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學教育的市場化與行政化

2014-02-20 07:22肖玲聰崔海亮
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2013年6期
關鍵詞:去行政化大學教育體制改革

肖玲聰 崔海亮

[摘要]大學教育的市場化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潮流。中國的大學教育在市場化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突出表現為政府與市場的角色錯位。要正確處理好大學教育與市場的關系,必須堅持大學教育的公益性質,促進教育公平;必須注重人文精神與大學理念的培育;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大學的體制改革,通過完善大學法人治理機構來擴大大學的自主權,促使行政權、教育權、學術權的分離,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真正的思想自由與學術自治。

[關鍵詞]大學教育 市場化 去行政化 人文精神 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6-0028-05

[作者簡介]肖玲聰,西藏民族學院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陜西咸陽712082);崔海亮,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陜西西安710127)

實行市場經濟以來,中國大學教育體制有了諸多轉變,逐漸出現了大學教育市場化的趨勢。在推進中國大學教育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教育市場化帶來的問題。不論是否贊同大學教育的市場化,大學教育已經被納入到全球化的市場經濟格局之中。在中國的大學教育經由規模擴張走向內涵發展的今天,探討大學教育與市場經濟的關系顯得尤為必要。

一、中國大學教育市場化的過程

大學教育的市場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減少國家(政府)對高等教育經費投資比例及增加非國家(包括市場、個人或家庭)對高等教育的投資;第二,強化高等教育與經濟私有部門的聯系,甚至加強大學與商界及工業界的關系;第三,加強私立(民辦)高等教育機構扮演的角色?!苯逃袌龌淖兞艘酝藗儗逃嫘再|的認識,也改變著大學的教育體制。受教育市場化的沖擊,政府、市場與大學教育的關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對普通群眾的生活也產生著重大影響。

(一)公益性目標與市場化目標的矛盾

大學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和市場化的目標不一致。早期的大學被認為是與社會沒有多大聯系的“象牙塔”,是探求真理、研究學問的一個自治性的學術團體。1810年,威廉·馮·洪堡創建的柏林大學被認為是現代大學的開端。洪堡主張大學要保持相對獨立和學術自由,大學不應受到來自大學以外因素的干擾。英國的紐曼認為,大學是傳授普遍性知識的場所,其任務是提供博雅教育和從事智力訓練。大學應該培養的是具有紳士風度的有修養的文化人。蔡元培明確指出:“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為灌輸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庇纱丝梢?,大學是以探求真理、研究學術、傳承文明、完善人格、創新思想、教化社會為目標的一個學術團體。而市場是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標的。大學教育的公益性目標與市場的功利性目標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中國大學教育在矛盾中逐漸市場化卻經歷了一個與西方明顯不同的過程。

(二)中國大學教育市場化的發展過程

如果把1912年成立的北京大學看作是中國現代大學開端的話,中國現代大學教育的發展大概經過了以下三個階段。

1.民國時期的大學——賦予了特殊的“教育救國”政治內涵的教育體制

北京大學前身是1898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它是戊戌變法留下的最具積極意義的成果,是秉承了“教育救國”理念的具有明顯政治色彩的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因此,她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大學。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嚴復出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由于受清朝科舉制度的影響,官僚習氣濃厚,仍然沒有改變由政府主導的行政管理治校模式。后來,蔡元培執掌北大,按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則,以德國的柏林大學為藍本來改造北京大學,才使北京大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大學。但是北大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仍然受到當時行政體制的不斷干預。為此蔡元培曾多次辭去北大校長的職務。他曾在1919年發布了《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其中說明了他辭職的原因:“我絕對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長;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我絕對不能再到北京的學校任校長?!?/p>

