上,市委書記黃菊同志發表了書面講話,指出:“發展連鎖商業是一項民心工程,體現了便民、利民、為民的精神?!?/p>

連鎖商業堅持規?;?、規范化、大眾化的方向,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從1991年起步,到1997年,全市出現919家超市門店,營業面積33萬平方米,銷售額突破100億元,連鎖商業市場占有率達7%。2011年,上海連鎖商業銷售額2444.6億元,占全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6777.11億元的36%,已經成為商業的主流業態。上海人生活中離不開的小菜場、糧店、油醬店、南貨店、果品店、煙雜店、日雜店等等,已經逐步被超市、大賣場、便利店所取代。連鎖商業不僅改變了商業經營的業態,提升了商業信息化、食品衛生、保鮮、運輸、倉儲、配送能力。還通過強大的集中采購的優勢,提高了工業產品和農副產品的社會組織化程度,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

引領時代潮流的“海商”,已經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青睞。

上海從90年代起,還建設了一批現代化的大型商廈和購物中心:第一八佰伴、東方商廈、虹橋友誼商城、時代廣場、正大廣場、港匯廣場、六百、匯金廣場、美羅城、太平洋百貨、恒隆廣場、中信泰富、梅隆鎮廣場、久百城市廣場、百盛、伊勢丹、香港廣場、上海廣場、新世界、一百世貿商城、萊福士廣場、南方商城、百聯西郊商城、好美家、好飾家、建配龍、九百家居、月星家居、紅星麥凱龍、大拇指廣場等等。

2000年香港瑞安集團董事長羅康瑞先生與盧灣區政府合作,在太平橋地區收購并改造老式石庫門舊里。保留傳統的中國民宅建筑風格,注入現代化元素和國際流行的休閑、娛樂、旅游、購物要素。把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寧靜與喧囂、生活與藝術,有機融合成“上海新天地”?!靶绿斓亍辈粌H成為國內外旅游觀光客的首選,而且也成功地體現了商業旅游業對周邊房地產和經濟的帶動作用。

如果說中百一店、華聯商廈、食品一店、時裝公司這四大公司在南京路,在上海,在中國已經稱雄半個多世紀(改革開放前,上海市萬米以上的商場,僅有這四家);那么,上海商業在創造奇跡的十多年中,共興建了萬米以上商業設施400多幢,為上海的城市功能順利邁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行列做出了貢獻。

大型購物中心是隨著城市現代化而發展起來的新型商業。通過實現規模經營、多種經營,把餐飲、購物、休閑、娛樂融為一體;集百貨、超市、專賣、專業店為一爐;利用現代化的商業設施和免費停車等手段,招攬顧客。改變了以往沿著馬路條狀發展的商業布局。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為顧客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一位法國朋友說,現在上海是什么都有,生活舒適、方便,氣候比巴黎還好。

上海的餐飲業、賓館業,是最早放開的行業。

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期,很多大學生、研究生到賓館、飯店去當服務員、當保安、當接待。據說他們的收入比公務員要高出幾倍,還有機會結交些外國朋友。由于賓館飯店的菜肴、酒類、飲料、服務費等價格全面放開,客房及服務收費等價格也放開了,旅游企業在上海最早獲得了工資分配的自主權。因而,聚集了社會上一批優秀的人才。

1949年到1979年,上海僅有10多家二三十年代建造的老飯店維護門面,飯店業停滯了30年。

1979年到1999年,是上海賓館、酒店業大發展的二十年。上海利用社會力量吸引各種資金,先后興建了上海賓館、華亭賓館、虹橋賓館、銀河賓館、錦昌文華大酒店、波特曼大酒店、揚子江飯店、太平洋威斯汀大酒店、靜安希爾頓大酒店、新錦江大酒店、花園飯店、建國賓館、新亞湯臣洲際大酒店、東錦江大酒店、國際貴都大酒店、四季酒店、金茂凱悅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南新雅大酒店、明天廣場大酒店、瑞杰紅塔大酒店、國際會議中心大酒店、國際網球中心大酒店、光大會展中心大酒店、虹橋萬豪大酒店等。上海還建成了一批連鎖經營的經濟型酒店,如:錦江之星、如家、7天、MTOOL168等。至2004年末,上海擁有五星級飯店24家、四星級飯店37家、三星級飯店132家、二星級飯店147家、一星級飯店19家。還有大量的區級、街道、工廠、企業開辦的各種類型的旅館、飯店。上海市總客房數已達17.54萬間,總床位數32.04萬張,年接待2070.13萬人次。錦江集團以其經營規模和綜合實力,雄踞全國行業領頭羊。上海接待各種會議、旅游、商務、展覽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上海的餐飲業百花齊放,競爭激烈。

