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緊度形狀記憶纖維/棉機織物的記憶性能

2013-09-27 09:13全瓊瑛胡金蓮
紡織學報 2013年7期
關鍵詞:回復率緯向經向

全瓊瑛,胡金蓮,呂 晶

(1.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紹興 312000;2.香港理工大學,香港 999077)

智能化紡織品在服飾、工業、軍事、醫療等領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1],而能感受外界刺激并進行響應的智能化纖維是其關鍵所在。香港理工大學形狀記憶研究中心研發的形狀記憶聚氨酯纖維(SMF)具有良好的形狀記憶功能[2];此外動態力學分析顯示其應力與應變曲線介于氨綸與美國陶氏公司研發的新型彈性纖維XLA之間,呈中等彈性。由SMF織制的織物具備起拱回復、折痕保持、褶皺回復以及較好的合體性[3]。

形狀記憶聚氨酯的形成主要是通過控制聚合物硬段的含量和軟段的分子質量來實現[4]。在分子設計時引入交聯劑和封端劑,可得到適度交聯的已封端的形狀記憶聚氨酯,通過濕法紡絲制備出SMF[5],其除了具備普通纖維的物理力學性能外,還可通過感應外界溫度,在變形態和原始形狀之間作自由轉換,從而表現出典型的智能纖維特征。

形狀記憶機織物的記憶性能與織物組織、緊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研究表明:平紋組織織物的形狀記憶性能為最優,其他各種組織(包括斜紋、緞紋和4枚破斜紋等)織物相互之間則無明顯差異;隨著織物緊度的增大,其形狀記憶性能呈較明顯的下降趨勢[6]。

高緊度織物一般指的是總緊度超過90%的織物??紤]到織物組織的因素,采用機織物緊度系數β對機織物整體緊度進行更為客觀的表征,以β≥1作為織物達到高緊度的標準[7]。隨著紡織品設計開發日益高檔化,采用高緊度設計手法是機織物設計開發的一個重要趨向。為研發滿足使用要求的高緊度形狀記憶織物,有必要對高緊度狀態下此類織物的記憶性能進行研究,本文重點探討SMF的分布和含量對織物記憶性能的影響。

SMF目前大多作為包芯紗(或包纏紗線)中的芯紗應用于機織物,其形變固定和形狀回復特性使得整根紗線具有相應的形狀記憶性能??椢镌谶M行單向拉伸的過程中,經、緯向具有交互作用[8],即外力對織物一向的拉伸將牽拉另一向的紗線,使得織物另一向的相關性能發生某種變化。此外由于經緯紗之間存在摩擦力,尤其在織物緊度較高時,其拉伸變形回復能力將出現異于常規的一些變化。本文設計織制15塊SMF在織物中呈不同分布狀態及不同含量的高緊度形狀記憶纖維/棉機織物,同時設計制作1塊相同規格的純棉機織物作為參照樣,進行形狀記憶性能的測試和比較分析。

1 試驗部分

1.1 材料與設備

本文采用7.8 tex SMF與精梳棉粗紗進行包芯紗紡制,得到總線密度為28 tex的形狀記憶纖維/棉包芯紗,用以織制試樣。

設備及測試儀:經改進的A512型短纖包芯機、GA391型單紗漿紗機、GA193型單紗整經機、SGA598型全自動劍桿織樣機、Rapid IR-6305小樣染色機、R-3小樣定型機,Instron5566萬能材料試驗機。

1.2 試樣制備及測試

1.2.1 包芯紗制備

紗線紡制的技術關鍵為牽伸倍數的選擇,以有效控制因纖維冷拉伸引起的變形,經試驗確定牽伸比為1.1倍。此外為增加纖維之間的抱合力,并獲得良好的包覆性以避免染色后“露芯”病疵的發生要適當提高包芯紗捻系數[9],在本文中設計成高于相同規格常規紗線20%左右,即確定捻度為70捻/10cm。包芯紗制備工藝如下:

1.2.2 試樣織物規格

本文共設計織制16種織物,采用A和B 2種紗線按經緯向不同排列進行織制,其中:紗線A為28 tex形狀記憶纖維/棉包芯紗;紗線 B為28 tex棉紗。

由此得到分布不同的形狀記憶纖維織物,見表1??椢锏钠渌幐駞迪嗤?,經密為440根/10cm,緯密為295根/10cm(坯布260),組織為2上2下加強斜紋??椢锝浵蚓o度為86.15%,緯向緊度為57.76%,總緊度達94.15%,織物緊度系數β=1.11,屬高緊度織物范疇。

