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地利文化政策概覽*

2013-08-29 08:45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3年3期
關鍵詞:奧地利聯邦藝術家

柳 英

(天津城建大學圖書館,天津300384)

1 奧地利文化政策的歷史演變

20世紀的奧地利歷史有以下幾個標志:哈普斯堡帝國的衰退和君主政體的結束、戰爭期間第一屆共和國的艱難時期、1938至1945年間被德國希特勒政權吞并作為其政權下的一個省、1945至1955年間盟軍占領時期。

奧地利戰后文化政策主要是信譽為本和非政治的。它傾向于支持聯邦劇院或節日以及包括文學、戲劇、視覺藝術和音樂在內的被忽略的當代作品。戰爭期間被納粹趕走的大部分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并沒有被召回。

伴隨著60和70年代歐洲的政治化和激進化,奧地利戰后的文化態度發生了改變。文化作為一項政治因素成為應對奧地利未來政治變化的工具,例如,布魯諾克萊斯基社會民主政府承諾了所有文化領域的改革和現代化,包括“文化接受生活上的所有表達”的概念。此時,文化政策被看做是社會政策的因變量。

1975年聯邦教育與藝術部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公眾的文化習慣、提高公眾的教育水平、縮小城鄉人口的教育鴻溝。其中由聯邦教育與藝術部部長負責運行的文化服務措施一方面促進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促進學校、成人教育、企業和文化中心之間的交流。因為發起了政府與藝術家及藝術中介組織的對話活動,至此形成了一個轉折點。這一年,不僅朝著現代藝術改革體系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而且在接下來的25年里不斷地擴展和改善,包括建立了各種各樣的顧問實體(包括董事會、陪審團、委員會和專門監管人)。這些實體被授予了一定的決策權,目的是致力于使藝術支持體系更加的民主。同時建立的還有中間實體,它們由政府監管,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在民營企業里。

80年代,奧地利實現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繁榮,開展了越來越多的文化活動,文化投入比過去25年的平均投入增加了大約7倍??偟膩碚f,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對大范圍文化活動的支持以及大量的節慶和重大展覽。

80年代末期,文化政策的焦點轉移,討論開始關注文化贊助和私有化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一時期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和社會民主黨組成了一個新的聯合,同時受到了1989年重大政治變化的影響。盡管關于私有化的公眾討論起初在80年代只具有邊緣化意義,但這一討論在90年代的后半期卻成為熱點論題,尤其是在音樂劇、流行歌劇和博物館領域。根據國際標準,這些領域和那些更前衛的藝術形式相比更容易在市場上獲得基金的支持。

1998到2006年間,所有文化政策方面的日常工作事項均由藝術與文化國家秘書負責,藝術與文化國家秘書同時作為聯邦大臣辦公室的一員。

1998年,關于文化政策重新架構的討論啟動。負責藝術事務的大臣和國家秘書召集了專家工作組來分析奧地利的聯邦文化政策和管理。制定了詳細的計劃來改善公共文化管理并使其現代化。盡管這些計劃在媒體、文化政策制定者和藝術家之間被廣泛討論,但最終并未得到實施。

2000年出現了另一次重大的政治變化,人民黨與右翼自由黨實現聯合。這一政治轉變受到了國內和國際上社會、政治、文化各方面力量的強烈批評??傮w而言,這次聯合的文化政策目標是關注文化公共支持的重構問題。主要強調榮譽文化、創意產業和經濟導向項目的促進。2007年,當下屆政府由人民黨和社會民主黨聯合組成時,一個獨立的文化和藝術部才得以成立,即聯邦教育、藝術與文化部(Federal Ministry for Education,Art and Culture),簡稱BMUKK。除了媒體和國際文化政策方面的責任外,現在所有的藝術和文化事務均由一方管理。從2008年開始,聯邦級別的文化政策關注文化多樣性、文化供給、文化國際化、新一代藝術家的培養、改善藝術家及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的工作條件、促進現代藝術發展、發展新媒體和電影、鼓勵藝術與文化的參與。[1]

2BMUKK管理體制

聯邦教育、藝術與文化部(Federal Ministry for Education,Art and Culture)于 2007 年成立,簡稱BMUKK,負責文化、藝術、教育及學校事務。BMUKK的管理體制可分為聯邦級、州級和地方級三個等級。在各自負責的內容上有不同的側重。

2.1 聯邦級

BMUKK聯邦級的管理體制主要是部長負責制。在部長辦公室的協助下,聯邦部長將文化、教育及藝術等領域的相關事務以各指揮部的形式分配下去。各指揮部同樣是采取人員負責制的形式,即將各指揮部的事務分類并指派給特定的人員負責??傮w而言,BMUKK聯邦級的分管理機構有9個(見圖一),各分管理機構下設數量不等的分部門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

