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糧“女狀元”的精彩人生

2014-02-24 03:47徐春光
山東農機化 2014年2期
關鍵詞:種地大戶種糧

本刊特約記者 徐春光

種糧“女狀元”的精彩人生

本刊特約記者 徐春光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種糧售糧大戶”,馬年伊始,這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開。在垂柳吐絮的季節,筆者慕名走近了這位名不見經傳、略帶傳奇色彩的普通女子,聆聽她對“職業農民”的詮釋和在這片熱土上的追夢之旅。她,就是高密市咸家工業區山豐村的種糧大戶王翠芬。

種一大片地,是她少時的夢想

“大伙說讓我接受媒體采訪時穿得土點兒,像個農民??晌矣X得自己是新型農民,要有新型農民的樣子?!眲倓偮渥?,面對采訪,略顯靦腆的王翠芬讓筆者很難將傳統意義上的中國農民和穿著皮大衣、靴子,一身時髦打扮的“全國種糧售糧大戶”聯系到一起。

十四五歲的時候,她就有這樣一個夢想:把撂荒的土地變成一望無際的麥田。如今,王翠芬帶領著一支農機服務隊,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將近3000畝土地從過去的農民親自下地辛苦播種收割變成了機械化管理全過程。她說,人生不同階段的夢想是不同的,如今她最大的心愿是通過合作社形式讓更多農民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的傳統耕種方式。

“我從小就喜歡大自然、喜歡土地,喜歡土地上綠油油的莊稼,更喜歡沉甸甸的收獲。十四五歲的時候,我就跟我哥哥說,將來我要種一大片地,我要當種地‘女狀元’!對我的想法,家人不以為然,哥哥當時還笑話我呢?!背踔挟厴I后,她就開始和家人一起在自家承包地里勞作,揮灑著汗水,播種著夢想,收獲著喜悅,為此還得到一個“地癡”的綽號。

“當時家里沒有一個支持的,包括俺對象。因為地多了,各種投入也大,天旱的時候得澆地,收獲的時候得花錢雇人,那時撈不著貸款,就挨家挨戶借,有時候真算不著賬?!罢劦竭@里,記者分明看見王翠芬眼眶里閃著淚光。

“記得2000年臘月二十六晚上,我算了算,還有37戶的賬沒還,多的幾十元,少的十幾元,年前是還不上了,我就挨家挨戶去解釋。當時全家沒有別的收入,孩子還小,俺對象勸我不成,最后真是就惱了,我前腳跟人家談好包地,他后腳就給我退了,氣得我坐在地頭上哭!”回憶頭幾年的艱難,至今讓王翠芬感慨不已。但即使這樣,她從沒動搖過種地致富的念頭,一直堅持并尋找著改變現狀的途徑和機會。

在王翠芬看來,規?;瘞淼牟粌H是效益提高,更能提高效率,不管是大戶還是家庭農場,土地的規模種植是大趨勢。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小戶自己種小麥,畝產1000斤,10畝就是1萬斤,按小麥每斤1元錢的價格,一共才收入1萬元,功夫都得搭在地里;如果流轉給大戶,按每畝1000元的流轉價格,10畝地一年光流轉收入就1萬元,再加上夫妻兩人外出打工,一年收入5萬元沒問題?!按髴粢幠=洜I還能降低成本,也有錢賺,兩全其美?!?/p>

真正開始“批量”種地,是1997年的事?!爱敃r村里一些農戶因為種地不掙錢,紛紛出去打工。為了不讓土地荒掉,她就承包過來,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在當時的條件下,去掉“提留”以及種子、農藥、化肥等各種費用,收益并不樂觀。但她樂此不疲,每年都陸續承包土地,從起初的二三十畝一直到200多畝。慢慢的流轉的地越來越多,到了2005年,就已經超過1千畝了?!蓖醮浞艺J為,種糧大戶的種植模式比小地塊的傳統種植模式要好很多,因為種糧大戶采取的規模經營模式更容易采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農機。

踏平坎坷,終成大道

轉機始于2002年,經過多方考察了解,她與外地一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取得聯系,拿出一部分地,進行菠菜、洋蔥等出口蔬菜訂單種植,終于扭轉了“種地不掙錢”的局面。但由于當時訂單企業價格沒有保障,遇上市場不好的情況,甚至停止收購,一旦賠了,她得自己承擔風險,這令她很頭疼。直到2004年之后,國家取消了農業稅、當地農業龍頭企業也逐漸發展起來,她的事業才真正迎來了發展的曙光。

