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語言學視角的大學生網絡語言態度分析

2013-11-22 07:40張鑰氰楊孟秋
瘋狂英語·教師版 2013年4期
關鍵詞:網絡語言態度研究生

張鑰氰 楊孟秋

摘 要:本文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調查研究了部分中國大學生和研究生對網絡語言的態度。研究結果顯示,網絡語言可以用言語共同體理論和語域理論予以解釋,但是受試者的受教育程度與其對網絡語言的態度之間沒有直接關系。

關鍵詞:網絡語言;大學生;研究生;言語共同體;語域理論;態度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11-0164-6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44

1 . 引言

據2010年1月15日發布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國網民數量已達到3.84億人,其中大學生在網民中所占比例大約24.3%。數據表明,我國網民主體仍舊是30歲及以下的年輕人群體,這一人群占到我國網民的60.4%,超過網民總數的一半。

網絡語言(Netspeak),即互聯網常用語,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有別于平面媒體的語言形式。網絡語言最初主要是網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效率或出于某種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交流方式,從一誕生便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偏愛,發展神速,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特定的語言變體。然而,對于網絡語言的概念人們有多種理解,沒有統一的答案。有人認為網絡語言是網絡特有的言語表達方式,有人認為網絡語言是指網絡中使用的自然語言。雖然語言學界對網絡語言的研究層出不窮,但這些研究同時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對網絡語言的定義不明確,對網絡語言的性質認識不夠充分,研究局限于其構成特點和交際效果,缺少對網絡語言全面透徹的語言學研究和論證等等。

本文結合社會語言學領域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并采取試驗的方式試圖探索以下問題:

(1)言語社區理論是否可以解釋網絡語言?

(2)語域理論是否可以解釋網絡語言?

(3)大學生和研究生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是否有差異?受試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否與其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有關?有何關系?

2 . 理論基礎

2 . 1 網絡語言的定義

綜上所述,網絡語言是一個具有多重理解的概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網絡語言起初多指網絡的計算機語言,又指網絡上使用的有自己特點的自然語言(Crstal, 2000)。網絡語言也用于專指電子文本(Electronic discourse)及人機交際(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的語言(Crystal, 2000)。結合以往相關語言學研究,網絡語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語言泛指在網絡傳播中所應用或觸及到的一切語言,包括人類自然語言和物理技術語言。前者指的是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為實現人際溝通與交流而使用的語言(如網上聊天,電子郵件,網上論壇等);后者指的是為保障網絡媒體的正常運行和發展創新而使用的技術語言。狹義的網絡語言特指前者,即人們在網絡上收集,發布和交換信息時所使用的自然語言,它和人們在傳統媒體上使用的自然語言一樣,是最通俗明朗和最方便直接的終端信息符號。本文采用的是網絡語言的狹義定義。

2 . 2 言語社區理論簡介

言語社區理論(Speech community)是社會語言學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論之一。該理論的產生源自人們對語言現象跟社會群體現象的聯系的認識。早在1933年美國語言學家布龍菲爾德(Bloomfield)就在其著作《語言論》中提出了言語社會的概念,即憑借言語互相來往的一群人。但第一個系統完整地提出言語社區理論的是美國社會語言學家約翰·甘柏茲(John Gumperz),他認為“憑借共用的語言符號進行常規性互動的人類集合體,并且與其他類似集合體在語言使用上迥然相異的”就是一個言語社區。他后來又補充道:“言語社區,即某種人類集合體,它通過一系列共同的言語符號進行日常而頻繁的交往并以此為特色,并根據語言運用中那些有實義的分歧而區別于其他相似的集合體。大多數持久的集團,無論是小到面對面交往的伙伴,還是大到現代國家,或是同業協會,地段團伙,只要表現出值得研究的語言特色,都可以視為一個言語社區?!?/p>

甘柏茲提出了言語社區理論之后立即在語言學界引起了轟動,國內外相關研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徐大明先生提出了“社區第一,語言第二”的原則,認為言語社區具有人口、地域、互動、認同、設施等五要素。楊曉黎認為確定一個言語社區,需要具備三個基本元素:可以大體圈定的區域,相對穩定而適量的人群,由區域群體成員共同認可并使用的,與其他群體或整個社會語言有所區別的符號體系或曰語言變體。

