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中醫治療痛風病及祛邪途徑的選擇分析

2014-01-29 02:13蔡秀娟
中國醫藥指南 2014年9期
關鍵詞:痛風病痛風尿酸

蔡秀娟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吉林 白山 134300)

探討中醫治療痛風病及祛邪途徑的選擇分析

蔡秀娟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吉林 白山 134300)

痛風,也叫白虎歷節風、歷節,它是由于嘌呤代謝長期處于紊亂狀態所引起的疾病,其臨床表現為急慢性關節炎、高尿酸血癥、尿酸石等,病情嚴重者可引起高尿酸性腎病、急性梗阻性腎病、功能障礙或關節畸形。在中醫學中,認為痛風病是由于腎臟功能、脾臟功能失調,濕濁內生導致濕濁排泄障礙所致。根據病因,中醫將痛風病分為痰濕於阻、風寒濕盛、濕熱壅盛三型。對于不同類型痛風,中醫治療分別應用了化痰散結、祛風散寒、清熱利濕之法,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文主要對痛風病的中醫治療方法、祛邪途徑進行了綜述。

中醫治療;痛風??;祛邪途徑

近年來,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下,隨之而來的“富貴病”患者人數也越來越多,痛風病也屬于“富貴病”中的一種,早期其被稱為宮廷貴族病。在中醫學中,也將痛風稱為白虎歷節風、歷節,關于此病,歷代醫家均有所研究、論述。在《景岳全書》中[1],張景岳認為痛風是外由陰寒水濕,濕邪侵經脈、皮肉所致,內因肥甘過度致濕壅下焦所致。元朱丹溪所列痛風專篇中[2],認為痛風者多因血受熱沸騰,后立于濕地或涉水,熱血得寒、寒涼外搏、汗濁凝滯所致?,F代醫學中的痛風,在中醫學中屬痹病范疇?;颊咴谕话l痛風時,劇痛無比,疼痛通常會在幾天或幾周內自行消失,該病來去如風。疼痛過后,關節炎癥消失,患者與常人無異,但實際上尿酸結晶并未消除?;颊甙l作多次后會使尿酸結晶沉積,逐漸形成痛風石,其會對骨質、軟組織造成破壞,導致關節畸形。

1 中醫對痛風病的辨證治療

在中醫學中,認為痛風病是由于腎臟功能、脾臟功能失調,濕濁內生導致濕濁排泄障礙,若此時過度勞倦、暴食酗酒等,就會使濕濁侵入肌肉、關節,致使氣血不暢,從而形成痹痛(即通風關節炎)[3]。濕濁若進一步侵入腎臟,則可引起腎臟損害,導致痛風性腎病或者慢性腎衰。根據病因,中醫將痛風病分為痰濕於阻、風寒濕盛、濕熱壅盛三型。對于不同類型痛風,中醫治療分別應用了化痰散結、祛風散寒、清熱利濕之法,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1.1 痰濕於阻型

痰濕於阻型痛風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反復發生關節腫痛,疼痛時重時輕,疼痛部位可固定,也可為局部硬節,部分可見痛風石、屈伸不利、關節畸形或局部皮膚呈暗紅色[4]。舌體胖大、舌質暗紅,舌苔發黃或發白,邊緣可見瘀斑瘀點,脈象弦澀或沉滑。治療以活血通絡、化痰散結為主。取六味地黃丸加減方,方由山茱萸、熟地黃、山藥、牡丹皮、澤瀉、茯苓等組成。若關節疼痛明顯,加紅花、莪術、烏蛇、全蝎等;若血瘀明顯,加蒲黃、路路通、赤芍等;若有痛風石或皮下結節,加膽星、白芥子等;若關節腫脹嚴重,加土茯苓、木瓜、防己等。

1.2 風寒濕盛型

風寒濕盛型痛風的臨床特點有關節屈伸不利、腫痛,皮下可見痛風石或結節。關節畏寒,嚴重者肢體麻木,患者伴有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胖、淡紅,舌苔薄白,脈象沉緊或弦緊[5]。治療以除濕通絡、散寒祛風為主。取烏頭湯合薏苡仁湯加減方,方由薏苡仁、獨活、麻黃、蒼術、桂枝、防風、制川烏等組成。若寒邪偏盛,加細辛、制附子、炮姜等;若濕邪偏盛,加萆薢、防己、羌活、木瓜等;若皮下有痛風石或結節,可酌量添加白芥子、炮山甲、南星,以化痰通絡。

