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例新生兒ABO溶血病血清學實驗結果分析

2013-10-28 03:13盧興兵練正秋
吉林醫藥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血型膽紅素血癥

康 凱,盧興兵,練正秋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輸血科,四川 成都 610000)

·論 著·

99例新生兒ABO溶血病血清學實驗結果分析

康 凱,盧興兵,練正秋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輸血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通過分析新生兒ABO溶血病(ABO-HDN)的高膽紅素血癥及血清學檢測結果,系統性回顧評價血清學檢測診斷方法,探討ABO-HDN的血清學檢查結果與高膽紅素血癥的關系。方法對某院99例確診為ABO-HDN進行相關血清學實驗室檢測及同時段的血清膽紅素檢測。結果99例ABO-HDN中熱抗體放散實驗陽性率達到97.98%,游離抗體實驗陽性率為76.74%,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陽性率為35.35%;出生后30 min內就檢標本中高膽紅素血癥0例,發病率為0%,隨著就檢時間的延長,ABO-HDN發病率越高,高膽紅素血癥的陽性率也越大,并且A組的ABO-HDN陽性率(高膽紅素血癥陽性率)與B-I組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應該在出現病理性黃疸之前進行新生兒溶血病3項血清學檢查,熱抗體釋放試驗是診斷新生兒溶血病最敏感的指標,并且在出生后30 min內進行血清學檢查的臨床意義最大。

新生兒溶血??;ABO血型不合;血清學診斷;膽紅素血癥

1 資料與方法

1.1檢查對象

2011年11月18日至2012年11月18日某院產房或新生兒室因母嬰ABO血型不合送檢且“3項試驗”至少1項為陽性的99例患兒,抽血送檢時間為出生后0~168 h,主要臨床表現為進行性黃疸、高膽紅素血癥。

1.2儀器與試劑

奧林巴斯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實驗系統總膽紅素測定試劑盒,血型鑒定試劑盒、抗人球蛋白試劑、標準紅細胞試劑(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提供),久保田KA2200離心機,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HH.W21.600S恒溫水浴箱。

1.3方 法

把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的99例標本根據不同就檢時間段分為A~I共9組,0~0.5 h為A組,0.5~1.0 h為B組,1.0~2.0 h為C組,2.0~12.0 h為D組,12.0~24.0 h為E組,24.0~48.0 h為F組,48.0~72.0 h為G組,72.0~96.0 h為H組,96.0~168.0 h為I組。各組再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分別進行如下檢測:

1.3.1膽紅素測定

采用重氮鹽法,按試劑盒操作說明書操作。

1.3.2母嬰血型測定

以試管法進行產婦血型正反定型,新生兒正定型。

1.3.3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

將患兒紅細胞用生理鹽水洗滌2次,配成2%紅細胞生理鹽水懸液,取小試管2只,分別加入2%紅細胞懸液1滴,其中一管加入廣譜抗人球蛋白試劑1滴,另一管加入鹽水1滴?;靹蚝罅⒓匆? 000 r/min離心15秒觀察結果。在顯微鏡下若有3個或4個以上紅細胞的凝集均勻分布在游離的細胞中間,則為陽性,無凝集則為陰性。若鹽水管出現凝集則說明患兒紅細胞本身有自凝現象,試驗結果無參考意義。

1.3.4紅細胞抗體熱放散試驗

將患兒紅細胞用生理鹽水洗滌3到4次,取壓積紅細胞1 m,加等量生理鹽水置56 ℃水浴中不斷振搖7~8 min,取出后置于盛有56 ℃熱水的離心管中,立即以2 000 r/min離心3 min,取上層釋放液,分3管分別加入A、B、O型5%紅細胞懸液1滴,置37 ℃致敏30 min,取出后生理鹽水洗滌3次,加入廣譜抗人球蛋白試劑1滴,以3 000 r/min離心15秒觀察結果。

1.3.5游離抗體測定實驗

取小試管3只,各加入患兒血清2滴,再分別加入5% A、B、O型紅細胞鹽水懸液1滴,混勻后37 ℃致敏30 min,取出后生理鹽水洗滌3次,加入廣譜抗人球蛋白試劑1滴,以3 000 r/min離心15秒觀察結果。

