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視野,全域研究

2013-08-30 08:04趙雷王菱
中華文化論壇 2013年1期
關鍵詞:社會科學院四川省抗戰

趙雷 王菱

2012年11月9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隆重召開“抗戰文化研究重大工程啟動暨第一批著作撰寫工作座談會”。來自省委宣傳部、省社科院、省財政廳、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以及《光明日報》、新華網、《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四川新聞網、騰訊網等新聞媒體的記者共40余人出席了座談會。

座談會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明泉研究員主持。他對抗戰文化研究的學術價值、歷史意義、社會影響、國際視野等進行了詳細闡釋。會議開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蘇寧研究員詳細匯報了抗戰文化研究重大工程的意義、籌備一年來的進展及取得的成果。四川抗戰文化重大研究工程,是在四川省委宣傳部的領導下,由四川省社科院牽頭,在四川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和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著名高校的支持下,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分工協作,共同推進的一項重大文化工程。該重大工程籌備一年來,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牽頭初步擬定了抗戰文化研究重大工程的實施框架:即出版四川抗戰文化研究叢書、建設四川抗戰文化紀念館、四川抗戰文化影視拍攝基地、四川抗戰資料庫、建立四川抗戰文化研究宣傳平臺等五個層面。其中,擬定出版四川抗戰文化研究叢書共計40余種,涉及哲學、歷史、文學、宗教、地理、民族、藝術、政治、經濟、法律、新聞等學科。目前首批9部專著已經確定負責人并已開始撰寫工作。

參會領導、學者、專家圍繞如何更好地開展抗戰文化研究進行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并就研究的目的與意義、視野和方法等達成以下共識。

一、抗戰文化研究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會議認為,研究四川抗戰文化,對于當前的文化建設有著重大作用和現實意義。西南是抗戰的大后方,重慶是戰時的陪都??箲鹞幕闹攸c在四川,四川的地位舉足輕重。戰爭會毀滅文化,這在歷史上不乏范例??芍袊目谷諔馉幉粌H沒有使我們的民族文化毀滅,還促使了中國現代文化的發展。四川的抗戰文化在戰火的硝煙中譜寫出歷史新篇章,這正是中國文化強大生命力的表現。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教授認為:抗戰文化研究是文化強省的重大工程,是落實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落實中央和省委重大會議精神的重要抓手。八年抗戰,艱苦而又豪邁,悲壯而又輝煌。要從四川切入,要有世界眼光。要從愛國、民族、團結、進步等方面揭示抗戰文化的偉大意義,在反思歷史和關注國家命運這兩個層面進行深刻思考。

蘇寧研究員認為,中國現代文化的發展有三個高峰:五四時期、左聯時期、抗戰時期??箲鹞幕菒蹏髁x文化,抗戰文化研究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引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促進中華民族復興的一項重要工作;抗戰文化是追求理想、追求進步的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凈化人文環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可起到積極作用;抗戰文化是統一戰線的文化,是全民族的文化,推進抗戰文化研究對于海峽兩岸關系的和諧、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抗戰文化是四川的重要文化史實,其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至今能發揮重要作用。它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全國意義、世界影響,對于四川建設文化強省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貴價值。

二、抗戰文化研究的學術積淀和堅實基礎

會議認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在上世紀80年代開全國先河進行抗戰文藝研究,成為公認的抗戰文藝研究發源地和中心,出現了一批享譽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和具有廣泛影響的重要成果。今天的抗戰文化研究要以此為基礎,在繼承中創新,在積淀中升華,使四川作為全國抗戰研究中心的地位得以延續和發展。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院長侯水平研究員指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的抗戰文藝研究在上世紀80年代很有影響,有刊物、有學者、有成果。但隨著老專家退休,學科優勢消失。如何將其保持延續乃至發展,是一個關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近年來,在研究四川精神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深入思考,認為抗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四川的特質和四川人的精神。戰爭毀滅文化,但四川文化在抗戰時期卻極大發展、豐富和升華了。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天行研究員認為:省社科院文學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搞抗戰文藝研究,迄今已30年。這次四川在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等單位支持下重新啟動,研究者要有新視野、新思考、新觀點,從而拓展領域、創新思路、更上一層樓。

四川師范大學段從學教授認為:應把省社科院文學所20世紀80年代抗戰文藝研究成果重新整理,既可以出新書,也可以搞修訂。

三、抗戰文化研究的民族視野與全域研究

會議認為,抗戰文化研究,可在三個層面進行交流和合作:一是開展與重慶、桂林、昆明等地的區域合作與交流;二是推動大陸與臺灣的交流與合作;三是爭取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外大學、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通過這些合作與交流,才能讓學術突破一些禁區,產生新的認識、新的看法和新的課題。就研究方法而言,應將抗戰這段歷史放到更長的一個歷史時段里面去認識,同時借鑒國外的方法和思路,對這段歷史進行更加細致深入的學術分析。