2.1.1 組織結構圖[2](見圖1)

2.1.2 各機構職能

國際事務與文化指揮部負責聯邦教育、藝術與文化部所有的國際性教育活動與文化合作活動,負責滿足宗教事務部門的需求。具體負責的國際活動包括雙邊專家交換,在歐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中作為聯邦教育、藝術與文化部的代表,負責所有奧地利教師的人員流動項目。奧地利政府還通過該部門下的宗教事務部門管理和培養與教堂、宗教團體的關系。

圖1 BMUKK聯邦級組織結構圖

預算指揮部主要負責聯邦教育、藝術與文化部的基礎設施管理。具體內容包括財政預算、預算控制、人員管理、公共關系以及其他機構事務。除此之外,該指揮部還負責媒體教育、教學資料的認定以及教育與文化的財政支持。

信息技術、培訓活動統計和性別方面的議程統歸信息技術分部負責,該部直接向聯邦部長匯報。

指揮部Ⅰ管理奧地利的總體教育系統,負責教育方面相關研究,促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具體包括高校教師教育事務、教育多元化和語言政策、學校合伙人、政治教育、環境教育、消費者培訓、交通教育、學校心理服務和培訓指導、健康教育等內容。

指揮部Ⅱ負責旅游培訓學校系統的戰略管理。具體包括旅游培訓學校、中高級技術和工藝美術學校、民辦學校系統以及農林、社會學專業的中高級學校。另外還負責成人教育和學校體育。

指揮部Ⅲ的職責包括總辦公室的人員管理,高中的人事事務、高級旅游學校、管理人員的管理、學校管理以及法律管理事務(包括基本法律問題、服務規范、待遇立法、教師管理、學校法律),另外還負責學生的社會事務。

指揮部Ⅳ總體負責文化和文化遺產方面的事務。包括國家博物館、國家劇院、國家圖書館、遺跡保護、補償事務、文化信息和文化交流項目的基金管理和補給,支持地方博物館、民間文化活動和公共圖書館系統。

指揮部Ⅴ致力于提高奧地利現代藝術家的創造力,按照《藝術基金法》中的相關要求,在視覺藝術、建筑、時尚、設計、攝影、視頻、媒體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影院、文學、出版領域以及地方文化倡議等方面提供基金支持。[3]

2.2 州級

奧地利各州政府中均有負責文化的管理部門,并且除維也納外,各州均在上世紀80年代出臺了自己的文化促進法,這就從機制和法律上保障了各種文化職責的履行。具體而言,州級的文化責任包括:⑴與文化政策有關的法律事務;⑵促進地方文化活動(常與聯邦政府合作);⑶古村鎮外貌的保存及相關活動的促進;⑷促進當代藝術發展;⑸州級基金會及基金的管理;⑹音樂學校的管理;⑺影劇院的管理;⑻保存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促進民間藝術發展;⑼年度慶典的組織和管理。[4]

2.3 地方級

3 奧地利當前文化政策關注的主要內容[6]

3.1 藝術促進體系

當前文化政策的焦點之一是對現代藝術的支持。財力支持方面,從2009年開始,奧地利授出了多達90種的針對年輕藝術家的啟動獎學金,其中35種授予音樂、表演藝術和舞蹈領域,15種授予文學領域,10種授予美術領域,10種授予建筑設計領域,攝影、視頻與多媒體藝術、時尚、電影領域各5種。與此同時,用于支持藝術家的財政預算也不斷增加。

另外,奧地利政府還通過一些項目和活動來促進藝術的發展,例如,用于提升本土文化影響力的“network call 2010”,以及用于鼓勵杰出藝術家的“outstanding artist awards”。

奧地利政府還通過立法來促進藝術的發展,形成了藝術促進的法律體系,這其中就包括《聯邦藝術促進法》、《藝術支持法》、《藝術補償法》、《藝術家社會保險基金法》以及用于促進某一藝術領域發展的專門法,如《電影促進法》、《聯邦劇院組織法》、《演員法》、《電影電視協議》等。

3.2 文化遺產問題——博物館改革

奧地利擁有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其中大量的文化遺產保存在博物館中。為了使奧地利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奧地利在1999至2003年期間實施了全國范圍的博物館改革。改革涉及的核心議題是國家的博物館政策、博物館規劃、藏品管理和博物館治理等。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授予了博物館獨立的法律地位,使其轉化為公共法律體系中的科技型機構。

博物館改革實施過程中強調的問題:⑴提高財政預算;⑵提升個體博物館形象;⑶委員會參與;⑷藏品的透明化;⑸藏品的數字化戰略;⑹年度補貼;⑺19歲以下青少年的免費參觀;⑻和學校教育、教師培訓、終身教育的結合;⑼促進現代藝術發展;⑽建設現代藝術博物館;⑾支持博物館發展領域的研究;⑿應用藝術在博物館領域的可行性研究;⒀未來發展方向。