1.4ABO血型HDN的判定

根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改良法)、釋放試驗和游離抗體測定實驗陽性[2]。

1.5高膽紅素血癥的標準

(1)24 h>103 μmol/L,(2)48 h>154 μmol/L,(3)3 d以上>220.6 μmol/L;以間接膽紅素為主[3]。

1.6統計學分析

各組患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的比較均選Pearson卡方檢驗,P<0.05時不同就檢日期的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ABO-HDN 3項試驗反應關系

統計數據顯示:直抗陰性、游離和釋放試驗結果陽性的百分數為42.42%(42/99);血清學三項指標均陽性約占32.32%(32/99);只有釋放試驗為陽性占20.20%(20/99);游離陰性、直抗和釋放陽性約占3.03%(3/99);只有游離試驗為陽性約占2.02%(2/99)。通過上述數據發現新生兒溶血病的三項試驗中,熱抗體放散實驗陽性率達到97.98%,游離抗體實驗陽性率為76.74%,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陽性占比只為35.35%,并且釋放試驗與游離、直抗試驗陽性率比較均有顯著的差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送檢標本各時間段與ABO-HDN陽性率的分析

通過對99例新生兒溶血病患兒標本不同送檢時間的HDN陽性率進行卡方檢驗可知:A組的陽性標本數為0,陽性率0%,隨著就檢時間段增加,其HDN陽性率大致逐漸增高,I組的HDN陽性率最高為81.82%。A組的陽性率與B~I組各組的陽性率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 1 送檢標本各時間段例數及高膽紅素血癥陽性率

與B~I組比較,*P<0.05

3 討 論

新生兒溶血病系因母嬰血型不合而產生同族血型的免疫性溶血,在我國以ABO血型不合多見,是引起HDN的主要原因,也是發生高膽紅素血癥的常見原因,約占20%。主要發生在母親為O型血、胎兒為A型或B型血,其次是Rh血型不合[4]。ABO-HDN往往只有出現黃疸、核黃疸、溶血性貧血等典型臨床表現時才得到臨床確診,但此時的病情已經開始惡化,臨床治療十分棘手,嚴重影響治療效果以及新生兒智力發育不全等后遺癥,給我國新生兒健康造成巨大威脅。因此,在ABO-HDN患兒出現黃疸、溶血、核黃疸等嚴重表現之前,進行有效的ABO-HDN 3項血清學檢測是十分必要的,更有助于減少臨床誤診率及進行臨床干預,以降低新生患兒病死率,對我國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是很有必要性的。

ABO-HDN常見于O型母親所產的A或B型新生兒,并且50%發生在第一胎[5],由于患兒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高膽紅素血癥,嚴重者可引起新生兒神經系統不可逆損傷等后遺癥。目前臨床上常對懷疑為ABO-HDN患兒進行血型血清學3項實驗室檢測,血清學3項試驗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清游離抗體試驗及抗體釋放試驗,主要是檢測新生兒紅細胞上的免疫抗體。通過上述數據發現,新生兒溶血病的3項試驗中,熱抗體放散實驗陽性率達到97.98%,游離抗體實驗陽性率為76.74%,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陽性占比只為35.35%,并且釋放試驗與游離、直抗試驗陽性率比較均有顯著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臨床上診斷ABO-HDN的3項血清學試驗中,將直抗或釋放試驗陽性者,即可診斷為新生兒ABO溶血病,而只是游離試驗陽性者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診斷指標[6];熱抗體釋放試驗是最敏感的指標,對早期確診ABO-HDN疑似病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此外,在本次試驗中有些就檢標本的3項血清學檢測中雖然只是釋放(20.20%)或者游離抗體(2.02%)試驗為陽性,不能直接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但也并不能說明新生患兒的紅細胞表面沒有結合類抗體,有可能是由于抗原發育不完全,反應強度不及成人,其表面抗原部位數目只占成人的25%~50%[7],加之反應時間相對不足等原因,因此在反應靈敏性和強度(抗原抗體結合率)都與成人有顯著差別。不過在臨床實踐中熱抗體放散實驗所用時間較長,可先進行相對需要時間較短的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和游離抗體實驗,若出現陽性就向臨床初步報告危急值,之后再進行熱抗體釋放試驗,可為臨床盡早治療爭取時間,但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和游離抗體實驗為陰性就必須進行熱抗體釋放試驗才能向臨床報告。此外,有研究表明,孕婦懷孕期間抗體滴度的增加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8],孕婦在產前進行抗體滴度測定對預防新生兒溶血病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新生兒溶血3項試驗應與抗體滴度有機結合,提高新生兒溶血病的診斷率。