1.3 濕熱壅盛型

濕熱壅盛型痛風的臨床特點主要有關節突發紅腫、熱痛,疼痛可累及多個關節,關節局部灼熱,喜涼,患者可伴有心煩、口渴、發熱癥狀,小便量少、發黃,舌苔黃(或黃膩)、舌質紅,脈弦數或滑數。臨床治療以通絡止痛、利濕清熱為主,取白虎湯合四妙丸加減方。方由黃柏、蒼術、薏苡仁、生石膏、知母、木瓜等組成。若熱盛,加忍冬藤、連翹、梔子等;若傷陰,酌加石斛、麥冬、生地等;若腫痛明顯,加全蝎、絡石藤、桑枝、蜈蚣、元胡等;若為下肢關節痛,加獨活、牛膝;若為上肢關節痛,加威靈仙、片姜黃、桑枝等。

2 痛風病的祛邪途徑選擇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痛風的發生與血中尿酸水平的升高有直接關系,所以降低尿酸水平是治療痛風的關鍵。人體中的尿酸主要經由腎臟排出,約為66.7%,另外33.3%的尿酸主要經胃腸道排除。在現代中醫學中[6],對于通風治療偏重于“濕論”。對于痛風治療的藥物選用,可在參照辯證治療原則的基礎上,借鑒現代中藥的藥理研究結果。

痰濕於阻型,病在腎臟及脾臟,宜選用瀉下藥物,促使濕邪經大便排出,同時也要選用利濕藥物,促使濕邪經由尿液排出;風寒濕盛型,病在腎,應取利濕之藥,以使濕邪經尿液排出,并要加用補腎陽之藥,以利于蒸騰氣化作用的發揮;濕熱壅盛型病在脾,要取瀉下藥物,以利于濕邪經大便排出,用藥劑量應根據患者大便次數做適當調整。對于不同的痛風證型,應選用不同的祛邪途徑,常用的利濕類藥物主要有車前草、秦皮、土茯苓、大腹皮、地龍、蒼術、薏苡仁等,其能促使尿酸經由尿液排出;臨床常用的瀉下類藥物主要有大黃、石膏、知母等,其能促使尿酸經由大便排出。

3 日常生活習慣建議

在痛風的臨床治療中,止痛可解除患者痛苦,但該方法實為治標之舉,不能達到治本之效,要降低痛風的發作頻率,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是關鍵。痛風患者平時要多飲水,保持每天攝入的水量達到2 L以上,促進尿酸排泄。在日常飲食中,要多吃素,少吃葷腥,不吃肉湯、動物內臟、貝類、魚子、豆制品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禁飲酒,以避免血液中生成過多的尿酸。多了解痛風病相關知識,增強保健意識,對于中年肥胖男士、絕經女性、老年人(>60歲)、不明原因關節炎患者、腎結石患者、有痛風家族史者、長期嗜肉有飲酒習慣的中年人以及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病、冠心病患者,等等,應當定期到醫院做血尿酸檢測,以便早期發現、治療痛風病。

4 總 結

在中醫學中,治療痛風病的方法較多,其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中醫辯證療法能根據痛風不同病因,對患者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但中醫治療仍然具有一定的不足:對痛風病,中醫還沒有統一的療效評價、診斷標準,辯證分型差別較大;關于中醫治療痛風的臨床報道較少,樣本數也較小,不少研究并未設置對照組,研究資料的可比性、科學性有待商榷;關于中藥藥理,目前的研究報道較少,大部分都是在臨床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方劑加減,試驗同步研究較為缺乏,藥物的量效關系、作用機制均不十分明確。因此,在痛風的中醫治療方面,有必要加強辨證治療規律研究,盡快統一療效評價、診斷標準,要臨床研究中加大樣本數量,將臨床研究與動物實驗相結合,以明確量效關系,篩選出有效的方劑及藥物,從而提高痛風病的中醫治療效果。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也可有效降低痛風的發病率及復發率。

[1] 冉兆楠.痛風病的中醫治療及祛邪途徑的選擇[J].中醫臨床研究,2010,2(14):9-10.

[2] 楊保林,丁崗.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論治淺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8):201-202.

[3] 王今覺.痛風病中醫治療體會[J].中醫雜志,2013,54(6):528-529.

[4] 王婷,雷根平.中醫藥治療痛風病臨床經驗[J].黑龍江中醫藥, 2011,40(5):31-32.

[5] 萬毅,陳曉雯,李洋,等.標本緩急治痛風[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7):3484-3485.

[6] 雷敏.中西醫治療痛風病人的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0,9(12): 53-54.

R255

A

1671-8194(2014)09-0184-02

猜你喜歡
痛風病痛風尿酸
被痛風癥“纏上”,如何科學進食
喝茶能降尿酸嗎?
西北美食漿水或可降尿酸
痛風的治療
芒果苷元對尿酸性腎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標的影響
中醫藥治療痛風臨床文獻質量評價
痛風:改善生活方式防復發
痛風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豆腐
——痛風
中醫藥治療痛風病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