在中華民國時期,對外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對內有封建軍閥的割據混戰,“救國、救亡”成為時代主題,當時的大學也負有一種強烈的救國的使命感??陀^上民國政府由于疲于應對連綿不斷的戰爭,也無力對大學教育進行過多的干預,所以民國時期的大學教育有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社會環境,也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就。如西南聯大在當時全國抗戰的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授治?!钡淖谥?,不僅成就了許多學術大師,而且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澳菚r西南聯大的師生,許多人雖然政治觀點不盡一致,學術觀點各有千秋,但都有抗戰必勝、民族必興的共同信念。正是這種同仇敵愾,復我河山,振興中華的決心和毅力,使得聯大師生團結一致,開拓進取,出現學術文化的驚人發展”。黃埔軍校和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也為革命戰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和政工干部,當然,我們不能忽視政治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特別是黃埔軍校和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甚至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學。

2.改革開放前的大學——計劃經濟主導下高度行政化的教育體制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的大學教育主要受美國“博雅教育”模式的影響。而新中國成立后,我們主要以“蘇聯模式”來改造我國的大學。1952年的院系調整對我國以后的大學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次院系調整是根據教育部的“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方案”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根據國家工業建設的需要建立許多??菩再|的高校,大力發展工科院校,新建鋼鐵、地質、航空、礦業、水利、郵電等??茖W院。取消大學中的學院建制,改為校系兩級管理。這次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從根本上改變了原來的中國大學體制,原有的大學理念和大學內涵被改變,高等教育從此被納入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計劃體制當中。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培養大學生的經費完全由國家負擔,而且還給學生一定的生活補貼。高校的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培養方案、人事任免都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各高校沒有自主權。學生畢業后,根據國家需要進行統一分配,也沒有自主擇業的權力。雖然計劃性的教育體制與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相對應,但卻否定了大學自身的獨立性,在教育運行體制上,進一步加大了我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之間的差距。

3.市場化的大學——行政與市場聯合發揮作用的教育體制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大學教育逐漸進行體制上的改革,國家對大學教育減少干預,擴大了高校的自主權。1985年,大學開始招收自費生和委培生。1992年,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自費生的招收比例和學費水平也不斷提高。到了1997年,全國實行了統一的高等教育收費制度,標志著大學教育市場化的基本形成。

大學根據市場的需要來設置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學生根據市場的需要來選擇一些所謂的“有用”專業。一時間,一些技術性的專門知識的新學科建了起來,一些“沒用”的人文學科和一些沒有明顯效益的理工科的基礎學科冷落了下來,甚至一些高校干脆取消了這些“冷門”專業。大學在對外宣傳和人才招聘方面也采取許多市場化的手段,用優厚的待遇來吸引優秀的老師和學生,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也有了更多的大學可供選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大學真的完全市場化了。實際上,在教育市場化的同時,國家對大學的行政干預并未放松。國家把大學分為“985”、“211”、部屬、省屬等不同的級別,不同級別的大學享有不同的待遇。截止2009年,全國共有31所副部級高校。其書記與校長由中央直接任命,享受副部級待遇。省屬高校的書記、校長則享受廳級或副廳級待遇。那些“985”、“211”高校也比普通院校撥付了更多的經費。作為公益性的大學帶上了明顯的行政色彩。雖然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規定大學有招生、學科設置、教學、學術研究等自主權,但實際上,政府仍然對部分高校的招生計劃和專業設置進行審批,管理高校的學術研究、審批科研項目并劃撥科研經費,大學的運行仍然依附于整個行政體制。

在高校的內部管理上,也是行政管理的科層制的運行模式,學術權力讓位于行政權力,高校領導擁有更多的學術資源,在職稱評定、課題申請、論文發表等方面,也比其他人有更多的便利。有科研能力但沒有行政權力的老師們得到學術資源的機會就少多了。這樣一來,承擔著繁重教學管理任務的領導們有課題但沒有時間或沒有能力去做,有科研能力的教師卻申請不到課題。