上海是個移民城市,上海人大多是來自四面八方,生活品位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偏好不同,口味各異,上海人歷來比較注重吃。改革開放初期,餐飲業以單位請客、會餐、公關為主。到90年代后半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節奏加快,單位宴請大大減少,朋友和家庭聚餐增加,飯店里的圓臺面逐漸被小方桌和快餐臺所取代,深受市民歡迎。為居民提供日常家庭用餐的有美林閣、小南國、上海人家、避風塘、蘇浙匯、紅子雞、小紹興等餐館。在上?;洸?、京菜、川菜、蘇錫菜、揚州菜、杭州菜、寧波菜、東北菜、晉菜、魯菜、閩菜、豫菜等全國16個幫派菜系基本齊全。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商委積極推進“家庭廚房工程”,實現家務勞動社會化的改革,努力引進洋快餐,大力發展中式快餐。

有人說,看一個城市國際化的水平高不高,就要看他的生活節奏快不快。如果沒有肯特基、麥當勞、星巴克、必勝客、意大利季諾等世界流行的西式快餐,就不能稱其為國際化城市。上海在引進洋快餐的同時,還吸收西式快餐的管理方式,結合中式餐飲的特色,大力發展中式快餐,如牛肉拉面、東北水餃、永和豆漿、新亞大包等快餐店應運而生。

上海市的中餐、西餐、快餐、簡餐,星羅棋布,應有盡有,可以各取所需。餐飲業的“海納”和“包容”完全體現出“海商”是個全方位開放,博采眾長的商業。

從17世紀開始,上海就處在中國近代史的前沿,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前沿,對外開放的前沿。到20世紀90年代,鄧小平同志又把上海推向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上海的商業工作者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進取,努力學習海內外商業流通領域先進的、成功的經營管理技術和方法。重塑了具有上海特色、時代特征、與國際化接軌的現代海派商業。

時代造就了“海商”,“海商”引領著我國商業的現代化。

“海商”是繼承和發展了的上海商業?!昂I獭笔窃诟母镩_放大潮中,市場經濟體制對計劃經濟體制大破大立的產物?!昂I獭笔窃谑澜缃洕惑w化和東西方文化交融過程中,大量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現代商業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的結晶?!昂I獭笔且M、消化、吸收、包容、創新的結果?!昂I獭笔乾F代商業的代表、先進商業業態的代表、先進管理的代表、先進技術的代表、先進文化的代表?!昂I獭贝碇袊F代服務業在流通領域的領軍地位。

“海商”是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脊梁,是上海服務全國的生力軍。

“海商”的發展,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指導下,在歷屆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關心、直接推動下,逐漸形成的。我們不妨從歷屆市長對上海商業的要求中,可以看出“海商”發展的軌跡和脈絡。

汪道涵市長:上海要“海納百川,萬商云集,近悅遠來”。

江澤民市長:上海商業的發展“沒有主渠道不穩,沒有多渠道不活”。

朱镕基市長:上海要“優先發展第三產業,首先發展上海商業”。

黃菊市長: “根據國際大都市的要求,完善整個上海商業形態,從現代化國際級大都市的概念出發,調整上海城市布局結構,構建多心組團式都市商業圈。上海商業振興之日,就是上海經濟振興之時”。

徐匡迪市長:“上海商業要成為上海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不同時期分管上海商業的的副市長裴先白、葉公琦、莊曉天、孟建柱、馮國勤等領導都對上海商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偉大的時代孕育著變革的力量,變革的時代創造了一代奉獻的人。

我是十分幸運的。長期在商業一級站、市公司(二級站)、零售店、商業一局、市財貿辦公室、市商業委員會工作。經歷了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全過程,經歷了商品短缺到市場競爭的全過程,經歷了推動上海商業由傳統走向現代和流通產業革命的全過程。從1985年起,我曾經有機會先后為四屆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服務。親歷了上海商業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參與了商業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并且也是上海商業實現流通革命的親歷者、執行者。每當我想起那激動人心的10年,想起那些令人難忘的故事,想起中央領導、中央各部委和上海市領導對我們的關心、指導,想起市、區縣及各有關委辦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幫助,想起商業企業家們創業的艱辛,想起近百萬商業職工日以繼夜地堅守崗位、勤奮工作,滿臉仍然綻放著春風和笑容,想起我在市政府財貿辦公室、上海市商業委員會一起共事的同志和朋友,總是激動不已。

