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農產品流通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4-01-12 08:59周曉瑞喬嬌嬌
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 2014年9期
關鍵詞:市場流通農產品

周曉瑞 喬嬌嬌

【摘 要】河南省農產品豐富,但是農產品物流水平落后,供需信息不暢通,許多農產品“足不出戶”,大量滯銷,嚴重制約了當地農產品經濟的發展,本文對河南省農產品流通現狀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產品;市場;流通

河南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在“百千萬”工程的帶動下,我省的農產品種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然而“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矛盾、農產品流通問題依然突出,成為制約農產品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河南省農產品流通現狀分析

1.目前河南省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和經營模式多數仍以廣大分散的農戶為中堅力量,農民自發組織、分散經營,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基本上是各自為戰,以簡單、零散的經營方式從事小規模運銷,組織化程度不高,難以形成合力。而農民協會、農民經紀人、第三方物流等領域發展水平不高,制約了農產品的快速流動。

2.農產品交易方式延續傳統交易模式,即農產品選擇攤位擺放,買賣雙方通過互相叫價降價進行對手交易,協商買賣。受這種交易模式影響,市場競爭性相對較弱,價格透明度較低,導致批發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不利于農產品的供需平衡,也不利于農產品的規格化、標準化發展。而這種一對一的議價模式交易時間較長,又影響到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反過來,由于在標準化、規格化、消費水平、商業信譽及支付手段等方面都還存在著有待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又嚴重制約了期貨交易、拍賣交易、電話交易、網上交易等更加現代化的交易方式的推廣。

3.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因其農產品新鮮度好、價格便宜等特點,現階段仍是河南省消費者購買農產品的主要場所。近年來,河南省農產品市場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大多數批發市場雖承擔著農產品集散、價格形成、質量檢測等責任,但批發市場設施簡陋,規模較小,現代化水平較低,難以形成全省乃至全國的農副產品貨物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農貿市場因其規模小,不規范,產品缺乏可追溯性,既不能為上級供應商提供準確的銷售信息反饋,也不能為下游消費者提供安全保證。隨著經濟的發展,食品安全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選擇去超市或連鎖店購買農產品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但現在其銷量份額仍然較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4.近年來, 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農業信息化工作體系已初步形成, 全國97%的地市和80%的縣級農業部門具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機構。但就河南省而言,農村信息化程度還比較低,尤其農產品物流信息中服務信息還比較弱,信息不集中、信息傳遞面窄、物流信息不暢、信息無法“進村入戶”等問題還普遍存在, 導致農產品信息難以收集、傳遞, 信息資源不能共享,加上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和大量集中上市, 造成了農產品“賣難”、“豐產欠收”等問題。

二、促進河南省農產品流通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合理的農產品市場體系

建立為農產品流通提供網絡暢通、功能完善的農產品市場體系,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必要途徑。目前批發市場、農貿市場仍是河南省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重點,政府要搞好布局、提高檔次,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發展批發市場連鎖經營。另外,零售市場營銷網絡中要積極發展超市專柜。對于城市消費者來說,與他們生活相關性更大的是超級市場。因此,如果在超級市場中大力發展農產品專柜,一方面可以方便消費者購買,增加農產品的銷售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提高農產品質量、改善包裝等手段來提升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

(二)積極穩妥地推行拍賣制, 健全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農產品實行拍賣制具有透明度高、信息集中、價格合理、交易規范、成交迅速等優點, 在條件基本具備的銷地批發市場逐步嘗試采用拍賣、合約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 使價格的形成過程公開透明, 提高信息的集散傳播效率, 有利于理性的交易決策。積極培育大型的批發商組織擴大交易規模,促進委托代理批發貿易的發展, 以提高交易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 從而為拍賣制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使之逐步成為農產品批發交易的主要方式, 與國際農產品市場接軌。

(三)大力發展農產品第三方物流及服務

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可以減輕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負擔,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業務;有利于保持農產品的“生鮮”,節約大量交易成本, 保障供應的及時性, 而且還有利于擴大農產品的流通半徑和流通量, 擴大物流的規模和專業化水平。

另一方面,農產品物流要得到發展還要提高服務水平。服務不能僅停留在運輸、倉儲等功能上, 應加強包裝、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處理功能, 條件具備的地方還應開拓具有較大增值性的功能, 如結算功能、需求預測功能、教育培訓功能等。物流業作為服務性行業, 關鍵要體現“服務”二字。而目前河南省農產品物流市場主體的供給方多以價格作為競爭手段, 增值性服務的手段幾乎沒有, 這樣不僅不能提高服務質量, 反而由于過度競爭而降低了服務質量。

(四)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及高端物流設備的投入

河南省農產品集散市場現階段擁有儲藏、加工和信息開發利用能力的市場為數不多,且管理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遠滯后于當前的農產品市場發展需要。 而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完備和便利的基礎設施, 所以, 發展農產品物流業首先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加強農村道路建設和農產品運載工具的開發生產, 加強各種農用倉庫的建設,發展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產地、銷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另外,要加大對農產品儲運設備的投入。當前我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遠遠跟不上需求。農產品物流損耗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冷鏈物流技術,因此要加快冷鏈物流發展步伐,加強保鮮冷藏庫建設, 以確保冷藏農產品的質量。

(五)加快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

現代農產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而河南省目前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建設落后, 嚴重制約了農產品流通的速度。要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 就必須對現有的農產品物流分散運作資源進行集成、整合,提高網絡信息質量,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用。建立農產品供需交流平臺,對農產品流通信息進行全面、及時、科學地收集、分析、處理和發布,對農產品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加大農產品經紀人培養力度,組織專門人才分析農產品價格走勢,為農產品生產者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確保農產品市場的高效運轉。

(六)各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農產品物流發展

河南省的農產品物流仍屬于弱勢產業, 發展農產品物流離不開政府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府應積極發揮對農產品物流的宏觀調控作用,變“管理者”為“服務者”,為農產品流通提供服務平臺和政策保障。

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業企業改革,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 為農產品的物流和配送業務發展營造良性的運營環境;另一方面也要發揮政府公共職能作用,加快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制定法律法規,規范農產品物流市場行為,制定政策扶持和信貸稅收支持;最后加強國際農業物流領域的合作,在物流與配送技術、教育、管理咨詢等領域發揮有效作用。

參考文獻:

[1] 姜曄.農產品流通現狀及其思考-以黑龍江省為例.[J]經濟研究.2011.02

[2] 張京衛.日本農產品物流發展模式分析及啟示.[J]農村經濟.2012.01

猜你喜歡
市場流通農產品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我國流通產業現代化的路徑思考
淺談房產測繪中的質量控制要點與體會
手機報面臨的發展困境及紓解之道
“AutoForm金屬板料成形仿真軟件”市場在中國的開拓及本土化發展
農產品爭奇斗艷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雙色鑲嵌流通紀念幣前景看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