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語磨蝕的選擇性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2013-11-22 07:40曹鴻娟
瘋狂英語·教師版 2013年4期
關鍵詞:選擇性外語語音

摘 要:本文從語言技能、語言層面、語言層面內各要素等方面闡述了外語磨蝕的選擇性,并從語蝕本體研究、外語習得理論研究和外語教學研究三個方面,結合我國英語教學實際,探討外語磨蝕影響因素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外語磨蝕;選擇性;啟示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11-0043-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10

1 . 引言

語言磨蝕是指個人或語言社團(speech community)的某種語言或語言某一部分退化和喪失的現象。本文討論的是Van Els按磨蝕的語言和環境的四種分類中的第三種:在母語環境中的外語磨蝕,也就是外語學習者在接受外語教學后由于長時間沒有使用而產生的外語技能的喪失或退化的現象。自20世紀80年代語蝕研究興起以來,與母語磨蝕相比,外語磨蝕因涉及對象廣和成果應用價值大,而更受研究者青睞。與如火如荼的國際語蝕研究相比,國內的研究現狀顯得一片落寞(倪傳斌,2007: 43)。直到本世紀初,國內的個別學者,如倪傳斌、鐘書能和蔡寒松才開始簡介國外的語蝕研究成果。但多是停留在語言磨蝕的本體研究,鮮有將語蝕研究的理論應用到外語教學指導中。眾所周知,中國既是外語學習者最多的國家,也是外語受蝕者最多的國家,急需讓學習者花費大量時間和經費來學習和保持的外語能力,使其在需要的時候能運用自如。為此,本文擬從倪傳斌教授概括的外語磨蝕的八大本質屬性之一:受蝕對象的選擇性著手,結合外語習得研究、外語教學研究等探討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2 . 受蝕對象的選擇性

受蝕對象的選擇性是倪傳斌教授系統地分析和梳理的外語磨蝕的八大本質屬性之一。所謂受蝕對象的選擇性(selectivity),意指外語語言體系中的受蝕對象是由規則控制的(rulecontrolled),并具有一定的選擇性(Seliger, 1991: 227-240),即:語言體系中的不同對象對外語磨蝕的敏感性不同,其磨蝕的速度和程度也不盡相同。受蝕對象的選擇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 . 1 語言技能間的選擇性

語言按技能大致可分為聽、說、讀、寫。其中,聽和讀屬于接受性技能(r e c e p t i v e skills),而說和寫屬于產出性技能(production skills)。在外語技能的磨蝕研究中,Tomiyama(1999: 59-70)通過調查證實:與接受性技能相比,產出性技能對磨蝕更為敏感,磨蝕的速度更快。Weltens(1989: 41)、Yoshitomi(1992: 293-318)和Reetz-Kurashige(1999: 21-58)的研究結論相似。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語言使用者在應用產出性技能時,在語言的計劃和協調上需要用更多的資源(Yoshitomi, 1999: 80-111)。二是由于受試者掌握的語言信息不一定丟失,而可能是暫時通達困難。如果能提供正確的通達途徑,仍可以檢索到這些信息。研究者在測試受試者的接受性技能時,提供的測試材料本來就是一種檢索線索。

2 . 2 語言層面間的選擇性

按傳統的語言磨蝕研究方法,語言體系可分為語音、詞匯和語法(詞法和句法)等不同層面。在外語磨蝕的研究領域,Tomiyama曾對比過語音、語法和詞匯的磨蝕程度。她的研究結果表明:磨蝕程度最明顯的是詞匯,其次是語法,語音的磨蝕最?。═omiyama, 1999: 59-79)。許多學者通過不同的研究方法對詞法和句法的磨蝕程度進行了對比研究,均得出了相似的結論:相比較而言,詞匯最早受到磨蝕,其次才是詞法和句法。這主要是由于詞匯知識是開發的體系,需要終身學習。而詞法和句法知識,在外語學習結束后,即使處于磨蝕中,也不會再增添新的內容。

