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勵理論對志愿者行動的管理功能及其體系研究

2014-01-20 02:23陳新亮
學周刊·下旬刊 2014年2期
關鍵詞:激勵理論體系

摘要:激勵理論在管理學中廣泛應用,通過分析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和行為改造型理論的內涵,從激勵理論視角研究志愿者行動管理功能及其體系構建,對推動志愿者行動穩定、健康、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激勵理論;志愿者行動;管理功能;體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志愿者服務活動在引領社會新風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從激勵理論視角研究志愿者行動的功能及其體系構建,對提高志愿者服務行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激勵理論的內涵

激勵一詞本意是表示某種動機所產生的原因,屬于心理學的概念,通過心理層面上激發、激勵對象的工作狀態和心理狀態的行為,目的是對受激勵者所從事事務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供保證。美國管理學家斯蒂芬·羅賓斯認為:“激勵是通過高水平的努力實現組織目標的意愿,而這種努力以能夠滿足個體的某些需要為條件?!奔钍枪芾韺W及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在管理學中,激勵就是通過管理工作創設一定的條件,激發起被管理者實現工作目標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的心理過程,即通過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作用,使人保持一種興奮狀態,從而調動起工作積極性。通過激勵可以滿足志愿者精神層面的一些需要,滿足志愿者自身對參加志愿服務行動的成就感、榮譽感和認同感,形成長期有效的動力調動機制。在此基礎上系統化構建起的激勵理論是本文進行論述的理論邏輯起點。

激勵理論在管理學中被廣泛應用,根據研究視角的不同,激勵理論包括三種類型,即: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和行為改造型理論。

1.內容型激勵理論是以被激勵對象的需要為出發點,針對被激勵對象的實際需要內容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其代表性理論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麥克利蘭成就需要理論、奧爾德弗ERG理論。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的動機理論》中,將人類需要總結歸納為五個層次,依次是:生理需要(the 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the safety needs)、愛的需要(the love needs)、尊重的需要(the esteem needs)、自我實現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每一個人在同一時期,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樣的,激勵的具體方式應該以此為依據作出調整。面對人們千差萬別的現實需要,不可能以一成不變的激勵方法應對所有的需要內容。比如,有的人看重名譽,那么就要在社會承認和社會尊重方面采取激勵,以社會地位和聲望作為主導性的激勵內容。

2.過程型激勵理論。這種激勵理論關注人的動機產生以及動機從產生到采取行動的具體心理過程。過程型激勵理論認為,在滿足人們需求與其行動之間,通過有意識地制定一定的目標導向作為關鍵因素,激發人們對工作的興奮感,以預估和控制人的行動,達到期望行為。其代表性理論有弗羅姆期望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洛克和休斯目標設置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家維克多·弗羅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與激勵》一書中提出的,這一理論強調期望的重要價值。弗羅姆認為,期待某一工作或者某一行動可以帶給個人預期的收益是人們從事具體工作過程中最大的動力來源。這里面存在一種所謂“期望概率”,期望概率與行動的全部預期價值的乘積就可以看作某人愿意付出的努力的動力值。因此,在實際激勵行動中,要通盤考慮到人們對某一行動整體價值的判斷是多少;考慮到是否存在付出的努力越多,就有可能獲得越多的收益的機制;考慮到被激勵者是否已經形成了對實現某一目標的心理期望。如果這三方面的情況都是理想的,那么過程激勵理論認為這種情況下的激勵就會有很大的成功概率。

3.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這種激勵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他從環境的視角探討外部因素對塑造個人行為方式的激勵作用。人們的行為是對其以往所帶來的后果進行學習的結果,如果一個人因為他的某種行為而受到了獎勵(正強化),那么他很可能重復這一行為;如果沒有人認可這一行為,那么這種行為便不太可能再發生,當人們因為某種行為而招致負面后果(負強化或懲罰)時,他們通常會立刻停止這種行為。由此得出結論,激勵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強化的功能,利用正強化和負強化來實現對被激勵者的引導。長期有效的正強化可以使被激勵對象保持優秀的工作素質,摒棄不利于工作的行為方式。同時,團隊中彼此間反復的正強化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團隊文化,這對于整體實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國,對志愿者的激勵主要由其所在的志愿者組織、學校和政府完成,定期不定期對表現突出的志愿者進行精神表彰和物質獎勵。另外,一種新的激勵機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就是將事后激勵延伸至事中激勵和事前激勵,所以出現了更多的在志愿者培訓階段的激勵措施。根據志愿者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對他們進行認可和贊同,提升志愿者的社會價值感,激發出更持久的志愿服務動力。除了外在的、實質的獎勵之外,也要強調來自于工作本身的內在報酬,如更多的責任、更有趣的工作、個人成長的機會、參與決策、更多的自由裁量權、多樣化的行動等,而其內容則有賴于管理者的精心設計。