3.3 創意產業的界定

從2000年開始,在有關文化政策的各種爭論中創意產業的重要性不斷得到提高。主要表現在創意產業領域的研究工作數量不斷增加,其中對創意產業定義和產業結構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分歧。在由維也納市議會、維也納商會和維也納電影基金會組織的一項有關創意產業經濟潛力的調查中,對奧地利創意產業做出了最新的定義。該定義認為創意產業包括與下列領域有關的所有活動:建筑設計;視頻音頻領域;美術和藝術品市場;表演與娛樂藝術;形象藝術、時尚與設計;文學、出版和出版媒體;多媒體、游戲軟件和網絡;博物館與圖書館;音樂產業;廣告業。

3.4 促進民族文化多樣性

1976年聯邦政府通過了《奧地利本土少數民族權力法》用來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力。在奧地利,6個族群被認定為少數民族:科恩滕州和斯洛文尼亞的斯洛維尼亞人、布爾根蘭州的克羅地亞人、布爾根蘭州和維也納的匈牙利人、維也納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遍布奧地利9個州的羅馬人。

寒假的第二天,天氣清朗。冬日的陽光白白的,好像力度不夠,曬在人身上,也還覺得暖洋洋的。陳浩的家和我家在同一條街上,吃完早飯,我就出發去他家了。

除少數民族外,還有被認定為移民族群的移民群體,如生活在奧地利的突厥人。移民族群的數量要遠遠多于認定的六個少數民族。

總體而言,奧地利聯邦政府的藝術主管部門并沒有針對少數民族和移民族群的藝術群體項目,但聯邦大臣負責為他們的文化活動提供支持,另外各種協會、基金會也有針對他們的基金項目。

3.5 多語言發展

奧地利通行的主要語言是德語,其他使用廣泛的有布爾根蘭州使用的克羅地亞語和匈牙利語,科恩滕州使用的斯洛文尼亞語。在布爾根蘭州,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數量來決定是否用第二種語言授課。

從2008年開始,聯邦教育、藝術與文化部連同維也納成人教育機構,邀請來自奧地利各地的語言機構參與一年一度的“語言長夜”活動;2009年,個人、職業和社會領域的文化政策也將多語言發展作為重要議題,用于促進文化與社會參與。

3.6 媒體多元化與內容多樣性

奧地利鼓勵媒體的多元化和媒體內容的多樣性。從1993年奧地利廣播集團解體以來,奧地利媒體行業的運行可分為以下三類:(1)公共廣播與出版媒體;(2)私人的、盈利性機構(私人廣播、電視和出版機構);(3)非盈利媒體機構(免費廣播、文化出版媒體等)。

為了防止媒體行業的壟斷行為阻礙媒體多元化和內容多樣性的發展,奧地利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如《奧地利卡特爾法》(1988)中的一條特別條款對媒體的合并做出了規定,規定強調當媒體的合并導致壟斷或是使壟斷加強時,抑或是使媒體多樣性受到威脅時,合并將被禁止。

3.7 國際文化間的對話

盡管奧地利是一個“移民國家”,但其移民政策卻是相當嚴格的。法律及其實施過程中嚴格區分了奧地利居民、歐盟居民和第三方居民,這使得社會和政治融合變得更加困難。一般而言,從非歐盟國家移民而來的居民在人才市場上處于劣勢,他們貧困的概率也是其他居民的兩倍。

在奧地利,移民和融合是一個復雜且容易引發沖突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執行者、不同的利益也使得融合變得非常困難。從2001年開始,大量地市級的融合政策出現。以維也納為例,2003年維也納市制定了融合政策應對移民人口在健康、社會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需求。促進國際文化間對話的意識不斷覺醒。2010年起杰出藝術家將開始頒出,用于表彰為國際間文化對話做出貢獻的杰出藝術家。

3.8 社會凝聚力問題

作為歐盟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奧地利的社會凝聚力問題只是最近幾年才凸顯。其中一個原因是貧富差距。據2009-2010年度的社會報告顯示,奧地利12.4%的人口面臨貧困的危險。另一方面,男女收入差距在奧地利依然較大。2008年,針對男女在勞動力市場上地位平等的國家行動計劃(NAP)達成,目的是提高男女在薪酬上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9 文化部門的雇傭政策

據統計,2008年奧地利有58900從業人員就職于文化領域,約占全國從業人員的1.4%,其中就業人員最多的領域是作家、美術家及表演藝術家,約有32900人。從業人員中59%為男性,73%的從業人員年齡在25-50之間,50以上占18%,25以下占8%。