2 . 3 語言層面內各要素間的選擇性

在語音層面上,各要素間的磨蝕程度對比雖未進行實證研究,但是Anderson(1982: 83-118)進行過理論分析。她認為:高功能符合的音位比低負荷的耐磨蝕。在詞匯層面上,有關不同類型詞匯間磨蝕程度的對比研究,可能是外語磨蝕領域開展得最熱門的課題。雖然詞匯分類方法可能不同,比較的類別也可能不同,但通過實證的研究結果大多表明,不同類別的詞匯,其磨蝕速度差別較大。比如Hansen & Chen(2001: 90-110)曾用標記理論(Markedness Theory)研究過日語不同數量詞間的磨蝕程度。他們發現:使用頻度高和標記性小的數量詞磨蝕程度小。又如Gonzo, de Bot和Graham等人均發現產出性詞匯知識比接受性的磨蝕程度更大。在詞法層面上,由于語言類型不同,詞法的應用手段亦不相同,故有關不同詞法要素間的磨蝕程度的對比,與語音一樣,也采用理論分析的方法。Anderson(1982: 83-118)認為:在受蝕語中具有低功能負荷、低使用頻率和高標記度的詞法形式更容易磨蝕。在句法層面上,常用于研究的要素有詞序、介詞短語、(格、時態、主謂等)一致性、否定形式和從句等。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要素也是句法中容易受到磨蝕的成分。通過對不同語言及語言層面內各要素的耐磨蝕研究分析,耐磨蝕成分的特征基本相似:功能負荷大、使用頻度高和標記性小。

3 . 外語磨蝕的選擇性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3 . 1 重視語音教學

語音是詞匯學習的基礎。英語是拼音文字,語音是其表達的媒介,沒有堅實的語音基礎,會影響聽、說、讀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重視語音教學,讓學生能夠正確辨音、發音就顯得尤為重要。除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標基礎知識以外,教師還應側重講解發音規律及語音學相關知識。國外學者Mitton曾指出不發音的字母、雙寫字母、非重讀元音等是造成拼寫、記憶錯誤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講解中應要求學生了解元音、輔音字母及其組合的發音規律,單詞重音知識,單詞音節的重讀會影響字母的發音,重音位置的改變通常會改變單詞的詞性。另外,語音中的音節知識也是很重要的,大多拼寫復雜的單詞都是由多個音節組成的,按音節的發音來記憶會更準確。通過不斷實踐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不僅利于單詞的記憶和拼寫,也有利于聽、說、讀技能的提高。

3 . 2 探索詞匯教學法,加強學生的詞匯記憶

目前許多學生并未達到所學級別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達到的詞匯量,究其原因,主要是記憶方法單一、死記硬背、閱讀量少、缺乏詞匯習得策略。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當改進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模式,積極探索詞匯講授的方法,加強學生詞匯記憶。如利用構詞法規律,如復合詞、派生出、轉換法;聯想分類記憶,如語義分類、語音分類、詞根分類;在閱讀中擴大認知詞匯;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布置可行的閱讀任務,幫助他們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尤其是信息量大、趣味性強、知識豐富、反映當代英美文化、生活的讀物,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地道的英文。在語境中記憶詞匯;詞匯講解時可分別給出不同的例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猜測單詞的具體語義,克服學生英漢對等的觀念,促進積極思維。注重詞匯文化內涵的傳達,活用工具書。

3 . 3 強化學生英語聽、讀訓練

如前文2.1中Tomiyama的研究表明,由于強調接受性技能培訓比強度產出性技能更有利于減少語言磨蝕,因此在明示式教學中,應更加側重學生外語聽、讀訓練。要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首先必須進行系統的語音辨音訓練,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聽力習慣,如學習如何預測、捕捉關鍵詞和重要信息,加強聽寫與速記訓練,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堂精聽及課外泛聽,激發其聽的興趣,消除緊張心理。在外語閱讀方面,要將精讀和泛讀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積累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生活知識,加強閱讀實踐,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讓學生多聽多讀是培養交際能力的根本途徑。閱讀理解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閱讀教學是將英語知識向能力進行轉化的實戰練習,因此加強學生的聽、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是防止語言磨蝕的有效途徑。