由深圳市政府創辦的南方科技大學,是以香港科技大學為藍本,按照市場化運作籌建的一所現代性的大學。南科大堅持追求卓越、學術自由、學者自律的大學精神,遵循理事會治理、教授治學、學術自治的原則。但同時,學校的管理體制仍然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上級主管行政部門是深圳市政府。在《南方科技大學改革調查報告》里,針對南方科技大學在籌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四點建議:爭取更大的教育改革自主權;建立學校臨時管理委員會或聯席會議;加快法人治理結構的建設;抓緊“去籌轉正”等工作。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成立南方科技大學,2012年9月,南方科技大學正式成立,成為一所深圳市政府主管的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高校。雖然南方科技大學“去行政化”的目的并未達到,但是與其他高校相比,南方科技大學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標志著中國的大學教育改革又前進了一步。

二、中國大學教育市場化過程中的特點

(一)濃厚的行政化色彩

雖然市場經濟已經在中國實行二十多年了,但是政治體制的僵化以及“官本位”的思維方式仍然對大學教育體制產生深刻影響。在當今的高校里,學校領導比一般的教師占有更多的資源,所以當今高校出現的“校級干部一走廊,處級干部一禮堂,科級干部一操場”的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在當今高校,校長的產生不是由廣大師生選出的,而是由上級政府任命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管理方式與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也有顯著區別,帶有明顯的行政部門的特色。另外當今高校的經費來源、課程設置、學科建設、人事任免等都要通過上級主管行政部門的審批或審核,弱化了大學的自主權,制約著大學“教授治學、學術自治”的發展,這些都使當今的中國大學帶上了濃厚的行政色彩。

(二)鮮明的功利化傾向

大學本來應該是追求社會公益性目標的,但是受市場化的沖擊,現在的大學越來越急功近利。大學的主管部門對大學的評價主要是看有多少博士點、碩士點、多少重點學科、多少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少科研經費等許多可以用數字來量化考核的指標。學校領導對教師也進行量化考核,教師的績效工資、職稱晉升等也都與發表的論文、申請到的課題掛鉤。教師為了個人利益,重科研、輕教學,因為教學質量很難用量化的指標來考核。所以現在高校普遍都不重視教學,而大學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忽視了教學,也就偏離了大學的宗旨。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選擇上什么大學、學什么專業基本上完全是處于就業的考慮,哪些專業好就業就選哪些專業,一些人文學科和基礎學科由于沒人報而被削減掉。為了增加就業的資本,許多大學生并無心于專業學習,而是熱衷于考這樣那樣的證書,參加這樣那樣的毫無意義的社團活動,最終荒廢了學業。

最為嚴重的是許多人把大學教育看作是可以賺錢的行業,學生把交學費看作是購買物有所值的服務,學生和老師、學校之間的關系變成了一種金錢關系,甚至大學變成了售賣文憑的市場。大學校園的世俗化、商業化、功利化也滋生了非常嚴重的腐敗。尤其表現為后勤管理的腐敗和學術腐敗。另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變得世俗化,注重拉關系、走后門,把大學生活當作提前進入社會的一種演練,這在高校的學生會和社團組織中尤為惡劣。

日本廣島大學有本章教授指出:“若以營利為目的,就是大學的自殺行為。大學的根本任務是以教育促進對學習者的援助,培養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學問發展的人才,以學術研究發展學問,以社會服務為社區做出貢獻?!贝髮W功利化的趨勢離大學公益性的目標漸行漸遠。

(三)政府主導教育資源分配

中國當今的大學分為“985”、“211”或部屬、省屬等不同的級別,不同級別的大學撥付的經費不同?!?85”、“211”高校集中了全國一流的教師和科研設備,招收了優秀的學生,也得到了比省屬高校更多的經費。2010年,國家財政部900億的科研經費投入到230所本科院校(全國共792所本科院校),其中有40%投入到當時的34所(現在已增加到39所)“985”高校,而絕大多數本科院校則沒有爭取到國家撥付的科研經費。2012年教育部、財政部開始實施“2011計劃”,被批準的“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團隊也主要是由“985”和“211”高校組建的,絕大多數高校也與“2011計劃”無緣。這就意味著以后高校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一流的大學因為有更多的資金支持,所以優質的教師和學生就會流入這些高校,處于弱勢的高校則是教師流失、生源不足。如果政府不加強對弱勢高校的扶持,這些高校只能是勉強維持,或者被其他高校兼并。