表1 試樣中形狀記憶纖維分布Tab.1 Distribution of shape memory fiber in samples

1.2.3 織物生產工藝

織物的生產工藝為:

1.3 形狀記憶性能測試

1.3.1 形狀記憶性能表征

用于描述含SMF織物形狀記憶性能的參數為形變固定率和形狀回復率[10]。將形狀記憶織物在一定溫度下實施形變εm,其將發生部分回縮,沒有回縮的形變為固定形變εf。將織物加熱至形變回復溫度以上,織物有回復至原始尺寸的傾向,最終殘留形變為 εr,稱 εf- εr為恢復形變。

形變固定率

形狀回復率

Rf數值越大,表明織物固定瞬時形變的能力越強。Rr數值越大,表明織物在經歷一系列的熱機械變形后回復其原來形狀的能力越強。

1.3.2 測試方法

采用Instron萬能材料試驗機,按熱循環拉伸方法進行試驗。設定隔距為50 mm,終點位置為7.5 mm,即拉伸為15%(εm);夾持試樣,將溫度設定至70℃,然后在室溫(21℃)下開啟試驗儀;當試樣達到設計伸長εm時,卸去負荷,測量εf數值;待試樣被加熱至70℃得到回復后測量εr數值。然后將其冷卻至室溫,開始下個循環,每個試樣重復3次并求取相應參數的平均值,所有試樣均按經、緯2個方向進行測試。

2 結果與分析

2.1 測試結果

表2 示出試樣記憶性能測試結果。

2.2 結果分析

2.2.1 SMF含量與記憶性能的關系

1)SMF含量與織物形變固定率的關系。從試驗結果可知,15種高緊度含SMF織物的經向和緯向形變固定率指標值一致性程度較高,無明顯的依形狀記憶纖維含量不同而發生變化的規律,且與不含SMF的對照樣16#織物的形變固定率無顯著差異。分析認為,由于織物緊度高,經緯紗之間的摩擦力阻止了拉伸后織物的回縮;此外,由于經向緊度高于緯向,使得緯向的回縮更為困難,從而緯向的形變固定率總體高于經向。

由于試樣織物形變固定率指標值一致性程度較高,故本文僅就形狀回復率的變化規律展開分析。

表2 試樣記憶性能測試結果Tab.2 Results of samples for shape memeory properties%

2)SMF含量與形狀回復率的關系。形狀回復率指標值與SMF含量的關系總體呈現出2個特征:一是經向Rr整體高于緯向,這是因為織物緯向緊度要比經向低得多,從而織物經向形狀回復時所受到的阻力比緯向要小得多;二是總體上隨著SMF含量增加,Rr值有增大趨勢,這個規律在經向較為明顯,在緯向則并不十分顯著,且在SMF含量較高的區域出現反?,F象。如緯向SMF含量為27.9%的1#、2#、3#、4#和5#織物的緯向形狀回復率均低于緯向SMF含量20.9%的6#織物(緯向形狀回復率達67.3%)。分析認為織物在高緊度狀態下,經緯紗線之間的摩擦力阻礙SMF發揮形狀回復作用。由于試樣織物的經向緊度大大高于緯向,從而造成緯向Rr并不嚴格遵循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規律。

3)從測試結果可知,織物緯向形狀回復率整體指標值已低于70%。表明織物某一向的緊度存在1個極限值,當超過這個數值時,織物另一向的形狀回復性能可能會失去實際使用價值。

2.2.2 織物單向含SMF時的記憶性能

1)單向含SMF織物在另一向也具備一定的形狀記憶性能。5#、13#、14#和 15#織物經向均不含SMF,但它們的經向形狀回復率指標值分別為64.0%、55.5%、51.6%和 48.7%,均高于對照樣16#織物的 45.3%;9#、10#、11#和 12#織物緯向均不含SMF,但它們的緯向形狀回復率指標值分別為43.1%、44.8%、42.3%和 44.0%,均高于對照樣16#織物的41.1%??椢锪W研究表明,織物中纖維的交叉點一旦在一向受到拉伸,則另一向會產生與桁架結構中鉸接點類似的轉動[11],產生收縮和剪切變形。正是由于這種作用機制,織物含有SMF的一向所擁有的形狀記憶性能將“傳遞”至另一向。由于試樣織物經向緊度大大高于緯向,就纖維交叉點而言經向緊而密、緯向松而疏,因此緯向拉伸載荷對經向的收縮和剪切效果更加明顯,這一點從上述試驗數據中可以得到印證。