“種地不用交錢了,后來國家還給補貼,我心里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再加上與我們當地瑞豐、望鄉兩家實力雄厚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一是不用為訂單發愁,二是價格上有保障,我感覺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王翠芬說,從2006年開始,她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而且逐漸擴大了承包地規模;丈夫的思想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成為她的強力支持者和堅強后盾。王翠芬依靠規?;N植,集約化經營,科學規劃種植結構,率先引進測土配方等實用技術,研究推廣新型優良品種,將土地效益發揮到極致,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農業機械化,助她振翼騰飛

隨著土地規模的膨脹,農業機械化的作用越來越顯得重要。在市農機部門的支持下,王翠芬陸續裝備了大型拖拉機、小麥玉米兩用聯合收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還有免耕播種機、深松聯合整地機等60多臺(套)先進機械,農機總值達到170余萬元,整個生產過程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成為靠農機、種糧致富的“雙棲型”農民。

在談到如何種糧時,“科學技術”、“機械化”是王翠芬提到的頻率最高的兩個詞。王翠芬告訴記者,她承包的地享受的是科技“套餐”——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秸稈還田、免耕播種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新技術,機械收獲技術和測土配方新技術。

陪同采訪的當地農業和農機部門領導告訴記者,王翠芬種地的收益很大一部分緣于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全程機械化,她注重尋求農機農藝最佳“結合點”。對此,王翠芬體會頗深:“現在流轉土地,每畝要付給農戶1000斤小麥(折價),去掉這份支出,再加上其它開支,種糧食還怎么掙錢?靠的就是科技。譬如:通過實施農業技術良種良法,每畝可以增產60——80斤;由于品種好、每斤價格可以高出普通品種5-8分錢;全程機械化節省人力,又可以省一部分錢;另外,規模種植,農藥化肥可以享受批發價格,又省些錢,這樣才有賬算?!?/p>

“我現在有噴灌機、聯合收獲機、大型拖拉機等各種大小農機60多臺。記得買第一臺噴灌機時是2007年。那年秋天特別干旱,我種了700畝甜玉米,一地玉米苗,早晨起來澆了水,太陽出來不一會就干了,10臺水泵都澆不過來。當時把我愁得直掉淚,這可怎么辦?在這種情況下,我了解到濟南有賣噴灌機械的,接著就帶上一箱方便面去濟南那家企業考察。人家企業一開始根本不相信我會買,等我籌好錢去提貨的時候,他們一個副總就跟著我來到高密市農機局幫著辦補貼。當時我創造了三個‘第一’:省內第一個個人購買的、第一個自己到公司購買的、第一個享受同類機械國家補貼的?!蓖醮浞腋嬖V記者:“這臺裝備外國先進技術的現代化卷盤式噴灌機,由水渦輪驅動,可以自由移動,灌溉過程完全智能化,雖然每臺十幾萬元的價格比起普通的噴灌機貴了許多,但傳統設備的‘大水漫灌式’澆地,2小時才能澆1畝地,得用60方水、肥料30公斤;而用這種卷盤式噴灌設備1個小時就可澆1.5畝地,只需32方水、肥料15公斤。對比下來,不但每畝地

節約用水40立方米,還大大提高了澆水速度、用肥效率?!痹谒氖痉稁酉?,目前高密市這種設備達到100多臺。

成立合作社,抱團奔小康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王翠芬始終不忘身邊的村民,她鼓勵當地村民發展現代農業,帶頭成立家庭農場和農機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合作社,并將自己總結的有效管理生產方法向村民推廣。目前合作社成員達到60多戶,戶均增收5萬元以上;她的種植基地每年用工約3.5萬個,增加農民收入240萬。

王翠芬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依靠農業機械的強大優勢,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既實現了人生價值,也拓寬了自己的致富路;既有效地服務了農業生產,又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面對下一步的發展,王翠芬吐露出心聲:糧食作物方面,她在繼續擴大規模的同時,提高種植質量和效益;蔬菜種植方面,將擴大紫洋蔥、黑土豆、日本小南瓜等特色蔬菜的種植規模,并申報綠色食品,逐步走向規?;?、集團化、多功能化發展的路子,使大批農民從繁重的田間勞動中解放出來,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帶動更多的群眾走上小康路。

猜你喜歡
種地大戶種糧
種地釣魚
河南父子種糧打“擂”科技實力添“金”
稻茬麥翻旋淺覆栽培技術 種糧大戶年增收50萬元
智慧農業看“屏”種地
股田制讓種糧效益最大化
畫畫就如種糧
船禍
農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種地的農民少了
技術營銷要抓住種植大戶的“痛點”
種植大戶為什么不賺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