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之無文”本義辨

2014-01-20 16:26王瑞剛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陳國辭藻文辭

王瑞剛

孔子曾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比藗冊谡撌稣f話、寫作的技巧時,常常會引用這句話。如郭預衡先生在《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一文中,便借此句來強調“思想和學問的傳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很顯然,郭預衡先生是將其中的“文”字理解為“文采”。

翻閱一般的常用詞典,如《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對這兩句話的解釋都是“說話沒有文采,就流傳不遠”?!豆糯鷿h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8年12月第1版)中也將這兩句話作為例句列在“文采,文飾”的義項下?!蹲笫洗呵镒g注》(顧寶田、陳福林注譯,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也注釋為“說的話沒有文采,傳播不會久遠”。

看來,人們對于“文”字的解釋,大多集中于“文采”之意。

而對于“文采”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6版)是:“①華麗的色彩。②文學方面的才華?!薄稇脻h語辭典》(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商務印書館,2000年1月第1版)除了上述兩種語意相似的義項外,第三個義項是“華美雅麗的辭藻”。

在現代漢語中,說話、寫作時提到的“文采”當然應指“華美雅麗的辭藻”。但是,語言有“文采”就足能流傳得遠嗎?遍觀記述孔子言行的《論語》一書,為什么我們很難看到孔子富有“文采”(即富有“華美雅麗的辭藻”)的談話呢?為什么孔子提出說話要有“文采”的主張,但在他的言論中卻沒有充分地體現出來呢?

為了解決這個疑惑,筆者查閱了“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出處,希望根據文本語境來理解“文”的真實意義。

這兩句話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原文如下:

仲尼曰:“《志》(指古書——筆者注)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

孔子在這里大加贊賞的“文辭”、“慎辭”,指的是書中前文所記載的鄭國最有名、最有政績的政治家、外交家子產所說的一段話。那么,子產究竟在什么情況下,說了些什么話,具有什么語言特點而被孔子稱為是“為功”的“文辭”、“慎辭”呢?

再讀《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相關文字,可以了解到原來當年陳國曾隨從楚國進攻鄭國,在進軍途中將鄭國的水井都填塞了,樹木都砍伐了,“井堙木刊”,因此激怒了鄭國。鄭國子產等率兵攻陳,取得了全勝,陳國國君捧著社主率眾投降。當鄭國向其盟國晉國請功時,晉國方面質問鄭國為何進攻陳國。子產義正詞嚴地解釋說陳國如何背棄了與鄭國的聯姻關系,辜負了鄭國擁立陳國君主的恩德,并做出“井堙木刊”的缺德事。晉國方面又接連質問鄭國“何故侵小”、“何故戎服(因為在向晉獻入陳之功時,子產穿著軍服主持此事)”,子產解釋說陳國有罪,理應被討伐;并且反詰說,當時多數諸侯大國已取得的土地已接近周天子應該擁有的土地面積,不都是靠“侵小”得到的嗎?此話其實指責的就是已成為強國的晉國。至于鄭國“戎服”,子產解釋說那也是效仿當年城濮之戰后晉文公戎服向周王獻擊楚之捷。子產如此一番慷慨陳詞,令晉國無理再詰問,晉國的重臣趙文子也不得不承認子產的話“其辭順,犯順不祥”,于是接受了鄭國的獻捷之功。當年冬天,鄭國派人到晉國拜謝,并趁機再次進攻陳國,使陳國降服。就此,孔子有了上文所說的那些話。

由此看來,對子產的話,趙文子稱為“辭順”,孔子贊為“文辭”、“慎辭”,故而應將“言而無文”中的“文”解釋為“條理清晰,順情合理”,此義當可以由“文”的本義“紋理”引申出來。所以筆者認為,“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真實意義應該是“說話不能條理清晰、順情合理,流傳就不會久遠”。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嘛。

再揣摩孔子在《論語》中的談話,其言之“條理清晰、順情合理”的語言風格也足以證明孔子的主張與實踐是完全一致的。解釋為“文辭”(指文章的用字、用語等),類似今天的修辭,也有道理(林以廣:《作文取勝有門徑》,語文天地網)。而解釋為“文筆有‘才氣,語言變化多,用語精美”等意(陳桂芬:《高考作文指要》,天津人民出版社)則極為不妥,因為按今天人們普遍認為的“文采”(華美雅麗的辭藻)之意理解是不符合原初語境的。若解釋為“文化”、“文章”等就更是無憑無據了。

[作者通聯:天津濱海新區塘沽一中]

猜你喜歡
陳國辭藻文辭
星辰
十四國諸侯云集戚城意欲何為?
一本讀不完的書
淺談對國家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在寫作教學方面的幾點認識
咬嚼:讓課堂建構更靈動
脫變蔓延
楚莊王伐陳
論中國古代戲曲史的重建
筆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