3 . 4 加強課堂教學中英語輸入和輸出的質與量

自然語言環境的欠缺是外語學習困難及造成外語磨蝕的主要原因之一。課堂幾乎是學生唯一接受外語輸入和進行外語輸出練習的地方。外語輸入是有目的的學習材料,在真實性和即時性等方面有所欠缺,而且外語輸出的質與量也無法保證。這就使得外語學習過程:輸入—構建—輸出,輸出環節大打折扣,語言學習的過程不完整。語言輸出方面的差異是導致外語磨蝕現象難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分析語言磨蝕時,語言學家強調是由于學習者在一段時間內不使用該語言而導致的語言能力退化現象。外語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對語言的使用,即輸出就不夠重視,無法強化記憶和語言知識的構建。外語學習結束后,學習者缺乏使用外語的時間和場合,因此,外語磨蝕現象嚴重。目前,許多學生在系統學習期間只重視語言輸入,忽視輸出,只重視測試成績,而忽略了外語使用能力,在系統學習結束后由于所涉及的領域與所學的英語知識脫節,缺乏接觸和使用英語的環境,勢必會加速外語磨蝕。因此,為了減少外語磨蝕,必須努力提升教學中外語輸入與輸出的質與量。

3 . 5 培養學習者正確的外語學習態度和強烈的學習動機

語言學家Edwards研究發現培養學習者正確的語言態度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可有效地抑制語言磨蝕。在我國部分學生會有“外語無用論”,對學習英語本身持有抵觸情緒,被動接受學校課程安排,只知道英語是必修課,至于為什么要學英語,如何學好英語沒有清楚的認識。教師應予以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態度,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最終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使其認識到外語不僅與母語一樣,都是重要的交流工具,而且還以與母語不同的方式促進學習者思維的發展。強烈的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習者主動學習和加強操練,從而避免語言磨蝕。

4 . 結語

外語磨蝕,作為外語學習的逆過程,有其自身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價值。教師不僅要注重將學習者培養為成功的英語學習者,更重要的是成為成功的英語技能保持者。如何使我國廣大的英語學習者減緩外語磨蝕的速度,外語磨蝕的選擇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本文從作為外語磨蝕已探明的本質屬性之一,受蝕對象的選擇性著手,結合外語習得研究、外語教學研究等,探討了其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幾點啟示,以期對我國的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Anderson, R. Determining the linguistic attrition[A]. R. Lambert and B. Freed. Rowley. 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C]. Mass: Newbury House, 1982: 83-118.

Hansen, L & Yung- Lin Chen, What counts in the acquisition and attrition of numeral classifiers?[J]. JALT Journal, 2001(1): 90-110.

Reetz-Kurashige, A. Tracking returnees retention of English speaking skills. Changes in verb usage over time[A]. L. Hanse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Evidence from Japanese Contexts[C]. 1999: 21-58.

Seliger, H., & R. Vago First Language Attrition[C]. Cambridge: Cambir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Tomiyama, M. The first stage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a case study of a Japanese returnee[A]. L. Hanse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59-79.

Weltens, B., T. Van Els & E. Schils. The long-term retention of French by Dutch students[J]. 1989(2): 205-216.

Yoshitomi, A. Towards a model of language attrition: Neurob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tributions[J]. Issu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992(2): 293-318.

Yoshitimi, A. On the los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by Japanese returnee children[A]. L. Hanse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80-111.

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曹鴻娟.從外語磨蝕的角度分析“年齡小優勢論”[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黃平.影響母語磨蝕的相關因素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9(3).

倪傳斌.外語磨蝕的本質屬性[J].外國語,2007(1):42-51.

猜你喜歡
選擇性外語語音
微信語音恐懼癥
魔力語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語音
選擇性聽力
對方正在輸入……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選擇性分離富集痕量鎘
選擇性××
在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形成生物學概念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