由于母嬰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兒紅細胞表面免疫抗體包被,隨之在網狀內皮系統被巨噬細胞及自然殺傷細胞釋放的溶酶體酶溶解而破壞,產生高膽紅素血癥而表現出黃疸、溶血性貧血病情的嚴重性不僅與血型(ABO)不合有關,也與新生兒溶血病發病時間有關。由表1可知:隨著就檢時間的增加,高膽紅素血癥陽性率也在增加(0%~81.82%),與有關報道不一致[9]。并且A組與B~I各組的陽性率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雖然A組患兒沒有出現高膽紅素血癥,達不到ABO-HDN典型臨床表現的診斷標準,但血清學3項試驗最終確診A組均為ABO-HDN患兒,也與后期的臨床診斷相符合。此外,從表1中發現D組陽性率(25%)和H組陽性率(75.0%)分別低于C組(33.3%)、G組(76.19%),這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收集標本容量過少,或者是由于紅細胞表面的溶血性抗體數量偏少所造成的。從表1中可發現ABO-HDN患兒血中的膽紅素濃度高峰期是在出生后第1~3天,而后又隨就檢時間的增加呈下降趨勢,本實驗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相一致[10],而臨床實際送檢時間段也主要集中在患兒出生后0~72 h內(68例、68.68%)與其相吻合。因此,臨床上應該在出現病理性黃疸之前進行新生兒溶血病3項血清學檢查,其中熱抗體釋放試驗是診斷新生兒溶血病最敏感的指標,并且在出生后30 min內進行血清學檢查的臨床意義最大,這也與有文獻研究結論“血清學檢測的陽性率受就檢時間的影響較大,就檢時間越早檢出率越高[2]”相吻合。但從本次報告的數據發現,HDN 3項試驗陽性模式與送檢時間相關性并不明顯,可能與母親溶血抗體在宮內就已經產生并與患兒紅細胞結合,且發生時間個體差異較大。同時有文獻也提到3項試驗反應強度與溶血程度相關性也不大,這是因為HDN的嚴重程度還與其他多種因素有關[1],故難以從反應模式上推斷整個ABO-HDN病程所處階段。從本組病倒后期臨床治療得知,76.77%的患兒血漿中尚有富余抗體可以繼續致敏紅細胞,因此加重高膽紅素血癥癥狀,有必要盡早治療。

綜上所述,對于ABO-HDN疑似患兒臨床上應該在出現病理性黃疸、溶血性貧血等典型臨床癥狀之前進行新生兒溶血病3項血清學檢查,其中熱抗體釋放試驗是診斷新生兒溶血病最敏感的指標,就檢時間越早,越有利于ABO-HDN早期確診,出生后半小時內進行血清學檢查的臨床意義最大,對減少誤診漏診、提高早期確診率、臨床早期干預及治療都具有重要意義。

[1] 桂 芹,王 昱,陳 晶,等.孕婦血型抗體與新生兒ABO溶血病的關系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7,29(7):632-634.

[2] 李 勇,馬學嚴.實用血液免疫學血型理論和實驗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420-421.

[3] 詹小靜,楊嬌英,李 潔,等.O型孕婦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病性高膽紅素血癥相關性[J].中國熱帶醫學,2009,9(5):861-862.

[4] 林甲進.O型血孕婦高IgG抗A(B)效價與新生兒溶血病病情程度的關系[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8):1016.

