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問題研究

2013-12-17 11:08邱偉茜
山東社會科學 2013年8期
關鍵詞:資本密集型出口商品出口

邱偉茜

(河南安陽工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出口貿易取得顯著成績,這主要得益于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擴大出口以及能源消耗型產品,這種粗放型的外貿增長方式促進了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但出口效益低下,出口產品競爭力不強。伴隨著改革的深入以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斷加深,國際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國內外經濟形勢也變得錯綜復雜,全球經濟相當不樂觀。我國出口貿易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也日漸突出。受國內外種種因素的影響,現在我國正面臨著出口增速放緩、出口商品結構不合理、貿易摩擦加大,服務貿易出口滯后于貨物貿易出口等問題,我國外貿出口正面臨著近10年來最為嚴峻的考驗。針對這樣一種情形,《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審查報告》中提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推動出口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擴大進口,著力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把促進資本雙向流動和轉變發展方式結合起來,提升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分工的層次和國際化經營水平。這充分說明了我國加快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緊迫性以及保持出口貿易穩定增長對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一、我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歷程

(一)資源密集型產品為主(建國初期~1986年)

1986年以前我國出口產品主要是以農副土特、原材料等初級產品為主,食品及活動物、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成為我國出口的主要產品。其特點是談不上什么附加值、技術含量和加工制造,在1986年我國紡織服裝取代石油成為第一大出口商品以后,這標志著我國擺脫了以資源為主的出口結構,進入了一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導的時代。

(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1987~1991年)

自1986年起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發生變化,由初級產品為主轉變為工業制成品為主,我國出口的主要商品轉向紡織服裝,自此出口產品以紡織和服裝等輕紡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我國出口的主導產品,標志著1987年之后我國出口的產品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在這期間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升級和優化,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以及資本密集型產品在工業制成品中所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不斷改變。1991年,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達到最高點,占所有出口總額的62.2%,之后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迅速增長,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低于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

(三)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比例逐步上升(1992~2004年)

我國出口總額中工業制成品比重由1985年的49.4%上升到1990年的74.5%,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這期間我國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所占比重提高。到1995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超過紡織服裝產品成為我國最大類出口產品。2000年資本密集型產品所占出口總額的比例達到47.4%。此后,勞動密集型、低收入彈性產品在出口結構中的比重不斷降低。2003年資本密集型產品在我國工業制成品出口中所占比重為51.41%,首次超越了勞動密集型產品48.59%的比重,真正實現以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成為出口持續穩定增長的最主要動力,順利完成了出口商品結構向資本密集型結構的轉變,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在不斷優化。

(四)技術知識密集型產品發展調整時期(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 )

在機電產品等資本密集型產品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技術知識密集型產品也在不斷邁進。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到2006年期間,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迅速增加,技術知識密集型產品快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但是目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并沒有成為我國出口的主導產品。2011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0855.9億美元,增長16.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488億美元,增長11.5%。雖然國家采取一些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退稅、加征出口關稅、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等項措施,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出口商品中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逐步提高,但是機電產品出口仍是出口的主要商品。不管是數量還是增速方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都不及機電產品出口。為了增強我國出口貿易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減少貿易摩擦,我國出口貿易正在加大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我國從勞動、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向技術知識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轉化。

二、我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現狀

(一)出口貿易規模持續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出口貿易發展迅速。1978年,我國出口貿易僅有97.5億美元,占世界出口額不足1%,占GDP的比重為4.6%。2004年增至5934億美元,占世界出口總額6.5%,占GDP比重36%。到2005年,我國出口貿易額已經增長到762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77倍。2010年出口15779億美元,2011年出口總額為18986億美元,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增速卻在下降,2010年出口增長31.3%,2011年出口增長只有20.3%,比上年回落11.1個百分點。

圖1 2003~2012年9月出口總額和增速情況

2012年前三季度出口14953.9億美元,增長7.4%,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5.3個百分點(見圖1),[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從國際環境看,當前歐債危機尚未根本好轉,國際市場持續疲軟,我國對外貿易增速下滑,出口增速放緩,沿海主要省市出口增速明顯放緩,出口企業壓力很大,前景不容樂觀。