2 . 3 語域理論簡介

語域理論(Register theory)可追溯至倫敦學派的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和弗思(Firth),但他們都沒有對語篇進行具體分析。語域最初是由Reid于1956年研究雙語現象時提出來的。1978年,英語語言學家韓禮德M.A.K, Halliday在其著作《作為社會特點的語言》(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中首次提出了語域理論這個概念。他認為語言是隨著功能的變化而變化的,這種由用途區分的語言變體就是語域。他還把語域看作是通常和某一情景類型(Situation type)相聯系的意義結構(張德祿,1987)。除此之外,韓禮德還認為語域理論由三個組成部分,即語場(Field),語旨(Tenor)和語式(Mode)。語場指的是交際過程中實際發生的事情,所進行的社會活動的性質、特點以及語言的場景所涉及的話題,體現了語言的概念功能;語旨指的是交際者及其基本情況,如社會性質、社會地位、社會角色、社會關系等,體現的是語言的人際功能;語式指的是語言交際的渠道,媒介和方式,是語篇功能的具體體現。

3 . 試驗步驟

3 . 1 研究問題

(1)言語社區理論是否可以解釋網絡語言?

(2)語域理論是否可以解釋網絡語言?

(3)大學生和研究生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是否有差異?受試人的受教育程度是否與其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有關?有何關系?

3 . 2 受試

試驗隨機選取了某大學一個本科生班級共50名學生,隨機選取了某碩士研究生班級共50名學生。因此,受試者的分布情況是:100名學生中,大學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人數各占試驗人數的50%。

3 . 3 試驗設計與實施

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見附錄),并統一發放給受試者。為了保護受試者的隱私,在開始答卷前,它們被告知一律采取匿名的方式答卷,而且問卷僅作學術研究之用,不涉及任何素質評估和商業用途。答卷時間為15分鐘。

調查問卷由21個問題組成,問題設計可分為2個部分:

(1)第一部分調查受試者的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問題2、3、4、13、14、15、16、17、18等是要調查了解大學生受試者和研究生受試者對網絡語言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差異,受試者的受教育程度與其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是否有關,有何關系。以解決本文第三個問題。

(2)調查受試者對網絡語言的使用頻率和認同程度,如詢問受試者是否經常使用網絡語言(第3和5題),通過什么媒介使用網絡語言(第6題),跟誰使用網絡語言(第7題)和受試者及其聊天對象對網絡語言的認同程度(第10,11,12,13題),目的是通過調查受試者及其聊天對象對網絡語言的了解程度,使用頻率和認同程度,以弄清楚言語社區理論是否可以解釋網絡語言。解決本文第一個問題。

(3)調查受試者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網絡語言,如跟誰聊天使用網絡語言(第7題),在談論什么話題時使用網絡語言(第8題),在什么場合使用網絡語言(第9題)。目的是驗證語域理論是否可以解釋網絡語言以解決本文第二個問題。

4 . 試驗結果與分析

本卷共發放1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88份,其中第一組受試者,即大學本科生班級發放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46份;第二組受試者,即碩士研究生班級發放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42份。問卷的數據輸入電腦后,運用社會科學的統計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了分析。受試者的構成情況如下圖所示:

4 . 1 研究問題一

調查發現,網絡語言往往具備言語社區的特征,使用網絡語言交際可構成一個言語社區。綜合甘柏茲等語言學家和語言研究者的觀點,我們認為言語社區呈現如下特征:一、存在某種人類集合體,即相對穩定而適量的人群;二、存在一個大體可圈定的以供這些人群生活和交流的區域;三、在此區域內必定存在一種或幾種語言或語言變體以供此區域的人群共同并頻繁使用,并且這種(些)語言或語言變體與其他區域所流通使用的語言或語言變體相異。

首先,言語社區必定含有某種人類集合體,人類集合體是語言社區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存在網絡語言的使用者這樣一個人類集合體的話,那么其成員數量難以估計,就中國而言,網民已有3.84億,網絡語言的使用者至少也有幾千萬之巨。本調查問卷的幾個問題都涉及這個特征。如第5題:“你上網聊天的對象也經常使用網絡語言嗎?”,超過80%的大學生受試者和多于86%的研究生受試者選擇了第1和第2個選項;第7題:“你一般跟誰聊天時使用網絡語言?”,83%的大學生受試者和90%的研究生受試者選擇了第1個選項,表明網絡語言必定有其特定、穩定而適量的使用者。

其次,言語社區必定含有特定的區域。正如徐大明先生所言,言語社區既是一種符合社會學定義的社區,又是一種具有語言特征的社區。如果我們可以把網民在網絡上使用網絡語言交際這種現象定義為網絡語言社區的話,它完全符合這個特征,而且帶有更加明顯的語言特性,同時這個社區還帶有鮮明的網絡特性,如其區域或媒介為網絡,語言是網絡語言等。本調查問卷的第6個問題是這個特征的具體體現。