創意產業的勞動力市場被認為是文化領域勞動力市場的希望,然而由聯邦教育、藝術與文化部開展的一項關于奧地利藝術家社會生活狀況的研究表明,2006年文化活動中三分之一創意人員的收入剛剛達到貧困線以上,與此同時,社會保險法在保障這部分人利益上也被認為有很大不足。

基于奧地利文化領域大量的從業人員數量和略顯不足的社會保障體系,當前文化部門的雇傭政策成為奧地利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議題。

3.10 性別平等

在奧地利,女性的工作現狀急需改善,尤其是在薪酬與晉升平等方面,然而在奧地利,卻沒有相關文件來保障女性在文化活動中的地位。

2010年6月針對男女在就業市場上地位平等的國家行動計劃實施,在此計劃的促進下,男女平等有了較大改善。例如2010年,總值520萬歐元的1241種補貼發放。其中價值280萬歐元的687種補貼授予男性藝術家;價值240萬歐元的554種補貼授予女性藝術家。平均來看,每種補貼有4137歐元用于男性藝術家發展,4313歐元用于女性藝術家發展。

除此之外,政府在藝術與文化報告中制定了性別標準,使得女性在文化領域的晉升有所依據。

3.11 文化藝術領域的新技術和數字化發展

為促進文化領域的新技術應用和數字化發展,奧地利實施了一系列相關的項目。主要包括:⑴eFit。教育、科學與文化部的eFit項目致力于教育、科學與文化領域現代信息和交流技術的高效、持續和系統應用。1970年以后出版的所有藝術報告自2009年起可在網上訪問。⑵e-Austria in e-Europe。2000年4月,政府通過了該計劃,集中力量于文化遺產的數字化。⑶2010年,國家圖書館與谷歌合作,谷歌負責將16到19世紀超過版權保護年限的著作數字化并提供在線使用。這對圖書館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同時也受到了不少批評與質疑。

4 奧地利文化的特點

4.1 政治因素對奧地利文化影響深刻

從君主政體的結束到共和國的建立,從納粹政權的統治到盟軍的占領,奧地利的政治歷史急劇動蕩。正是經歷了這樣的政治動蕩時期,奧地利在戰后實施的文化政策才會強調信譽為本和去政治化。聯邦政權建立以后,隨著執政黨的變化,國家的文化政策也有不同的側重。從關注文化的公共支持到關注文化贊助和文化私有化,奧地利的文化政策受到了執政黨執政理念的深刻影響。

4.2 藝術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奧地利是以藝術聞名世界的國家,是世界上重要的戲劇中心、音樂中心和建筑文化中心。為了進一步提高奧地利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BMUKK建設了專門的藝術促進體系。這一體系不僅包括各種基金、獎學金所組成的財力支撐體系,還包括完善的藝術保障法律體系。同時為促進藝術家的交流與合作,還建立了覆蓋全面的藝術行業組織體系。

4.3 文化與教育結合緊密

與我國不同,奧地利文化和教育統歸BMUKK管理。在其管理體制下,文化與教育雖然分屬不同的指揮部管理,但彼此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最突出的表現在奧地利文化教育的發達,如奧地利舉世聞名的音樂與繪畫教育。

4.4 注重國際文化交流

隨著國際文化間對話意識的覺醒,奧地利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用于促進歐洲范圍內的文化對話,授予在文化對話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家“杰出藝術家獎”,2013和2014年在維也納召開的“民主同盟”論壇上,奧地利歐洲與國際事務委員會還將以文化與宗教間對話作為重要議題。

〔1〕〔4〕〔5〕〔6〕 Veronika Ratzenbock ,Anja Lungstarb.Cultural Poli cies and Trends in Europe:Austria[EB/OL].http://www.culturalpolicies.net

〔2〕 Federal Ministry for Education,the Art and Culture.Organization Chart[EB/OL].http://www.bmukk.gv.at/enfr/min_en/organization.xml.[2013-01-14]

〔3〕 Federal Ministry for Education,the Art and Culture.Organization of the Federal Ministry for Education,the Arts,and Culture(BMUKK) [EB/OL].http://www.bmukk.gv.at/enfr/min_en/min.xml.[2013-01-14]

猜你喜歡
奧地利聯邦藝術家
一“炮”而紅 音聯邦SVSound 2000 Pro品鑒會完滿舉行
303A深圳市音聯邦電氣有限公司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我在奧地利留學時的點點滴滴
消防員 ——克雷恩(奧地利)▲
20年后捷克與斯洛伐克各界對聯邦解體的反思
聯邦憲法法院60年——一個來自德國的成功故事?
火藥桶
居高臨下的祝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