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就導致了不同地區之間、不同高校之間大學教育發展的的不平衡。北京、上海等少數大城市集中了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具有相對較高的大學教育水平。這種狀況主要不是由市場的作用導致的,而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因為不同高校競爭的起點就存在嚴重的不平等。對于二、三流大學的學生來說,就不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是一種嚴重的不公平,背離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平等地、全面地發展的教育宗旨。

(四)市場驅動產業化培養模式

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應該遵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實施不同的培養方案。但是,由于大學教育引入了市場機制,追求優化資源配置,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大學不斷擴招,因為規模大,效益才好。由于研究生教育比本科生教育可以獲得更多的教育經費,所以許多高校也都在擴招研究生規模,增加博士點的數量。而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卻跟不上,其結果是本科生教育自由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導師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去輔導好學生,學生的培養質量大打折扣。這種批量生產、規?;洜I的培養方式,只能造成大學生培養質量的嚴重下降。

當今中國的大學教育是政府與市場聯合起作用的體制,這種體制產生了許多問題。以政府為主導的教育資源分配和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化培養之間存在著矛盾,導致了嚴重的教育不公平。享有優越的教育資源的名校學生畢業后和普通院校的學生在同樣的人才市場上進行競爭,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只能處于劣勢。但是普通院校學生并不比名校學生少交學費,也不少上課時,如果按照市場原則來衡量的話,顯然是不公平的。當今的大學教育背離了教育的宗旨,不論是學校主管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學生,還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當今的大學教育都不滿意。有些學者認為是教育的市場化導致了這些問題。實際上,這些矛盾和問題并非是由市場經濟造成的,而且市場機制引入大學教育也是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我們必須從當今教育市場化的現實出發,去探索研究如何處理大學教育中市場的作用。

三、如何處理大學教育與市場的關系

市場經濟理論主張通過自由競爭,充分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獲取最大的利益。市場經濟的鼻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對此有非常系統的論述,但同時,亞當·斯密還寫了《道德情操論》。他認為人們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還應該對他人有同情心,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也就是說,亞當·斯密認為應該通過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來彌補市場經濟的弊端。西方社會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自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精神一直得到了傳承和發揚,許多人文主義學者對資本主義制度及其市場經濟基礎都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這種批判對資本主義制度有一定的矯正作用。我國在實行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整個社會陷入了功利主義的迷途。作為公益性事業的大學教育也出現了功利化的趨勢,逐漸喪失了本應該堅持的人文主義精神。另外政府和市場在大學教育中職能不清、角色錯位也造成了當今大學教育的問題。處理好大學教育與市場經濟的關系,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一)堅持大學教育公平

我國的大學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但是仍然具有公益的性質。大學生通過接受大學教育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改善境遇和生活條件,有利于個人的全面發展。但同時,大學生又成為社會發展的精英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國力。因此,大學教育具有公益性,大學教育成本由受教育者和國家共同負擔也是合理的。既然大學教育具有公益性,國家就應盡可能地使每一個愿意接受大學教育的公民都能夠平等地享受到大學教育。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p>

