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水資源保護 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2013-09-13 02:51淮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治淮 2013年3期
關鍵詞:入河省界淮河流域

淮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顧 洪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九五”以來將淮河列入國家“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的重點,流域水資源保護贏得了機遇,監督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入河排污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水質持續向好,初步建立了以水功能區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保護監督管理體制,促進了流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水生態文明建設。

一、全面推進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工作

水功能區管理是水資源保護工作的核心。多年來,淮委積極組織并推進流域水功能區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水功能區劃,核定水域納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控制意見。同時加強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工作,淮河流域在全國率先實現了1017個水功能區全覆蓋監測,2012年將監測頻次由過去的每季度1次提高到每兩月1次,其中對國務院批復的394個水功能區水質每月監測1次,發布《淮河區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區水資源質量狀況通報》和《淮河區水功能區水資源質量評價報告》。按照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的要求,定期將淮河區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區水質情況向流域四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進行通報。積極推進淮河流域重要河湖水功能區達標評估,組織編制了淮河區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區劃實施方案,明確了未來5至10年水功能區劃實施的目標和任務以及保障措施。水功能區管理制度已經得到有效落實,水功能管理目標已經成為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重要依據。

進一步加強省界緩沖區的監督管理工作,每月兩次對省界緩沖區進行水質監測,同時增加重點緩沖區省界水量監測工作,每月發布兩期淮河流域省界水質狀況通報,每季度向流域四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報省界水質狀況,同時通報淮河流域列入國家重點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規劃中的27個省界斷面達標情況。省界緩沖區水質監測結果已經成為國家考核淮河流域各省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重要依據。

不斷強化飲用水源地水質監督監測,監測范圍涵蓋水利部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全國重要飲用水源地名錄中14個淮河流域重要飲用水源地,動態掌握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保障城鄉飲水安全。

二、強化重點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

實施入河排污口有效監督管理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從2000年起淮委每年組織開展全流域城鎮入河排污口核查和監測工作,全面掌握全流域入河排污口設置及納污總量變化情況。2002年新《水法》頒布后,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進一步深化,在核查和監測的基礎上,每年向流域四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依法通報淮河流域入河排污量,促進了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經過多年治理,淮河流域納污總量控制管理取得顯著成效,2012年COD入河排放量與治污初期的1993年相比減少2/3。目前,流域入河排污口監測成果已成為編制淮河流域綜合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等規劃基礎依據。

采用“飛檢”方式,加強入河排污口日常管理工作。每月針對淮河干流、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省界緩沖區、超標嚴重水功能區等重點區域選取30~50個入河排污口,進行現場突擊監測。2012年共監測重點入河排污口593個測次,先后通報12個超標嚴重的排污口,并要求所在地環保部門加強監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超標排放。

嚴格水功能區納污紅線管理。將水功能區納污紅線管理作為水資源論證審批的約束性條件,認真做好水資源論證報告中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內容的審查,提出限排要求,對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排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入河排污口。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信息系統,對全流域所有重點入河排污口拍攝口門照片和GPS定位,實現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

三、有效開展水污染聯防工作

為減輕沙潁河、渦河等支流重污染水體下泄對淮河干流的影響,多年來,組織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各級水利、環保部門開展水污染聯防工作。通過實施水情水質動態監測和預警預報、污染源限排及水閘防污調度等措施,減輕了水污染危害,保障了沿淮地區城鄉用水安全,尤其是在枯水期和干旱期對主要水閘實施防污調度,在基本滿足抗旱用水的前提下,保持小流量下泄,避免污染水體在河道上過量蓄積,減輕了首場洪水下泄對下游的污染影響,充分體現了流域機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2012年先后對沙潁河槐店閘等重要水閘實施防污調度30余次,發布《淮河污染聯防信息》12期,聯防期間沙潁河、渦河共下泄水體約36億立方米,未對淮河水質產生明顯影響,淮河干流水質較為平穩。

2008年以來在日常監測中及時發現了跨省河流新汴河、大沙河、邳蒼分洪道砷污染和淮河干流苯污染,配合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處置工作,多家排污企業被取締或停產整頓,避免了重大水污染事故的發生,彰顯流域機構管理和協調職能。

加強與環保部門的溝通與協作,聯合開展經常性執法檢查,每年組織開展聯防區污染源限排檢查,聯合淮河流域內周口、蚌埠等重點地市環保部門開展執法檢查活動,組織徐州、臨沂等重點地市環保部門召開水污染信息會商座談會,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

四、進一步深化水資源保護工作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彼鷳B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和基礎保障,水資源保護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做好水資源保護工作對推進淮河流域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完善監測體系,進一步加強水功能區管理

加強水質監測能力建設,建設流域水質監測異地實驗室和分中心,完善水質自動監測、在線監測、移動監測及應急監測體系,健全流域、省及地市三級監測體系及監測網絡,提高水功能區水質監測能力,提升監測水平,逐步開展和加強致癌、致畸、致突變等有毒有機污染物監測。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進一步加強省界緩沖區水質管理。繼續推進水功能區管理,做好水質監測及通報工作,促進水功能區達標。開展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狀況評估,保障飲水水質安全。

(二)不斷深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嚴格納污紅線管理

繼續做好全流域重點入河排污口核查及納污量監測工作,加強重點入河排污口的日常監督監測,依法通報納污量及重點入河排污口排污狀況,積極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嚴格納污紅線管理,依法開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對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排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入河排污口。開展重點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治理,有效實施入河排污口規范化管理;開展重點入河排污口整治,推進水功能區水質達標建設。

(三)加強科技支撐,不斷提高應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能力

開展重要河湖潛在污染源風險評估,分析污染危害,提出防范應對措施。建立應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決策支持系統,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完善水資源實時監控及調度管理系統,重大水污染事件預警預報、水功能區及入河排污口管理、聯防決策支持等管理系統,不斷提高流域機構管理水平,不斷增強流域機構在水資源保護中的作用,做到水污染事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調查、早處理,最大程度減輕水污染危害,促進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四)保障河湖生態用水,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合理配置生活、生態和生產用水,進一步做好節水工作,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充分發揮水利工程對徑流的調節作用。統籌兼顧,維持河流合理的流量和湖泊、水庫的合理水位,維護和提高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改善河湖生態與環境用水狀況,提高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逐步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有效保護、高效利用、合理配置,保障流域河湖生態用水,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猜你喜歡
入河省界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省級河湖長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
滏陽河流域入河再生水對實測徑流的影響分析
晉中市入河排污口現狀分析
山西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
取消省界收費站智慧運維思考
交通運輸部:取消高速省界收費站轉入聯調聯試階段
魏山忠副部長率隊赴淮河流域安徽、山東開展汛前檢查
一種基于ETC通行卡的取消省界收費站方案探討
合理規劃入河排污口布局 嚴格納污總量控制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進河長制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