現在,我享受退休生活,過著老百姓的日子。我將盡量用普通人的視角去寫曾經親歷的“海商”,讓更多的人認知“海商”,體味“海商”。

“海商”是時代的產兒,“海商”又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正如美國著名的麥肯錫咨詢公司在2004年7月21日召開的“上海商業發展戰略工作會議”上,為上海商業10年發展所下的總結語所說:“上海已經用10年的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50年的業態革命。初步實現了現代化和市場化,縮短了與國際商業先進水平的差距,保持了全國領先水平。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國際大都市商業框架,實現了從傳統商業向現代化商業的轉變?!?/p>

邁進21世紀的上海商業,以其業態領先、管理細膩、供應鏈長、輻射面寬、機制靈活、規模合理、經濟效益好,而聞名于國內外。上海商業,海納百川,融各家之長,而又獨具一格,形成海派商業。

上海的市場簡直就像一個大舞臺。它給現代商人提供了競爭國內、國際大市場的機會,它給成功商人搭建了對接國內、國際市場的平臺。這里正在演繹著一幕幕既有“北方人的粗獷”,又有“南方人的細膩”,既有“東方人的傳統”,又有“西方人的開放”的大戲。塑造了上海人特有的精明和高明、誠信和穩健的文化內涵。任何企業只要你一旦在上海取得成功,那么你就會唱紅全國。打開了上海市場,就是打開了全國的市場。上海市場獨具這樣的魔力,“海商”就是這個市場上的主角。

“海商”是座大熔爐,不論你來自“東、西、南、北、中、外”哪里,不論你是制造商、批發商還是零售商,只要你在黃浦江的兩岸站住了腳跟,就都會融為一爐,你就將成為“海商”的一員?!昂I獭笔且允袌龌癁榍疤?,國際化為背景,在激烈的競爭中創造出一大批雄霸市場的企業和企業精英隊伍。

“海商”是中國近現代史中不斷創新的產物,而不是歷史留給我們的遺產。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商業的產生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它是人類社會第三次大分工的產物,把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換的環節從工農業生產環節中分離出來,變為少數人的專門工作,從而出現了商人。商人所從事的工作,加速了社會再生產的過程,節約了用于商品交換和流通的社會勞動成本,促進了社會勞動生產力的解放。商業的出現才把人類帶入了文明社會。

自古以來,中國人素以善于經商而聞名于世。著名的絲綢之路即涵蓋了“草原之路”、“綠洲之路”、“海上之路”三大通道。分別打通了中國和蒙古、西伯利亞、東歐,西亞、小亞細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東南亞、斯里蘭卡、紅海、地中海、歐洲、非洲、日本等大洲、國家和地區的陸路和海上通道。絲綢之路雖然是商貿之路,但它已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之路。

中國歷史上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歷代封建王朝都把“士、農、工、商”列為治國之本,但同時又把商人列為四民之末。祭起一系列“抑商、輕商”的大旗,“無商不奸”的流毒根深蒂固。不能形成貫通全國上下,運營東西南北中的大商賈。因而造成了我國經濟的地域性和割據性特征。著名的晉商、徽商、廣商、津商、浙商、錫商等等,無一不是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經濟特色所造就的地方商業。

“海商”則不同,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打破了地域的界限。

“海商”是引領當代中國商業擺脫傳統,走向現代、實現國際化接軌的領頭羊。

“海商”是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鼓舞下,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帶動浦江兩岸,掀起新一輪改革開放高潮,創造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建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的產物,是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產物;也是我國流通體制轉軌、碰撞,迎接WTO挑戰,實現國際化接軌的產物。

“海商”是上海獻給21世紀的禮物。

(原上海市商委主任張廣生新作《海商》在2013上海書展上隆重推出,本文系該書的綜述)

猜你喜歡
海商商業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什么是“海商精神”?
打造品牌化海商平臺
根在海南 鰲頭獨占
商業前沿
商業前沿
商業前沿
商業遙感已到瓜熟蒂落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