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民辦高校輔導員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策略

2014-01-12 08:59姜睿魏娟李學
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 2014年9期
關鍵詞:心理素質輔導員策略

姜?!∥壕辍±顚W

【摘 要】民辦高校目前正處于學校轉型、進一步探索教學改革、專業培養方案敲定與修改階段,社會對民辦高校的意見逐漸從模糊向清晰發展,家長對民辦高校的希望逐年具體化。作為多數民辦院校普遍存在年限欠久、培養經驗逐步穩定、輔導員隊伍結構化差異、學生相對水平及應對策略未及重本院校的現狀,結合民辦高校對輔導員工作的要求,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將其形成策略已成為對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具體要求。

【關鍵詞】 輔導員;心理素質;策略

一、現狀與分析

學校層面:由于發展時間略短,教育教學經驗、學生工作管理經驗尚未與校園文化形成有機整體;教師隊伍結構化有待進一步完善;教師工作體系化有待加強;學生固有素質過分依賴于高考成績。社會層面:學校圖發展,學生謀特長,社會對學校學生培養要求逐步精細化;學生對于社會的認識與現狀間在時間維度上存在差異;高校作為學生成長與社會需求的中介,不斷適應著社會,調整既有人才培養方案,努力達到培養的提前性,又要符合社會對于人力資源選擇的期待,二者間的聯系與矛盾始終存在一定程度的距離。學生層面:自身的質量與學校的情況密切相關,其質量的連續性、結構性不斷在深度、層次、結構上對民辦高校提出要求,這些又與學校的整體性,學生工作的包容性,教師經驗的持久性存在矛盾。多維度的矛盾,多方面的差異無疑為高校的學生工作提出隱形的要求:適應。學校要適應,也要適應社會;教師要適應,也要適應學生;家長要適應,也要適應學校。適應問題的根源更多的在于個體身上的心理成長,因此,作為高校中學校、用人單位、家長、學生相互聯系的橋梁,輔導員對于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顯得非常重要,而輔導員自身對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更需要策略化。

二、解決途徑

此類矛盾解決途徑的關鍵詞是適應,方式是溝通和引導。一方面,與輔導員聯系最緊密的是學校、學生、用人單位、家長,這就決定了輔導員工作的空間需要從既有的平面關系(師生)逐步擴展到涵蓋多層關系的立體層面;另一方面,現行的輔導員工作內容多數為日常事務處理、應急事件應對、維持安全穩定、信息傳遞、反饋,需要及時的更正或者提升為面向學生終身發展、終身學習的高度,不再是過分忙于日?,嵤露鲆暯逃举|。以上層面對于輔導員的要求便是做好全方位溝通,做好全程引導。

溝通與引導的對象是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的個體,如何將溝通與引導落實則依賴于關系兩頭的適應性,適應已成為學生大學生活的必修課,從內而言,適應自己:想法、觀點、需要、情緒、錯誤等等,從外而言,適應大千世界。這樣的定位則是致力于學生終身全程發展。作為大學階段的學生,心理成長可以說是從被動向主動遷移的階段,也可以看作是由“主動”計劃向“被動”接受轉型的時期。育人如筑樓,一切行為都要從一言一行做起,溝通借助適應便于真正的引導,引導通過適應為了更好的溝通,因此適應則成為其中的關鍵點、切入點。適應的心理學定義是個體通過有計劃的組織機體內的各項資源以應對來自內外的各中刺激,進而達到一種平衡。適應的目的是讓個體更好的理解和改變環境。為了讓學生學會更高的適應,輔導員要掌握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三、策略

(一)建立全程跟進意識

學習的過程依賴于已有的水平與可觸及的高度,教師需要準確把握這兩方面才能進行相應的指導,進而促進學業上的提高。育人更是如此,學生的發展變化與時代緊密聯系,不同的時代有相似的任務又存在不同的主題,因此告別“大學是人最后的學習階段”,建立終身學習的概念是果,促進學生養成全程意識才是因。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需要掌握學生成長全程概念,同時又要抓住每個個體成長過程中的最近發展區,進而像銷售人員在維持客戶一樣進行跟進,為培養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二)掌握“讀心術”

“讀心術”不是一門技術,而是一種人際關系。了解學生是一句空談,而讓學生愿意讓對方、期待讓對方了解自己才是輔導員掌握學生成長機遇的關鍵。這種人際關系既需要輔導員以身作則、一定程度的暴露自己,也需要輔導員具備相對專業的傾聽能力,一味的灌輸,效果已然;自己覺得學生聽進去而實際未必,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淺嘗輒止的達到了基本關系的建立而又不在深入,這是能力上的不足。因此,先達到構建關系與做到傾聽這一步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三)把握頓悟,提供資源

如今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而自我體驗卻相對封閉,其表現就是自我控制的感受與需要表現的尤為突出,即:不聽話,不聽勸,與師長作對等。我們需要的是結果,但是對于結果提出種種要求卻又制約著學生的領悟,與其如此,不如把握好學生頓悟的節點。在這個節點前后,不需要我們強調后果怎么,而是把握好學生自己組織各種資源予以順應的能力,這種能力既需要鍛煉,有需要廣大的資源,因此,在這個層面,輔導員需要更多的注意頓悟發生的過程以及提供頓悟所需要的各項資源,便可促進學生友好接受指點,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四)適時回顧,有效遷移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輔導員對于學生的教育就是要做到這一點,要讓學生從他人引導中學會自我引導,讓學生從真實第三人稱角度的提點逐漸建立起自身內部的第三人稱系統,讓內部過程逐漸取代第二信號系統。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輔導員適時引導學生回顧:將頓悟的過程意識化、可操作化。這樣,學生在學校的成長便實現了人生中重要的進步,才能在萬千社會中成為受人欣賞和尊敬的頂梁柱。

四、結語

學校為其發展,學生為其成長,第三方為其所用,最本質最一致的要求就是要讓學生懂得在適應的基礎上自行成長、自覺變化。教育本質任務就是促進學生的成長,希望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借此文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歡
心理素質輔導員策略
本期話題:如何有效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淺談心理素質課程的重要意義
幼兒心理素質與良好行為習慣、問題行為的關系
地方高校學生干部心理素質提升探析
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學習型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時代訴求與角色定位
Passage Four
“有為”也應“有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