李后強教授認為:要克服狹隘思路,運用開放眼光,站在公正立場,尊重歷史的面貌,集中全川學術界的精兵強將,聯合重慶、臺灣、日本的學者共同參與??箲鹞幕芯渴且豁椫卮蠊こ?,要保證質量、分期實施、兩岸協作、精益求精。

侯水平研究員認為:除了叢書和論文,還要向宣傳部和省委上報階段性、應用性、針對性的對策建議。要有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要有精品理念和學術態度,使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四川省委宣傳部理論處王駿飛處長認為:抗戰文化研究重大工程要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抓住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機,搶抓機遇,加大宣傳。研究視野可以更加開闊,研究范圍可以適當擴大,研究隊伍可以更加開放,組織機構可以更加廣泛,保證其長期性和延續性。

四川省委宣傳部文藝處陳小海副處長認為,抗戰文化研究定位要高,視野要廣,要建立將學術成果轉化、整合、互通、共享的動態機制。要抓住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這一重大時間節點,提前規劃,切合主題,形成方案,做出成效。

原四川政協報副總編輯、《發現李莊》作者岱峻認為,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都是中華民族抗戰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我們的歷史研究和歷史書寫可以有一個新眼光和新視野,突破過去“左”的誤區和遮蔽,從而使研究成果得到海外華人和中華民族的普遍認同。

四川大學黎風教授認為:抗戰文化研究要在歷史評價和方式方法上有突破,就要貫徹工程提出的“民族視野,全域研究”。要打破地域界限,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牽頭調動國內和港臺以及海外力量共同參與。

四川大學王錦厚教授認為:抗戰文藝研究要抓住抗戰70周年的時機,精心策劃,擴大領域,重振旗鼓,堅持不懈。

段從學教授認為:抗戰文化研究要有大視野立場和長時段眼光,要把抗戰放在中國近現代史中來研究,打通文化史、邊疆史、交通史、工業史等領域,擴大社會影響,宣傳推廣四川。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趙志立研究員認為:抗戰文化研究要形成共識,統一思想,避免局限和遮蔽,全面客觀評價抗戰及其文化。

四、抗戰文化研究的史料收集與實證研究

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曾反復強調歷史研究應該是“理由事出,事理不違”。史事是原料。通過史料厘清辨明史實是基本功。通過史實領悟“社會”如何演化變遷,靠著從歷史過程中不斷發現、升華的“道理”,“以過去證現在及未來”,是社科工作者所需要追求的最高認識使命,是一種對精神性(智慧性)功能的追求,僅僅有工匠的技藝,或者是簡單比附式的“古為今用”,都到達不了彼岸。與會者認為,史料是研究的基礎,實證是研究的方法??箲鹞幕芯繎匾晫Ω鞣N史料的收集與甄別,尤其應注重第一手資料的收集。

岱峻從自己十余年從事對抗戰文化研究的體會出發,以《發現李莊》、《消失的學術城》、《李濟傳》、《民國衣冠》、《風過華西壩》為例,強調了史料收集的重要性和還原歷史的艱巨性。認為研究抗戰文化必須厘清各種障礙,秉持對歷史進行公正評判的態度,重返歷史現場,還歷史真相。

黎風教授認為叢書的文獻性和思想性值得關注,要用新史料出新觀點,既要有“學院派”的學術態度和實證方法,也要借鑒“江湖派”的寫作策略和營銷手法。

王錦厚教授認為,抗戰文化研究可以運用的史料有四種:一是已出版的書籍,二是原始報刊,三是親歷者和研究者的第一手資料,四是國民黨史料。上海組織研究《近代文學書系》,定期印出簡報,讓參與和關注的學者及時了解情況,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四川師范大學李北東教授認為:寫史最難是史料。建議設立有效資料共享機制,爭取做到高效使用史料。要加強溝通,統籌協調,避免重復。

趙志立研究員認為:四川新聞出版有兩個高峰:一是唐宋時期,一是抗戰時期。學術界過去對這一領域關注較少,把新聞出版納入抗戰文化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

會議還就抗戰文化研究的項目規劃、學科領域、創新思路、存在困難等問題展開了充分探討。

(責任編輯 蘇寧)

猜你喜歡
社會科學院四川省抗戰
速讀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
第二屆新型法治智庫論壇舉行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Bra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Nanning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1號)
我們家的抗戰
我們家的抗戰
“‘一帶一路’與大西安建設”高端學術論壇順利召開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報流程簡圖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選派干部到基層工作受好評
抗戰音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