那么當今政府人為地把大學分為三六九等,對不同級別的大學撥付不同的經費就是不合理的。公民有平等的受教育權,但一流大學與三流大學提供的教育服務顯然是不一樣的。如果對一流大學撥付更多的經費,就是人為地制造教育的不公平。對此,有學者提出可以借鑒國外大學的經驗,實施教育憑證制度。教育憑證是代表一定貨幣價值的有價證券。教育憑證制度是國家財政直接針對學生進行資助的制度。國家把教育憑證發放給學生,學生憑借教育憑證可以自由選擇就讀的大學,用該憑證抵消部分學費。高校將獲得的教育憑證從政府手中換取現金。教育憑證既可應用于公立大學,也可應用于私立大學。政府的職責主要在于審查大學的資格,確保其辦學水平。教育憑證制度比政府直接撥款制度更能提高教育資源配置的效率,也有利于體現教育的公平。教育憑證制度為目前大學教育的市場化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已經在我國的部分地區開始試行。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育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一種關注人生真諦和人類命運的理性態度,它包括對人的個性和主體精神的頌揚,對自由、平等和做人尊嚴的渴望,對理想、信仰和自我實現的執著,對生命、死亡和生存意義的探索等。人文精神在人類不斷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學的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中心是人的價值的全面實現,是整個人類價值的精神表現。由于大學的市場化、功利化,大學的人文學科在萎縮。必須通過通識教育來培育大學的人文精神,使受教育者成為既有知識技能,又有人文關懷的人格健全的現代公民。

大學教育還需要培育思想自由、學術自治、完善人格的大學理念,需要發揚寬容大度、科學求真、批判現實的大學精神。金耀基說:“大學是一個栽培普遍性的理念與理想,如平等、公正、和平的地方,這些理念與理想對于純潔而有朝氣的大學生具有啟發與調節作用?!蓖ㄟ^培育大學理念,發揚大學精神,才能真正發揮大學科研和育人的功能,促進科技創新和思想解放,為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思想資源和精神動力。

(三)推進大學體制改革

大學教育引入市場機制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問題的關鍵在于劃清政府和市場的角色。歸政府管的還給政府,歸市場管的還給市場。政府主要負有監管的責任,要建立大學的資格認證制度,不具備辦學資格的民間法人絕對不能進入高等教育市場,從而保證辦學的質量。大學在招生、教師招聘、經費籌集方面可以引入市場機制,進行自由競爭,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當今大學教育一個最為迫切的任務是去行政化?!案咝P姓?,除了表現在政府和學校的管理上,還體現在學校內部的運行中。大學內部目前均由行政主導教育和學術資源的配置,所謂行政權、教育權、學術權不分,權力通吃情況十分嚴重。通過大學章程,重新界定行政權和教育權、學術權,十分必要”。政府對大學管得過多、過死,高校缺少自主權,大學科層化的行政管理模式也不可實現真正的思想自由和學術自治。高校去行政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為此必須通過制定大學章程來完善大學法人治理機構?!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各類高校應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規定管理學校。尊重學術自由,營造寬松的學術環境?!苯逃空叻ㄒ幩舅鹃L孫霄兵表示,2012年要推動所有高校全面啟動章程制定或修訂工作,“高校的舉辦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按照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以章程明確界定與學校的關系,保障學校的辦學自主權”。2013年1月16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公布《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綱要強調,要克服實際存在的行政化傾向,實現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相對分離,保障學術權力按照學術規律相對獨立行使。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不過從當今那些制定大學章程的試點學校來看,情況并不容樂觀。這些學校制定的大學章程并沒有觸及舉辦者的義務、權力和責任這一核心問題。當今大學校領導只對上級主管部門負責,而不是對廣大師生負責。所以,上海交大的熊丙奇教授說:“中國大學的治理,是行政治理,而不是法人治理?!庇捎谥袊拇髮W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行政化色彩,而不是像西方大學一樣是一個獨立自治的學術團體,這種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還不可能在短期消除。實現高校的去行政化、完善大學法人治理機構、擴大高校自主權的改革還存在許多體制性的障礙,需要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來推進大學教育的健康發展,中國大學教育的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劉爽)

猜你喜歡
去行政化大學教育體制改革
生本教育理念在應用心理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去行政化”更需去行政思維
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實踐問題研究
農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自主學習理論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研究
對高校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的若干思考
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調查與分析
縣級政府依法行政的問題研究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