[5] 曹文武,劉渝霞.153份母嬰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樣本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6):494-495.

[6] 譚淑云,劉鳳華.血型血清學檢驗結果與ABO型新生兒溶血病發病率及高膽紅素血癥的關系[J].黑龍江醫學,2010,34(2):117-118.

[7] 梁金鳳.113例新生兒溶血病血清學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7):4233-4234.

[8] 雷紅霞,牛 芳,屠曉華,等.孕婦血型IgG抗體與新生兒溶血病關系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04,17(5):344-346.

[9] 劉 峰,李歸寧,李敏芳,等.ABO新生兒溶血病早期診斷指標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4):2170-2173.

[10] 顧秀蘭.ABO血型系統新生兒溶血病早期診斷探討[J].中小兒急救醫學,2008,15(5):436-437.

Theanalysisof99casesofneonatalABOhemolyticdiseaseserologicaltest

KANG kai,LU Xing-bing,LIAN Zheng-qiu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Chengdu third People’s Hospital,Chengdu,Sichuan,Province,610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ABO HDN serologic test results to high blood bilirubi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gh blood bilirubin of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ABO HDN) and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as well as a systemic review evaluation serological detection diagnosis method.MethodsThe related serological tests and serum bilirubin from 99 cases diagnosed with ABO HDN were detected at the same time.ResultsResults showed that 99 cases of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ot antibodies in children with radiation experiments positive rate reached up to 97.98%,free antibody test positive rate was 76.74%;by contrast the direct anti globulin test positive accounted for only 35.35%;Specimens of 30 minutes after birth to check high bilirubin levels,0 cases,the incidence was 0%.With the prolonging of the test time,the higher incidence of newborn children ABO hemolytic disease,the higher blood bilirubin positive rate.Moreover,the high bilirubin positive rate of ABO HDN group A compared with group B~I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P<0.05).ConclusionThree serologic test for neonatal hemolysis disease should be carried out before pathologic jaundice was observed in the clinical.Hot antibody release test was the most sensitive indicators for diagnosis of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and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within half an hour after birth is the most significantly in the clinical.

Newborns hemolytic disease;ABO blood type disagreement;Serological diagnosis; Bilirubin levels

1673-2995(2013)04-0244-04

R722.1

A

康 凱(1978-),男(漢族),主管技師,本科.

2013-03-15)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因母體內存在與其胎兒紅細胞不合的IgG血型抗體引起的胎兒或新生兒同種免疫性溶血。在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HDN中,以ABO血型系統最為常見,即ABO-HDN,占新生兒溶血的85.3%[1],多發于O型孕婦所生的非O型嬰兒,這與O型母親體內含有不同滴度的抗-A(B)IgG抗體有關。由于母親體內缺乏胎兒的紅細胞血型抗原,當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循環后,使母體產生相應的免疫抗體,此抗體又經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并與胎兒紅細胞膜表面的相應抗原結合,這些被免疫抗體包被的紅細胞隨之在網狀內皮系統被巨噬細胞及自然殺傷細胞釋放的溶酶體酶溶解而破壞,產生高膽紅素血癥而表現出黃疸、溶血性貧血,嚴重的可導致流產、新生兒生理缺陷或死亡,少數病例新生兒出生后出現智力發育不全等后遺癥。如何在新生兒溶血病患者出現高端紅素血癥之前確診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將2011年11月18日至2012年11月18日某院產房或新生兒室因母嬰ABO血型不合送檢且“3項試驗”至少1項為陽性的99例確診的ABO-HDN患兒血清學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猜你喜歡
血型膽紅素血癥
遺傳性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癥研究進展
新生兒不同部位經皮膽紅素值與血清總膽紅素值的對比
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你是Rh(-)血型的準媽媽嗎
論“血不利則為水”在眼底血癥中的應用探討
你是Rh(一)血型的準媽媽嗎
Ⅱ型冷球蛋白血癥腎臟損害1例
新生兒膽紅素和總膽汁酸測定的臨床意義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42例
中醫分型治療高尿酸血癥10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