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網絡“揭私”看官員的私權利

2013-12-20 01:32曾寧
檢察風云 2013年18期
關鍵詞:公權力官員公民

文/曾寧

從網絡“揭私”看官員的私權利

文/曾寧

近年來,網絡“揭私”反腐事件的頻出導致一批問題官員紛紛落馬,廣大網民對網絡的反腐力量興奮不已的同時,不少法律人開始擔憂是否存在對官員私權利的侵犯。對于此,我想從一名法律工作者的角度談些自己的看法。

姑且不說官員,先來看公眾人物。在我國港澳臺地區及境外,娛樂界、體育界等公眾人物往往是媒體關注較多的對象,他們在習慣于頻繁通過屏幕、雜志、報刊等渠道展示社會角色正面形象的同時,也忍受著對他們個人狀況甚至是私生活的各種曝光。除非涉及惡意誹謗或嚴重侵害,我們很少聽到他們為此提出的所謂私權利的侵犯。公眾人物的社會定位,決定了他們的言行舉止不能停留在只對自己負責的層面,而要更多地考量其對大眾、對社會的影響。

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通訊社的時代悄然到來,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的變化不再是傳說。網絡反腐風起云涌,在信奉“有圖有真相”、“用視頻說話”的網民行動中,一批問題官員紛紛落馬。法治社會,以刺探官員私生活的方式挖掘反腐線索,究竟面臨哪些權利風險?又會不會將我們引向法治的歧途?

在我國,公職人員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官員,由于所擁有的或大或小的公權力,往往更容易成為社會關注的對象,特別是對私權利的行使。普通公民的私權利在法律上適用“法無禁止即自由”原則,只要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公民可以自由決定所思所想所為,而官員的私權利行使則往往會讓公眾聯想到其擁有的公權力的影響。比如個人消費,同樣是在正常收入范圍內購買一定價值的手表、皮包、服飾,公眾往往會對官員進行一定的揣測甚至懷疑,而這種揣測或懷疑的實質就是對官員私權利是否與公權力結合的擔憂。如果這種消費還超出了正常收入,則無論再從股票收益、遺產、投資等方面如何解釋,恐怕也難以得到公眾認可,更何況是在網絡迅猛發展、民意高度自由的今天。

歷史上,百姓習慣稱官員是“父母官”,期盼他們為民做主、清正廉潔。而幾千年來真正青史留名的清官屈指可數,原因在于:傳統社會的官員只唯上,百姓無法對他們進行監督。如今,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公職人員的應有之義就是成為人民的公仆,成為勤政廉政的化身。這既需要政府和官員的主觀努力,更離不開公眾和社會的監督。官員對網絡這種新興媒體的監督作用應當予以更多的理解和寬容,只要是出于公心,即便有所偏差也應予以鼓勵。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我更希望看到,每位公民不僅可以大膽運用自己“法無禁止即可為”的自由,還可以監督政府和官員,監督公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的根本要求。這種監督的背后當然也應包括對官員私權利行使的合理懷疑。因此,對于每一位官員而言,常懷敬畏之心不僅是要謹慎運用手中的權力,更應當尊重每一位公民的每一份權利,這其中就必須包含允許公民的合理懷疑。

說到底,誰讓你是一名官員呢!

猜你喜歡
公權力官員公民
論公民美育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暢通公權力干預家暴通道——專家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出臺配套細則
官員在線
官員在線
官員在線
十二公民
《行政訴訟法》讓公權力更規范
國家公權力對我國相關用益物權的影響
官員曬書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