(二)一般貿易出口上升,出口貿易方式有所改變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出口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一般貿易高于加工貿易比例。2001年以來,在加大對外貿易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思想指導下,我國進出口貿易方式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近幾年,我國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升級,提高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加工貿易出口比重下降,一般貿易出口比重有所上升。2011年,一般貿易出口91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3%,加工貿易出口83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9%。2012年前三季度,一般貿易出口7297.8億美元,增長8.3%,加工貿易出口6309.4億美元,增長3%,占總體出口比重42.2%,比去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從總體來看,一般貿易出口總量上升。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正在優化,一般貿易優勢明顯優于加工貿易,我國自主研發能力增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有很大提高,出口能力不斷提升。

(三)服務貿易出口持續增長

在貨物貿易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也在穩步增長。1984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僅為44億美元,到2011年的4191億美元,增長近百倍。2000~2011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8.3%,全球占比從2.2%增長到5.2%。我國服務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競爭優勢已初步顯現。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達1464.5億美元,世界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2009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為1286億美元,同比下降12.2%;進口額為1582億美元,同比增長0.1%,出口和進口分別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經歷2010年較為強勁的恢復性增長之后,2011年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服務出口總額達到1820.9億美元,服務貿易出口額居世界第四位,位于美國、英國、德國之后。[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四)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

我國加工貿易國內配套、增值率2000年為32.7%,2011年提高到43.8%,加工貿易總量從2002年的3022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3052億美元,增加了3.3倍,年均增幅達17.7%。我國加工貿易企業進一步優化生產模式,向上游和下游企業延伸,由簡單的加工向深加工配套深化,并逐漸轉向代設計、代加工一體化,加工貿易國內配套增值率2012年前三季度提高到44.2%。高污染、高耗能及消耗國內資源產業的加工貿易業務已經停止,加工貿易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國加工貿易的經營主體發生變化,民營企業迅速發展。東中西部加工貿易均衡化發展,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發展迅速。

三、我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以高污染、高能耗以及資源浪費型產品出口為主

雖然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較快,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與傳統出口優勢產業相比,高新技術產品未成為出口主導產品。這和我國多年只注重外貿發展速度、輕視效益、重視數量、輕視商品質量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有關,嚴重制約了我國出口商品的發展。從2009年起,我國鋼材、焦炭等生產能耗高、高污染的產品出口比重快速下降,但是我國傳統出口優勢產業仍占有相當比重。同時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的技術含量及產品附加值仍然不高,競爭優勢不強(見表1)。

(二)服務貿易出口額增長滯后于貨物貿易出口額增長

多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力度不夠,明顯滯后于貨物貿易發展速度??偟膩砜?,規模與同期的貨物出口相比水平仍很低(見表2)。我國服務貿易一段時期以來處于逆差狀態,2011年,中國服務出口和進口呈現出不同發展態勢,進口增長明顯快于出口。2011年進出口差額為549.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倍。旅游和保險服務、運輸服務以及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費等領域是逆差的主要集中地,充分說明我國貨運保險、國際航運、先進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力很弱。附加值高的服務貿易如信息、金融和咨詢業在服務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仍然偏低,建筑、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貿易仍是我國服務貿易的主體。

表1 2011年主要商品出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資料來源于中國商務部網站。

表2 1982-2011年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比較(億萬元,%)

數據來源: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中國商務部。

(三)加工貿易技術含量不高

近些年我國加工貿易總量不斷增長,順差比例也在逐年擴大。我國加工貿易總量仍在大幅上升,加工貿易順差比重加大,仍是我國出口商品中占有比例最大的貿易方式。近年來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總的來看,我國加工貿易處在產業鏈的下端。出口的產品加工程度淺,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外方控制研發、設計、品牌,我方只收取廉價的加工費用,核心技術缺乏,難以買到國外的先進技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生了“量多價低”的現象。更為重要的是,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通脹壓力的加大,加工貿易的成本也上升,一些跨國公司開始把加工廠轉移到生產成本更加低廉的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甚至在后危機時代,一些發達國家為了擺脫經濟的困擾,加快經濟復興,開始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又重新重視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進行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四)貿易摩擦加大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在融入世界大熔爐的過程中,既享受到了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好處,但同時也面臨著外部國家的挑戰,發達國家頻頻向我國發起貿易摩擦,挑起貿易爭端。入世十幾年來,針對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690余件。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于全球經濟繼續低迷,世界經濟更是步履蹣跚,失業率也比較高。據商務部統計,2006年共有25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兩反兩?!闭{查86起,同比增長37%,涉案金額20.5億美元。2007年美國首次對我國產品啟動反補貼調查。截至2007年,我國已經連續12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2012年以來,經濟持續低迷,貿易保護主義升溫,我國出口貿易面臨的摩擦也不斷增多。美歐的貿易保護主義除了體現在利用WTO框架下的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來限制中國產品出口外,還體現在在國際市場上一再給人民幣升值施壓。

