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曉 和大自然共呼吸

2013-08-19 02:24
數位時尚·環球生活 2013年6期
關鍵詞:新西蘭藝術家藝術

晨曉,華裔畫家,原籍中國,出身于浙江名門望族和書香門第,根據家譜記載為中國大理學家朱熹、陳協(岳飛軍師既岳飛第五子親家)之后, 1988年由澳大利亞移居新西蘭。畢業于奧克蘭大學美術學院視覺藝術專業研究生。晨曉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居住的二十多年年中,系統的學習了西方的藝術思想及繪畫流派。同時游歷及駐足過全球四十幾個國家,全面學習和體驗了西方社會的藝術體系和審美思維,在長期的海外生活積累總結的過程中,以東方人的人文思想,直接汲取西方唯心主義教育, 在藝術上逐漸形成了以探索東方元素與西方唯美主義精神的有機結合,兩者結合交融,在他的繪畫中充滿了東方意味和西方唯美主義精神。

藝術應被雅俗共賞

一個藝術家只有被大眾接受才是真正的藝術家,對晨曉而言,早年被拋離傳統藝術教育軌道造的“空白”到后來成為他的優勢。他遠離象牙塔,內心貼近大眾,知道草根民眾的心中所想,雖然具有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卻不僅僅將自己的畫封閉在“藝術圈”的探索領域里,他為大眾而畫,畫他們最常見的事物和風景,題材似乎毫不取巧,卻在對畫中事物的獨特藝術表達方式自然展示出一種幽默灑脫的人生態度和智慧,正是這種態度決定了的他的風景畫里有一種特殊的情境,一種一以貫之的歡樂情趣,和對世界,對人類、對大自然的一種發自內心的愛。正因為如此思想境界和生活態度,成為了新西蘭人所歡迎和喜愛的藝術家。

對中國人而言,閱讀晨曉的畫還會因為他畫中空間的呈現,空白的運用,及貫穿他畫中的寫意風格感覺親切,這種東方精神集中體現在他的油畫山水中。

晨曉在藝術上探索中國當今社會的唯物主義理論與西方的唯心主義審美心理的關系。并以新西蘭人的審美情趣作背景,以唯美表現主義的手法描繪新西蘭這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和當代思想及情感。其作品的受到新西蘭藝術界的主流藝術批評家的廣泛關注和研究。

李安曾這樣贊賞章子怡:“祖師爺天生賞口飯吃?!倍繒猿錾鷷汩T第,據聞還是朱熹后代,天生便有藝術風骨。家里的前輩當時全部在日本留學,學習蠶桑養殖和制絲技術,回國后有了自己的蠶種場和絲織廠。后來父輩們為了搞實業救國,還辦了蠶桑講習所和蠶桑學校,后來演變發展成為現今的浙江理工大學。家中叔輩和表兄眾里在書畫方面有較高造詣者眾多,以致他在畫藝方面多少受到影響。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正好趕上文革,動蕩中沒有機會讀書,初中畢業就被迫輟學了,只能回家自學繪畫。由于家中有著萬卷藏書,其中不乏經典古籍和畫冊,家里也有的是老師,所以他自諷為“學無常師”。

出走異國的自由畫家

因為父輩們大都出國留學過,在國外吸收了大量西方文化和思想。晨曉從小就受父輩們的思想和西方繪畫風格影響。后來又去了美術培訓班學習素描、水彩,后來又經歷 “85新潮”。

“其實當時有些盲目,對當代藝術的概念很模糊。但由于并沒有太多想法,自己又沒進過美術學院,就很自然的跟風學人,莫名其妙地就卷了進去。雖然之后在藝術上也獲得一定程度上的認可,但是總感覺在邊緣上,于是慢慢想要離開,正好又趕上出國潮,所以覺得出國是最好的選擇。這一走就是整整26年?!?/p>

1986年剛到澳大利亞,生活很艱難。最初的兩年,晨曉在悉尼歌劇院街頭畫肖像。1988年他輾轉來到新西蘭,但沒有一個安定的居所,藝術根本無從談起。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藝術精神語言也需要轉變,晨曉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同時在這期間中要盡快轉變國人傳統思維和審美習慣。

90年代初期,他一邊畫畫,一邊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很快就有了一些積蓄,并且拿到了新西蘭的護照。而后他才開始了漫長的周游世界之旅,去到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許多國家,想看看世界的藝術中心是什么樣的。那時候晨曉認為美國是當代藝術的發源地,也有很多朋友都在紐約,于是就投奔他們去了。到了才發現中國藝術家生活得很不容易,許多人懷著當大畫家的夢在苦苦掙扎,很多人因為撐不下去放棄了藝術創作。于是晨曉決定回到新西蘭,寄情于山水花鳥之中。