2)單向含SMF織物記憶性能與SMF含量的關系。選取 5#、13#、14#、15#織物和對照樣 16#織物對織物經向不含SMF時其緯向SMF含量與形狀回復率的關系進行分析。首先,緯向Rr指標值在SMF含量為20%以下時無顯著變化,當SMF含量超過20%以后呈明顯增大之勢,分析認為在經向緊度很高的狀態下,由于經緯紗相互之間摩擦力的阻礙,只有當緯向SMF含量達到某個較高水平時,其緯向的形狀回復率才能得到顯著提高;其次,經向Rr指標值隨著緯向SMF含量的增加呈穩步增長之態,印證了織物含有SMF的一向所擁有的形狀記憶性能將傳遞至另一向這一機制;此外,不含SMF的經向形狀回復率指標值總體上高于含有SMF的緯向,看似反常,但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仍然系織物經緯向緊度存在較大差異所致。

選取 9#、10#、11#、12#織物和對照樣 16#織物對織物緯向不含SMF時其經向SMF含量與經向形狀回復率的關系進行分析。首先,緯向不含SMF時經向形狀回復率總體隨著經向SMF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之勢,而11#織物(經向SMF含量為13.9%)的經向Rr指標值稍現異常。分析認為由于織物經緯紗相互之間摩擦力的阻礙,織物某一向的Rr值只有在該向SMF含量達到一定水平(從本文試驗的結果分析應為15%左右)時,才會遵循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規律。其次,緯向形狀回復率指標值在經向SMF含量逐步增加的情況下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且與對照樣16#織物的指標值相比提高幅度很小。分析認為由于織物經向緊度很高,導致經紗所含有的SMF的形狀回復功能傳遞給緯向的作用變得非常弱。此外,經向形狀回復率指標值整體上高出緯向較多,這一方面是因為試樣系經向單向含SMF織物,另一方面還是由于織物經向緊度遠高于緯向。

2.2.3 織物雙向含SMF時的記憶性能

1)緯向SMF含量固定時經向SMF含量與形狀回復率的關系。選取 1#、2#、3#、4#和 5#織物對織物緯向SMF含量為27.9%時其經向SMF含量與形狀回復率的關系進行分析。首先從總體來說經向形狀回復率隨著經向SMF含量的增加而呈提高態勢;3#織物經向Rr指標值相對偏低而稍顯異常。分析認為與2.2.2中2)的情況類似,由于織物經緯紗相互之間摩擦力的阻礙,織物某一向的Rr值只有在該向SMF含量達到一定水平(15%左右)時,才會遵循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規律。其次,緯向Rr指標值隨經向SMF含量的增加呈類似S形的走勢,其波動范圍不大。分析認為由于織物經向緊度高,且緯向本身SMF含量已相當高(均為27.9%),使得經紗所含有的SMF的形狀回復功能傳遞給緯向的作用極弱;此外,形狀回復率指標值總體上亦為經向高于緯向,其原因仍然是織物經緯向緊度存在較大的差異。

2)經向SMF含量固定時緯向SMF含量與形狀回復率的關系。選取 1#、6#、7#、8#和 9#織物對織物經向SMF含量為27.9%時其緯向SMF含量與形狀回復率的關系進行分析。首先總體來說經向形狀回復率隨著緯向SMF含量的增加而呈提高態勢,分析認為由于織物緯向緊度相對較低,造成緯紗所含有的SMF的形狀回復功能可以傳遞給經向,但緯向SMF含量為0的9#織物經向Rr指標值相對較高、稍顯異常。這一現象可以解釋為織物某一向所含有的SMF之形狀回復功能傳遞給SMF含量較高的另一向(本例為27.9%)時,只有在SMF含量達到一定水平(從本文試驗的結果分析應為20%左右)時,傳遞效應才會顯現,使被傳遞向的Rr指標值遵循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規律。其次,緯向Rr指標值隨緯向SMF含量的增加整體上呈上升走勢,但波動很大,且緯向SMF含量最高的1#織物的指標值反而較低,分析認為由于織物經向的緊度高,削弱了緯向所含SMF的形狀回復功能,使得緯向Rr并不嚴格遵循隨SMF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規律;此外,由于織物經向緊度大于緯向,形狀回復率指標值總體上仍然是經向高于緯向。