最后,這個區域內必定存在一種或幾種語言或語言變體以供此區域的人群共同并頻繁使用,并且這種(些)語言或語言變體與其他區域所流通使用的語言或語言變體相異。網絡語言本身就不同于傳統語言,它之所以被認為是火星文,就是因為它廣泛地在年青一代如80后、90后之間流通,它的構成和意義不同于傳統語言,年長者和不頻繁使用網絡者很難理解和接受。如在傳統語言中,可愛指的是某人或某物討人喜歡之意,但在網絡語言中,可愛是可憐沒人愛之意。年長者不知道是因為他們并不接觸和使用,然而它被年青一代廣泛而頻繁地使用,以至于它和傳統語言中的可愛在意義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別。本調查問卷的問題如第4、10、11、12題都符合此特征。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和研究生受試者了解、認同和經常使用網絡語言,由此我們可以認定這種現象構成了網絡語言社區。

4 . 2 研究問題二

研究還表明,在網絡這個特殊領域里所使用的語言即網絡語言不同于其他領域所使用的語言,換言之,網絡語言完全符合語域理論的特征。這個領域的詞匯、語法甚至句子結構與其他語域存在較大差別。例如本問卷第8題的8k7和馬叉蟲在傳統語言里沒有任何意義,但在網絡語言里,8k7指的是“不客氣”之意,馬叉蟲指的是“騷”的意思。語域的三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語場、語旨和語式在本問卷調查中均有體現,受試者的反饋結果也符合語域理論特征。如第8題調查的是語場的問題,絕大多數受試者選擇了第2個選項(大學生受試者占74%,研究生受試者占95%),即大部分受試者在談論隨意性話題時會經常使用網絡語言。第7題詢問的是語旨的問題,絕大多數受試者選擇了第1個選項(大學生受試者占83%,研究生受試者占90%),表明受試者更加愿意和自己的同齡人聊天時使用網絡語言,很可能是因為受試者與同齡人的基本情況相差不大吧,如它們的年齡差別不大,社會地位較趨同,都有經常使用網絡聊天的特點等。第9題調查的是語式的問題;絕大多數的受試者選擇了第2個選項(大學生受試者占87%,研究生受試者占100%),即受試者更傾向于在非正式場合使用網絡語言。

綜上調查結果表明,網絡語言符合語域理論的特征,因而語域理論可以解釋網絡語言。

4 . 3 研究問題三

4.3.1 對比兩個實驗組

我們把大學生受試者歸為第一組,把研究生受試者歸為第二組,其中給第一組發放調查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46份;給第二組發放調查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42份。我們的研究希望對比這兩組受試者,了解他們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是否有差異。

我們以第2題為例看哪一組受試者更喜歡網絡語言。統計數據顯示,第一組受試者選第1選項的比例占48%,選第2選項的比例有52%;第二組受試者選第1選項的比例占40%,選第2選項的有60%。對照表明,大學生受試者比研究生受試者更喜歡網絡語言。

再以第12題為例:“您認同現在流行的網絡語言嗎?”,第一組有43%受試者選擇第2選項;而第二組受試者中選2選項的人占57%。顯然,研究生受試者比大學生受試者更認同網絡語言。

從以上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和研究生受試者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沒有顯著差異。

4.3.2 受試者的教育程度與其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是否有關

我們以第2題為例看看卡方檢驗:

皮爾遜卡方檢驗和似然比卡方檢驗中的顯著水平分別達到0.780和0.951,大大高于0.05,表明受試者的教育程度與他們喜不喜歡網絡語言是兩個獨立的變量,也就是說這兩個變量之間沒有直接關系。

同樣,我們再看看報告12題的卡方檢驗表:

卡方值為0.468,顯著性水平為0.465,也遠遠大于0.05。這也表明受試者的教育程度與他們對網絡語言的認同沒有直接的關系。

最后,18題的卡方檢驗結果為:

其卡方值為0.096,顯著性水平為0.065,均大于0.05,因此,綜合以上分析和檢驗,本調查顯示受試者的教育程度與其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沒有直接關系。

5 . 結語

本文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結合前人相關研究,通過實驗的方式,調查了部分中國大學生和研究生對網絡語言的態度。研究表明,網絡語言可以用言語社區理論和語域理論予以解釋,受試者的受教育程度與其對網絡語言的態度之間無直接關系。

本調查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由于條件所限,參加本次調查的受試者人數較少,因此由此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二、本文中受試者對網絡語言態度的調查,可能會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擾,所以結論中關于受試者的年齡及受教育程度與其對網絡語言的態度無直接關系的論斷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Biber, Douglas(ed.).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on Register[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rystal, D.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 Baltimore: Edward Arnold & University Park Press, 1978.