晨曉認為西方世界里普遍意義上的審美,是非??粗厮囆g的形式感,包括看重色彩、構圖、藝術的純粹性。

“他們講求色彩的感染性,色彩與環境的關系等等。而且西方畫家都追求的是一個普遍性,為大眾畫畫,現代西方人需要的是陽光、海灘、面包,如果太觀念、太具思想性,他們反而不太接受。他們希望在家里享受輕松愉快的生活,不希望將一個很嚴肅的主題性繪畫作品掛在家里。所以我覺得‘普遍性很重要,所以我還是畫我自己喜歡的畫,畫大眾喜歡的畫,做一個為大眾接受的小畫家?!?/p>

《環球生活》對話晨曉

Q:出身江浙名門世家,家族文化對您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

A:巴金筆下的《家》,就是我們家族的原型。根據家譜記載我為朱熹后代,是浙江的絲綢世家,書香門第。家族字畫古籍收藏盛豐,家族長輩中有兩位畫家,自幼耳濡目染,喜歡繪畫。文革時期我丟了學業,卻陰差陽錯的完成了與同時代大多數人革命主義和唯物主義教育截然不同的文化訓練和繼承。后來移居新西蘭,以傳統東方人文思想,直接汲取西方唯心主義思想,兩者貫通交融, 迅速為西方主流藝術市場所接受。后來慢慢發現,我的畫中充滿中國文人畫精神,我想這和西方社會的普世唯心主義精神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Q:游歷世界各地,多達六七十個國家,寬闊的視野對您的藝術創作有哪些啟發?您認為您的作品形成中,哪個地域的特色文化給你的影響最大?

A:全世界有兩個本護照是全球通行不用簽證,一個是瑞士,一個是新西蘭。在經費充足,語言暢通的前提下,我一有錢就有全世界走,并不是觀光式的旅行,而是到當地深入他們的生活和文化,扎進去。我常常在山里一個人徒步行走。20年前,一個人開車從阿根廷到巴拿馬到墨西哥到美國,沿著亞馬遜河走,橫貫整個美洲,歷經十幾個國家。在非洲也是一個人一部車,橫穿非洲大陸。旅途歷經的種種困難和危險數不勝數。那是種給我一片自由天空就要飛的狀態,對創作非常有幫助。至于影響,每一種經歷都是獨特的,每個國家和文化都有不同的影響。

Q:在新西蘭,您是唯一一個以華裔藝術家身份進入西方主流畫廊的畫家,您認為西方主流藝術市場接受您的作品的關鍵在于哪里?

A:關鍵是中國是現實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國家教育意識形態,西方是普世的唯心主義世界觀。西方說上帝創造人,我們說勞動創造人。在中國1949年之后所有的藝術家,跟49年之前的是不一樣。我在小學啟蒙階段幾乎沒有受到政治教育,我所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也是唯心主義的一種文化。真正在國外有影響力的華人藝術家,只有民國時期出去的趙無極、朱德群等這批人。49年之后就是斷層,我們的唯物主義教育,到了國外,要想融入西方主流文化,實在太艱難了。我的作品能暢銷,一方面長期在國外生活,深入當地文化,能夠講他們的語言,更重要的是我的精神世界和作品面貌,跟西方文化是相通的。

Q:《56個龍圖騰》景觀藝術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哪里,您當時構思創作的思路是怎樣的?

A:對我自己而言,這是我的一件寶貴作品。全世界范圍內的藝術家,大型景觀作品都會受限于創作經費、環境和機會。當時中國蘇州政府要贈送一座蘇州園林的牌樓給新西蘭中國城。沒想到市政管理局不批,理由是太古老了不符合當代城市的唯美唯心的精神世界。正好中國城是我和女兒設計的,他們找我幫忙。我就重新設計了這么一組中華文化象征的雕塑作品,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從蛇到龍的演變過程,56個民族的圖騰柱,將牌樓與中國城大環境和諧共融,我的新方案一個星期就通過審批,《56個龍圖騰》作品也得以誕生。

Q:這次時隔26年回國辦巡回展覽,同時也是慈善之旅,感覺國外和國內的藝術家有哪些不同嗎?你對自己在藝術領域的成就還有哪些期待?

A:這次有24個巡回展,分布在24個城市,預計4年。我會把展覽的這批40幅畫全部捐贈給中國的綠色事業,為中國的環保和慈善盡力。幼時雖然錦衣玉食,但少年和青年時卻歷盡苦難。我寫過一本英文版自傳體小說《我承認我歷盡艱辛》,但在我的作品中,充滿了對世界的愛,歡樂熱烈的色彩成為,對人類,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我性格也轉變得更陽光開朗,與中國大多數藝術家的苦悶糾結的心理不一樣。我畫我喜歡的,我喜歡我畫的。我只負責畫出好作品,我的不希望成為供在殿堂里的所謂精英藝術家,沒幾個人欣賞自娛自樂。我想成為吳冠中這樣的藝術家,尋找一種普遍性,讓普通大眾看得懂買得起真心喜歡。生活即藝術,藝術亦生活,“藝術介入生活”,是對自己的期待吧。

猜你喜歡
新西蘭藝術家藝術
新西蘭央行宣布降息 拉開發達市場寬松序幕
紙的藝術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新西蘭是世界上“最年輕的發達國家”嗎?
新西蘭地震震出上萬只超級大鮑魚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節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