四、轉變我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

我國要從經濟大國轉變為經濟強國,不僅要實現出口貿易額的不斷增加,而且要實現出口產品結構的正確調整,實現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堅持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路線,樹立循環經濟理念。循環經濟已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循環經濟不僅可以節能減排,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而且可以擴大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促進出口增長與保護環境很好地結合起來,實現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針對我國出口商品創新能力不強,企業盈利水平低、品牌影響力偏弱的問題,我國必須抓住機遇,加快實施技術更新換代,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逐步實現產業升級,向中高端產業層級邁進,向研發、設計拓展,向品牌建設、渠道創新發展。著力發展本土品牌商,讓代工工廠為我們所用,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尤其是新興產業在技術上的開拓和創新,不斷增加出口商品的文化含量。

(二)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2011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僅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4%,這充分說明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首先要大力發展與貨物貿易相關的服務貿易的出口,我國是貨物貿易大國,已經擁有貨物貿易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與貨物貿易出口相匹配的服務貿易出口所擁有的獨特優勢,著力發展服務貿易出口,以促進貨物出口增加,為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提供動力;其次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服務企業,不僅要引進國外大型服務企業來華投資,更要帶動龍頭服務企業組建國際品牌戰略,打造服務貿易促進平臺,促進服務貿易促進機制的加快建立;再次要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軟實力,通過人才培訓,大力提升服務貿易人才的質量水平,從設計、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積累人才和經驗,按照不同服務的類型,積極探索和打造服務出口基地,形成服務出口產業集聚群。

(三)繼續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近年來我國加工貿易在進行轉型升級的探索中,取得顯著效果,富有一定成效,但這種轉型升級還屬于完善階段,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善代工生產,還要繼續加大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第一,政府在市場中起宏觀調控作用,從實際出發,指引一些加工貿易企業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根據自身情況創建國際品牌,同時還要避免一些加工環節流失海外;第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要與人力資源相結合,改善勞動者的待遇,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對勞動者進行培訓教育;第三,提升我國在全球生產價值鏈上的分工地位,提升整體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研發,大力發展倉儲、物流、配送,進一步控制國外銷售渠道。

(四)采取應對摩擦的措施

我國過去以數量求發展的出口模式正遭受著來自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抵制。同時,我國國內特殊的結構模式,在不同程度上也制約出口貿易的發展。因此,出口企業要合理利用資源、提高出口商品質量、增加高新技術含量,樹立國際品牌新形象,這是我國出口產業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減少貿易摩擦的最佳選擇。首先,提高自身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規則制定等方面的軟實力,提高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內涵和質量;其次,為了更好地參與競爭,我國必須學習和運用WTO規則,積極參與制定世界貿易規則制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堅持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起,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合理公正發展,通過雙邊和多邊協調機制尋求互利共贏;最后,在穩定出口增長的基礎之上擴大進口,擴大進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緩和貿易摩擦的積極作用,客觀上也為廣大出口企業更好地拓展國際市場,只有進口、出口“比翼齊飛”,才能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資本密集型出口商品出口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2019年1—8月我國主要出口商品統計
2019年1~5月我國主要出口商品統計
2019年1~4月我國主要出口商品統計
2018年1?8月我國主要出口商品統計
大國雁陣模型可分析我國產業轉移嗎?
一只鷹,卡在春天的出口
工資、失業與制造業內部結構變動區域差異分析
Appearance of a neural bypass between injured cingulum and brainstem cholinergic nuclei of a patient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n follow-up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images
米彎彎的夢里有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