Ronald W.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秦曉晴.外語教學研究中的定量數據分析[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衛嶺.語域分析:理論與實踐[J].山東外語教學,2004(2).

徐大明.約翰.甘柏茲的學術思想[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4).

徐大明.言語社區理論[J].中國社會語言學(澳門),2004(1).

楊曉黎.關于“言語社區”構成基本要素的思考[J].學術界,2006(5).

于根元.網絡語言概說[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張德祿.語域理論簡介[J].現代外語,1987(4).

張薇、王紅旗.“網絡語言研究”筆談[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周明強.言語社區構成要素的特點與辯證關系[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5).

附錄調查問卷

各位同學:你們好!

為了全面了解我國大學生和研究生對網絡語言的看法,我們組織了此次調查,本問卷列出了人們對網絡語言的一些看法,這些看法無對錯之分,請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問題。謝謝你配合我們完成以下問卷。本卷僅作學術研究之用,不涉及任何素質評估和商業用途,請放心填寫?。涿鹁砼叮┲孕母兄x你的支持和合作!

一、你的個人信息

你的性別:□男 □女

你目前的教育程度:□大學生 □研究生你的年齡:______

二、你對網絡語言的態度

1. 你上網的頻率是( )

(1)幾乎每天都上網

(2)每周3次以上

(3)每周3次以下

2. 你喜歡網絡語言嗎?( )

(1)喜歡

(2)不喜歡

3. 你聊天的時候經常使用網絡語言嗎?( )

(1)經常使用

(2)有時使用

(3)從不使用

4. 以下這些網絡語言,你知道它們的意思嗎?JJ, PLMM, BT, TM4, MS, PS, PP, 3Q, 8k7, 9494, 1314, 恐龍,斑竹,打醬油,菜鳥,鳳凰男,有才,很黃很暴力,頂,雷人,抓狂,汗,養眼,蝦米,莫有,馬叉蟲,無語,牛B,猥瑣,腦殘。( )

(1)都知道

(2)大部分

(3)一半

(4)一半以下

5. 你上網聊天的對象也經常使用網絡語言嗎?( )

(1)經常使用

(2)有時使用

(3)從不使用

6. 你在什么地方見到或聽說過網絡語言?

( )

(1)網絡

(2)報紙雜志

(3)電視廣播

7. 你一般跟誰聊天時使用網絡語言?( )

(1)同齡人,如同學,朋友,網友等

(2)長輩,如父母,老師等

(3)其他

8. 你在談論什么話題時經常使用網絡語言?

( )

(1)嚴肅性話題

(2)隨意性話題

(3)二者兼而有之

9. 你會在什么場合使用網絡語言?( )

(1)正式場合

(2)非正式場合

(3)任何場合

10. 當你使用網絡語言時,你的聊天對象明白你的意思嗎?( )

(1)完全明白

(2)明白大部分

(3)明白一點兒

(4)完全不明白

11. 當你的聊天對象說網絡語言時,你明白他的意思嗎?( )

(1)完全明白

(2)明白大部分

(3)明白一半左右

(4)完全不明白

12. 你認同現在流行的網絡語言嗎?( )

(1)完全認同

(2)大部分認同

(3)少部分認同

(4)完全不認同

13. 你對網絡語言有怎樣的評價?( )

(1)很好,簡明巧妙地表達心緒,是新時代文化的反映

(2)一般,平??梢杂?,但在正式場合要慎用

(3)不好,過于追求語言的粗鄙化和幼稚化,擾亂了傳統語言的秩序

(4)其他

14. 你認為網絡語言的使用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

(1)會使消息傳播更加簡潔生動

(2)增進朋友間的感情

(3)會使我們的母語退化,寫作能力降低,品味庸俗(4)會使我們與長輩的代溝越來越深

15. 你認為網絡語言是對漢語的補充還是沖擊?

( )

(1)補充

(2)沖擊

(3)二者兼而有之

(4)其他

16. 你認為網絡語言未來能取得跟書面語,口頭語同樣重要的地位嗎?( )

(1)能,但需時日

(2)能,很快

(3)不能,會漸漸淡去

(4)不能,但會融入兩者中

17. 你認為網絡語言應該被限制使用嗎?( )

(1)網上不可以被限制,其他無所謂

(2)不管在哪里都應該被限制

(3)政府,媒體等應該限制使用

18. 你認為需要規范網絡語言嗎?( )

(1)需要

(2)不需要

猜你喜歡
網絡語言態度研究生
伍小東研究生作品選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選登
夏天好煩 懶也能穿出態度
沈銘存研究生作品選
網絡語言朝生暮死現象探析
模因論視域下的網絡語言漢英翻譯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符號學視域下的網絡語言傳播研究
態度決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張揚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