3 結論

1)遵循含SMF高緊度機織物記憶性能變化的規律,對織物參數和形狀記憶纖維分布進行合理的設計,可使高緊度機織物具有較好的形狀記憶性能,其中形變固定率接近80%,形狀回復率也可達到75%左右,仍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2)織物某一向的緊度存在1個極限值,當超過這個數值時,織物經緯紗之間的摩擦力將阻礙SMF發揮作用,使得織物另一向的形狀回復性能可能會失去實際使用價值。

3)單向含SMF織物因拉伸載荷對另一向的收縮和剪切效應,使得在另一向也具有一定的記憶性能。

4)在高緊度狀態下,由于經緯紗相互之間摩擦力的阻礙,只有在SMF含量達到一定水平時,織物的形狀記憶性能才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5)雖然高緊度機織物記憶性能與SMF總含量的相關度不很明顯,但在某一向SMF含量固定(或不含SMF)時,織物另一向的記憶性能仍隨SMF含量增加而提高。

[1]丁希凡.紡織品智能化進展及其應用前景[J].絲綢,2004(11):41-43.DING Xifan.Progressand application prospectof intelligent textiles[J].Silk Monthly,2004(11):41-43.

[2]胡金蓮,劉曉霞.紡織用形狀記憶聚合物研究進展[J].紡織學報,2006,27(1):114-116.HU Jinlian,LIU Xiaoxia.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hape memory polymers for textile[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6,27(1):114-116.

[3]胡金蓮,金關秀,呂晶,等.溫敏形狀記憶織物的開發及其起拱回復性的研究[J].棉紡織技術,2010,38(7):1-3.HU Jinlian,JIN Guanxiu,Lü Jing.Development of thermo-sensitive shape-memory fabrics and research of arching recovery[J].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2010,38(7):1-3.

[4]ZHU Y,HU J L,YEUNG L Y,et al.Development of shape memory polyurethane fiber with complete shape recoverability[J].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2006,15(5):1385-1394.

[5]劉巖,胡金蓮.形狀記憶紡織品的制備及其發展前景[J].紡織科技進展,2005(5):7-9.LIU Yan,HU Jinlian.Shape memory textile and its development[J].Progress in Textile Science &Technology,2005(5):7-9.

[6]金關秀,胡金蓮,呂晶,等.結構參數對溫敏形狀記憶機織物記憶性能的影響[J].紡織學報,2010,31(3):40-44.JIN Guanxiu,HU Jinlian,Lü Jing,et al.Effect of structure parameters on memory properties of thermosensitive shape-memory woven fabric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0,31(3):40-44.

[7]胡克勤,金關秀.織物設計參數對其可織性的影響[J].紡織科技進展,2010(4):34-36.HU Keqin,JIN Guanxiu.The effect of fabric design parameter on weavability[J].Progress in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2010(4):34-36.

[8]陳復明,王戈,程海濤,等.雙軸向載荷下苧麻織物經緯向的交互作用[J].紡織學報,2011,32(6):50-55.CHEN Fuming,WANG Ge,CHENG Haitao.Interactive effect between warp and weft directions of ramie textile under biaxial load[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1,32(6):50-55.

[9]葉靜.氨綸包芯紗的生產實踐與探討[J].上海紡織科技,2001,29(4):20-21,22.YE Jing.Production practices and discussion of spandex core-spun yarn[J].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29(4):20-21,22.

[10]胡金蓮.聚合物形狀記憶性能的表征與模擬[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125-167.HU Jinlian.Representation and Simulation of Shape Memory Property of Polymer[M].Beijing: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06:125-167.

[11]張義同.織物力學研究新進展[J].力學進展,2003,33(2):217-226.ZHANG Yitong.Recent advances in fabric mechanics[J].Advances in Mechanics,2003,33(2):217-226.

猜你喜歡
回復率緯向經向
浸膠帆布經向剛度影響因素分析
與南亞高壓相聯的歐亞大陸-印度洋經向環流
紗線強力對純棉平紋面料強力的影響
2018年8月大氣環流中水汽經向輸送特征
網絡環境下安徽省醫務工作者調研參與度及影響因素
利用掩星溫度數據推算大氣月平均緯向風場
溫度對絲綢面料粘襯熱縮率的影響
形狀記憶納米顆粒的制備及其表征
柞蠶絲面料在粘襯過程中的熱縮率變化分析
有關副熱帶太平洋對ENSO影響研究的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