二、激勵理論對志愿者行動的功能

靈活運用激勵理論可以在實際工作中獲得巨大的管理收益。志愿者人員最常出現的心理波動主要表現在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個人成就感的長期缺失。激勵理論可以針對不同志愿者的需要、預期偏好進行激勵行為,通過提供多渠道的學習機會,增加行動結果的預期價值,滿足志愿者對所從事工作的責任感。通過給予足夠的社會認同感等方式會達到預期概率的最大值,實現志愿者人員興奮的工作心理和高效的工作狀態。

1.激勵理論可以激發志愿者人員的工作熱情,團隊是否具有達到行動目標的激情直接決定了團隊成員個人發揮能力的可能限度。激勵可以調動起志愿者的情緒,激發出個人身上的工作潛質。激情就是催化劑,它的大小直接影響著能力發揮的程度。而存在于非營利組織志愿人員中缺乏工作熱情、沒有生氣的情況正是組織中的管理者不善于調動、激發志愿人員的情緒、潛質所致,組織中的有酬員工可以通過增加工資、福利的辦法來刺激員工的工作熱情,而對于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激勵其精神因素。激勵可以使志愿者生成由內而外的學習熱情和創造熱情,發揮單調、繁瑣工作背后的潛在樂趣??傊?,激勵可以使工作更具吸引力,使工作的人更具創造力。

2.激勵可以滿足志愿者的成就感需要,這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滿足,也是志愿者最為注重的方面。志愿者追求的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表達和實現,激勵使他們感到自己對組織、對社會、對他人具有獨特的價值?!昂苤匾钡男睦砀惺苁撬兄驹刚咦钇诖男睦砘貓?。提升對志愿者價值的認同,使志愿者從中獲得組織層次上的身份認同,社會層面上的成就認同,志愿者這兩方面的極大滿足將轉化為巨大的工作熱情,釋放出極大的工作潛能。針對“很重要”的需求而進行的激勵實際是對志愿者努力的認可,對其付出價值的肯定,這種精神獎勵的實際效果遠高于任何物質回報。

3.激勵有助于團隊精神的建設。志愿者的工作要求特定群體以某一目標為導向,積極協同配合來完成計劃,從績效評估的總量來看,志愿者成員間協同產生的績效遠大于成員個人績效的總和。因此,加強激勵作用下的團隊意識,最大限度將志愿者的社會責任感與組織歸屬感結合在一起,強化志愿者對有著共同目標的團隊的認同和信任。在激勵的互動和氛圍中,志愿者將自覺提高工作能力,最大限度發揮個人優勢與團隊其他成員形成互補。激勵過程中不僅可以培育組織成員間的團隊感情,也可以促使志愿者將組織目標內化為個人追求,充分感受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并分享志愿服務行動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

4.激勵不僅表達出對志愿者行動的贊賞與肯定,而且也促使志愿者進一步提升自己,完善能力。參與是一種賞識的手段,它能滿足歸屬的需要和受人贊賞的需要,也可以進一步滿足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是一種擴大行為空間的手段,增加志愿者的參與機會不僅指參與組織的管理,而且還指積極參與各種有意義的行動,組織可以經常舉行各種比賽以及各種休閑行動來鼓勵員工參與。激勵、參與、鼓勵、提升會幫助志愿者確立一種健康的發展理念,就是付出越多的努力豐富自己,就會獲得越多的工作機會。伴隨工作而來的巨大責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志愿者人員期望的心理滿足,進而再次成為志愿者學習的動力來源。這正是過程型激勵理論反復強調的“正強化”在發揮塑造個人行為模式的作用。

三、構建志愿者行動激勵管理體系

運用激勵理論不斷完善志愿者行動管理,不僅注重目標管理,還要注重過程管理,不僅注重事前培訓管理,還要注重法規制度管理。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不斷調動志愿者服務行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力,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志愿者行動的可持續發展,使志愿者把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有機結合,把“個人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志愿者行動的實效性。

1.完善政策法規是志愿者行動激勵管理的重要前提保障。隨著志愿者事業的蓬勃發展,各地在志愿者行動的實踐過程中已意識到志愿服務行動立法的緊迫性,并付諸行動。1999年8月5日,廣東通過了我國第一部關于青年志愿服務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青年志愿服務條例》。2000年以來,山東省、福建省、黑龍江省、浙江省和寧波市、成都市等省市志愿服務條例紛紛出臺,這些措施有效地激勵了志愿者行動的持續發展。但他們都是地方性法規,很難對全國志愿者行動產生政策激勵,至今我國尚未出臺一部志愿者行動法規。2006年3月22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共青團廣州市委進行的《志愿服務認知調查》結果表明,61.2%的志愿者認為很有必要制定有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志愿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翱煽晌骼镏驹刚哂鲭y事件”對眾多志愿者產生了負面影響,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自身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甚至有的服務對象認為,志愿者的無償服務就是一種可以充分利用的廉價勞動力,對志愿者人格和愛心奉獻進行精神踐踏,志愿者的權利和義務得不到保障,這些現象嚴重挫傷了志愿者行動的積極性。因此,國家推進志愿者服務行動立法工作刻不容緩,需盡快完善相關法律,結合國情,制定《志愿者服務行動法》,明晰志愿者行動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為志愿者行動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激勵環境。

2.完善志愿者服務體系是志愿者行動激勵管理的重要手段。深入推進志愿者服務行動,構建志愿者服務體系是志愿者行動激勵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是要構建宣傳機制平臺,使志愿服務理念普及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憑借網絡、報紙、電視、電臺、手機等媒介,以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實際為原則,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弘揚志愿者精神,樹立志愿理念,不斷壯大志愿者隊伍,引導更多的人自愿參加到志愿者的行列,使志愿者成為社會新風尚的傳播者、倡導者和實踐者,形成目標導向激勵。二是構建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為志愿者行動提供組織管理保障。在高校應建立校、院、系三級組織,成立以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為組長,學生處、團委、教務處、科研處等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志愿者服務行動領導小組,把志愿者服務行動納入團工作的目標管理體系,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定期召開專項工作會議,分析形勢,研究措施,做到量力而行、務求實效,從而形成校領導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聯動的組織網絡,形成組織引導激勵。三是加強制度建設,為志愿者服務行動提供制度保障。在高校應加強志愿者行動電子注冊制度、志愿者服務手冊制度、服務標準制度、規范有序的培訓制度、總結表彰制度。用制度引導志愿者自覺提升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技能、提高服務質量,增強育人功能,形成參與、榮譽、競爭、成就激勵。

3.構建社會支持網絡,營造志愿者行動精神激勵氛圍。志愿者行動需要社會各方的參與、支持和鼓勵,社會各機構、各行業、各領域應積極推動志愿者行動發展,采取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精神激勵,共同創設志愿者行動的精神激勵環境,以增強志愿者行動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是政府機構的支持。各級政府、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群眾組織必須支持和鼓勵志愿者服務行動,特別是政府機構要十分關注志愿者組織對社會所做的公共服務,把志愿者服務行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為志愿者行動提供必要的資助。高校應每年給校團委劃撥一定數量的經費,保障志愿者行動的持續發展。二是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的支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和個體經營者越來越成為志愿者行動經費的重要力量。國家和各級政府應通過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個體經營者對志愿者行動的支持,對捐贈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給予減免稅收的傾斜政策,從而為志愿者組織成員的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三是樹立志愿項目品牌,建立評比表彰機制。志愿者在參加服務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體現了個人的價值,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各級政府、學校都應制定志愿者行動的考核標準,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志愿者進行總結表彰,可以一年一次表彰,也可以針對一次大型活動而表彰,從而激發志愿者參加服務活動的成就感、榮譽感和幸福感。再者,注重發揮共青團的作用,精心設計志愿服務項目,樹立志愿品牌項目,發揮品牌效應,如“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奧運志愿者”等項目已成為廣大青年的志愿服務的重要途徑,為公眾所認可。實施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對志愿者產生正強化。應引進項目管理方法,科學分析服務需求、科學選擇服務內容、科學設計服務活動以及科學評估服務效果,保證志愿者能夠得到志愿服務對象或同事對其工作的認可即工作績效的信息。

4.加強志愿者自身建設,發揮團隊激勵作用。運用行為改造激勵理論,注重培育和發揮志愿者團隊作用,產生正激勵。志愿組織理應在其提供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創造更開放、更平等的氣氛,讓志愿者不僅僅是維持志愿活動的被動的“參與者”,更是改進志愿活動的主動的“管理者”。通過志愿者團隊活動,能有效地滿足志愿者個體提升社交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協調能力等自我實現的需要,使志愿者“思維優勢、知識優勢與實踐認知相結合,產生思想的飛躍。志愿者組織管理人員應加強志愿者團隊管理,積極創造環境,建立志愿服務陣地,實現合同化管理,賦予志愿者組織責任和權利,引導其發揮志愿服務團隊效應。

總之,志愿者激勵管理功能及其體系構建作為志愿者組織管理的重要一環,是調動志愿者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有效途徑,對推動志愿者行動穩定、持續發展和引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新風尚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斯蒂芬·羅賓斯編,孫建敏、李原譯,《組織行為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

2.張乾坤,《中國大學生志愿者激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

3.童毅華,《西方管理激勵理論評述》,《理論觀察》,2004.4

4.邱建國、楊曉東,《中國青年志愿者激勵機制的現狀與發展研究》,《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5.馬曉晗,《高情商團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46

6.陸國泰,《人力資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7.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中青聯發[2008]23號:《關于開展2008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

注:(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大學生“雙服務”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與探索》(12YJA880120);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地方特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研究》(HB13MK021))

作者簡介:陳新亮,男,漢族,1970年3月出生,碩士研究生,社會科學副研究員,河北北方學院藝術學院黨委書記。

【責編 田彩霞】

猜你喜歡
激勵理論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新應用
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運用激勵理論開展企業管理面臨的困境分析
分析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